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制度论文,民主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民主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工作的方方面面。笔者认为,加强、发展 和深化企业民主管理,应着力研究完善企业民主管理的主体、客体、权力、手段、载体 和环境等六要素。
一、主体
建立职代会制度,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在企业的具体体现。这就要 保障职工在企业民主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要明确企业民主管理的主体是职工。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其控股企业,民主管理 的主体是职工群众,这是毫无疑问的,可是,对于股份制企业的职工的主体地位,有的 人提出了疑义。我国股份制企业的实践也表明,股东会和职代会是分别代表不同群体利 益的机构,股东会代表所有者利益,行使出资者的权利,职代会则是集中体现职工利益 ,行使劳动者的权利。企业内部职工远比企业外部的股东关心企业。这就要求我们正确 处理股东会与职代会的关系,不能用职代会代替股东会,要切实健全职代会制度,落实 职代会职权,发挥职代会作用。要依法在公司制企业设立职工董事、职工监事。
同时,为了与新形势下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相适应,必须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综合素质 和参与管理的行为能力,强化民主管理的主体。第一,要提高职工的民主意识。企业民 主管理与职工民主意识是同步的。因此,要通过思想教育、知识培训、工作实践来促进 职工民主意识的提高;并从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工作关系、传统文化、知识结构中寻 找促进民主意识形成的动力源泉。第二,要提高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水平和能力,使行 使民主权利变成职工自觉的行为。第三,要组织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实践,使广大职工 在实践中学会正确行使民主权利,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能 力。
二、客体
对企业来说,民主管理的客体就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企业行政。企业民主管理的主体 与客体是相互依赖、相互合作的。
在主体、客体这对关系中,厂长、经理在多数情况下有决策权,有时甚至对主体有领 导或决定作用,决定着民主权力的实施效果,这就要高度重视客体的作用,特别是重视 客体的反作用。作为企业民主管理客体的厂长、经理,要树立历史唯物史观,任何时候 、任何情况下都要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以职工为本,依 靠职工群众办企业。要尊重、相信职工群众的民主权利和聪明才智,使企业的决策和措 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通过职工群众的具体实践,得到贯彻落实;支持职工群 众当家作主,做到自觉公开决策事项,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集中职工群众的智慧,接 受职工群众的评判和监督,真正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减少和避免失误;并保证决策的有 效落实,提高工作效率,推进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
三、权力
权力,是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是一种制度和法制力量。权 力具有效用性,对于以职代会五项职权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民主管理权力的效用性来讲, 就是要落实到实行企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调动职工积极性、促 进企业改革发展等方面。
当前,企业职工的民主权利集中体现在职代会职权之中。职代会制度是企事业单位职 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制度,是实现工人阶级在国家经济、政治 、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当家作主的基础,是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 内容。各企业通过落实职代会职权,保障了职工的民主权利,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调动和发挥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了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但要看到,现 在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和经营形式发生了变化,大多数企业的劳动关系都发生了变化。就 是说,在原有的关于职代会的法律法规中,尚未写进后来陆续出现的新情况,虽然有些 工作已经在开展,但毕竟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因此,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充实职代 会的内容势在必行。
四、手段
企业民主管理的手段,也就是实现企业民主管理的方式方法。只有通过手段才能达到 目的。手段可以影响企业民主管理实现的过程和结果。
当前,组织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手段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完善。比如: 要改进审议办法,实行职代会会前申报、会中分项审议、分项表决制度;通过职工代表 巡视、职工代表联系卡、民主议事会、职工代表旁听、听证会、值班厂长、情况通报、 举报监督等形式或制度,并采取局域网、闭路电视等现代手段,健全企业内部民主管理 与监督网络;在职代会闭会期间,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团组长联席会议的作用,凡企业临 时需要解决的问题或提交审议的有关提案,不是简单地召开联席会表决通过,而是将有 关提案提前一周下发各代表团组,采取以各代表团组为单位组织职工代表和职工群众参 加的办法,变联席会议为不集中开会的职代会,分散投票,集中统计,使联席会成为更 广泛的民主管理活动;实行无记名投票或按表决器表决,消除了顾虑,从而更加准确、 客观地反映了职工群众的真实想法和意见建议。
五、载体
民主载体是民主构成因素中的硬件,是有形的实物。
为此,第一,在企事业单位建立工会组织。这是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民主管理的组织 基础。同时,企业工会是职代会的工作机构,负责职代会的日常工作。为此,要在进一 步巩固和加强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的工会组织的同时,进一步加强 新建企业工会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组建率和职工入会率。第二,建立健全各种民主管 理制度。包括: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厂务公开制度、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职工董 事和职工监事制度。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通过建立平等协商对话、劳资协商制度、 民主议事会、听证会、职工建议箱、经理接待日和工会主席参加经理办公会等形式,组 织和代表职工依法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和监督。第三,活动场所、物质条件和现代通讯设 施。比如,办公室、会议室、书刊报纸、厂广播、闭路电视、电脑及活动经费等。
六、环境
为了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必须充分利用环境,创造可利用的环境。
第一,要营造民主管理的经济环境。经济决定政治,社会的经济关系制约和决定着社 会的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精神生活。企业民主管理同样受制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民主 一方面受经济结构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对经济结构起着巨大的反作用。因而在企业里, 建立民主管理制度则可以看成是间接地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第二,要营造民主管理的政 治环境。即需要企业党组织加强对职代会及其它民主管理形式的领导,支持职工群众当 家作主;需要企业党组织加强对企业工会的领导,支持企业工会做好职代会等民主管理 制度的日常工作;需要企业行政支持职代会和工会工作,为民主管理提供条件和环境等 。第三,要营造民主管理的文化环境。作为企业民主管理主体和客体的人——企业经营 管理者和职工群众,只有双方文化素质共同提高,才能开展好民主管理活动,保证职代 会依法行使职权,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监督企业及其企业领导人员 的行为。第四,要营造民主管理的社会环境。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民主管理工作的社 会影响;要借用社会力量,影响和促进民主管理工作;通过广大工会干部不懈努力,树 立工会的良好形象,提高工会的声誉,使工会工作争得广大职工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 参与和支持,取得更大更好的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