数学是学生最易偏科的科目之一,往往会产生两极分化,究其原因都归结到两个字——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确实如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研究的永恒课题。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引起学生愉悦的学习心情,激发学生积极学习,使学生学习“乐在其中”,显得极为重要。
一、以“爱”激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没有爱便没有一切。一名教师如果不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那么多好的方法都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应从各方面关心爱护学生,激励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融洽愉快的课堂教学。老师的亲和力与学生的爱戴是产生和保持浓厚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同一个班的学生,他们特别喜欢某个学科,不为别的,就因为该科任教师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循循善诱,热情辅导,经常给他们正面的鼓励。因而多亲近学生,多找学生谈心是很有必要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可能的话,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敬,学生也就不知不觉地爱上了他所教的学科。
二、以“疑”激趣,使学生善于思考
“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吸引力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求证: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般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是不困难的,顺题深入还可以提出以下问题:①顺次连结矩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②顺次连结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③顺次连结正方形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④顺次连结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这样精心设问使学生思维逐渐活跃,思路豁然开阔,并从中找出规律。
三、以“新”激趣,提高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新鲜的东西容易引起兴趣,这已是常理。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森认为:对于一种刺激重复多次而达到一定的水平后,便失掉它开始时引起兴趣的效力。我们教学就该常教常新,以“新”来吸引学生。
所以教师可以适当调节教学内容,根据教学进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不失时机地把学生引向一个又一个新的知识台阶,使学生总是保持吸收新知识的新鲜感。教学内容也要富有变化,比如一题多解,突破常规的传统的解法,求异思维,探索新的多种解法;一题多变,在变化中产生新的疑问,激发新的求知欲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布置作业切忌重复式的机械性的训练。
四、以“用”激趣,让学生体验“学以致用”
知识来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又反过来运用到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知识的价值也就在这里。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忽略了知识的源泉和归宿,以抽象的枯燥的东西填塞给学生,这是很多学生厌学的原因。我们应当还给知识本来的面目,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知识与人类实践紧密联系的丰富底蕴,这样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三角时让学生自己设计测量不可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和不可渡越的河宽,思考如何运用三角知识求出地球与月亮距离;教学抛物线时,让大家思考炮兵怎样能让炮弹准确投到敌方阵地;教三角形的稳定性时,介绍它在很多领域运用的生动例子。这些做法无疑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潜移默化地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数学的决心。
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也使学生品尝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乐趣。比如,村里要建一梯形水池,村长想知道它能盛多少水,就来学校打听,我让初二的学生来解决,当他们的努力被肯定时,学生的兴奋心情是难以言喻的。此外学生可运用所学的知识参加工农业科技、环境保护、发明创造等活动,这些都有益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的学而有用的快乐。
五、以“赞”激趣,使学生体验成功喜悦
及时表扬、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成功能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在课堂教学中,设法创设竞争和取得成功的机会,使学生从中体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学习的兴趣自然就会随之而来。特别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更应给予更多的关怀,耐心启发、因势利导,不论在课堂上的提问,还是在单元测试中,都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只要他们在学习中取得一点成绩,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实践证明:学生成功的机会越多,兴趣就越浓,动力就越大,成绩就越好。
六、以“志”激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升华为志趣
学生的兴趣有的比较短暂,不稳定,有的能长期存在成为稳定的心理特征。特别应注意到有不少人因为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所以能坚持一个信念,坚韧不拔地朝着一个奋斗目标而努力。他们的学习已经不是为一时的好奇心和需要所驱动,而且服从于他的志向,这时他的兴趣已经升华为志趣。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古往今来,不少有志之士能自觉地学习,经受磨炼,最终为祖国、为人民作出不朽的贡献。茅以升因家乡端午节桥梁断塌而立志为人民造好桥,终于成为著名的桥梁专家。所以,我们应寓教育于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从而把眼前的学习同终身奋斗的目标联系起来,同今后为人民、为祖国甚至为人类作贡献的志向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稳定而强大的学习动力。
通过以上的方法,既紧扣教学任务,又适合学生的口味,可使得枯燥的数学学习变成了具有吸引力的情趣活动,使学生学有所得,又乐在其中,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和谐高效。
论文作者:王亮 刘元香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10月总第17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7
标签:学生论文; 兴趣论文; 知识论文; 中点论文; 教师论文; 所得论文; 数学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10月总第17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