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近代城市化的推动因素_天津历史论文

论中国近代城市化的推动因素_天津历史论文

论促进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因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因素论文,近代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近代中国在没有经历过完整意义上的工业革命的情况下,促进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是西方资本主义影响的客观作用,交通运输发展的有利条件,以及近代工商业的巨大推动。这三种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而其他因素都是伴随着这三种力量运动的。

关键词 近代 城市化 交通 工商业

城市的出现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城市经历了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从原始形式向现代形式的发展变化。而城市化则是近代随着工业革命和工业化而来的,一个农村人口迅速转入城市,农村的自然经济转变为商品化的城市经济,传统的乡村社会逐步转变为新型的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可见,工业革命对城市化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工业主义的力量,释放了城市的幽灵。”①本世纪以来,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水平也提高了。然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城市化道路和水平与西方国家是不一样的。中国的城市很早就出现了,并逐步发展着,但是到了近代这一正常进程被打断了。而且近代中国工业发展比较薄弱,没有经历过完整意义上的工业革命,所以近代中国的城市化和西方国家也是不一样的。城市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提高的过程。尽管近代中国不具备西方国家城市化的条件,城市化还是发生了。一些新兴的近代城市出现了,一些城市的功能发生了明显变化,具有了近现代城市的一些特征,城市人口也在不断增加。不过,从总体上来看,城市化的水平是很低的,有些还带有浓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色彩。就城市人口这一点而言,据估计,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不过1%,1900年增至13.6%,1950年升至28.4%,1986年达43%;而我国直至1949年,城镇人口才约占总人口的10.6%。②近代中国城镇人口增长速度虽不算快,但也在不断增加。据统计,从1843年到1893年,中国城镇人口由2 072万人增加到2 351万人,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由5.1%提高到6%。那么,促进近代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以下,笔者从三方面略加论述。

一 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客观上对近代中国城市化起了推动作用

中国没有经历过完整意义上找业革命,因而也就不能以此做为近代中国城市化的标志。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打断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正常进程,同时也迫使中国城市的正常发展中断了。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是要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然而另一方面却加速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毛泽东同志认为,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或迟或早也要进入资本主义。可是,我们从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诸方面来考察,如果没有外部力量的作用,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还需相当长的时间,封建城市过渡到近代城市也不是很快就能达到的。西方列强的入侵,却使这一进程加快了。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方资本主义对近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客观上起了推动作用,促进了近代中国的城市化。

首先,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特别是棉纱、棉布的输入,使中国的农业,家庭手工业受到巨大的冲击,“因大量洋纱的进口,土纱的纺织已经几乎停止了”。③一个外国人在他的调查报告中说:“沿海城市里一部分富裕阶级穿用我们的布匹,……洋布比同等的土布好染色而显得光彩。……”④这种情况还逐渐发展。除此之外,其它行业的情形也相差无几。如手工业中的制烛业。制烛的原料白蜡虫的主要产地之一四川,1884年以前,每年从四川建昌峡谷挑运蜡虫到放养区的脚夫需上万名,但自1884年以后,由于煤油的进口,从建昌峡谷供给其他地区的蜡虫只需一名脚夫挑送就够了。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二十多年内,中国农村自给自足的手工纺织业,已在沿海各省和长江、黄河中下游各省一些地区趋于没落和解体,并开始向长江、黄河上游及边远省区扩张。这样,大批失业破产的农民、手工业者,为了寻找生路,涌入城市,使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的结构也出现了变化。在这些地域出现了城市化的一些最基本的特征。

其次,近代中国的一些城市,都是在外部力量的推动下,才引起发展变化的。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取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⑤而在半殖民地国家的城市开辟为通商口岸,则是这些城市发展的一个契机。帝国主义把这类城市作为侵略中国的据点,倾销商品,设立工厂,创建银行,建设文化教育机构,使这些城市畸形地发展起来。原有城市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社会文化观念和社会心理也发生了变化,逐渐向现代城市过渡。例如重庆,开埠以前是一个封建的内陆型沿江港口城市。1876年以后,重庆开放了,外资在此设立洋行、公司、工厂等,中国资本的新式商业公司和工厂也陆续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金融机构诞生了。随着川江航运的迅速发展,使重庆形成了新型的近代城市经济体系。另外,随着开埠,过去人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事物、观念出现了。在重庆煤油的使用也日益推广,“似乎没有人因为怕火而反对使用煤油,洋伞也正在逐渐取代过去流行的草帽,人们对火柴、闹钟、蜡烛、铁皮保险箱以及更多的非日常生活品的奢侈品越来越表示欢迎。”⑥从重庆开埠到辛亥革命爆发,外国资产阶级先后设立的公司有49家,工厂11家,民族资本的工厂约52家。马克思指出:“城市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求的集中,而在农村看到的却是完全相反的情况:孤立和分散。”⑦由此可见城市化的深深印迹。另外,做为近代城市重要特征之一的近代教育也出现了。1892年四川第一所新式学堂洋务学堂建立了。1894年美国教会创办了求精、广益等中学及去法文学堂等。1897年《渝报》等一系列报刊的发行,使城市的信息传播功能有所加强。二十世纪初年,重庆人口约30万人,1932年市内人口已达49万余人,全市占地面积已约有187平方里。⑧

又如天津的发展。随着开埠,天津城市迅速成长。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据统计,1861年抵天津港的外国商船为111艘,货运量为27,161吨,到1899年商船达846艘,货运量为79 879吨。1867年——1894年间,天津港直接对外贸易进口总值由71万关两增至660万关两。⑨对西方出口的打包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冷冻业、造船业、金融业等迅速发展起来。市内铺设电车路线,修建柏油路及自来水管道等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了天津向现代城市的发展。随着各国和沿海及内地大规模的人口集结,频繁的经济政治交往,原来的城区不适应了,结果附近的乡村被吞没了,成为城市的组成部分。1878年建立了天津邮政局,并在同年8月,在天津首先发行使用我国第一套大龙邮票,使天津成为我国近代邮政事业发展的起点。1879年创设电报局,成为中国电信事业的开端,先后架设了到上海、山海关、保定等地的电报线,后“再达闽粤各省,四通八达,无远弗届,传递消息,转瞬万里,……异常捷便。”⑩近代邮电通信事业的出现,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起了极大的影响,对城市功能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1896年又建立了煤气公司,1903年设立了电灯公司,这些代表着西方物质文明的许多设施的出现,逐步使天津具备了城市化的基本特征。于是天津人口大幅度增长,人口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近代教育形式也在天津城里出现了。如北洋电报学堂,天津初级师范学堂、北洋医学堂、天津中西学堂、北洋女子师范学堂等。至辛亥革命前夕,据《天津政俗沿革记》所载,天津不包括类似小学堂的其它学校在内,已达四十余所。其中师范学堂的建立对天津及华北,东北地区新式教育的普及起了很大的作用。此外,实业教育、对民众教育的社会机构、报纸等也出现了,城市化的特征更明显了。

再如青岛,1897年被德国强占,此后在青岛进行军事设施和铁路港口的建设。1914年11月,日本占领青岛,在此设银行,开工厂,这样,青岛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据统计,1897年,青岛人口8万余人,1914年达16万之多,1922年又增至29万人。(11)大连的情况也是如此,它是辽东半岛的一个城市,原名青泥洼,19世纪中叶列强入侵中国之际,就把目光集中到这里。甲午战争时,日本占领大连。三国干涉还辽之后,1898年,俄国租借了旅大,大连成为自由贸易港,旅顺成为军港。沙皇命名其为达尔尼。大连港和大连市街在五年内建立起来。1905年日俄战争后,辽东半岛为日本占领,命名为“关东州”,在大连设总督府,成为侵略中国东北和实行半殖民地统治的一个椐点。于是,大连港做为中国东北地区农产品的出口港、工业制品的进口港,从而使港湾的设备不断地加以整顿和修建。(12)并且建立造船厂、机车制造厂、火车站等,城市也按西洋风格建设,有放射状的市街布局,带街心花园的洋房,使这个原来不过三、五个渔村的地区不断扩大。1919年市区面积为15.7平方公里,1936年达45.27平方公里。1903年,大连在籍人口为4万余人,其中3/4的人口从事非农业生产的第二、第碱产业,各类工商业达574处。(13)烟台原来也是一个渔村,1858年开埠后,工商日盛,五方杂处,人口在19世纪末十年增加了一倍。其它辟为商埠的城市人口增加也相当迅速。九江人口由40万增至53万,福州由60万增至100万,广州人口1891年时约180万人,到二十世纪初达240万。宜昌、芜湖等地人口亦都有大量增加。(14)

近代以来,外国侵略者压迫中国,变中国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根据不平等条约,从许多通商口岸划出一部分土地;作为它们直接管理的租界。1845年,英国人就在上海洋泾浜以北,李家庄以南租地建屋。1848、1849年美法先后也在上海设立居住地。到1860年,英法美在上海取得了总面积达4 150至4 250亩的租界区,广州则已由英法两国取得总面积达264亩的租界区。在天津等地英法美也取得了大量的租界区。它们通过“国中之国”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侵略。租界里外国人按照西方的模式建设、管理租界,从而对所在地的城市结构、功能及政治、经济、文化影响是十分广泛的。特别在市政建设方面影响更为明显。1843年,上海的外国人仅为20余人,到1865年即达5000余人,上地条件不太好的租界发生了巨大变化。昔日一片泥滩、溪洞纵横、坟冢累累的沪北,一变而为道路平坦、店铺林立、电灯闪亮的新型城市,呈现出一派近代文明的景象,与城内的其它地方形成鲜明对比。“租界马路四通,城内道途狭獈;租界异常清洁,车不扬土,居之者几以为乐土,城内虽有清道局,然城河之水,秽气触鼻,僻静之区,坑厕接踵,较之租界,几有天壤之别。”(15)这样一来影响刺激着华界。所以从19世纪六十年代起一些人士就不断呼吁,采用租界先进的市政设施、管理方法。1873年,上海士绅捐资在南市设路灯。1905-1911年他们又努力推进以向租界看齐为主要内容的市区市政近代化进程,修路、筑桥、安装自来水等。每一新的市政设施,租界创行于前,县城便继踵于后。这对提高整个上海的城市近代化水平,起了积极的作用。1914年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城墙被拆除,城内城外连成一片,沿黄埔江有海关、领事馆、饭店等建立起来,上海呈现出国际城市的景观。上海是受西方影响最大的城市,除上述影响之外,近代教育、行为方式、语言习惯等也受到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再如天津,租界使其出现了全新的社区。加速了天津城市形态的变迁。开埠后的二三十年中,租界有了经过规化而修建的第一流碎石道,有了中国通商口岸第一座市政大厅,有了报纸、煤气、自来水、医院、业余剧团,也有俱乐部和运动场,这对近代天津城市成长的作用是十分深远的。随着租界工商业的繁荣以及比较安定的环境,租界人口急剧增加。1865年上海公共租界有9万多人,法租界5万多人,到清末公共租界人口达48万余人。(16)这使上海的规模不断扩大。

总之,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客观上使中国一些城市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城市规模也扩大了,出现了城市化的迹象。不过,这些城市也深深地打上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烙印。

二 交通运输的发展是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基本条件

交通运输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是国民经济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而城市经济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是货物和人员的集散地,需要有方便的交通。因此,交通运输的发展与否对于一个城市的兴衰是至关重要的。一般说来,没有一个地理上封闭、运输条件很差的城市能够在近代发展起来。

在近代,有些市镇就是由于铁路、航运等近代交通事业的发达而兴起,原有的一些交通线附近的城市更加扩大,功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过去比较荒凉的辽宁开原地区的城镇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1899年,中俄新约订立,准俄国在东三省兴修铁路,开原地当要冲,在城西南的小孙家台屯设立火车站。宣统以后,这里逐渐成为开设粮栈及各处商业400余家的集镇,“凡海龙、东丰、西丰、西安及境内各屯粮石均运至小孙家台售卖,以前荒僻小村,竟易为全境商务之中心点矣。”到1909年,这里人口达26万人。(17)又如蚌埠原不过是只有500户人家的小镇。1908年,津浦路通车后,由于它位于铁路与淮河的交汇点上,便迅速繁荣起来,入口也迅速增加。据统计,1914年人口增至10万人,1926年约有20万人。(18)内蒙古一些城市的发展也是如此。现在乌盟盟公署所在地的集宁市就是由1919年平绥铁路修到该地,建二等站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再如现为中国与俄罗斯经贸重要口岸的满洲里,1884年前,这里除了少数蒙古包外,是一片荒凉的草原。1897年,沙俄修建东清铁路,满洲里成为与俄国西伯利亚铁路相连接进入我国东北的第一站,人口骤然增多。1904年,居民已达6000多人,随之而来的是商业及其他行业的发展。还有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辽宁近代工业发源地之一的沈阳,人口增长更为明显,该城1909年有16万人,到沈山铁路通车后的1911年人口达25万人,两年间增长近9万人。(20)石家庄在京汉路通车之前只是一个有三四十家农户的小村。京汉路修成后,商业开始发展起来,尤其是正大路接通后成为交通要道,1913年有200余户人家,1918年增至6000人,1926年增至4万余人。城内有洋火公司、玻璃工厂及英美烟草公司。唐山也是如此。唐山原为天津东北120公里的小农村,由于开平煤矿和唐胥铁路的通车,此后随铁路的延伸,唐山市区沿矿场周围和铁路两侧扩展,栈房、商店、旅馆、剧场、饭馆、茶楼等纷纷也现,后来机械、水泥、陶瓷、轻纺等工业以及教育事业也相继发展。到30年代,唐山已发展成为以煤炭为主、人口达10万余人的综合性城市。汉口本来就是由水运而兴,而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兴起和京汉铁路的通轨使汉口更加兴盛。“中外商贾咸集于此,角逐竞争,商业贸易极称繁盛。夙超天津、广东,今直位于中国要港之第二,将进而摩上海之垒,使外人艳称为东方芝加哥。

另外,原来已有一定规模的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促使其迅速向近现代城市迈进。例如重庆,长江航运推动、支撑着它的发展,对重庆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功能的变化及商业的繁荣,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航运较为发达的港口则成为新兴的城市。如秦皇岛,原是直隶永平府临榆县沿海渔村,依靠其沿海港口的地理优势,在1898年开为商埠,出口开平煤矿的原煤,顿时商民齐集,形成为港口城市。到了20世纪20年代,特别是1893年津榆铁路的通车,秦皇岛已“由一个无人知晓的村庄一跃而为华北最重要的海港之一,各国轮船都来这里添煤,它为华北巨大工业提供原料,把出口的货物运送到世界各国市场。”(22)

三 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是促进中国城市化的重要因素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工业革命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中国虽未经过完整意义上的工业革命,但工业的发展对近代城市化的影响还是较大的。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一些地区非农业人口有所增加,商业、服务等行业也出现了,并且发展了。恩格斯曾描述道:“上面我们已经注明了工业如何把财产集中到少数人手里。……但是,工业日益集中的趋势并不就止于此。人口也象资本一样地集中起来,……大工业企业需要许多工人在一个建筑物里共同劳动,这些工人必须住在近处,甚至在不大的工厂近旁,他们也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村镇。他们都有一定的需要,为了满足这些需要,还须有其他的人,于是手工业者、裁缝、鞋匠、面包师、泥瓦匠、木匠都搬到这里来了。……于是村镇就变成小城市,而小城市又变成了大城市。”(23)例如:江苏嘉定县“曹家渡在法华北三里,……地甚荒僻,绝少行人。光绪18年,有人购地建筑油车,是为城市之始。继而,西段开办缫丝厂,东段开办面粉厂,超集男女工作,……不下数千人。由是,马路两旁造房开店,百工居肆而成市矣。……除缫丝、面粉两厂外,若洋纱厂、织布厂、牛皮厂、电灯厂等,不数年间,相继成立,市面大为发达,东西长二里许,鳞次栉比,烟户万家。”(24)还有嘉定的周家桥原是一个小村落,后有富商来此投资设厂,逐渐成为市镇。

随着以帝国主义资本输出而开设的企业为核心的工业、商业、交通等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化侵略,使上海市的城市规模和人口规模以惊人的速度扩大。开埠前,上海是一个封建城市,还不具备近现代意义上的城市特征。但开埠后情况就不同了。尤其是《马关条约》的签订,西方列强依据片面最惠国待遇,取得了在华投资设厂的特权。据统计,1895-1911年,外商在华共投资开办91家企业,其中41家在上海,占总数的45%,占开办资本总额的45%。另外,近代中国的工业对上海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洋务运动中所创办的工业企业对上海城市功能变化影响是很大的。洋务派在上海的军工企业投资较早,规模最大。1865年在上海开办的江南制造厂,厂房面积约70多亩,雇佣工人二千多名,大小机器885部,还附设机械学校、翻译馆。1872年又建立了第一家近代轮船航运公司,1882年在杨树浦创设了近代中国第一家机器纺织厂,这些及后来的电讯业等对近代城市化起了直接的作用。1880-1913年,上海民族资本的企业增加了近五十家。另外1878-1911年,全国的纺纱、织布、缫丝、制革、制纸等工业几乎都集中在上海。(25)一些买办、官僚地主也纷纷来泸设立商号。这样一来,上海人口激增。据《中国人口》(上海分册)统计,整个上海地区的人口从1816年的366万到1949年的773.14万,增长到近2.1倍。1852年上海市区人口为54万余人,1865年为69万余人,1910年为120余万人。从近代上海市人口变化来看,除个别年分数量有所下降,总的趋势是迅速增长的。促成人口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是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政区变动。近代上海市区变动对人口变动影响较小,上海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不高,因此,近代上海市区人口数量的激增主要是机械变动,即人口大量迁入的结果。城市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必然会促进上海的市政工程和公用事业的发展,如煤气厂、自来水公司、水电公司等的建设,使城市的功能较之以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又如天津机器局的设立对天津市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该局占地约2 230亩,常年雇佣工人3000余人,它如同在天津城外,又建立了一个新的城市。据《天津府志》记载,该局当年“巨栋层栌,水栅启闭:西则轮车运转,铁辙纵横,城堞炮台之制,井渠屋舍之观,与天津郡城遥相对峙,隐然海疆一重镇焉。”再如武汉,鸦片战争前已是20万人的市镇了,但这毕竟是建筑在农业文明和自然经济基础上。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势力的侵入,城市的工业生产功能、文化教育功能、游乐功能等,逐渐发展起来。到二十世纪初,出现了大批新式的建筑,不少老式建筑也在改头换面。随着城区道路设施的完善,机动车逐步取代了人力车和马车,交通日趋近代化。邮政、电灯、电话、自来水、市政管理等应运而生。至于工厂、银行、洋行、学校、医院则遍及武汉三镇。

除上述与工业发展联系紧密的城市外,有些城市就是随工矿业而兴起的。如安源本是赣西为烟不稠的乡野,后由于煤矿的开采,集结几万矿工和商民,形成数里长街。还有湖北的沙市由于棉布业的发展,外国人称之为“中国最大的织布中心”、“中国西部的曼彻斯特”。(26)诸如河南的焦作、湖北的大冶、湖南的冷水江、江西的萍乡、甘肃的玉门市等地的情况也是如此。

这些城市除了城市规模、人口的扩大与增长,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修桥铺路是带有慈善行为的旧习惯,而现在则成为与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的事情了。从城市的空间特征即它的多种工程设施和文化福利设施来看,一些城市已具备了这些特征。

因商而城,是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城市发展的历史来看,它往往是由一些货物的集散地、转运地发展而来的。近代城市的发展也不例外。商业贸易是其基础,马克思认为“商业依赖于城市的发展,而城市的发展,也要以商业为条件。”(27)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步步加深,商品的流通量也迅速增长。以1880-1890年十年情况而言,进口棉纱值从3 648 112关两上升至19 391 696关两。商品流通量增长的结果必然是市场的扩大,表现为一些市镇的陆续出现。例如江苏松江府、浙江杭州府、河北滦州、山西代州四府,在嘉庆年间共有市镇235个,到光绪年间增加到341个,其中新兴的有一百多个。江苏川沙县的文兴镇:“清光绪二十年间,……商家无几,只有小本经营,……旋有张炳华、曹翔青等开设南北杂货、花、米行,渐见发达。于是,各商闻风咸集,至光绪三十年间,异常兴盛,文兴镇成为全沙各镇之冠”。(30)南江县的万祥镇“昔本无市”,光绪以后“市面日渐繁盛……有花、米、榨油等工厂,港南有善堂,有学堂,廓然大规模之市镇焉。”(31)而上海由于商贸的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和对外贸易中心,可见工商业的发展与城市发展联系之密切。

综上所述,近代中国在没有经历过完整意义上的工业革命的情况下,促进城市化的主要因素应该是西方资本主义影响的客观作用,交通运输发展的有利条件及近代工商业的巨大推动作用。这三种力量之间是互相影响的。当然,促进城市化的其它因素也是有的,但与之并不矛盾,都是伴随着以上三种力量而运动的。

注释:

①转引自任云兰《英国城市化的起因及影响初探》,载《城市史研究》1990年第2辑。

②《中国人口》(总论)第266、269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

③李文治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第507页。

④(26)严中平主编《中国棉纺织史稿》第80、93页,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55页。

⑥转引自何一民《近代重庆城市兴起原因初探》载《城市史研究》1990年第3辑。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7页。

⑧隗瀛涛《近代重庆市史研究》,载《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4期。

⑨转引自胡光明《李鸿章与天津城市近代化》,载《城市史研究》1990年第3辑。

⑩来新夏主编《天津近代史》第116页,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1)(13)(18)朱铁臻主编《中国城市手册》第28、29、33页。经济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12)《大百科事典》(日文版)第9卷第162页。平凡社。

(14)(31)转引自行龙《略论中国近代的人口城市化问题》,载《近代史研究》1989年第1期。

(15)转引自熊月之《论上海租界的文化效应》,载《江海学刊》1988年第6期。

(16)《大百科事典》(日文版)第6卷第1344页,平凡社。

(17)(24)(30)陈绍闻等主编《中国近代经济简史》,第169、169、16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8)(20)《中国人口》(辽宁分册)第39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

(21)转引自涂文学《近代汉口城市文化生成机制探源》,载《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3期。

(22)丁长清《中国近代沿海城市经济的发展及其原因》,载《南开学报》1988年第2期。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300-301页。

(25)孔经纬:《中国资本主义史纲要》第114页,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

(26)澎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2辑第24页,三联出版社1957年版。

(27)《资本论》(上册)第372页,人民出版社1966年第二版。

(29)黄苇《中国近代集镇墟场的兴衰存废问题》,载《学术月刊》1979年第3期。

标签:;  ;  ;  ;  ;  ;  ;  ;  ;  ;  

论中国近代城市化的推动因素_天津历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