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沿海经济格局新定势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定势论文,中国论文,格局论文,沿海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有关数据统计表明:中国沿海三市九省区经济份额已超过全国经济比重三分之二强。随着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从而使1997年后的中国沿海经济悄然形成了“三头六臂”经济格局的新定势。
一、沿海“三头六臂”经济格局的划分
有人说:中国没有了沿海筑起的经济“长城”就等于没有了中国经济的“脊梁”。通常在中国经济年鉴等历史性权威书籍中提到的沿海经济主要是指: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三市九省区。根据沿江沿海经济区域划分,又将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等划分为“环渤海”经济圈;将江苏、上海、浙江划分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将福建、广东、香港、澳门等划分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为使沿海三个经济圈形成有效的经济合力,发扬沿海区域经济的团队精神,笔者认为有必要在三个经济圈中推举出三个龙头老大来承担团队招集人的重任。从三头定位看,应以区位优势,经济比重,特别应以政治、经济、文化综合影响力方面科学划分为宜。依笔者之见,环渤海经济圈最具龙头区位优势的是天津,它是镶在中国咽喉上的“宝石”,是直通中国政治文化中心首都心脏的咽喉要塞。同时也是形成津京唐经济堡垒的核心。特别是津京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天津成为北京90%货物的最重要的出海口,只需50分钟跑到头的津京高速公路为两地经济进一步拉合在一起提供了有力的条件,随着双休日生活方式改变,北京人星期天的一个消费市场就是“杀奔”天津去,而天津人星期天的休闲区域就是“逛京城”。作为龙头区位优势的另一个佐证就是天津是外国经济进入华北最便捷的口岸。天津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龙头,肩负起牵头组织环渤海一线城市大连、营口、锦州、葫芦岛、秦皇岛、唐山、沧州(黄华)、滨州、东营、淄博(寿光)、潍坊、烟台、威海,二线城市(辐射半径200公里以内)沈阳、阜新、朝阳、承德、北京、石家庄、济南、青岛等城市高唱区域经济协奏曲。从政治、文化、经济优势分析,北京优于天津,但反过来从区位优势分析,北京属于环渤海后方,天津则属于环渤海一线,与环渤海的其它城市相比,天津的政治地位是长期高于省级配制的,与其它两个中央直辖市一样,据1994年统计,环渤海沿岸城市生产总值也数天津最高,如天津工农业总产值为1933.06亿元,大连为630.8亿元,青岛为1251.86亿元。从文化影响力分析,天津南开大学的摇篮里出过周恩来、邓颖超这样有国际影响力的巨人。许多通晓历史的人都知道,香港大公报等文化界有重要影响力的报刊杂志,也都是过去从天津迁址过去的;从经济上回忆,今日香港的经济腾飞也曾受过天津的影响。如当今香港特首董建华祖上的东方海外公司也是在天津轮船航业公司前身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外,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也是在天津创业起家的。由此可见,从选择环渤海龙头的区位优势和政治文化经济影响力分析,由天津承担起环渤海经济圈龙头老大带领两个巨臂张开的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共创环渤海经济伟业最合适不过了。
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分析,大上海作为该区的龙头老大早已是功成名就,无可非议的事,江苏、浙江两省作为最得力的左膀右臂,这也是江浙沪长三角早已下熟的一盘棋。
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分析,随着1997年回归,香港请坐该经济区龙头老大,也是一件当仁不让的事。作为相呼应的左右两臂更是广东、福建两省最得力。由于该区域附近的台湾岛、海南岛历史上曾隶属过福建、广东两省。所以,笔者只好形象地比喻它们是左右两臂上的金质肩章。中国的经济能否冲刺到世界最前列,就要看海峡两岸是否能够早日和平统一,如果能和平统一,中国的整体经济将会无比强大,作为珠江三角洲金字牌的台湾,肩牌上就会刻上五颗闪闪夺目的金星,这是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五星级宾馆一般的最高等级的肩章标志。为了形成珠江三角洲最高等级经济圈,笔者曾在香港《世界经济》1996年11期杂志上刊发过《关于实施八区经济一体化构想》,希望港澳台琼珠深汕厦八个特区在“一国两制”方针政策指引下,大搞“政策经济”。使珠江三角洲先行一步,早日跨入国际经济五星级行列。
三个龙头,六个巨臂,两个肩章的格局,有望成为中国沿海经济的新定势。这样的形象划分也更有利于沿海经济在相互往来中相互比较共同发展。
二、沿海“三头六臂”经济的比较
没有比较就没鉴别。纵观沿海“三头六臂”经济格局,其优势虽然各有千秋,但其共性也非常明显。如天津和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的优势靠的是渤海湾沿线的铁路、高速公路、港口、码头和没有关卡林立的近海运输的多拉快跑。如该区共有环渤海港口16个,通海港铁路14条,沈大、京津高速公路2条,还有烟威地方高速公路若干条。这种要想富先修路,要想甜先修铁,要想财运亨通先把海港航线弄通的趋势还在与日俱增地发展。上海、江苏、浙江以及香港、广东、福建的优势也是因江海相连,海阔天空,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港航运输提高了多拉快跑的竞争速度。这种靠沿路、沿铁、沿江、沿海四沿战略发展起来的“三头六臂”经济共性,与世界发达地区的这一共性也是大致相同。如燃起欧洲文明,影响世界几个世纪进程的就有英德等国共用的北海湾,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共有的地中海,还有促成当时俄罗斯帝国,奥斯曼帝国和日尔曼等民族强盛的波罗的海、黑海等,它们都和当今中国的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经济优势相近似。
纵观中国沿海各大经济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看,除了许多共性之外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1.环渤海经济圈,它是一个以地方资源型经济取胜的经济区,在辽宁、河北、山东、天津、北京三省两市蕴藏着金银铜铁、煤炭、石油等资源矿藏共60余种。这一地区是一个不轻易受制于人、自给自足、两头在内、自成体系、风险小的“资源型经济”,该区域拥有大港、胜利油田为资源后盾的燕山、齐鲁石化等特大型骨干企业,拥有冀东铁矿资源的首钢、鞍钢集团,有长芦、唐沽等万顷盐田资源作后盾的天津大沽、唐沽等盐化工基地,特别是环渤海中的天津港、大连港和秦皇岛港三个煤炭、木材、粮食专业港口码头,不但为内蒙古、山西、黑龙江、吉林的煤炭、木材、粮食搞活了流通,同时也为环渤海城市的资源型经济,截流了能源、建材和饮食工业所需的原材料。由于该地区三省两市共有2亿多人口,是一个很庞大自我消化市场,加之一个拥有物产丰富、资源充足的自我原材料供给市场。所以,这种不折不扣两头在内的资源型经济就是以天津为龙头,辽东、胶东为两臂的环渤海经济日益强盛的玄妙之处。这种绝不轻意受制于人的经济结构,也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望尘莫及最难匹敌之处。假若国家能制订并实施有地方特色的区域经济政策,该地区经济必将得到如日中天的发展。
2.长江三角洲虽不如环渤海有14条铁路直通16个港口的优越性,不过,仅有两条铁路通到头的大上海却另有一条长江黄金水道直通到湖北武汉,四川重庆的天赋。换句话说,中西部地区的优势也可以通过这条黄金水道直下汇合到上海港。有人看着长江水道上一排排长龙般的船队擦肩而过时曾感叹说:“有这般便捷的长江黄金水道,真是有一百条公路铁路都不换!”长江三角洲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历史遗留的工业基础比较雄厚。例如中国最早的洋务运动,就是由李鸿章在上海兴办江南造船厂开始的。协助左宗棠功成名就的中国头号官商胡雪岩也是多年瞄准上海搞洋务外贸,来往穿梭于苏杭二州天堂之间兴办丝绸等民族工业。在这一地区还有张謇、荣毅仁等兴办民族工业的巨商。另外,30年代遗留在大上海的十里洋场以及租界买办外资工厂等虽有帝国主义侵略痕迹,但也同时带来了一些欧洲资本主义鼎盛时期的文明。这种开民族资本主义之先河,又有19世纪洋务运动和20世纪30年代早期开放引进外资历程,从而奠定了大上海工业基地的基础。解放后计划经济时代,拥有四千家企业的大上海逐步发展到80年代末的四万家企业。这是中国长期计划经济赖以生存,调度自如的盘石。因此,在改革开放到1992年邓小平讲话时止,为了稳住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大本营的根基不动摇,还始终奉行“捆住上海”搞活全国的试探性改革开放政策。今天,由于五花大绑的大上海也放开手脚搞市场经济了。有人预示:这个经济庞然大物一旦实施浦西改造,清东开发成功后,那么整个世界都将会为之一震。说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厉害就厉害在江苏、浙江两个富饶省区的帮手上。这是两个驰骋在经济沙场上全民皆兵的富省,这是两个乡镇工业和个体经济赛着跑的经济大省。从1994年国家年终统计表上看,江苏工农总产值为11161.73亿元。比辽宁5217.4亿元,山东4426亿元累加起来还多出1517.6亿元。1994年苏州市工农业总产值2409亿与北京2187.5亿相比要高出221.5亿,与天津1933.06亿相比要高出475.94亿元。这个尾数与大连1993年451.6亿元相近。这足可以说明江苏的乡镇工业厉害,苏锡常、宁镇扬老牌工业城市的厉害,以及徐淮盐连,宿迁泰州等后起之秀的厉害。尽管长江三角洲经济如此厉害,但是江浙沪资源、市场两头在外的“技术型经济”格局则不容乐观,这种两头依赖的技术加工型经济,一旦外部资源供给和外销市场失掉就必然会受制于人,经济滑坡。因此,身处长江三角洲的江浙沪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商品社会里,无论何时何地都切不可在“技术经济”的处境下安而忘危。
3.珠江三角洲的经济优势首先得益于中央的政策。这种以南方表现最为明显的“政策经济”比“资源经济”和“技术经济”要优越的多。对香港进行分析,它之所以在1994年取得10230亿港元的总产值(这个数字如按当时港币升值率计算,正好是上海4395.43亿元产值的三倍。换句话说,也就是一个香港顶上三个上海),与弹丸之地香港巧妙地运用低税赋综合税率只有17%和自由港的“政策经济”吸引全世界老板都来注册避税,为香港人打工不无关系。英国人由于自身税率52%高于香港两倍多,所以,那些高贵的英国绅士级的老板们也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跑到香港来避税。由于全世界好的经营方法都可以在香港试验,如一些仍为许多国家经济政策障碍的自由港、自由贸易、博彩跑马、黄金市场、股票期货、金融信贷、资本市场等统统可以在这个东西方文化、经济结合点上粉墨登场,竞相演义。一时间,抬得当地荒岛土地比金贵。香港铜锣湾商业街每平方米年租金竟然高达8100美元,位居世界榜首,比屈居世界第二位的纽约第五街4844美元悬殊近一倍的玄机之所在。许多游资成了投资大陆的主力军。笔者曾阐述过扩大香港空间,实施深港合一计划,加强香港资本消化功能的构想。据有关资料统计,香港过去投资内地总资本为5000亿港币,并占全国外资企业的60%以上。说珠江三角洲的“政策经济”不但香港拥有,现在广东、福建诸省五个特区也同样享有特区一系列优惠政策。特别是那宝贵的先行全国一步的试验权。由于有了这些“政策经济”的特区试验权,昔日还是一个小渔村的深圳,在短期内一跃崛起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大都市。1994年创造573.78亿元总产值,相当于1993年西藏自治区56.96亿元的十倍多。相当于青海省1993年生产总值109.62亿元的五倍多。说到底还是越改革越开放越好。如果国家安定团结新局面能承受得住这样“政策经济”越改革越开放越好,那么笔者则希望这样的“政策经济”也能在长江三角洲,特别是在环渤海经济圈上越多显灵越好。到那时起,由“资源型经济”向“技术型经济”特别是向“政策型经济”跨上两大步就可以断言,集三种优势为一身的环渤海经济圈必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西太平洋最受瞩目,最有前途,最有生机的“经济火山”喷发区。
三、沿海“三头六臂”经济优势互补连动方案初步构想
由资源经济、技术经济、政策经济构成的中国东部沿海三大区域经济的崛起,已经正在引起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从有关统计数据表明,这块仅占全国11.4%土地,除了养活占全国38.7%的本地居民外,还年年上缴国家财政数千亿元支援内地50%的老少边穷地区。从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统计数据分析,沿海13个省市区工农业生产总值61000亿元,比中西部地区18个省区21000亿元高出40000亿元。由此可见,沿海悄然兴起的“三头六臂”经济格局新定势,是世界各国都不曾有过的经济优势,就连最发达的美国东西沿海也没有象中国这样优越的沿海密集型经济资源。既然中国已经在沿海形成“三头六臂”魔力经济,那么中国就应该适时利用这三个龙头遥相呼应的优势,使之形成庞大的经济合力,到国际上去参与竞争。同时,将在国际上取得的经济成果带回到内地来杀它个回马枪。
所谓协调发展好“三头六臂”经济的团队优势,就是在东部沿海发达经济的基础上,通过区域联合互助的形式,使其各就各位相对独立的省市行政区,在没有中央政府强令参与前提下,本着自愿参与,自由结合的原则,在“三头六臂”经济区内首先设立“沿海经济论坛”,并相辅设立一个“沿海开放基金会”。通过“三头六臂”各地区成员民主选出一年一度,轮流坐庄的大会执行主席负责本年度的组织筹备工作,并向各省市学者分发论坛研究课题,凡是每年度在论坛中获奖并被各地区采纳的研究成果都将获得沿海开放基金会重奖。
将以前那种沿海松散型的,传统型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型的经济,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区域龙头老大的带领下改变成为紧密的互通有无、扬长避短,共建地区大市场的规模型经济。
治时者为上,先时者为中,应时者为下。随着1997香港回归而悄然在中国东部沿海形成的“三头六臂”魔力经济定势是一个非常难得机遇。因此建议国家有关研究机构应早日为之创造时势,为之掀起三大区域联手互助、比学赶帮超的经济新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