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林 黄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人民医院外科 新疆 乌恰 845450)
【摘要】 目的:总结分析引起外科切口感染的因素,探讨预防感染的一系列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对外科手术出院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案例进行调查。结果:在所有的2502例外科手术患者中,出现切口感染的有111例,感染率为4.4%,在所有的医院外科感染病例中占据34.54%。结论:在外科手术中,切口感染与医院减少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减少住院费用以及加快医院病房周转等工作的实施有着一定的限制性作用,同时也作为了医院医疗水平以及管制管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所以,务必要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现象的发生,从而使患者住院难与费用贵的矛盾得到有效缓和。
【关键词】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方案措施
【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9-0259-02
引言
在普外科手术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切口感染,并发症带来的后果就是家中病人的痛苦,增加经济负担,另外还有部分严重患者甚至还会出现败血症等严重病症,对患者生命健康带来严峻的威胁;其次,它还作为了医院医疗水平及管理质量的有效指标,对于医院的评估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经临床调查分析,影响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有:医院病房住院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情况及患者自身情况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导致的感染有表面感染、深部感染以及更为严重的器官感染等三种类型。所以,采取措施,有效防范并控制普外手术切口的感染发生率,对于、提高医院治疗水平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从2012年1月1日到2015年9月30日,共有2502名患者出院,并根据国家规定,对诊断标准进行了检查,共检查出存在切口感染患者数量为111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搜集、整理相关数据,同时与医院相关科室、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及时沟通,并深入到外科病区及患者病房进行实践调研。
2.结果分析
2.1 普外科手术切感染发生概率
从2012年1月1日到2015年9月30日,共有2502例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111例,感染率为4.4%,占据全院总感染病例的34.54%。
2.2 医院手术切口感染率排位
通过调查分析,对医院若干临床科室以手术切口感染率高低进行了排名,其中居首位的是重症监护室,其次依次是肝胆外科和泌尿外科;详情见下表。
3.讨论
3.1 手术感染率影响因素分析
手术切口感染对于患者及医院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多样,因此在手术过程及手术后期的康复阶段,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不利因素,实现手术切口感染的减少和预防。
3.1.1患者自身因素 由于患者自身体质原因,患者自身的内源性细菌造成的手术切口感染;如部分恶性肿瘤患者本身由于较差的免疫能力以及手术切口的恢复能力也具备一定缺陷;老年患者由于具有糖尿病及急慢性支气管炎等病症;肥胖患者由于较厚的脂肪层等因素,造成手术时间的加长,相应的切口感染率随之增高。
3.1.2住院区人员密集 在一些较大型的综合性医院,具有广泛的患者涞源,由此也就产生了住院难的问题,其中外科待床人员较多、等待时间长的矛盾尤为突出,院方为解决此问题,通过加设床位来收治患者,从而也造成了较大的人员密度,进而使得感染概率得到增大。
3.1.3医疗侵入性因素 存在于患者皮肤上的细菌,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通过手术切口进入人体组织进而导致切口感染;由此,手术机械的不彻底消毒以及手术人员的无菌手术的不彻底,已成为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
3.1.4抗菌类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现阶段,由于受到经济利益及风险规避等多方面的影响,在外科手术中即便是不存在其它感染可能性的I类切口手术患者,在手术之后还是需要服用预防感染的抗菌性药物。
3.2 减少和防范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措施
控制和防范外科手术切口感染问题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做好手术切口感染防范控制工作刻不容缓。
3.2.1各项管理制度保证落实 严格执行清洁消毒制度,对于手术器械在手术前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同时相关手术人员也要进行严格的清洁消毒工作,切实实现无菌操作;另外,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务必佩戴专业的并经过彻底清洁的口罩、帽子等,保证手术的洁净与无菌。
3.2.2提高医护人员对于感染的防范意识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及教育,如培训讲座、医院宣传栏、标牌、会议等形式,面向广大医护人员进行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防范知识的宣传,不断强化其安全防范意识。
3.2.3院方相关部分要充分发挥感染监测作用 在对医院外科手术室、临床监护室以及手术病房等区域进行规划建设过程中,医院相关部门,如感染与疾病控制科要全程的参与其中,保证工程的设计及施工都要严格达到医院感染控制要求,确保医疗过程中的绝对安全;在日常工作中,加大对手术室、治疗室及监护室等重点区域的空气微生物监测力度,并将监测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做到问题的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另外,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通过医院HIS系统加大监测力度,并对感染监测以及对相应指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从而为各临床科室的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吴晓英,詹卫华,石建锋.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调查与防范管理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08:26-27.
[2]刘丽华,魏全珍,张惠珍等.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调查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08:1091-1092.
[3]牟德芹.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调查及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27:6795-6796.
[4]楼晓莉.普外科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4472-4473.
[5]王伟丽.胸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前瞻性目标监测及危险因素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2013.
论文作者:冯林,黄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7
标签:切口论文; 手术论文; 患者论文; 医院论文; 外科手术论文; 因素论文; 外科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