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股份制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股份制企业论文,几点思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造,标志着企业改革从放权让利的政策调整转向企业制度的机制创新,改制以后的股份制企业,其经营机制与原来企业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企业重大决策由董事会决定;企业最高权力机构为股东大会;企业总经理只对董事会负责;企业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等等。在这一系列重大变化过程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什么地位?如何才能得到进一步发挥作用等,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生命线”地位和作用没有变。
在股份制企业中仍要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地位和作用是有其充分的理论和实践依据的。四十年前,毛泽东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时就特别强调了“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时期,尤其是这样”。这已为思想政治工作为经济制度改革服务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改革开放刚开始,社会上仍有人提出现在搞经济建设,只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就行,不再需要思想政治工作了,“生命线”论断已经过时了等等错误观点。为了统一全党思想,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为改革开放服务,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重申了毛泽东的论断,明确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改革开放进行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在南方视察谈话中又再次强调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并总结改革十年来对思想政治工作有所削弱的教训提醒人们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提出要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了防止再次出现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的错误倾向,江泽民同志在会见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成立十周年座谈会代表时,更加明确地指出:“愈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愈要适应新的形势,全面加强和改进全党全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正是由于我们党在理论上的不断发展和实践上的一贯重视,使思想政治工作得到不断加强并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保证和推动作用。
以上表明“生命线”地位和作用是要贯穿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的全过程。它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也是经济制度改革的客观需要。为什么是一种客观需要呢?因为,新旧体制转换本身就是思想变革,观念变革,思维变革,需要破除思想障碍。另外,在转制过程中要打破旧的秩序,建立新的规范,各种思潮将杂芜丛生。这就更加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其保证和引导作用,更何况,新的体制也只是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条件,而要真正创造业绩还是要靠全体经营者和职工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企业实行股份制,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地位丝毫也不能动摇,不仅不能把它排斥在外,还必须充分发挥其作用。
从当前情况看,思想政治工作在股份制企业的作用主要应体现在四个方面:(一)股份制企业要实现经营机制转换,顺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去把关定向,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得以正确贯彻执行;(二)股份制企业要健康发展,就必须有相应素质的新型生产关系代表(包括经营者和生产劳动者),还必须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思路,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去强化灌输,一方面要清除旧的计划经济残留的痕迹,防止“返祖”现象发生,另方面要传播与新的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并且还要不断地去提高管理者和职工的整体素质;(三)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最大限度地调动经营者和生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这在国内外都是相同的。因此需要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地去化解矛盾、协调关系,教育人,启发人,去开掘人的潜能,激发人的热情,为企业提供精神动力;(四)在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由于利益格局的调整,腐朽思想的侵蚀,法律制度的不完备,会在一些职工中发生价值观念的紊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逐步抬头,甚至“黄”、“赌”、“毒”等丑恶现象也可能发生,少数干部的腐败堕落也可能出现,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会衍生地方保护主义和不正当竞争。这些都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去充当“清道夫”,祛邪扶正,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道德素质,以确保企业按照现代制度所要求的行为和规范去运行,成为文明企业。
二、转换机制,强化激励职能。
企业实现股份制改造后,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必须是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为企业改制后,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这就必须使企业管理上升到资本运营的高水平,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职工是企业的主体,因此企业要占领市场,求得发展不仅要靠经营者,还应该依靠全体职工的努力奋斗,特别是在当前,国有企业正面临着来自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挑战;二是迅速发展非国有企业的挑战;三是国外企业激烈竞争的挑战。企业实行股份制后靠什么来克服困难迎接这些挑战,使改革不断深化呢?除了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政策外,只有依靠调动经营者和包括科技人员在内的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全体职工的潜能。这就需要为经营管理服务的思想政治工作去发挥它的重要作用,随着改革的深化,牵涉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思想政治工作会更加艰巨和复杂,担子也会更重。
思想政治工作为了能卓有成效地完成这一任务,为企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就必须进行自身的机制转换。由于过去思想政治工作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日常工作中大都实行单一的批评教育机制,就是在日常工作中视角多是盯在人们的缺点和错误上,首先是搜寻问题的苗头,然后领导居高临下进行教育,政工干部大都是以“医生”面目出现,找人谈话,多方批评,要人“提高认识”,有时不免小题大作,甚至会出现多干事的人多批评,不干事的人反而逍遥自在、自得其所的怪现象。对于群众的缺点、错误是要批评教育的,但如果只是采取单一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办法,从群众整体效应去看就不利于创造一种和谐的、积极向上的氛围,容易压抑群众的积极性,并使之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也容易造成领导的官僚主义作风。由于在新的管理制度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是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因此,正确的思路应是重在激励,实行批评和激励相结合以激励为主的机制,就是要从过去那种遇到问题过多指责和批评转到更多地去寻觅、发现别人的长处和进步的萌芽并给予热情的激励上来,作为政工干部不仅要充当“医生”,更应该去当“教练员”,只有这样,才能跟企业管理目标相一致,最大限度地去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同心同德为企业而奋斗的局面,
为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强化激励职能,比如采取“目标激励”、“竞赛激励”、“以满足人的各方面需要的激励”等等手段,并且应当在教育中充分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从而达到吸引人、凝聚人的目的。
三、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纳入生产经营管理运行轨道,更好地实现企业现代管理的整体效应。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与生产经营各行其责,互相脱离甚至互相排斥的“两张皮”问题,虽不断努力解决,终因体制原因而难于完全克服。
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后,必须建立现代的管理制度。当前企业现代管理实行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它突出和强调“人本思想”,就是要求尊重人,关心人,满足人的各种需要。这种管理认为,作为企业的“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的“经济人”,由于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组织和群体之中,因此他们的需求是多方位的,既有经济方面,又有社会方面,心理方面。他们总是要追求人与人之间感情、友谊、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重等等,在企业管理中仅靠物质激励是不够的,因此主张“伦理进入企业,心灵进入市场”,为此,在企业管理中必须综合运用各种能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手段,包括宣传思想教育,管理教育等,从多方面去激发职工的生产积极性,规范职工的思想行为,培养他们的爱厂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职业道德意识以及良好的思想和业务素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管理的整体效能。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工作与现代企业管理完全可以殊途同归,融为一体,这样做,既可顺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又可以使二者紧密结合,克服“两张皮”现象,还可能使厂长、经理对经营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两方面都负起责任,使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所以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生产经营管理运行轨道之中是势在必行,从当前一些股份制企业试行情况看,建立一个集政治、经营、科技、企业文化宣传教育为一体的大宣传部,纳入企业管理大体系中,实行党委与行政总经理双重领导,使之对公司进行全方位服务的办法是可行的。
四、探索新载体,将企业文化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之中。
随着股份制的建立,企业过去流行的那种带有形式主义的政治学习和活动就完全被摒弃,而代之以围绕企业经营目标来开展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宣传工作,为了能有良好效果,就必须改进方式,探索新的载体。当前,一些企业采用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相融合的办法,从实践看是有效的,值得推广。
企业文化理论在西方形成于八十年代前期。它作为西方企业现代管理的一部分;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被引进国内,并成为加强企业建立的有效手段而受到企业的关注。
相比较而言,企业文化同思想政治工作既有相近和一致的地方,又有不同之处。例如:从职能来说,它们都是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但企业文化偏重经营管理,着眼于企业效率的提高,而思想政治工作更偏重于政治理论教育;从对象来说,虽然都是企业职工,但企业文化把职工看成是群体的社会文化人,它强调的是企业文化的个性,而思想政治工作则把职工看成是社会政治人,它强调职工的个体教育;从内容说,企业文化着重企业精神方面,包括理想、信念、价值观、思维方式乃至习俗礼仪、情趣等等文化素质的教育,而思想政治工作除了也兼有文化素质方面内容,但更偏重于思想觉悟、世界观、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思想意识方面教育。此外,企业文化在工作方式上更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可见,二者完全可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对企业文化来说,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为它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提供精神上的动力和保证,从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看,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注入新的活力,使方法、方式更加多样化,同时还可以使它跳出过去那种假大空的怪圈,摆脱形式主义并使工作目标更具体化和个性化。目前,一些企业在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上采取借助企业文化的物化手段,寓思想政治工作于各种活动之中,使思想政治工作增添新内容,创造新形式,已初见成效,很受职工欢迎,所以二者的融合完全可以作为探索改进股份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成功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