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区域产业主导产业的选择--以重庆市为例_重庆发展论文

浅析区域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以重庆市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庆市论文,为例论文,主导产业论文,区域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F427.71

主导产业,是在一个国家(地区)的产业体系中处于技术领先地位的产业,代表产业结构演变的方向或趋势[1],是地区优势在区域产业结构中的体现,对区域的贡献度高(注:吴殿廷,等。区域系统分析与规划,1996.62)。它的选择关系到地区产业升级、经济增长、劳动力的转移等一系列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因此,科学地选择好区域主导产业,对重庆市——我国第四个直辖市、中西部发展的战略支撑点而言,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区域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

工业是区域产业体系的主体,代表了区域产业技术最高水平,其行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决定整个区域产业体系的发展前途。因此,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主要是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

1.1 需考虑的四个层面

如何选择主导产业一直是重大的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各国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研究工作,并提出了多种理论,重要的有“绝对利益论”、“比较利益论”、“区域分工论”、“现代韦伯框架”、“莜原双基准”、“赫希曼基准”等。但这些理论都是从国家角度提出的,对于区域主导工业的选择有一定的局限性。从区域经济及工业产业特点出发,我们认为,具体区域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应考虑到以下四个层面。

(1)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即轻工业化→重工业化→高加工业化→技术集约化的产业演替道路)和区域现存产业结构进一步演进的趋势,以及顺应这个趋势的各种产业结构变化要求。

(2)背景区与产业发展相关的宏观政策,它指明了研究区的产业发展方向及其在背景区地域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3)各国、各地区工业化进程中具有普遍性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如收入弹性基准、生产率上升基准、产业关联基准等,它们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主导产业的内在特征。

(4)区域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包括产业现状、技术、资金、资源秉赋状况等一系列限制区域产业发展方向的具体区情。

1.2 判据模型

以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作为主导产业选择的主要原则,假设区域工业经济体系较为完整,劳动力资源丰富,选取较能准确反应区域工业主导产业特征(即技术水平高,部门增长率高于国民经济增长率,产业关联强,对区域的贡献度高)的指标判据,可以建立如下工业主导产业判据模型。

M[,i]=(△Y[,i]/Y[,i])/(△GDP/GDP)>1,

(i=1,2,3……n),

H[,i]=(S[,i]+D[,i]+W[,i]+B[,i]+O[,i]+T[,i]+G[,i])/7,

(i=1,2,3……n),

式中:Y[,i],△Y[,i],GDP,△GDP分别为研究区第i产业产值及其增加值和研究区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加值。M[,i]为产业增长系数,只有当M[,i]>1,即产业增长率大于区域国民经济增长率时,主导产业才能带动区域经济的更快增长。H[,i]称为产业综合评价值,综合反应了产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其值越大,该产业越有可能成为区域工业主导产业。S[,i],D[,i],W[,i],B[,i],O[,i],T[,i],G[,i]均为区域工业主导产业的单项判据。其意义如下。

(1)产业需求收入弹性度S[,i]=(△P[,i]/P[,i])/(△N/N),式中:P[,i],△P[,i],N,△N分别为研究区第i产业产品销售收入及其增长额和研究区国民收入及其增长额。S[,i]越大,产品市场前景越广阔,产业越能从市场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发展速度越快,规模越大,越能促进区域经济的迅速崛起。

(2)产业比较生产率D[,i]={[(Y[,i]/Y)/(L[,i]/L)]×[(Y[,i]/Y)/(K[,i]/K)]}[1/2],式中:K[,i],L[,i],K,L,Y分别为研究区第i产业的资金、劳动力人数和研究区全部工业总资产、总劳动就业人数和总产值。产业比较生产率从资金、劳动力两个方面综合反应了产业的生产率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大的产业一般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价格竞争力,能有效带动区域产业经济迅速发展。

(3)产品消耗系数W[,i]=[(C[,i]+V[,i])/Y[,i]+E[,i]/Y[,i]+EL[,i]/Y[,i])]/3,式中:C[,i],V[,i],E[,i],EL[,i]分别为研究区第i产业的固定资产折旧、新增投资额、能源消耗总值和原材料消耗总值。产品消耗系数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产业关联度,产品单位产值消耗越大,产业与其它国民经济部门的联系越紧密,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越强,越能成为“龙头”产业。

(4)就业弹性系数B[,i]=(△L[,i]/L[,i])/(△Y[,i]/Y[,i]),式中:△L[,i]为研究区第i产业的劳动就业增加人数。就业弹性系数越大,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越强,不但能大大缓解区域劳动力就业压力,而且能提高产业的资本生产率,因为“劳动生产率与资本生产率此消彼长,前者的提高往往是以后者的降低为代价的[2]”。

(5)市场占有率O[,i]=P[,i]/P[,i]×a

P[,i]为背景区第i产业的年销售额,a为研究区第i产业人均年销售额指数。市场占有率较好的反应了产业的市场条件,产业产品在背景区的市场份额越大,产业的竞争优势越强,发展前景越好。

(6)产业技术水平系数T[,i]=(TE[,i]+TD[,i])/2,

TE[,i]=dY[,i]/Y[,i]-adK[,i]/K[,i]-βdL[,i]/L[,i],

TD[,i]=LT[,i]/L[,i]+PN[,i]/P[,i]+I[,i]/PR[,i])/3,

式中:TE[,i]为技术进步率,dY[,i]/Y[,i],dK[,i]/K[,i],dL[,i]/L[,i]分别表示产业的产值增长率、资金增长率和劳动力增长率,a,β为系数;TD[,i]为技术发展率,LT[,i],PN[,i],I[,i],PR[,i]分别为产业的技术开发人员数、新产品销售收入、技术开发经费和利润。技术水平系数综合反应了产业的技术水平现状及技术创新能力,体现了产业的技术领先地位。主导产业要求技术水平高,产品质量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7)产业贡献率G[,i]=Q[,i]×F[,i],式中:Q[,i],F[,i]分别为产业的区位商、产值百分比。产业贡献率综合反应了产业在背景区的比较优势及在研究区的经济地位和贡献,主导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大。由于F[,i]对G[,i]的影响较大,现在产业规模不大的潜导产业的G[,i]值较低。

2 重庆市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

2.1 工业现状及产业演进规律特点

重庆,地处中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和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西部最大的工商业中心城市,也是国家重点改造的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在工业行业40个大类中,重庆有35个。行业配套条件好,多样化指数为0.9081(1995年),是典型的“小而全”的综合性工业体系。重庆工业是沿着手工业→轻工业→采掘冶金工业→化学工业→高加工度组装业的轨迹发展的,现在处于高加工度化进一步深入及向技术集约化发展的阶段[3]。重庆市劳动力供给充足,科技实力雄厚,现有各类科研机构近1000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50万人,有大专院校25所,在校生8万多人。工业资产存量在全国大城市中列第7位,大中型企业数仅居京、津、沪和沈阳之后。但固定资产产出率不高,1995年工业固定资产净产值仅为68%,工艺落后,技术改造投入不足,装备技术水平不高。重庆的这种工业现状及工业结构演进趋势,要求选择的主导产业群既要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带动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换代,同时又必须具有足够的劳动力容纳能力。

2.2 地域分工和宏观政策分析

重庆直辖市的设立表明了其在国家发展规划中的地域职能:开发建设大西南能源基地,发展三峡库区经济、安置百万移民,保护长江水源。《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4]也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强基础工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步伐,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新产品开发,中西部地区要发挥资源优势,努力发展优势产业和产品。“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则指出“能源工业的发展要适应国民经济增长的需要,逐步缓解瓶颈制约。”这样的宏观政策背景,要求重庆主导产业的选择要体现能源建设方向和高技术含量、无污染方向,突出地区优势。

2.3 主导产业选择

以全国为背景区,根据重庆市1993年按行业分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相关统计资料和确定的判据模型,结合宏观政策导向与重庆工业结构发展趋势对主导产业的特殊要求,对该市35个行业进行分析处理,确定了附表中的产业为备选主导产业。

3 重庆市工业主导产业分析

3.1 电子工业

电子工业为技术密集性产业,是信息化的支柱产业。经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演替道路选择的成功及理论研究表明,信息化可以大大削减能源和材料损耗,是产业结构升级,加速工业化进程的一条捷径。因此,电子工业被列为我国90年代第一支柱产业。国家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加之旺盛的市场需求,以及电子工业本身收入弹性系数高,效益好,超前发展的内在要求,其发展前景广阔。

重庆电子工业具有广播电视接收设备、通信设备、测试仪器等7个门类140多种产品。整机生产能力强,门类相对集中,专用计算机、核仪器光电子等一大批产品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技术、产品优势,但整体生产技术水平仅相当于发达国家80年代初期水平,有部分产品接近国际领先水平。投资类、消费类、元器件类三大类产品产值比由1988年的1∶7∶2逐步变为1993年的47∶22∶31,产品结构调整获得成效,与其它产业的关联逐渐密切。重庆电子工业具有较强的科研、产品开发能力和形成新兴产业的技术基础优势。1993年末,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分别占行业职工总数的12.6%和15%。加之有全国冒尖的3个研究所在重庆,不少成果在国内独树一帜。“七五”开发新产品239项,“八五”前三年共开发新产品136项。

资料来源:(1)重庆统计局。重庆统计年鉴(1994).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4).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3)相关数据处理而得。

重庆电子工业的发展要按照高技术、高起点、大规模、高效应、外向型的原则,切实加大技术投入,强调技术自行开发为主,适度引进吸收。通过发挥以CCD为代表的电荷耦合器件的现有技术优势,带动各类摄像机、光学镜头电机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建立电子信息系统,提高系统工程和成套装备能力,推进重要行业、领域管理现代化和办公自动化。重点开发新一代机电一体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3.2 电力工业

能源工业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的一大基础产业。长期以来,由于对能源工业,尤其是对电力工业的超前发展重视不够,产业供给有限,而加工工业和某些高耗能工业迅猛发展,致使电力供需矛盾突出,电力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它的发展,将极大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电力工业产业关联度高,具有投资大,技术起点高,效益高等特点。

重庆市电力工业历经几十年发展仍是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八五”期间,全国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0.84,重庆为1.053,供需矛盾日趋突出,过去只有枯水期才用的限电办法,现在丰水期也使用。重庆电网现有发电装机容量210万kW,但仍有1/3的负荷从网外送入。因此,必须借三峡工程之东风,积极发展电力工业,加快电网建设,带动输变电设备制造业产品迅速升级,这样,既能有效完成国家“西电东运”的战略任务,又能打破瓶颈,扭转全市用电紧张的状况,促进全市工业迅速发展,成为重庆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3.3 仪器、仪表工业

仪器仪表工业属“三低”(低物耗、低能耗、低污染)高技术集约的装备性工业,产业关联度高,是为多种产业和领域服务的“全方位”产业,是高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支柱之一。该行业不但技术密集,而且其产品包含光、热、电、磁、声、机、核等多学科技术和系统控制理论,具有向综合性高科技方向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在某方面技术落伍后仍有较大的回旋余地,避免了单一系列技术产品技术落后而突然被淘汰的厄运。

以北碚为中心的重庆仪器仪表工业是按照“小而专”、“小而精”、“小而成套”的指导思想布局和建设起来的[3],产品原材料供给充足,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具有较强的成套开发能力,形成了自动化仪表及其系统成套,分析仪器及其成套和环境设备及其成套三大生产体系,建立了精密模具和小件加工两个中心,能为冶金、电站、石化、建材、轻工等13个行业提供其特大型项目所需的自控系统成套装备,可生产产品3000多种,上万个规格。重庆仪器仪表工业规模大,现有企业116家,拥有固定资产5亿元,近年来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均保持在6亿多元水平,创利税达到8000万元,出口创汇突破1000万美元,成了我国最大的综合性仪器仪表基地之一。同时企业设备精良,大量军工设备尚待充分利用。拥有专业仪表研究所(全国仅5所)和仪表材料研究所(全国仅此1所),技术水平高,从事技术开发和工程技术人员达1583人,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每年都有50~60个新产品投放市场。

持续的科技进步是重庆仪器仪表工业发展的要求,也是重庆工业进步对其的要求。今后要进一步加强科研投入,开发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拳头”产品,提高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利用其成套生产实力把重庆建成支持我国西部能源开发的重要成套装备基地。

3.4 医药工业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医药工业正在经历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的阶段,逐步成为一个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的产业[5]。医药是直接满足人的最终需求的特殊消费品,产品品种需求多样,市场前景广阔,但科研条件、工艺设备、产品质量等方面比其它部门却有更高的要求。并且医药工业属原材料型工业,农业(为医药工业提供原料)、化学工业(其生产的许多产品,如酒精、丙酮、高级化学涂料等都是医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极大地限制了医药工业的布局与发展。

重庆农业发达,化学工业又是其主要支柱产业之一,[3]为医药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多年来形成了生产化学药、化学药制剂、中成药、营养保健品、生化制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和药用包装等门类齐全、配套完整,集科研、生产、商业贸易一体化的医药工业体系,能生产目前国内所有的化学药制剂剂型,成为全国重要的化学药生产基地。1993年有工业企业34个,固定资产原值5.86亿元,工业总产值占西南地区的30%,24大类化学原料药年产1.78万t,占全国的6.7%,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重庆医药工业基础好,技术开发能力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013人(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310人),占职工总数的23.9%,大大高于全国医药行业平均水平。全系统已有52个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主要原料药产品质量达到当今国际先进水平。磺胺类、抗寄生虫类、中枢神经系统类、消化系统类和麻醉类等类药品在全国的产量都位居前列,市场份额一般都在50%以上。全市数百种药用动植物资源使重庆同时也是我国中成药的重要产地之一。

重庆医药工业的迅猛发展,得益于行业中9家大中型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9家企业总产值占行业总产值90%左右)。医药企业规模越大,越易在企业内进行分工协作,合理配置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可以更多地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更容易实现产业升级。因此,重庆医药工业今后应依托现有西南药业、西南合成制药厂和重庆中药三厂等大中型企业,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和重庆工业体系良好的配套条件发展高技术的合成、半合成抗感染药及中成药,在国际上确立名牌产品,使重庆成为最大的医药生产基地之一。

4 结论

从以上实证分析看出,重庆市的四大主导产业中电力工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须优先发展,大力扶持。而电子工业则是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代表工业体系最高技术水平,它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区域工业体系技术水平的高低。仪器仪表工业和医药工业的技术起点也很高,创新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产业增长迅速,充分体现了主导产业的特点。同时,这四大主导产业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且达到一定程度的产业规模和基础,对区域经济贡献大。因此,重庆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是合理的。而且,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科技文化中心、商贸金融中心和老工业基地,通过外引内联,重庆较雄厚的资源、资金、技术能够支持以高技术集约型为特征的主导产业的发展,故而,选择的四大工业主导产业又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因此,选择电子工业、电力工业、仪器仪表工业和医药工业作为重庆市工业主导产业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致谢 本文承蒙吴殿廷先生悉心指导,在此致以谢意。

标签:;  ;  ;  ;  

浅析区域产业主导产业的选择--以重庆市为例_重庆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