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风格与语文教学_文学论文

文体与语文教学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语文教学论文,文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教材选文成了媒体的热点话题,其中“教材选文的真实性”一度引发了热议。《陈毅探母》(苏教版)就是被热议对象之一。有人认为在陈毅相关的传记与历史书中找不到相关记载,文中对话有杜撰嫌疑,而且文中一些细节不可信。教材编委会的回应中提到该文选自《陈毅的轶事》一书。何谓轶事?轶事就是不载之于正史,但群众喜闻乐道的零星事迹。不少轶事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会对情节与细节进行丰富和加工,使之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很多的轶事来自民间,流传于民间,属民间文学的范畴。作为民间文学体裁的轶事,在文字上面进行文学性的加工,本在情理之中,为何会引起如此纷争呢?语文教学中这样的怪事还很多,有老师教《小英雄雨来》时,要求学生搜集雨来的资料;有老师把古诗《小儿垂钓》当成故事来教,置古诗的情趣与意境不顾,花大功夫让学生讨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经过;有老师教李清照《如梦令》时,纠结于是众人划船,还是一人划船的事实……所有这些乱象都指向人们文体常识的缺失。

一、关于文体

文体就是作品的话语体式和结构方式。古今中外关于文体的论述不胜枚举,中国更是文体论的大国。章学诚在《诗教》中有文体始源说,“后世之文其体皆9于战国,何谓也。曰子史衰而文集之体盛,著作衰而辞章之学兴……而辞章实备于战国,承其流而代变其体制焉。”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论述“文本同末异”,“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等更是用大量的笔墨来论述文体。虽然我们现在说的文体与古代文论中的文体并不完全相同,但因文成体,体文互动的性质是共通的。从文本价值的角度来考察,文体的意义至少有三个层次。

1.文体的第一层次——体裁

文体的分类标准很多,体系极为复杂。一般人惯常用四分法来分类文学文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的说法流传很广。这种分类的优点是顾及到描写的对象,又适度照顾到描写的语言与体制。不足之处是把诗歌、小说、戏剧之外的文学都归到散文,散文一体独大,很难把握好该文体的共同特征,也不适合具体的语文教学。童庆炳教授充分考虑文学与人的心理结构的关系,分文本为三类:典型、意境、意象,将一般的文学体裁分为再现类、表情类、表意类。

2.文体的第二层次——语体

语体就是语言的体式。体裁是需要靠语体来实现的,广义的语体是指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下所用的话语形成的特征。抒情语体、叙述语体、对话语体是文学文本最基本的三种语体。

抒情语体的特征。抒情语体除了有节奏、韵律、分行等表层特征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深层特征。第一,抒情语体声音层的特殊地位。诗歌中人的体验、感悟、意念、憧憬、哀伤、离愁、别恨等都是情绪化、音乐化的。语音的高低、快慢、长短、平仄、韵调等本身就直接获得了意义。像诗这样的抒情语体极为强调语言本身的作用,所以诗歌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诗歌的声音意义,通过声音带动意义的理解、意象的把握、意境的体会。不仅仅是诗歌,带有抒情性的其他文学体裁,教学时我们都需要关注文字的声音,强调朗读的作用。第二,抒情语体在选词与构句上与正常词法、句法有偏离。这跟诗歌体现的跳跃的、朦胧的、神秘的情意有关。如“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闹”将平常不联系在一起的词语联系在一起,带给我们一种惊奇的感受,细细品味,就会发现这一“闹”将我们带进生机盎然、妙趣横生的春光里。再如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下阙“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忽见的究竟是“溪桥”还是“旧时茅店”呢?如果用散文的眼光去解读该诗,先写茅店,接着是社林,然后是路转,最后看到的是溪桥。如此解读,路转忽见溪桥(“溪桥”与“忽见”倒置)。但是,以诗歌的眼光看这首古诗,作者把“忽见”放在最后,看到的正是茅店,这茅店不是一般的茅店,而是旧时茅店,作者对它是充满着感情的。这种表达还把作者当时欣然与欣喜灵动地写出来了。这里写的是景,但强调的是诗人的情感。第三,抒情语体比一般语体更多采用比喻、象征、夸张、对比、双关、反讽、借代、用典等手法。如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夸张;戴望舒的《雨巷》中那一个撑着油纸伞徘徊的姑娘的象征意味;刘禹锡的《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六朝纵情荒淫的生活与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怀。

叙事语体的特征。首先,叙述之事,情节为主,事件的主线很重要。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可以出山,也可以继续隐居卧龙;《水浒》中的梁山好汉可以接受招安,也可以继续留在梁山;《西游记》中唐僧可去西天取经也可留在东土。但是作为小说的核心事件一旦被省略就会破坏叙事的逻辑。其次,叙事是一定时间下的叙事:主要表现在叙事的顺序与时距。顺序就是我们熟知的顺叙、倒叙、插叙等;时距就是指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的比较,研究叙述时间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作品的节奏。如《木兰诗》,这首诗写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整首诗一、二、三、六、七小节详写了花木兰的儿女情怀,四、五小节略写了花木兰十年战场上的英雄气概。这样使得作为战争题材的文字,具有浓烈生活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因而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第三,叙事的双声话语。任何一个叙事语体都会包含两种声音,一种是文章叙述者的,另外一种是故事中叙述者的。如《水浒》第九回写道:“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入来。看时,前面那个人是军官打扮,后面这个走卒模样,跟着也来坐下。”一个“看时”将第三人物叙事视角转化为李小二这个人物视角,这种人物视角的转变对故事情绪氛围变化起到了作用。金圣叹在这一段话中批注道:“‘看时’二字妙,是李小二眼中事。一个小二看来是军官,一个小二看来是走卒,先看他跟着,却又看他一齐坐下,写得狐疑之极,妙妙。”第四,叙事语体“多音齐鸣”的特点。巴赫金说,叙事语体是“各种相互竞争的语言的战场或狂欢节”。叙事语体的成分极为复杂,有叙述,有对话,有独白;有议论,有抒情;有普通用语,也有专门用语;有散文,必要时也用韵文;用白话,必要时也可以用文言……

对话语体基本特征。戏剧文学通常采用对话语体。第一,对话语体的动作性。以人教版教材《半截蜡烛》为例:

(蜡烛越燃越短。杰奎琳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走到少校面前。)

杰奎琳: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她宝石般的眼睛在烛光下显得异常可爱。)

少校(看着她那粉嘟嘟的小脸蛋,笑了):当然可以,美丽的小天使。我也有一个像你这么大的女儿,和你一样可爱,她叫玛琳娜。

杰奎琳(笑容像百合花一样纯洁):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和您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实在太困了。

少校:那么,晚安,小姑娘。

杰奎琳:晚安,各位先生。晚安,妈妈。

伯诺德夫人(温柔地):晚安,亲爱的。

(杰奎琳慢慢端着蜡烛走上楼去。在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在戏剧中情节的发展主要靠对话,对话不能脱离人物的心理和外在的动作。人物的动作有两种,一种是内心的动作。如杰奎琳内心的思考、决策、探寻、担忧、着急、镇定等等,另一种是外在的动作,如“打了个懒懒的哈欠”“笑容像百合花一样”“慢慢端着蜡烛走上楼去”。人物的外部动作和内心活动与话语结合得非常紧密。第二,对话语体的性格化。戏剧中“人物只能依靠它自己去揭示自己”,戏剧刻画人物性格主要通过对话来实现,因而人物所说的话必须符合人物的职业、身份、性格。如人教版课文《将相和》中,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都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蔺相如作为上卿,职位比廉颇要高,但是言语之间把廉颇摆在自己前面。“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这种说法既符合蔺相如作为上卿的身份,又充分体现了他以国为先,超常的大度。第三,对话语体的浅显。说话是为了让人听,因而要通晓易懂。

3.文体的第三层次——风格

每个作家的创作都有自己风格,或刚健或柔婉、或简洁或丰赡、或雄浑或隽永、或庄重或幽默……孙犁先生《荷花淀》的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句中的两个“不知道”是修辞中的反复。通过这种反复,叙述者对白洋淀的无边无际和它的美,以及因这种美而在叙述者内心唤起的自豪感就充分表现出来了。文中饱含作者个性气息的文体风格看似偏离了一般的语言规范,但更具有创造力,显示出个体的独特用语风格。如果失去了文体的风格,文字就会变成一堆堆砌的符号,没有了生命力。风格是“文学的格式塔”,它是体裁、人物、情景、情节所显示的特色;它是结构、语言、表现手法显示的特色;它是作家个性、人格、经验、审美特点的自然流露。真正成熟的作家可以融铸这些转化为风格,建构成一个完整的、独特的、活生生的艺术世界。风格是文体呈现的极高范畴,是文体成熟的标志之一。

二、文体与语文教学

我们祖先对文体十分重视,他们知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对文学创作却要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能字立纸上”。这些追求最终都与文体的创造有关。文章有“体”,语文教学也须得“体”,需要从文本体式之中去挖掘教学的价值。

1.从文体产生的背景中发现课程价值

文体的演变有其深刻的文化土壤和时代根源。以神话为例,神话源于原始初民对世界直观的朴素的解读。从直观与朴素这个角度,原始初民和今天的儿童有许多共通之处。神话文本的课程价值在于:(1)神奇壮美对儿童审美情感的满足。神话中神奇的人、神奇的物、神奇的力、神奇的器具吸引着儿童;神话中神的神圣品格,英雄们超人的力量以及为正义而战的精神让儿童获得一种崇高感。(2)儿童文学天性的养护。神话中整体的、直觉的、隐喻的把握世界的方式与儿童所特有的思维方式极为相似,这种思维方式与文学创作具有的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在精神气质上极为接近,神话文本的教学要充分重视这种养分。

2.从文体的语言体制中提炼教学价值

语文教学不仅仅要知道作者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把握作者怎么写的。《灰椋鸟》是一篇抒情散文。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描写很是精彩,如何挖掘出其中的教学价值点呢?(1)第四自然段描写鸟儿归林时壮观的场面,用了许多词语体现鸟儿多,反反复复,意象叠加造成鸟儿归林壮观的场面。(2)鸟儿在林中互相应和的这一部分,是作者进入灰椋鸟的世界,展开丰富的联想,是作者一种特定的审美状态。教学时需要进行适当的语境还原。(3)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因为徐秀娟这样一个独特的人物,她十分爱鸟,爱到痴迷的地步。课文教学必须适当地回归个人的经验。(4)第五自然段,作者目光聚焦,观察更为细腻,展开更为丰富绚丽的联想,一个比喻句“多么像穿着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啊”,把太阳、天空、林子、灰椋鸟与作者置入了一个统一的视界。

体因情而立,情感的秘密就包含在作品的形式结构中。把握文本的文体机制,提炼语文的教学价值并转成教学行为,语文教学才能紧贴地面飞翔。

3.从文体的话语体式中把握学习策略

以科普小品文为例,它不是一般的科普作品,需要用文学的目光审视它。从语言的维度,学习时我们可以采用如下几个策略:(1)体会语言的精准。科普作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结构严谨、用语精确。“精准的语言”需要细细推敲,如《飞向蓝天的恐龙》中“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句中“一支”与“漫长”两个词,不但妥当,而且准确。(2)体会语言的生动。《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用了设问、排比、借代、引用、比喻等修辞手法。科普小品文生动的描写是为了吸引读者,阅读时要玩味语言。(3)体会语言的通俗易懂。《石头书》一文采用了对话语体,全文通过对话语体六问六答,把深奥的科学知识介绍得晓畅明白。从知识的维度,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神奇的想象创造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等。从语言和知识两个维度去学习科普小品文,应该成为科普小品文学习的一般策略。

4.从作家的文体风格中提升教学品格

李白之所以称为诗仙,是因为他的诗雄奇飘逸、奔放激昂、想象夸张,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特级教师孙双金关注诗人的风格,他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是这样处理的:

(一)抓住“紫烟”体会仙境

1.师:我到过庐山看过瀑布,可我在瀑布上看到的云烟是白色的,我在泰山顶上看到的云雾也都是白色的。为什么李白看见的却是紫色的呢?

生1:因为李白有超乎一般人的想象力。

生2:我认为也许是李白也认为置身于紫色的云雾之中有飘飘欲仙的感觉。

生3:也许当时李白喝醉酒把梦境和现实结合在一起。

生4:我觉得一是因为阳光的照耀下水会产生不同的颜色,二是俗话说美酒配美景,李白喝醉酒以后,把天上人间混淆了。

2.师总结:了不得,你是科学家和文学家的组合!水汽蒸腾,把光分成赤橙黄绿青蓝紫,紫色的光特别耀眼,科学家的脑袋;艺术家呢,就是美酒衬美景,再加上美好的想象。所以李白眼中呈现出,齐读——(生齐读:日照香炉生紫烟)

3.通过朗读感悟“紫烟”仙境。

师:好,飘起来了!诗仙就跟别人不一样,一开始就描绘了宛若仙境的美妙境界。日照香炉生紫烟,紫气东来,紫色是梦幻的、高贵的、仙境的。

(二)体会诗中非凡的想象与夸张

1.师:李白的诗还有什么和常人不一样呢?自己读,讨论讨论。

2.师:瀑布在诗人眼中那是天上的银河垂落到人间,你觉得这样的想象用一个词语如何形容呢?

生1:夸张、豪放。

生2:充满激情的,非凡的。

师:说的真棒,我就用这个词——(板书:非凡的)

3.师:李白的诗还有什么和常人不一样?

生1:夸张,比如“疑是银河落九天”,“九天”古时称为九重天,是最高的境界。

师:天分九层,在古人心中最高的一层叫九层!真了不起!还有哪里比较夸张呢?

生2:飞流直下三千尺。

师:把眼前的瀑布夸张说成有三千尺——(板书:夸张)

师:正是因为有如此非凡而神奇的想象和夸张,诗人才能创作出如此动人的作品。

(三)通过与徐凝的《庐山瀑布》做比较,再次体会诗仙之风

风格的形成与很多因素有关。以李白为例,有作家的个性因素,如他豪放不羁的性格;有审美个性的原因,如他内在的浪漫主义情怀;也有作品的语言特色原因,如诗文中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这些和文体与风格相关的因素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资源的来源,我们讨论文体与教学的意义之一就在这里。

歌德说:“艺术不应当完全屈从自然的必然性,它还有本身的规律”,文体提示的规律是艺术极其重要的规律。文体观念应是语文教学的常识。尊重并回归常识,语文教学才有可能走向本真、澄明、开阔、高远。

标签:;  ;  ;  ;  ;  ;  ;  ;  

论风格与语文教学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