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刘鑫峰
吉林省图书馆 吉林 长春 130012
摘 要 公共图书馆向着高效、快捷的网络服务方向发展已成大势所趋。本文分析了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面临的机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提出了加强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信息化服务;服务质量;建议
图书馆不仅是传播知识、普及科学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手段。公共图书馆是由国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是知识、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服务机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拥有更多的信息获取渠道,所以图书馆在传递信息方面的影响力正在逐渐下降,图书馆在读者群上逐渐减少,人们更愿意借助互联网而不是到图书馆阅读书籍了解相关知识和信息,使得公共图书馆当前所使用的服务模式与用户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随着知识、信息获取方式的不断多样化,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建设也开始受到影响。要想在信息化时代中赢得发展和进步,避免被网络数字化阅读所冲击,图书馆必须进行改革,实现服务转型。
(1)在遇到恶劣天气的情况下,涌浪大,标体摇摆幅度比较大,摇摆方向也不确定,航标作业船舶靠近航标时易发生碰撞,造成航标损伤,作业人员也容易发生危险;
1 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公共图书馆在传播新知识、提高广大城乡居民的文化素质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公共图书馆信息化,主要就是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对图书馆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虚拟化处理、数字化处理等,为用户提供信息化服务。比如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图书馆的高效运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读者只要办理了借书证,通过网络就可以突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浏览图书馆的信息。图书馆管理者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轻松获取读者想要了解的信息,有效地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能给图书馆带来容量增容的无限性。现代数据库技术为图书馆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相比以往图书馆只有实体馆藏文献,虚拟馆藏的开发和馆际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可以方便快捷地为图书馆文献增容。一个信息化程度高、规模相当的图书馆可以存储巨量信息,使图书馆真正成为人类文化知识的宝库,对推动科研和交流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信息化环境下的公共图书馆凭借一系列信息技术辅助,不仅实现了智能化的借阅管理,还极大程度丰富了馆藏文献资源,使用户服务更加的高效和便捷,同时也提升了公共图书馆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1]。
2 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机遇
目前图书馆已不仅仅是由馆舍和藏书构成的封闭物理空间,而成了以网络和自动化技术为依托的现代化图书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家对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也非常重视。201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明确指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本级城乡规划,经费纳人本级财政预算;国家要重点增加农村地区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要加强绩效考评,保证资金的用途;对于未履行公共文化保障职责等方面的,要追究法律责任。2016年11月,文化部在上海嘉定举行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文化联动活动,明确将“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公共文化建设的主方向。2017年文化部发布的《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中指出,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以县为基本单位,规范各项目落实情况,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以公共图书馆等为主要阵地,流动数字服务作为常态化的馆外流动服务。《“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指出:到2020年,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需提供数字图书馆服务。县级公共图书馆要接人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服务平台,以提供标准的、均等的数字文化服务。同时,要打造新媒体数字服务新业态。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的出台,为公共图书馆建设指明了方向,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2]。
3 加强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3.1 以“线上服务”来打破时空限制
传统图书馆重“藏”轻“用”,而读者的阅读方式决定当前的阅读要想数字化、休闲化、实用化倾斜。针对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社会大众知识获取的路径依赖,应加快速度将图书馆从“线下”向“线上”进行转移,积极打造公共图书馆App,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24小时在线阅读的服务模式,切实打破传统图书馆在服务时间和空间方面存在的限制,进一步丰富服务手段,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随时随地的阅读需求。
适应证和用法用量 Enc+Bin用于治疗BRAF V600E或V600K突变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Enc不推荐用于BRAF野生型黑色素瘤患者[7]。规格分别为Enc每片50、75 mg和Bin每片15 mg[18]。 推荐用法为 Enc 450 mg, qd; Bin 45 mg,bid(约间隔12 h);两者均可伴随或不伴食物服用,直至出现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7]。
3.2 积极开展馆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图书馆之间不可能是相互独立,而是协作的关系,馆际合作也成为当前背景下信息化发展与融合的关键举措。在信息化条件下,馆际共建、资源共享成了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路径之一。每座图书馆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特色,通过馆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流,相互补充资源短缺和馆藏资源的不足,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源,更好发挥信息资源的群体作用。
3.3 加强公共图书馆与当前各类新媒体之间的合作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新媒体以更多形式出现,以新的方式推动着图书馆加快信息化的步伐。图书馆开始打破原来封闭的壁垒,开始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开始自动化运作和开放式发展。通过新媒体传播实时性特点,保持对于图书馆服务质量的监督,侧面促进图书馆信息化服务质量的改善,提升图书馆信息化传播效率,将图书馆优质的资源环境围绕高校图书馆服务,满足读者学生需求,提升读者满意度。借力新媒体沟通上的交互性,及时与被服务者沟通交流,发现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中所存在的服务问题,更新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例如,借助微信平台向读者推送图书馆信息,或者直接允许读者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相关阅读,提高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实时性和便利性,提高公共图书馆的信息传播效率,有效促进图书馆的发展和推广,提高读者对于图书馆的关注程度,从而达到发展和推广公共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的目的,如此使得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质量与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4 结束语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就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图书馆管理。在信息化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在迎来了创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目前传统图书馆逐渐向信息化的数字图书馆转变,服务内容和模式也在向信息化转变,服务方式已转向网络平台为主的信息化服务。因此,公共图书馆在服务方法以及服务模式上必须要及时调整,实现转型,满足大众需求,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李慧.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对略研究[J].产业科技论坛,2012,(11):255-256.
[2]金妍.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研究[J].科技展望,2017,(13):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