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供应链背景下企业合作关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论文,供应链论文,敏捷论文,合作关系论文,绩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入和顾客需求的多样化,高质量、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及时准确的产品配送,更快的新产品开发逐渐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1] 而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企业间密切、高效的合作。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传统的以消灭竞争对手为目标的排他式竞争已经不能给企业带来成功,只有基于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才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企业之间通过建立合作关系寻求共赢已经成为一种趋势。[2] 由此,企业合作关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之一。[3]
在实践中,“基于合作基础上的竞争”往往通过动态联盟、虚拟企业等合作模式来实现。这些合作模式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供应链的快速组建和调整,即实施“敏捷供应链”。由于敏捷供应链要求组建供应链的企业之间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良好的企业合作关系可能通过敏捷供应链的中介作用对企业绩效产生间接的影响。
国内外学者已初步研究了供应链、动态联盟、虚拟企业中企业合作关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但往往都只偏重于对某一类企业绩效的直接影响,如产品质量绩效、市场绩效[4] 或财务绩效[8,9] 等,而以敏捷供应链为中介变量,研究企业合作关系对企业整体绩效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实证文献尚不多见。由于敏捷供应链在现代企业合作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因此,对企业合作关系、敏捷供应链、企业绩效三者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以重庆市的242家企业为研究样本, 通过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上述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
一、研究假设与模型建立
1.企业合作关系
企业合作关系是指参与合作的企业基于彼此利益建立的存在于市场与层级组织之间的协议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往往伴随着两个或两个以上参与合作的企业之间发生的资源交易行为。同时,这种合作关系是一种合作双方在互惠承诺下的互动关系,强调双方合作的长期性。企业合作关系为合作主体提供了一个信息和资源的交换平台,合作成员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获取自己所需的稀缺资源和能力,进而实现预期的合作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间的交流、协作、承诺、适应性、相互依赖性和信任等,对供应链成员间的合作关系和企业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4]
交流(Communication)主要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共享一些有意义、有时效性的信息,[5] 协作(Cooperation)主要是指企业之间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而协同工作,[5] 承诺(Commitment)不只是维持企业间重要关系的一种持续性意图,还是为了维持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努力的保证,它表明了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对于合作双方的重要性和未来继续这段关系的愿望。适应性(Adaptation)主要是指上下游合作伙伴之间具有能够很好适应彼此特殊的供应或需求的能力。相互依赖性(Interdependent)主要是指合作企业为了达到预期的共同目标而相互需要的程度。信任(Trust)首先是指合作的各方都相信对方会做出一些对彼此有益而无害的事情,[5] 其次,信任被定义为对合作伙伴涉及弱点和不确定性的信赖,它是一种自发的信赖交易伙伴的信心,是合作一方对另一方追求协作、完成义务、尽力维持双方关系的期望。[6]
2.敏捷供应链
所谓敏捷供应链是“供应链”和“敏捷性”两个概念的结合。[7] 敏捷供应链在实施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大小可以用“敏捷供应链效应”来表示。
敏捷供应链可以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在管理实践中,敏捷供应链是基于合作的企业运作模式(如虚拟企业、动态联盟等)和敏捷生产等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之一,而这些生产、运作模式的实施对企业的绩效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敏捷供应链的特点和特征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决定了敏捷供应链效益必将受到信息技术、物流技术、生产技术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客观影响;但从主观方面来看,企业合作关系的好坏必然是影响敏捷供应链效益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企业合作关系对敏捷供应链效益的影响机制和敏捷供应链效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表明:企业合作关系通过敏捷供应链效益的中介作用,对企业绩效产生间接的影响。
3.企业绩效
绩效通常可以看做是企业或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其内容包括活动的效率和活动的结果等几个层面。[2] 在敏捷供应链背景下,良好的企业合作关系可以提高双方资源和信息等交换的数量和质量,提高企业间共同开拓市场、进行新品研发等的效率,对企业绩效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
由于敏捷供应链的实施可以使企业有效的抓住市场机会,进行新产品/服务的协同创新,因此敏捷供应链主要影响企业的市场增长、产品/服务创新等绩效,而这些又可以进一步促进企业财务绩效和公司声誉的提高。
4.假设与建议模型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企业间合作关系对敏捷供应链企业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H2:企业间合作关系对敏捷供应链效益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H3:敏捷供应链效益对企业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以上三个假设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1所示的建议模型来表示:
图1 结构方程建议模型
二、研究方法
1.初始量表选取
本文的测量工具为Likert5级量表,问卷设计主要在已有问卷的基础上, 根据实证假设的理论基础综合而来。企业合作关系、敏捷供应链效益和企业绩效变量的因子及其指标数见表1,初始量表及题项内容见表8。
虽然本文选用的是成熟量表,但是考虑到中外情境(文化、环境、理解等方面)的不同,本文在问卷设计时仍进行了一定的改动,并在小样本调查的基础上,对以上三个变量所包含的因子和指标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可靠性检验等,提炼出能够有效测度这三个变量的量表,以进行大样本调查。
2.小样本调查与量表修正
2005年12月份,笔者进行了问卷的小样本调查,对重庆大学MBA发放了200份问卷,收回113份,受访人一般为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或部门经理, 最后得到83份有效问卷。通过样本指标可靠性分析和因子分析,对量表进行了提纯和修正。
表1 问卷设计变量汇总表
三、统计分析与检验
从原量表中去掉小样本检验过程中删除的所有指标,重新设计问卷后,再进行大样本调查(量表见表8)。收集到大样本数据后, 为了检验选取的大样本指标是否能够很好的度量各因子,本文对大样本数据的可靠性进行了检验;然后,为了验证大样本数据是否符合小样本因子分析的结果, 再把通过可靠性检验的指标代入SPSS11.5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
1.描述性统计
2006年3月份笔者在重庆大学MBA学员中,以班级为单位,共发出大样本问卷600份,现场作答后立刻收回共计443份。在收回的问卷中,有201份由于数据缺失或者填写前后矛盾等无法进行统计而予以剔除,最后实际可用的问卷为242份。实际问卷回复率为40.5%。企业性质统计如表2,问卷受访人职位情况统计如表3。
由表2、表3可以看到,受访人大部分是企业的中高层领导,对企业情况了解比较清楚,能较客观地对有关问题进行回答;受访人所在的企业大部分是本地国有企业或民营/私营企业,能充分代表本地企业发展状况;通过年销售额、员工总数和所在行业的交叉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受访人所在的企业大部分属于大中型企业(按照国家统计局2003年企业规模的划分标准),能够代表所属行业的发展水平。以上统计说明,调查样本基本符合本研究的需要。
表2 受访人所在企业的企业性质统计表
表3 受访人职位情况统计表
[F14R935.JPG]
2.大样本指标可靠性检验
大样本可靠性检验的结果显示:企业合作关系中只有适应性因子的第四个指标Adp4(代码内容见表8,下同)的CITC系数小于0.5, 被删除, 其它因子各指标的CITC系数都大于0.5,信度检验指标α系数都大于0.6,均通过可靠性检验;按照同样的标准,敏捷供应链效益变量和企业绩效变量各因子的所有指标均通过了可靠性检验。以上分析说明企业合作关系各因子、敏捷供应链效益变量和企业绩效各因子所包含的指标具有很强的内部一致性,能够很好地度量其所在的变量或因子。
3.大样本数据验证性因子分析
经过大样本数据的可靠性检验后,将提纯后的指标代入SPSS11.5,再次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所得企业合作关系、敏捷供应链效益和企业绩效的因子分析结果如表4—6所示。
由表4可知,企业合作关系的四个维度良好,没有删除任何指标。表5显示的分析结果表明,敏捷供应链效益仍是单维变量。表6显示,显性绩效(Obvious Performance,OP)维度中的OP3和OP6两个指标,在隐性绩效(Latent Performance,LP)维度中的因子载荷超过了0.4,应该予以剔除。剔除后显性绩效维度有四个指标,隐性绩效维度的三个指标不变。
四、假设检验
经过大样本统计检验,对模型各因子进行了进一步的提取修正,并对修正后的模型,使用LISREL8.70进行整体拟合优度分析。得到的结构方程全模型及路径系数图如图2。
图2中的γ值为标准化的参数估计值(路径系数)。该估计值是否显著地不等于0,取决于t值的大小:一般取t值大于2为显著。[1,4,8,11] 对于企业合作关系和企业绩效两个多维变量,在计算因子的测度值时,根据Michael等人的做法,采用混合测度的方法,即每一个因子的测度值用它所包含的所有二级指标的简单加权平均值来度量。例如,企业合作关系中的信任因子,用它所包含的四个指标的简单加权平均值来度量。
表4 企业合作关系各指标因子载荷
注:提取因子的方法为主成分分析法;旋转方法为Varimax;N=242
表5 敏捷供应链效益各指标因子载荷
注:提取因子的方法为主成分分析法;旋转方法为Varimax;N=242
表6 企业绩效各指标因子载荷
注:*表示删除指标;提取因子的方法为主成分分析法;旋转方法为Varimax;N=242
图2 结构方程模型及路径系数图
本模型的x[2]/df=2.49,RMSEA为0.079<0.08,NNFI,CFI,IFI,GFI 等均在0.9以上(见表7中的指标值1),只有AGFI略低于0.9的要求,但是考虑到其受样本影响较大,而本研究所提供的样本数有限,故认为可以接受。综上所述,本模型的拟合度非常高,[11] 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型。
表7 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指数
通过上述全模型分析,可以看到本文的假设模型得到了验证:在5%的置信水平下企业合作关系、敏捷供应链效益和企业绩效的因子载荷都是显著的,说明经效度、信度检验并提纯的量表是有效的;而三个变量之间路径系数也是显著的,说明假设H1、H2、H3得到了数据的有效支持。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到验证后的结论如下:敏捷供应链环境下企业合作关系对敏捷供应链效益和企业绩效都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敏捷供应链效益对企业绩效也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表8 企业合作关系、敏捷供应链效益、企业绩效量表
注:以上大样本和小样本编码均表示问卷收回后进行数据处理时的编码,调查时统一用Q进行编码;表示小样本可靠性检验时删除的指标;**表示小样本验证性因子分析时删除的指标
结论
敏捷供应链战略的成功实施需要企业之间紧密的合作,因此,企业之间可以通过彼此的紧密合作保证敏捷供应链的高效运作,进而促进企业绩效水平的提高。本文从实证的角度,论证了敏捷供应链环境下企业间合作关系、敏捷供应链效益、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以后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实证基础;为采取战略联盟、虚拟企业等合作模式、进行敏捷生产等的企业提供了参考。但是,本文在量表选取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大小样本的信度检验和因子分析过程中删除的指标和修正的因子比较多。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不单纯采用已有文献使用过的成熟量表,而应该更多地考虑中国国情,从更多的角度来选取量表指标,以开发出适合于中国本土企业的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