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从低年级的学生入手,认真、严格的训练,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解决问题
计算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因此在小学阶段,计算教学穿插在教学全过程中,起着为其他知识打基础的这样一个重要作用。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是特别高,在做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学生认为很简单,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因此,在计算教学中,如何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基础,所以计算教学又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一、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会发一本口算册,老师要把这本口算册充分的利用起来,低年级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少一些,老师可在课堂上给孩子计时让孩子们做,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也会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口算不仅要计时,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看出对、错,对那些能在规定时间内考满分的要及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引起学生对口算的重视,另外要注意口算是家庭作业中必做的一项,平时把这样一项工作坚持下来。这样才把口算这项能力提高起来。
二、讲清算理
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 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用两位数乘》( “九义”六册),要使学生理解两点:①24×13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13个24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 先求出3盒的支数是多少即3个24是多少,再求10盒的支数是多少即10个24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 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这样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 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 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就是求3个24得72,所以又要和乘数3对齐写在个位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用乘数十位上 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4个得240,(也可看成24个10)所以4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 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
三、鼓励运算的多样化,加深对计算的理解
在尝试计算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而传统教学往往忽视这些不同的方法,直接介绍给学生成人通用的计算方法。新课程的计算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所有的学生都能从听取、反馈别人的方法中受益。此外,学生使用的策略也教师显示了他们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水平,使得教师有机会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教学。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法时,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探求计算结果,而不宜教师首先示范,讲解竖式笔算的法则和处理算理,限制学生的思维。如一箱汽水24瓶,18箱汽水多少瓶?先让学生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瓶,然后再设法算出结果。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上一些算法:
24×10+24×8=432,240×20-24×2
20×18+4×18=432,24×2×9=432
24×3×6=432,18×4×6
也可能有学生会用竖式计算出结果。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这个计算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意见,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与灵活性,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有的学生可能会掌握多种不同的方法,加深对计算的理解。我们的教学既要使学生在算法多样化过程中得到展示和鼓励、体验成功,又能在优化过程中得到提高和发展、获得更好的算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重视错题的分析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刚刚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例如,退位减,前一位退了1,可计算时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时,又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写的错误较多,这些都与儿童记忆不完整有关系。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可借鉴语文教师批改作文的方法——写评语。在学生出错处加上评语导出错因,让学生知道错的原因,是由于自己马虎大意,还是哪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知错的基础一把错题重做一遍,对正确的知识再次加深认识巩固。教师要因人、因题地重点分析错题原因,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教师就要集中进行了讲解,分析错误的原因;对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进行了自我反思,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本子,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在本子上,并写出错误和改正方法。另外,要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改错题型的练习对学生是有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课堂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俗话说,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必须得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口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论文作者:刘文贤
论文发表刊物:《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4年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5
标签:学生论文; 口算论文; 能力论文; 错误论文; 自己的论文; 作业论文; 乘数论文; 《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4年2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