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贫血患者血液红细胞临床检验的疗效论文_武洪云

(黑龙江省北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摘要】目的:探讨贫血患者血液红细胞临床检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 年2 月到2015 年3 月我院收治的46 例缺铁性贫血患者设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46 名志愿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实施常规血液检验,对比两组受检者的临床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46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的RDW 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46 名健康者(P<0.05);而MCH 水平和MCV 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于血常规检查中筛查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平均红细胞体积能够有效鉴别和诊断缺血性贫血患者,且操作简易,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临床价值极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贫血;血液检验;红细胞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9128-6509(2015)12-0011-01

贫血指的是红细胞的消耗和增生不平衡,消耗过多或是增生不足而造成的一种临床较为多见的症状,可能还会因为贫血而诱发多种疾病。贫血根据发病机制的差异可以分成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以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临床上血液检验最基本的检验项目是血常规项目,其也是临床诊断贫血不可或缺的辅助性检查项目【1】。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贫血患者血液红细胞临床检验的疗效,选取2014 年2月到2015 年3 月我院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者46 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具体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2 月到2015 年3 月我院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者46 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设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46 名志愿者,将其设为对照组。研究组46 例患者,男性患者17 例,女性患者29 例,患者年龄5~68 岁,平均年龄(36.4±4.5)岁;对照组46 名志愿者,男性21 例,女性25 例,年龄6~66 岁,平均年龄(35.8±4.2)岁。对比两组受检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验方法

采集两组受检者早晨空腹静脉血各2ml,将其分别放在常规抗凝管中保存,同时依据操作流程及时送检。检验仪器选择:SYSMEX XS-1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此仪器在研究前均进行常规保养,全部达到应用标准。与该仪器配套试剂有稀释液、清洗液以及溶血素等,选择常规EDTA-K2 抗凝管。为了保证此次研究结果的客观性,上述操作全部经同一检验人员和护士完成。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受检者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等各项指标。血常规标准:①RDW 参考标准范围是10.5%~14.5%;②MCV 参照标准范围是82fL~92fL;③MCH 参照标准范围是26pg~32pg。如果受检者MCV 小于79fL,RDW 大于14.5%,则能考虑患者为缺铁性贫血。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18.0 统计学软件包对此次研究的全部数据予以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借助率(%)显示,计量资料借助平均值±标准差(x±s)显示,组间率对比借助x2或是t 检验;如果对比P<0.05,则说明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及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46 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的RDW 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46 名健康者(P<0.05);而MCH 水平和MCV 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分析如下表1 所示。

表1 两组受检者血液检验结果综合对比分析(x±s)

3 讨论

贫血是人体内红细胞数量下降到标准值以下的一种临床常见症状,同时还可能诱发多种疾病。贫血根据发病机制的差异还分成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以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其中缺铁性贫血指的是机体合成铁元素的卟啉、铁以及珠蛋白(基本三要素)的生成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导致患者长时间位于缺铁状态而使得患者血红蛋白合成能力减弱,最终使得患者发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2】。同时因为患者长时间位于铁元素不足的状态下,从而使得患者体内红细胞充盈出现变化,导致患者红细胞大小不一。有相关研究数据表示【3】,全球大约有25%的人具有贫血症状,但是临床诊治贫血症状的重视度不够,而临床诊断贫血时不可或缺的辅助检查方法是血液常规检测,所以全面改善血液检验质量,提升筛查诊断水平,对临床诊断贫血准确度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通过对比贫血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各项血液指标,其结果显示,研究组46 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的RDW 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46名健康者(P<0.05);而MCH 水平和MCV 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缺铁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增加,平均红细胞体积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减少是由于患者具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患者红细胞体积变化不均匀,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患者体内缺铁后使得小红细胞和标准体积的红细胞同时存在的结果,此外贫血患者的MCH 要低于健康人。所以临床上诊断患者有无缺铁性贫血时,可以把MCV 与RDW 当作主要诊断指标,把MCH 当成辅助诊断指标,以此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于血常规检查中筛查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平均红细胞体积能够有效鉴别和诊断缺血性贫血患者,且操作简易,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临床价值极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芳,毋小玉.120 例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11(9):177-178.

[2]韩品江.对48 例贫血患者血液检验结果的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3(4):164-165.

[3]李致富.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临床效果观察[J].母婴世界,2015,08(2):54-54.

论文作者:武洪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前沿》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  ;  ;  ;  ;  ;  ;  ;  

浅析贫血患者血液红细胞临床检验的疗效论文_武洪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