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241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护患关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 年5 月~2015 年11月收治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经过治疗后,对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态进行评分,并请患者对护理工作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实行优质的心理干预护理服务可以为患者创造出轻松、愉悦的治疗和康复环境,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减少医疗纠纷,改善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护患关系;满意度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工作不仅关注于患者身体的健康,也更加注重患者心理的健康,因此,心理护理就被研究者们提了出来。护理心理学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自我保护意识,法制观念的逐步提高,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临床护理中更应多与患者沟通,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只有通过优化护患关系才能避免护理纠纷。为全面提升护理质量,本研究选取我院患者300 例,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护患关系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选取我院2014 年5 月~2015 年11月收治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排除智障及精神类疾病患者。所有入组患者均对本研究充分知情,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与本研究。按照患者入院顺序进行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150例,其中,男85 例,女65例,年龄20~68 岁,平均年龄(42.9±10.2)岁,干预组150例,其中,男89例,女61例,年龄23~70 岁,平均年龄(43.6±12.1)岁。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所患疾病的种类、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并发症的情况以及是否有遗传病史等的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具体心理护理措施如下:
1.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主动接触患者、关心患者疾病,同时满腔热忱地面对患者,消除患者的不安和抵触情绪,对患者要平等相待,为患者服务热情,要有同情心和责任感。护士应根据患者认知事物的不同方式去理解和同情患者的痛苦与情感,主动热情地为患者介绍住院环境和医务人员,使患者感到被人重视和关心,从而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和谐彼此的关系。
1.2.2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发病原因、危险因素、病程发展、治疗及预后等相关知识,帮助患者分析身体恢复的可能性,增进患者面对各种治疗方式的信心。
1.2.3 心理治疗:引导患者听音乐,使患者学会控制情绪,减轻压力,保持情绪稳定、心境宁静采取语言引导,鼓励、支持等方法使患者逐渐调节心态,消除顾虑和悲观、失望心理,提高自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从而达到逐渐康复的目的。给予家属健康指导,鼓励家属多同患者沟通交流,增加其幸福感。
1.2.4 加强语言沟通技巧:护理人员要以自己的社会工作角色要求自己,以患者的心理状态去理解患者,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面对忧心忡忡的患者,护理人员要以朋友式的真诚取得其充分的信任,多作忠实的听众,让患者把思想顾虑倾诉出来,以减轻其心理负担。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时,应用和蔼可亲的语气与患者沟通,安抚患者的情绪。
1.3 评价方法: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症状,每项10 个问题,将总分分为Ⅰ~Ⅳ级,满分10 分,计算平均分进行对比分析;自制调查问卷,统计患者对手术疗效及临床护理观察的满意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用χ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焦虑及抑郁评分
如表1 所示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及抑郁状态评分,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前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干预组焦虑状态评分为5.14±2.3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31±2.84,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抑郁状态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干预组抑郁状态评分(4.68±1.39)显著低于对照组(6.71±1.58),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临床护理工作的展开,不仅要保障患者医疗安全,促进患者身体健康,也有义务护理患者的精神心理健康。心理状态在疾病的治疗、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现代生物医学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必须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1-3]。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给予患者心理干预,患者在治疗后焦虑及抑郁状态得到显著改善,结果有显著差异,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满意度评分,结果显示,经过心理护理的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差异。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焦虑及抑郁状态,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护患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实行优质的心理干预护理服务可以为患者创造出轻松、愉悦的治疗和康复环境,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减少医疗纠纷,改善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万欢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普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医护论坛,2014,21(22):179-181.
[2]陈玉萍,陆海燕,郝洪泽,陈翠杰,王淑云.护患沟通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1):28-29
[3]张慧珠.对内科住院患者心理护理的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7):81-82.
论文作者:程婷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1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关系论文; 评分论文; 抑郁论文; 对照组论文; 焦虑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