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越战争背景下中美苏意识形态的变化论文_田心

论中越战争背景下中美苏意识形态的变化论文_田心

(郑州大学,河南省 郑州市 450000)

摘要:1979年2月,中越两国边境地区爆发了一场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关于中美苏在这场武装冲突背景下意识形态的变化,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这一时期中、美、苏三方的关系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很大。不论是美苏阵营的划分,还是不同国家的外交政策制定,都将意识形态作为重要的依据,实质上,中越战争是美苏冷战意识形态战争影响下爆发的局部地区战争。

关键词:中越战争;中国;美国;苏联;意识形态

前言

1979年爆发的中越战争,尽管冲突持续时问和规模都有限,但是却映射出来中美苏三个大国以利益为主导下意识形态的变化。在进入正文之前,我们首先来明确一下本文中意识形态的定义。

中越战争爆发时期,整个世界仍然以冷战为主题,美苏间的争霸持续进行。在冷战期间,意识形态是区分当时的两大阵营的根本性标识,冷战,在本质上也可以说是一场“意识形态的战争”。笔者认为中越战争是美苏冷战意识形态战争影响下爆发的局部地区战争,所以,中越战争背后又具有深刻而复杂的国际背景。

如何理解国际政治领域的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系统的认识论或道德信念模式,意识形态在一国外交政策中实际上起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作用。在中越战争背景下,意识形态决定了中、美、苏三国外交的变化。下面我将通过三部分来讨论中、美、苏的外交变化。

一、中国安全战略的调整

在中越战争时期,《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相继发表了多篇报道,其中一些流传至今,成为我们研究中越战争的重要史料。我们就以战争前的报道为依据,来探究中国意识形态的变化。

在中越战争时期,中国意识形态的变化根源于其国家利益受到损害。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越冲突也来源已久。历史学家威廉•戴克(William Duiker)指出,国与国之间的冲突“往往是由情感、假设和期望的复杂组合所导致的,其中许多是经验的产物”。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对越南的介入一直很复杂,两国之间充满了挫折、不满、失望,甚至仇恨。面对一个共同的敌人(美国),中国和越南在冷战初期结成了联盟。中国与苏联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以及随之而来的关于反苏立场,不仅使他们的盟友关系进一步分裂,而且为两国之间的冲突埋下了隐患。

我们知道最令人心碎且遗憾的越南华侨问题。由于历史原因,有一百多万华侨在越南居住,黎笋一伙对越南华人的政策是,赶走越多越好。在北方,他们已经把二十多万华人赶到中国;在南方,他们向有钱的华人勒索黄金、美钞,然后允许乘船出海,使这些人沦为“难民”,有的死于饥渴和风浪,有的飘流到某个国家,造成了现代的一场最大惨剧。可以说,这是一种杀人不见血的手段。这就是越南华侨问题的真相。黎笋一伙不能归罪于中国,也无法用墨写的谎言掩盖血写的事实。他们必将受到全世界一切有良心、主持正义的人的谴责和唾弃。

综上所述,出于国家利益优先的考虑,为了打击越南的“嚣张气焰”,防止越南继续挑衅,中国与越南渐行渐远,并逐渐走上了与美国建交的道路,在接下来的一部分,我们继续探究在中越战争背景下“美国的选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美国的选择

笔者认为美国意识形态的变化,依然根源于其对自身利益的考量。之所以将这部分命名为“美国的选择”,是因为在中越战争中美国的立场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两个时间段内美国的言论与行动来了解美国在这场战争中所持的立场,探究其意识形态的变化。

首先,我们来看战前中、美两国的一致与分歧。邓小平在1979年1月28日访美,从这次访问的结果来看,虽然中、美两国在“对越南进行自卫反击”这一问题上存在着较大的分歧,邓小平在此次访问中亦未争取到美国的公开支持,但正如邓小平和卡特在最后一次会谈结束时所说的那样,两国拥有“共同的全球战略和全球利益”,这为双方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奠定了基础。总之,如布热津斯基所言,这次访问是“一次具有全球地缘政治意义的高峰会谈”。

其次,我们来看战争爆发之后美国的言行。在中越战争期间,美国政府的立场及采取的应对政策主要包括3方面:其一,在公开表态方面,美国在媒体和联合国等公开场合的表态中谴责暴力行为,要求中国和越南同时“从外国撤军”;其二,在与苏联交涉的过程中,美国要求苏联保持克制、不得武力介入;其三,在与中国交涉的过程中,美国既表达了不支持暴力行为的态度,又特别强调双方利益的一致性,同时还派遣财政部长如期访华。

综上所述,战争爆发之后,美国对此采取的措施实际对中国有利。由此可见,美国对这场武装冲突的真实立场是:对中国“形式上是批评,实质上是帮忙”。我们也可以看出,美国作为冷战的一极,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依然坚持“选择”了与中国建交。

三、苏联的需要

苏联作为冷战中的另一极,其意识形态的变化也深受国家利益的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起,中苏关系持续恶化,以至于到1969年10月,中国与苏联处于迫在眉睫的战争状态。中美的接触,让苏联感觉到了“重大威胁”,苏联开始加速笼络越南,促进越南迅速投向苏联,并在南北统一后,立即开始了反华举动。[1]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下中越战争中苏联扮演的角色。笔者认为,苏联在其中扮演的是战争的“谋划者”,苏联的参与使这场战争迅速引起国际关心,因为当时正处于冷战的特殊时期,美苏两极任何一方力量的增强都可能引起局势的剧烈动荡。事实上,苏联之所以能参与到这场战争中来,就是“越南的野心+苏联的野心”。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越南成了苏联在东南亚的“代理人”,这也是苏联为世界霸权主义而惯用的一种手段。

中越战争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其硝烟仍未散去,警笛仍在长鸣。

如果我们深入研究这场战争,就能发现在中越战争期间中国、美国和苏联的意识形态随着不同时期国家利益的不同变化,充分体现了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统一性。

参考文献

[1]Xiaoming Zhang,” The Roots of the Sino-Vietnamese Conflict”,Deng Xiaoping's Long War 2015,P13-39

[2]《邓小平决策对越自卫反击战内情》,《炎黄世界》 2011第7期,1005-5428,第26-27页.

作者简介:田心(1999.06-),女,甘肃省陇南市人,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世界史。

论文作者:田心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  ;  ;  ;  ;  ;  ;  ;  

论中越战争背景下中美苏意识形态的变化论文_田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