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行业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杰出贡献,同时也暴露了建筑行业的很多弊端,如:建筑施工是一个危险源非常多的高风险露天作业过程,在有限的场地中集中了大量的人员,设备,材料等,由于建筑施工复杂性,专业性,受到地形,地质,地物,施工技术,施工环境,工程特点,季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正确的辨识现场施工的危险源,并做好危险源的管理与控制,可以促进安全的生产管理,是实现建筑施工安全主动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本文分析了各类型危险源,及危害性,并给出相应措施,从而规范建筑工程文明安全施工。
关键词:建筑施工;危险源;管理;控制
引言
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和改善。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安全生产,安全建设。近年来,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隐患多、危险程度高、安全事故频发,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已成为全国第二大事故高危行业。施工现场是否安全不仅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更是关系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如何化解施工现场的各类安全隐患,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一直是广大建筑人员长期关注的重点。
1建筑施工危险源的类型
由于视觉不同,国内学者对于危险源的分类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相关规定,可将危险源分为: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以及其他危险、危害因素六大类。根据导致事故的原因和伤害方式,可将危险源分为: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火灾、高处坠落、坍塌、爆炸、中毒等其他伤害等20个类别。但由于生产过程时间长、涉及面广,潜在的危险源复杂多变,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更是具有多样性,目前多采用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分类法。第一类危险源,又称静态危险源,它是指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品。此类危险能量源有机械能、电能、热能、重力能等,此类危险物品有易燃易爆物、毒性物品、强腐蚀性物品、放射性物品等。第二类危险源,又称动态危险源,它是指导致第一类危险源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危险源。通过减少第二类危险源的触发,是预防事故的重要方式。此类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的不稳定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两大内容,而监管不力是主要原因。两类危险源相互作用,共同诱发事故。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了发生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建筑施工危险源的管理与控制措施
2.1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建筑施工危险源的管理与控制工作是否到位,关键是看管理组织是否做到全面覆盖,关系清晰,职责明确。施工现场要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并以项目经理为主导,由相关项目的负责人,专业的安全工程师,各个施工队伍等组成。
2.2加强管理施工人员
发生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是人的原因。如果人们可以认识充分,并且控制得当,那么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任何一起安全事故的,或者一定程度上减少危害。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究其原因,是人们不够重视,心存侥幸和麻痹大意。例如,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没有到位,应该安全交底的没有进行安全交底,生产设备在超出使用期的情况下依然使用等等。工作人员某些必要的安全工作没有到位,对已经发现的危险源听之任之,对防护措施消极工作和甚至作为,从而导致事故发生。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尤其是一线施工人员,注重安全意识培养,消除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安全与情绪密不可分,情绪与生活息息相关。建筑施工现场,很多施工人员都是上有老下有老,承担着较大的经济压力,夫妻长期分居,但是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法律意识,遇到矛盾问题倾向武力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做好有效的情绪管理同样可以在安全管理方面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行人性化管理,关心员工的生活,改善工作环境,加强保护措施,让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在工作中心情愉悦,注意力集中,并善于发现负面情绪及时加以疏导,从而确保危险源的管理与控制效果达到最好。
2.3安全教育
对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应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尤其是对新进入现场的人员。对此,单位应统一组织入职职工进行安全知识的学习,通过多样化、合理化的学习安排,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生产知识,有效地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减少人为失误。①入职安全教育。一般职工应具备劳动保护意识,掌握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范规程和相关安全知识等;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从事本工程施工必要的安全知识,熟悉机具设备及安全防护设施的性能和作用;班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基本要求和劳动纪律;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及容易发生事故环节、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要求等。特殊作业人员除学习以上的安全教育外,还要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定》的要求,参加特种作业的培训,通过考核后持证上岗。②日常安全教育。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企业必须把日常性的安全教育贯穿于安全管理的全过程,深入到施工现场的每个角落,根据各工种的特殊性,采取全方位、多渠道的方法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如施工现场的班前安全活动会,使职工明确在施工过程中该怎样做才能注意不安全因素,消除不安全隐患,保证安全生产,提高施工效率。
2.4安全管理制度
合理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是保证施工进度的有效手段,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一是建立岗位责任制,施工项目负责人对施工进程负全责,将安全管理责任逐层细化,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二是健全安全管理机构,根据相关法规的规定,组织人员进行专职管理。三是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及各个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技术和施工操作规范等。
2.5制订施工现场的应急方案
施工企业要负责制订现场的应急救援预案,并且做好定期检验评估,及时修订应急方案,尽量降低安全事故对与人员,财产,与环境的影响。而施工现场应急方案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点,应急方案要明确应急人员安排及其职责,明确具体有哪些应急救援的器材,设备以及具体的维护保养方法。第二点,应急方案要明确如果发生安全事故,具体如何进行组织施救,保护现场,使用的器材设备等。第三点,应急方案要明确各种联系方法渠道,根据事故大小性质,制定出在一定时间内由谁向上级部门通知,以及如何通知,明确内部各部门联系方式,明确邻近的消防救险,以及医疗单位的联系方式。第四点,应急方案要明确工作现场的全体人员如何进行疏散。
结语
安全管理就是预防管理,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第一步就是学会辨识危险源,明确危险源,并且监理应急方案。在建筑施工危险源的管理与控制工作中,要重点加强人的管理,注重所有人员的思想教育和情绪管理,加强教育培训安全知识,针对重大危险源要制订专项管控方案,联合多方做好监督检查,并制定出应急方案,多层次防止安全事故,提高建筑施工的企业的安全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斌.建筑施工危险源的管理与控制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36):1059.
[2]陈卫.高层建筑项目施工危险源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2):3539~3540.
[3]刘谦.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6):832,482.
[4]孙志军.探究建筑施工危险源的管理与控制[J].装饰装修天地,2017(23):56.
论文作者:蒋芹芳,朱龙龙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危险源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人员论文; 安全生产论文; 安全事故论文; 事故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