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河源 517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给排水技术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实践。但是由于现阶段社会资源短缺、匮乏的问题日益加剧,如何在原有的建筑给排水设施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使其能够尽可能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社会发展,成为当前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应用拓展与创新
建筑给排水项目在我国起步较早,新中国成立后就逐步得到发展,至今已有60多年的实践经验与发展历史。建筑系统中的给排水设施主要涉及到两方面的资源消耗,一是水资源,占比达40%,二是电力资源,占比达45%。本文从当前建筑给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出发,对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展开了具体的分析。
1建筑给排水系统存在的缺陷与问题
1.1技术水平不足,资源浪费严重
建筑给排水系统主要涉及到的浪费主要是两个方面,水和电。在水资源方面,由于技术力量的不到位,导致建筑给排水工程管道的寿命较短,很容易出现漏水、炸裂、管道生锈污染等严重问题。而且一旦发生这些问题,建筑给排水系统管理者就需要进行修缮维护,在修缮维护的过程中,由于专业技术水平的不到位,会在一定程度上耽误工期,从而造成水资源与电力资源的进一步浪费。另一方面,水资源的浪费必然伴随着电力资源的浪费,水资源的浪费意味着电力资源在做着无用功。此外,由于电力技术水平的限制,建筑给排水系统没能开发出更省电的系统,造成了电力资源的重复操作,由此产生了电力资源的浪费。
1.2民众节约意识薄弱,节能观念不足
不光是建筑给排水系统,在生活中我们能发现许多资源浪费的现象。例如,水龙头长期不关,任凭水资源白白流走;农业灌溉中的大水漫灌;建筑景观前的大型喷水设备以及水资源的不充分利用等方面的浪费问题。在建筑给排水系统中也存在这种现象。在污水排放系统中倾倒厨房垃圾,会损害建筑给排水系统管道,降低其使用寿命。没有充分利用水资源,造成水源的浪费与建筑给排水系统管道的过度使用,造成浪费。民众的节约节能意识与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技术水平并不是毫无联系的。专业技术的提升是需要时间的,取得成效也不是立竿见影的。但是民众的节约节能操作是可以马上见到成效的。原本的技术水平可能不太充足,但是经过民众的耐心呵护与细致适用,给排水系统本身没有出现很多不该出现的问题,或是不该提前出现的问题。这两方是有联系的,节约节能意识会弥补专业技术上的缺陷与不足。如果像当前一样,民众缺乏节能节约意识,就会加剧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压力,使建筑给排水技术提前出现漏洞与缺陷,造成更严重的资源浪费。
1.3制度建设不合理,政策存在缺陷
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制度政策不合理主要集中在后期维护、意外处理、责任追究等方面。后期的维护与评估方面,建筑给排水系统工程缺乏统一的检查、维护、评估、护理、修缮的管理部门。建筑及排水系统的维护修缮的力度与期限都无法保证,从而大大的提高了损害风险的发生,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在意外处理方面,没有形成专门的意外处理部门与相应的规章制度,当出现意外情况时,修理部门没有办法及时到位,无法做出有效的处理意见与处理措施,从而造成建筑给排水系统的人为的资源浪费。在责任追究方面,没有把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权利与责任划分明确,当损害发生时,相关人员的第一想法并不是如何去挽回损失,抢救给排水系统,而是如何利用当下的规则漏洞,逃避责任,使自己免于处罚,不要被连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种制度下他们根本无暇顾及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节能节约技术,也没有心情关注建筑系统损害所造成的资源浪费。此外,还缺乏独立的监督管理部门,没有专业的部门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监督,无法形成权利的制约,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腐败问题的产生,不利于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的提升,从而造成资源浪费。
2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的应用举措
2.1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技术水平
为了促进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节能环保,国家有关部门和相关单位应该积极投入资金,引进优秀人才与专业设备,采购、研发先进材料,提升技术水平,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实现节能节水的目标。一方面,相关人员在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施工过程中,应该选取、建造更耐用的建筑材料,优化设计施工方案,使管道炸裂、生锈、漏水等现象不在发生,或是延缓这些问题的发生、拖延它们的发生,尽最大可能提升建筑给排水系统使用寿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可以采用改变供水方式的策略进行供水,在原有的管道供水基础上加上水箱供水这一环节,保证水的储存,提高水的利用率。还要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按照一定顺序用水,直到水源无法再用。此外,还需要在原有的电力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打造更实用节能的电力系统,少做或是不做无用功,提高电力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建筑给排水系统节能节水技术的发展。
2.2提升民众的节约节能意识
提升民众的节约节能意识,主要依靠两种手段。一方面是“柔性”手段,相关部门积极组织日常的节能节水宣传,呼吁民众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在一点一滴的生活中践行自己的力量。有关部门还应该组织一些专业人员对民众进行节水节能知识的讲解,使他们了解到我们当前的资源状况、浪费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使他们深刻的认识到节水节能措施存在的重要意义,全身心的投入到节水节能中来。另一方面是“刚性”手段,应该成立一个能够对节水节能统一管理的部门,分门别类的对不同地区、不同建筑、不同环境的建筑给排水系统进行管理,促进节能节水技术的顺利开展与应用。此外,还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情况,实行阶梯水价,用价格来调控居民的用水量,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促进建筑给排水系统节能节水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2.3完善管理制度,制定优惠政策
首先,国家有关部门与相关单位应该建立起对建筑给排水系统进行后期维护、修缮、护理、保养、评估一体的管理机构,定时定期,保质保量的完成对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后期维护工作,用技术来保证建筑给排水系统的使用寿命与实现,降低意外事故发生率,减少资源浪费。在意外处理方面,需要建立起能够对建筑给排水意外事故快速反应的部门,保证工作效率,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事故发生现场,通过先进的技术展开及时的修缮,把资源浪费降低到最小,促进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的应用升级。在权责划分方面,在建筑给排水系统建造开始时,就要对建筑给排水系统进行明确的划分归属,明确责任范围,并建立长期追责制。当意外发生时,防止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保证有关部门在第一时间投入到损害事故的修缮维护工作中,而不是为了权利与责任的确认而影响了资源浪费,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害结果发生。此外,有关部门还需要引入第三方主体不受参与方节制的监督部门,对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施工、后期维护、事故处理、权责划分机制进行细致的监督,防止灯下黑现象的发生,提升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效率与协作态度,从而降低资源浪费量,促进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的应用发展。
3小结
本文从当前建筑给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出发,认为当前存在技术水平不足,资源浪费严重;民众节约意识薄弱,节能观念不足;制度建设不合理,政策存在缺陷等一系列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技术水平;提升民众的节约节能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制定优惠政策等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陈磊.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要点的若干研究论述[J].中国,2016,(15):176-176.
[2]杜小雷.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设计的不足及具体措施[J].建筑,2017,(33):2161-2161.
[3]胡明.刍议给排水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的技术及应用[J].建筑工程,2015,:1899-1899.
论文作者:戴朝海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给排水论文; 建筑论文; 节能论文; 系统论文; 水资源论文; 技术论文; 民众论文; 《建筑细部》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