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也是资本——从我省能源工业发展看政策引导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策论文,我省论文,工业发展论文,资本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刘建夫妇都是政府部门的小职员,小两口一年的工资收入仅有六七千元,虽说日子并不十分宽裕,但生活过得仍是有滋有味。
但两口子怎么也想不到,这一笔用于养活一家老小的微薄收入的大头竟来源于不远处山坳里日夜轰响的油井。
刘建所处的陕北地区的很多县市的地底下都埋藏着丰富的宝藏。这笔整日为人踩踏、不为人知的财富正日益成为支撑当地国计民生的重要经济来源。能源——已成为陕北乃至全省财政的支柱产业。1996年,延安市仅石化工业一项就实现税利6.93亿元,上激财政4.1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53.4%,安塞、吴旗、志丹、宝塔等县区近几年财政收入增长幅度较大,这主要得益于石油等能源工业的快速发展。目前,能源工业已成为仅次于机械工业的我省工业第二大行业,1996年全省独立核算能源工业增加值62.34亿元,占全省工业的20.9%,利税总额17.24亿元,占35.8%,成为全省最大的财政支柱产业。
如果把能源工业比作一间大工厂,那么除了厂房、设备、资金、人员外,还有一项重要的资本不可或缺,这就是科学的政策。
我国的政府职能在改革开放以前长期处于指令——控制型经济模式中,政府控制力强,市场运作薄弱,致使经济无法按照市场规律运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逐渐由计划型转向市场型,政府的职能问题又被重新提出来。有的人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削弱政府职能,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自行运作,政府干预经济越少越好。实际上,政府的作用不仅是能够建立社会服务与基础设施,而且通过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等积极手段还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只不过由于我们的政府目前也处于由计划观念向市场观念的转型时期,政府职能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因此目前不应是削弱政府作用,而应是依市场规律提高政府职能的有效性和制定政策的科学性。世界银行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具有良好经济政策及较强机构能力的国家增长更快。
从我省能源工业近年来的飞速发展就可以看出政府引导作用所产生的巨大效果。如果我们假定科学的政策也是一种资本,那么这种资本用于能源工业便产生了价值。
我省的能源资源应该说极为丰富,目前已探明陕北地区优质煤炭工业储量1390亿吨,天然气工业储量2700亿立方米,都是世界级特大型资源基地,探明石油工业储量3.5亿吨,有条件建成国家级石油工业和石油化工基地。但是这样一笔巨大的财富藏在地下成千上万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却仍是靠在金山上讨饭吃。改革开放初期,我省虽也十分重视能源的开发建设,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政策规划,导致开采业发展过快,再加上“有水快流”思想作怪,造成了能源开发的无序和混乱。显然,像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没有政府科学的政策引导,不仅资源会很快枯竭,而且还会给当地环境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为此,省委、省政府近几年来除制定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政策外,对我省的产业结构也进行了适当调整。在《陕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我省就明确提出要采取优势产业快于一般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快于传统产业的倾斜突进发展模式,促进资源配置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而能源化学工业则被确定为我省重点发展的六大优势产业之一。实行积极有益的产业政策将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即便是在像日本这样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如此。战后日本专门成立工业合理化委员会,通过协调投资、商定价格等方式对煤炭、机械制造、钢铁和造船等工业进行改组,从而为二战后的经济恢复作出巨大贡献。
产业政策必须要有配套的投资政策来支持。据悉,从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仅陕北能源开发建设的大型工程初步测算就需投入上千亿元,就是在陕北能源基地打基础的“九五”期间,投资也需400亿元以上。显然,从中央“大盘子”中争取数量有限,陕西地方政府又是“吃饭”财政,资金筹集极为困难。那么,这种情况下,只有制定招商引资的投资政策,改革投资体制,拓宽融资渠道,才能真正把我们的能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省委、省政府为了启动能源工业等优势产业,在制定“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求发展”的战略决策下,相继提出“以资源换技术、以产权换资金、以市场换项目、以存量换增量”的招商引资新思路和“变资源富省为经济富省,变科技强省为产业强省、变文化大省为旅游名省”的战略目标,这些政策的确立,为我省能源工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一系列的投资政策,我省对能源工业的投入逐年加大。据统计,“八五”期间,全省企事业单位共用于能源工业的投资达187.39亿元,比“七五”增加了130.64亿元,增长了2.3倍,投资比重为25.7%,提高了7.6个百分点。近五年来,能源工业投资占全省工业投资的比重大幅度上升。1996年,我省用于能源工业的投资77.17亿元,占整个工业投资比重的57.3%,比1992年的41.3%上升了16个百分点。在基本建设投资中,能源工业占比重也由1992年的60.8%上升到1996年的72.8%。4年来,累计投资216.6亿元,比整个“八五”时期增加了29.21亿元,增长15.6%。
我省能源工业,长期以来主要是依靠采掘工业的发展,走“卖原料”的路子,其结果是国家资金的大规模投入和能矿资源的开发,并没有启动陕西经济的高速增长。山西、内蒙古等能源大省已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先后推出变输煤为输电、东北一些石油基地也提出石化一体战略。陕西的煤炭基地多数拥有充足的水源、场地,拥有兴建坑口电站的优越条件,
但苦于资金、技术不足而难以成行。“四换”战略政策的提出,有利于我省能源工业的产业结构升级。我省用优质的黄陵煤和榆林的无烟煤把德士古水煤浆技术吸引过来,建成了渭河化肥厂,而有了渭化这一项目,又吸引来40亿元的资金。而“四换”的战略政策,又使我省渭河电厂扩建项目得以成行。
为使我省的能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财富,省上还制定了配套陕北能源建设的基础设施发展政策,努力连通能源基地的交通、通讯脉络。目前,包头到神木、延安到西安铁路均已投入运营,神木到朔州铁路已建成,继大同到秦皇岛第一条大吨位重载铁路运煤大通道之后,神木到黄骅港的第二条大通道正在抓紧建设,包头到西安铁路的神木北至延安段也正在修建,整个公路交通、邮电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能源基地创造了较好的条件,困扰能源建设的“瓶颈”问题正在逐步得到改善。
目前我省一些能源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按照国家的总体目标,到2000年,神府煤田产量将达6000万吨,天然气30亿立方米,原油300万吨,并将逐渐成为国家特大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到1996年,陕北神府煤田已达到年产1000多万吨产量,煤炭洗选企业也完成111万吨精煤产量,产品直接出口。延长油矿、长庆在陕企业以及靖边、定边、吴旗和志丹一带新油田相继开发,使全省原油产量达到211万吨水平,比1992年翻了一番。石油加工扩建项目也已在延安、咸阳等地拉开序幕,天然气已完成向西安送气工程。在电力工业中,近年来建成了80万千瓦的安康水电站、12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渭河电厂扩建工程、延安热电厂、渭南热电厂和横山热电厂,形成了装机容量215万千瓦。特别是渭河电厂扩建项目的建成,成为西北电网的大型区域性骨干企业之一,每年可为电网提供42亿小时以上的发电量。
科学的政策这种“资本”,不仅为能源工业带来活力,也使我们的经济实力在整体上得以提高。当然,科学有效的政策引导要和经济主体的市场行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资源和要素的最佳配置,也只有把“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形成合力,才能启动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