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实践论文_雷成翰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实践论文_雷成翰

雷成翰 云南省广南县珠琳镇初级中学校 663300

【摘要】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已日趋稳定,人们对学校的教育方式也日趋关注。素质教育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提上教育模式改革的议程并加以实施。本文据此分析了初中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并提出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方法。

【关键词】初中体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12-015-01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代最核心的一种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对培养未来跨世纪人才极具战略性意义。而初中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中最有活力的一门课程,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智力与思维的全面发展,还能培养学生进取精神、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因此,体育教育不仅是对素质教育重要内容的体现,还是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手段。

1 体育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增强体质的需要

1.1 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体育运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改善机能,为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其次,可以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体育运动具有不同形式的对抗性,不论是个人或集体项目,因其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则可把表现为肢体对抗的外在形式引申为内在人脑间的智慧较量。例如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观察法、对比法和示范法的运用,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技术动作的练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通过教学比赛和各种体育游戏,可以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敏性与应变能力。

1.2 增强学生的体质

学校体育对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随着我国社会两个文明程度的迅速提高,更好地贯彻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落实“一二一”工程,学校体育还需引进终身体育教育的思想,运用终身体育教育理论和方法,激发每个学生的体育兴趣,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使学生走向社会后,不仅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而且具有一定的体育素养,以适应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也使学校体育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向全社会延伸。

2 体育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体育课教学进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抓住时机,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 纪律和集体主义教育

在队列、队形教学中,教师要统一指挥,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对在队列、队形中表现不好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指出他们的这种表现会造成整个队形不整齐而影响全局,教育他们在练习中刻苦认真、遵守纪律,使他们养成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的作风,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在其它项目中也可以通过实例,让他们意识到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如在游戏“捕鱼”中,一定要强调在捕到“鱼”时,“网”一定不能破,否则捕到的“鱼”不算,“鱼”只能在规定的区域内跑动,跑出区域算被捕,让同学们在游戏过程中既玩又练,还能逐渐培养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及集体主义精神。

2.2 顽强品质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练习都要承受极大的肌肉疲劳,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肌肉活动的直接兴趣,并根据握力的测试证明,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忍受的练习将获得相应的回报,使他们在练习中更加刻苦、认真。如做1分钟仰卧起座时,告诉学生,当你做到35次时,肌肉感到酸痛,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否则你的成绩永远只能停止而不能进步,让他们在练习中养成吃苦耐劳的心理品质。

2.3 竞争意识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出现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在竞争中品尝胜利的欢乐、失败的痛苦、进步的喜悦、拼搏的乐趣,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如在接力跑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几个组,规定最后一组到达终点的同学做俯卧撑、立卧撑等,让这些同学认识到胜利和失败带来的两种不同的结果,教师便抓住时机,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启发他们在下一次的竞争中战胜对手。

2.4 心理承受能力教育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平坦的,都有一些坎坎坷坷。当代中学生都是在父母、亲人的呵护下长大,心理上更加脆弱,承受能力更低,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如在测试体育合格项目时,把体育不合格的厉害关系告诉一些体育成绩不合格的同学,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压力;然后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刻苦锻炼,争取补测时能顺利考合格,逐渐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3 根据新课程理念确立新的体育教育目标

新义务教育课程结构设计,基于“整体”与“一贯”的理念,将初中(七、八、九年级)原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课,这是对传统的初中体育的根本性变革。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为宗旨,与德、智、美等各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新课程确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明确规定了以下课程总体标准: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这一目标体系避免了过去所用的套话、空话,显得更加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体育教学过程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复杂的工作,尤其是当前,对教师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要求比较高,但只要我们坚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和业务水平,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领域的各项改革,就一定能够开创出素质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薛飞.初中体育教学中差异性教学模式的实践运用[J].教育,2015(27):66.

论文作者:雷成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12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实践论文_雷成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