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论文_郭玉婷,韩英

高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论文_郭玉婷,韩英

郭玉婷 韩英

(宁夏青铜峡市人民医院 宁夏 青铜峡 751600)

【摘要】 探讨预防高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对12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所采取的术前充分准备、术后采用合理体位、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等综合措施进行总结。12例患者中无一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前充分准备、术后采用合理体位、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等综合措施可以显著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0-0252-0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液不正常的在深静脉凝固,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好发于下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DVT)及其继发的致死性肺栓塞(PE)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THA后发生DVT又未及时治疗,轻者造成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活和工作,重者导致静脉坏疽、肺栓塞致死,后果严重。自2009年3月以来,我院对70岁以上的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2例,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2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70~82岁,平均76岁。其中股骨头无菌性坏死2例,股骨头下型骨折6例,股骨头骨折4例,均为单侧肢体病损后进行THA,对侧肢体正常。

2.THA后与并发DVT的相关因素

血流淤滞、血液高凝、血管损伤是DVT的三大发病因素,THA手术、创伤、多次动静脉穿刺、输血及使用各种止血药物、长期卧床和制动等导致三大发病因素同时存在,相互作用。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系统、多器官的生理性退变或器质性病变,是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同时手术创伤可引起血小板反应性改变,具有强烈抗凝作用的蛋白减少,造成高凝状态;加之THA后需严格卧床和限制下肢活动度,使下肢血流处于相对滞缓状态,多种因素使此类患者极易并发DVT。还有研究认为,女性、肥胖及骨水泥的使用示DVT的危险因素。

3.护理

3.1 术前评估

3.1.1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状态,担心手术效果及术后康复情况,护士应耐心地做好思想工作,讲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墙报宣传、发放小册子、播放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康复光盘,让患者了解更多的疾病相关知识,增强治疗信心。

3.1.2术前功能练习

指导患者掌握下肢功能锻炼的方法与要求,包括如何练习股四头肌的等长及等张收缩、髁泵运动、正确的抬腿方法,患肢的摆放、坐起的方法。

3.1.3术前准备

因均为高龄患者,入院后所有患者均行尿、便、生化、出凝血、ECG、胸片检查。术前完善心肺功能检查,对于心肺功能不全者,给予抗感染和输蛋白等对症治疗,纠正酸碱与电解质失调。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9mmol/L以下,对高血压患者应控制在150/90mmHg以下。术前一天常规备皮与备血,术前留置尿管,术前6h禁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术后护理

3.2.1体位

术后返回病房采取去枕平卧位6h;患肢给予穿“丁”字鞋,保持外展15~30,严格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

3.2.2病情观察

观察患肢的血供情况,术后患肢的肿胀程度、肤色、肤温、浅静脉充盈情况及感觉等均可反映下肢静脉回流情况,切口周围轻度肿胀多属于正常现象,如出现肢体远端向近端发展的凹陷性水肿并伴浅静脉充盈,多提示静脉瘀滞。

3.2.3保证引流畅通,减少局部压迫,伤口置负压引流管的目的是吸出人工关节周围残留积血,以减少伤口内血肿形成,减少感染机会。如引流不畅易致局部血肿,周围血管受压,血流缓慢,增加感染的机会。因此,必须保持引流管畅通,并及时更换负压引流装置。

3.2.4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早期积极活动,可促进静脉回流。THA术后返回病房时,给与患者保持外展中立位,遵医嘱指导其及早进行锻炼。麻醉作用未消失的情况下,给予实施被动肢体按摩及腓肠肌挤压,30次/遍,白天1遍/h,夜间每2~3h1遍。如患者情况允许,术后第一天,给予实施髁关节运动,具体措施是,用力保持髁关节背屈5s,再用力保持髁关节跖屈5s,每遍重复20次,3遍/d,以后渐趋给予加强,以不感到疲劳为宜。所有活动均应在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的情况下实施,同时应注意上肢活动及体位变换,深呼吸等协同运动,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术后10~15天,协助起床、坐立、行走、康复锻炼,起立时可在助行器的帮助下,起立后嘱患者做踮脚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3.2.5药物预防措施

低分子肝素钙由具有抗血栓形成和抗凝作用的普通肝素解聚而成,能阻止血小板凝聚和释放,术后当日即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000u,以后1次/d并监测凝血功能;低分子右旋糖酐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红细胞聚集,改善微循环和组织灌流量,防止血栓形成。术后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1次/d,连用一周。

3.2.6肺栓塞的护理

术后因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咳嗽、咯血痰、胸痛、呼吸困难、血压降低及恐惧等症状,如有以上症状因警惕肺栓塞的发生。如有肺栓塞因立即嘱患者平卧,避免深呼吸、剧烈咳嗽、翻动,同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遵医嘱静脉输液以维持和升高血压,并安慰患者,减轻其恐惧感,必要时可行机械通气。

4.结果

本组病例中,1例术后2d出现小腿肿胀,经治疗4d症状消失。12例患者术后均复查血常规、出凝血功能,经多普勒超声证实未见深静脉血栓形成,无发生PE死亡、因为护理不当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5.讨论

下肢DVT是THA术后较感染更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功能恢复。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早已被人们熟知,但面对大量需行关节置换的患者,普遍年龄较大,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血管粥样硬化、运动功能减退、多年的饮酒及吸烟史、卧床时间长,如何做好对这些危险因素的评估,综合预防、有效护理是骨科医护人员所面临的繁重而有困难的问题。我们的经验是:术前评估、调整患者术前状态,增加患者对手术的认知和配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术中仔细操作,避免下肢过度牵引及旋转,争取静脉穿刺一次成功,减少血管内膜的损伤;术后采取综合预防措施,严密观察患肢的周径、皮温、血管搏动、疼痛等,早期功能锻炼,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总之,THA术后DVT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建立完整的术前评估系统,预防性抗凝,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减少THA术后DVT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外科学[M].北京:人名卫生出版社,2004:642.

[2] 查振刚,臧学慧,姚平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0,35(2).

[3] 关振鹏,吕厚山,陈彦章等.影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风险因素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0):1317-1320.

[4] 廖淑梅.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重庆医学,2009,38(11):1414.

论文作者:郭玉婷,韩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8

标签:;  ;  ;  ;  ;  ;  ;  ;  

高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论文_郭玉婷,韩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