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的经验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编目论文,美国论文,外包论文,启示论文,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来,编目业务外包在许多图书馆不同程度地实施,如有学者专门对广州市19所本科以上院校图书馆的编目业务外包情况的调查显示,有63%(12所)的图书馆正在实行或试行编目业务外包①。编目业务外包具有降低图书馆的运作成本、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增强图书馆的整体竞争能力、促进编目工作标准化的进程等优点,该管理方法早已被美国图书馆界吸收和采用并受到普遍的欢迎。
1 美国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的发展概述
美国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1901年212所图书馆向国会图书馆(LC)购买卡片目录②,标示着美国图书馆界编目业务外包的开始。1959年出现商业性编目及图书加工服务,图书馆开始与供应商通过契约签订方式,授权让其处理图书馆技术服务的业务③。1967年,书目中心OCLC成立,图书馆开始购买OCLC的机读目录,接着其他书目中心如RLIN、WLN和UTLAS等相继成立,也提供相似服务,掀起了编目外包的风潮④。
伴随计算机技术的普及,20世纪70、80年代,编目工作从以前的手工编目向计算机编目发展,除了回溯建库业务外包外,图书馆对外承包的业务也变得十分广泛。大约在1986年,不涉及图书的买卖、专门提供编目的公司产生了⑤。美国的法律和专业(企业或团体机构)图书馆首先采用这些公司提供的编目服务,继而一些公共、政府及大专院校图书馆也纷纷效仿。
20世纪90年代,由于经费普遍削减,在人员得不到相应补充的前提下,图书馆为了降低编目成本,提高编目效率,保证编目工作的正常进行,不得不大量尝试对外承包。与此相适应,提供编目服务的机构也有所增加,既有书目中心、书商,也有专门从事图书编目的公司。这些书商和图书中介机构也扩大服务,不再只集中于特定项目,而是可以提供图书馆所有编目服务的需求。同时,编目业务外包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成为当时图书馆界的热门话题,编目业务外包直接向传统编目工作发出以下质疑:编目成本被视为过高,编目标准过于僵化,编目生产过于缓慢等,在这样的背景下,管理者提倡外包,图书馆界也已认识到外包已成为一个标准的业务实践⑥,编目业务外包在美国图书馆得到快速发展。1993年10月,美国的莱特大学图书馆将其编目部门关闭,将整个编目作业外包给OCLC,从而引发了图书馆编目外包事业高潮的开始。1997年,美国的Florida Gult Coast University图书馆将编目外包提升到一个新的地位,该馆在夏季时以最少的工作人员从事编目工作,将大量的编目业务外包出去⑦。这两个例子,虽然不能完全反映90年代美国学术图书馆编目外包的状况,但也充分说明了外包在当时是一个可行的选择。1997年K.A.Libby和D.M.Caudle对全美授予学士以上学位的178个高校图书馆进行了编目业务外包情况的调查,有42%的大学图书馆实行过和正在考虑编目外包⑧。外包的内容从回溯性编目、原始编目到特殊类型如政府文件、外语资料、录像、毕业论文、赠书等的编目工作。调查表明,编目业务外包在美国已取得初步成功,并在图书馆界已有一定影响。
进入21世纪以来,编目业务外包在美国已是一种普遍化趋势,将全部编目任务外包已成为很多图书馆的选择。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接受书商提供的“即可上架”书籍的服务项目,即书商除了提供书籍之外,还可以提供全套的书籍处理服务,包括:提供完整的编目记录;给图书安装报警磁条;给图书贴上索书号标签;加上条形码;甚至给平装书加上硬质封面。图书馆收到这些书后,即可摆上书架。如阿肯色大学图书馆(Arkansas University Library)在2005/2006年和供应商、YBP(Yankee Book Peddler)签订“即可上架”(shelf- ready)的全套服务协议⑨。美国的一些城市,特别是加利福尼亚州的Riverside地区已向一个卖主外包图书馆所有的技术服务。加利福尼亚州大学Channel Islands新校区图书馆的图书和视听资料的编目、采访和加工全部都实行外包。加州大学图书馆在2006年底的《加州大学书目服务再思考》中也提出,将外包大部分MARC编制工作⑩。另外2003年后,有些图书馆开始将“连续出版物解决方案”(也就是对电子资源进行编目)和网络资源编目这样的代编服务包给外包公司。目前,美国的大学图书馆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一般都利用外包编目(11):内部编目力量不足;图书馆试图降低内部编目成本;增加新书上架的速度,减少积压;便于成批修改记录。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编目的外包商选择、外包内容的规划、质量的控制、对外包质量的绩优评估等将是今后一段时间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2)。
2 发展原因
2.1 高度发展、规范共享的联机编目系统
在美国,联合编目和联合目录数据库建设高度发展,主要有全国联合目录、地区联合目录、联盟联合目录等多种形式和不同层次。其中最著名的是俄亥俄州大学(OCLC)书目数据中心,成立最早,规模最大,服务也最完善,是美国大学普遍参与的联合目录系统。OCLC联机编目与馆际互借服务的基础“世界书目”(World Cat)数据库更是由遍及世界各国的1万多家OCLC成员馆通过联合编目共同创建和维护。截止2006年12月1日,已拥有470多种语言7688多万条不重复的数据,并且以每年200万条的速度递增,覆盖所有主题范畴和出版类型(包括书籍、期刊、录音、影像、乐谱、地图、混合资料、计算机文档、电子出版物、互联网网页等)(13)。编目中,World Cat数据库的命中率高达95%,美国图书供应商的数据主要来自OCLC等所提供的专业书目数据。高度发展、规范共享的联机编目系统为美国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提供了众多可选择的书目数据,外包商一般都可以获得规范的书目记录,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编目外包的质量。
2.2 不断提供创新服务的外包商
在过去几十年里,图书资料供应商面对激烈的竞争,积极挖掘图书馆的需求,不断推出新的服务,推动业务外包的发展。如Blackwell Book Service、BakeT & Taylor Books、Midwest Library service、Yankee Book Peddler等公司迅速从订单式图书提供者转变为外包服务者,所提供的服务从简单的手工加工业务(如贴书标、书刊上架等)深入到复杂的技术业务。还有一些非图书机构也加入了竞争队伍,出现了专门从事图书编目的专业公司(TLC、MARCIVE等)、从事电子资讯的服务商、从事电子期刊MARC编目记录的服务商、从事网络资源编目的服务商等,都拓展了编目外包的内容,加快了编目外包的发展速度。如专为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服务的外包电子资讯服务商(Serials Solutions),除了提供电子期刊名单及内涵卷期年限,还供应机读书目编目记录服务、馆藏期刊资源查重分析、电子资源使用统计联合检索、连接分析程序软件直接访问期刊内含文献等。众多不断创新的可供图书馆选择的外包服务商,为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资源。
2.3 详细的编目技术管理
美国图书馆界非常重视图书馆业务外包的管理,制定了详细的编目外包技术管理方案。美国合作编目委员会(Cooperative Cataloging Council,简称CCC)属下的工作小组所发展出来的核心书目记录为外包商提供关键性、最基本、不可或缺的书目纪录项目。美国图书馆商业技术服务委员会于1993年提出了编目对外承包的技术检查表。此后,Hirshon和Winters还特别提出了编目质量管理方面的一些细节(14),如定义主要错误(如编目数据的类型、日期等项),错误率为1%;次要错误(如编目数据的5××、录音资料的505及300、949等项),错误率为10%;随机抽查,错误率为1%;承包方在得知错误报告后,应依规定无条件改正错误数据;在图书馆与承包方均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对原编目规则进行适当的增补、修改等。制定严格详细的编目技术管理标准,有助于向图书承包商传递明确的质量要求和实施规则,有助于外包编目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更多的图书馆采纳编目外包方案。
2.4 严格有效的质量控制
美国高校图书馆将外包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个外包过程中,绝大多数图书馆在实施外包程序开始之前,就向外包供应商提供详细的编目、加工说明,把质量控制程序作为业务外包一个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大多数情况下,图书编目员和资深图书馆助理或者技术人员都参与到质量控制程序中,并且图书馆一般要求外包商提供任一国会图书馆/OCLC记录或与在标准的合作编目理事会的任务组建议使用的核心级标准兼容的记录。严格有效的质量控制是编目外包工作成功的关键。如对2003年美国和加拿大正在从事外包的53个学术图书馆进行调查发现,有43个图书馆(81.13%)都对外包编目进行质量控制(15)。正是基于有效的质量控制,大部分图书馆报道说,图书馆高质量的编目工作没有受到影响。
2.5 统一的外包管理机制
随着业务外包被各个图书馆广泛采用,1996年,美国图书馆馆藏发展协会(Association for Library Collection)在开展图书馆业务工作评估时,同时对外承包进行技术管理。1998年秋美国图书馆学会(AIJA)特别成立了一个外包工作组来研究业务外包相关的课题,并在ALA的冬季会议上设立了公开论坛,讨论业务外包对图书馆的影响等相关问题(16)。其研究报告采用案例分析法与调查问卷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有业务外包的图书馆针对编目外包、采购外包、管理外包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与分析,如业务外包是否真的节约费用,是否适应市场竞争;业务外包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图书馆在实行业务外包后还能维持多少控制权;哪些专业性服务不能外包;业务外包对服务质量的影响,如何进行质量控制;业务外包对公众利益的影响;业务外包对图书馆员的影响;业务外包涉及的法律问题等等。对业务外包相关课题、相关问题的研究,可以使外包对图书馆的负面影响尽可能最小化,为编目外包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和规范管理的依据。
3 对我国编目业务外包发展的启示
3.1 以积极的心态接受编目业务外包
美国图书馆多年的发展历程证明,适度的编目业务外包是图书馆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目前,编目业务外包是美国图书馆业务外包中应用最广泛且最具成效的一种,而编目业务外包是近几年才在我国出现的新生事物,图书馆领导层和员工层在面对新事物时,需要更新观念,对业务外包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毕竟外包也并不是使图书馆放弃编目这块阵地,而是使更多的专业人士摆脱机械的查找、下载、添加馆藏的重复工作,转投到其他更有创新型的工作中,如对FRBR书目模型的研究,对网络资源和电子期刊编目的研究等;要意识到编目业务外包的根本目的是充分利用外部的社会资源服务于图书馆,使图书馆能够专注核心能力的发展,提升图书馆整体服务的品质,是促进图书馆创新与提升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方法,它的普及已成为一种客观的发展趋势,所以我们应以积极的心态接受编目业务外包,让它成为我国图书馆健康发展的积极力量。
3.2 大力发展联机编目系统
联合编目系统的发展,为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提供技术基础。我国联合编目事业的历史不长,如1997年10月,国家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成立,1998年12月联机编目应用系统联通并开始试运行:2000年CALLS联机合作编目系统才正式启动。另外,联合目录数据库的数量不多,联合目录的建设中包含的文种比较单一,还存在一定的数据质量问题,所以各高校成员馆应继续支持联合目录,在上载数据、发展成员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联合编目中心也应借鉴美国书目中心OCLC的发展经验,加大对编目新技术的研究。如OCLC从1971年开始其第一代联机编目,到现在已发展到第三代联机编目,从单纯的对纸质文献进行编目,到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编目,进而发展到最新的Connexon系统可对多种类型信息资源进行联机联合编目阶段,因此我国的几个联机编目中心也应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采取合作方式逐步形成我国的OCLC,为提供优质书目数据做贡献,为提高外包数据质量打好基础。
3.3 提高外包商服务水平
与美国大规模的外包供应市场相比,目前国内编目业务外包市场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服务商数量虽然很多,但整体服务素质不高,虽然有一些书商已经成立专门的编目加工部门,并加入到CALIS组织,但普遍缺少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书目质量较难保证,并且外包服务的品种较少,书商的加工服务处于由加盖馆藏章、埋磁条、贴书标等基本加工向书目数据深层次加工发展的起步阶段,还很少有对外文图书、特殊资料等进行分类编目,这些都不利于编目业务外包的发展。因此,国内的书商应借鉴美国同行先进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积极吸纳相应的经营管理人才,吸引图书馆编目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强同CALIS的合作,提升外包服务商素质,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服务手段网络化,外包服务品种多样化,服务质量优质化,从而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进一步促进编目业务外包向专业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3.4 加强对编目外包的质量控制和绩效评估
国内的编目业务外包目前虽然在很多图书馆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但还存在着质量不高、尚未落实绩效评估等问题。如对有过外包经验的图书馆进行的调查显示,85.33%的图书馆员对书商提供的编目数据质量较为担忧,而且绝大多数图书馆未进行绩效评估(17)。高质量的编目业务外包成果是在有效的质量控制和绩效评估机制保障下进行的,这一点可以从美国高校图书馆将外包质量控制和绩效评估贯穿于整个外包过程中可以看出。因此我国的图书馆在进行编目业务外包时,应根据外包业务涉及的范围,召集相关的有直接经验馆员,依照编目质量的控制原则,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同时,在质量管理的基础上,从编目外包的目的、是否达到降低运作成本、节约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可以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提高服务质量等几方面进行绩效评估。
注释:
① 徐月华.广州市高校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现状研究.图书情报知识,2008(4):54
② 王振鹄.图书馆学论丛.台北:台湾学生书局,民国七十三年:405
③ Karen A.Wilson.Outsourcing copy cataloging and physical processing:A review of Blackwell's outsourcing service for the J.Hugh Jackson Library at Standford university.Library Resources &Technical Service,1995,39(4):364
④⑦ Baenaud Claire-Lise,Bordeianu Sever.Outsourcing library operation in academic libraries:an overview of issues and outcomes Englewood:Colo Libraries Unlimited,1998:92,91
⑤ 全根先.美国图书馆编目对外承包的历史与经验.山东图书馆季刊,2007(2):75
⑥ Arnold Hirshon,Barara A.Winters,and Karen Wilhoit.“Aresponse to‘outsourcing cataloging, the Wright State Experience’”.ALCTS Nwesletter,1996(6):27
⑧ Katherine A.Libby,Dana M.Caudle.A survey on the outsourcing of cataloging in academic libraries.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1997,58(6):550-560
⑨(12) Mary Walker,Deb Kulczak.Shelf-ready books using Prompt Cat and YBP:Issues to consider(An analysis of errors at the University of Arkansas) .Library Collections,Acquisitions,& Technical Services,2007(31):61,83
⑩ http://www.xici.net/b644716/d39020858.htm,2008-11-09
(11)(13) 金旭东.21世纪美国大学图书馆运作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217,257-258
(14) Amold Hirshon and Winters Barbara,Outsourcing Library Technical Services:A How-to-Do-It Manual for Librarians.New York:Neal-Schuman Publishers,1996:172
(15) Vinh-The Lam.Quality control issues in outsourcing cataloging in United Stated and Canadian Academic Libraries Cataloging & Classification Quarterly,2005,40(1):101-122
(16) Robert S.Martin.The impact of outsourcing and management:a study for the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Chicago:American Libraries,2000
(17) 杨淑琼.我国高校图书馆业务外包与核心能力构建研究.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6
标签:图书馆论文; 业务外包论文; 人力资源服务外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