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现状与思考_信息技术论文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现状与思考_信息技术论文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现状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技术论文,学科论文,现状论文,高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状一,信息技术学科特殊的发展过程,导致教学中过分注重计算机基本技能教育

上世纪80年代,计算机的强大功能逐渐被人们认识,我国中小学开始开设计算机教育课程,这是我国计算机教育的起步阶段;上世纪90年代,计算机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很多中小学开设了计算机教育课程;进入新世纪,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我们逐渐认识到计算机教育不能囊括信息技术的全部内容,信息技术教育不仅仅是计算机教育。2000年11月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确定把信息技术学科作为普通高中必修课程。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规范了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及实施细则。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必修课正式在中小学开设。

可见,信息技术学科是从计算机教育发展而来的。在计算机教育阶段,我们要普及计算机的应用,因此,在这一阶段我们注重计算机基本技能教育是正确的;然而,随着学科的发展,信息技术学科已经不再是只关注计算机教育,它有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如果我们还一味追求计算机技能教育,就迷失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方向。

《纲要》提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可见,信息技术学科不只关注技能教育,更应注重人文教育、社会道德教育,更应该关注信息文化,关注技术的应用,引导学生恰当地使用各种技术手段,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现状二,信息技术学科地位尴尬,课时得不到有效保障

根据国家教育部《纲要》的规定,《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阶段的总教学课时为70~140课时。新课程标准中,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有必修和选修两个模块,其中高中一年级开设必修模块,高中二年级开设选修模块,每学期按20周计算,每周1个课时,总共80个课时,刚好满足《纲要》的最低要求。然而,实际情况不容乐观。按新课程标准要求,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最低需要40个课时,本校在高一开设《信息技术基础》,每周一个课时,然而除去期中、期末考试,节假日休假,以及其他一些活动耽误的时间,实际不足30个课时。选修模块的课时更是得不到保障,很多学校根本不开设选修模块,本校在高二开设一个学期的选修模块。

由于教学课时严重不足,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捉襟见肘。如果按照教材的章节教学,教学任务不能全部完成;如果不按教材的章节教学,我们又该怎么对教材进行取舍呢?

《信息技术基础》以“信息的处理与交流”为主线,涉及“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发布、交流、存储、管理与评价”等内容,教材内容非常丰富,而且教材是开放性的,可以延伸出很多补充内容,在课时不足的情况下,要完成整个教学任务是不可能的。在目前的大背景下,我们期待增加信息技术学科的课时是不现实的,对于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来说,要做的是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内涵,根据教材内容和本校实际情况,大力开发校本教材,重新组合教学内容,注意教学内容的互相穿插,做好整体规划,注重整体教学。

比如,《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二章第二节是“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先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主题,然后按照主题,检索相关的资料与素材,并把它们下载下来,存储在自己的文件夹中。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从网上检索信息的策略与技巧,也为第三章的学习准备了相关素材。在学习第三章“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时,就可以使用前面准备的素材,制作电子报刊等多媒体作品。

现状三,信息技术学科得不到学生的足够重视,学习效率低下

信息技术学科虽然贵为必修课,但它不是高考科目,缺乏健全的考核制度,不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他们对信息技术学科缺乏必要的认识,学习动机水平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信息技术教师还是要尽最大努力,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尽快改变学生的错误认识,让学生养成积极学习信息技术的良好习惯。

首先,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前时代被称为信息时代,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已成为信息时代公民的显著特征。信息技术学科从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表达、交流、存储和管理等方面,培养我们的信息处理与应用能力,承担了培养信息时代合格公民的重大责任。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信息技术,争取成为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其次,设计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可以组织作品大赛、课堂讨论、社会调查、学习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主动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再次,安排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在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得到广泛应用:电子邮件、QQ、BBS等是学生非常喜欢的网络服务;高考报名、填报志愿、分数查询等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网络应用;文字编排、表格处理是生活中非常实用的技能。我们在教学中穿插这些内容,无疑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注重师生情感的培养。通过自己的勤奋、真诚、博学、宽容去感化学生,酝酿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师生间良好的情感。

现状四,学生学习起点差异非常明显,增加了信息技术教学难度

信息技术学科在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的发展很不平衡,导致学生起点水平差异显著。如何满足所有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如何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确实是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笔者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多年,在教学中,笔者通过分解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教学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首先是教学方法的把握。信息技术基础较差的学生以模仿性学习为主,让他们从模仿中慢慢找出规律,逐步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对信息技术基础较好,又善于主动学习的学生,采用任务驱动法,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如《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一节“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部分教学内容笔者是这样处理的: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笔者预先准备一篇排版整齐的文档样板,讲解如何对一篇文档进行排版加工,把它做成样板模式,然后让学生根据样板,模仿教师的操作步骤,对文档进行修饰、排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笔者首先给他们呈现一些优秀作品,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然后要求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有新意的电子报刊作品。

其次是分解教学目标,即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二节“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部分教学内容,笔者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建立表格,录入数据;第二层次是利用数值计算分析统计数据;第三层次是把表格数据转换成图表,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完成分析报告。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第一层次的目标就是进步,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可以继续完成更高层次的目标。基础较好的学生,应该努力完成第三层次的目标。

现状五,缺乏考核机制,难以激发学生长期学习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非高考科目,很多学校虽然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和较为健全的考核制度,客观上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目前,信息技术学科考核制度不会有重大改变,在当前情况下,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各方面的资源,尽量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学生评价体系与学生成长档案袋。学生评价体系以学生间的互相评价为基础,通过网上评价系统开展评价,每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后进行一次评价,每次评价都有不同的指标体系,整个学期的评价结果进行累积,学生可以查询自己的得分,评价系统自动公布得分前五名和后五名的学生名单。学生成长档案袋存放的是学生各阶段的作品,可以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学生评价体系与学生成长档案袋具有长期跟踪的效果,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举办全校性的计算机作品大赛,把信息技术课堂作为作品大赛的练兵场。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秀作品,及时对作品进行讲评、展示,鼓励学生修改完善,并把优秀作品报送参加作品大赛。这样,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形成一种你追我赶、互相竞争的学习气氛。本校每年12月举办全校性的计算机作品创意大赛,并从中挑选优秀作品参加下一年的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

最后,把选拔功能融入信息技术课堂中。信息技术课堂,也是一个选拔场,教师可以从中选拔各类人才,参加兴趣小组、机器人竞赛活动等项目。

现状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小组协作学习模式,然而小组学习有其天然弊端,常出现“有人独揽,有人偷懒”的情况

笔者在教学中采用跟踪小组成员的学习进程、设计小组分工记录表、明确分工、设计小组学习评价表、进行组内互评等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这种情况的发生。

例如,在学习《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三节“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时,让学生自选主题制作多媒体作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除了进行必要的引导与指导外,还要时刻关注每个小组学习活动开展情况,了解小组成员的分工及分工完成情况,监督每个成员完成自己的任务。采取纵向分工,让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独特的任务,完成独立的模块,这样他们不仅要负责素材的收集、处理,还要负责模块的规划、设计与制作。作品的每个模块都应该注明作者,以便于教师的检查。此外,教师还要精心设计小组分工记录表与小组学习评价表。

现状七,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管理难,容易出现纪律混乱现象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一般在计算机网络教室进行,然而,学生进入计算机网络教室后就异常兴奋,他们各自操作着自己的计算机,根本不关心教师的教学活动,计算机显示器好像成了教师与学生间的天然屏障,学生躲在后面有恃无恐。多媒体电子教室可以控制学生计算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教师的管理,但这只是治标,不能治本,因此,教师应该采取措施,有效管理课堂。

首先,编定座位表,要求学生对号入座,制定信息技术课堂管理规范。其次,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再次,树立教师的威严。教师树立威信,展示人格魅力,所谓“不怒自威”,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有一种敬畏的感觉,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管理课堂。最后,加强教师自身修养。以博大精深的学识、风趣幽默的谈吐、高尚纯洁的操行,吸引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能够自觉地约束自己,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

标签:;  ;  ;  ;  ;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现状与思考_信息技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