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建筑造价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闫玮

BIM技术在建筑造价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闫玮

天津市人防工程建设管理站 天津市 300040

摘要: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使传统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解决了诸多传统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指明了今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行业的发展方向。文章就BIM技术的定义及在工程造价管理领域中,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策略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B I M技术;建筑工程;工程造价;应用研究

一、B I M技术

B I M(即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缩写,常被译为“建筑信息模型”),是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建立一个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所有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B l M技术是一个建设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及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信息的数字表达.实际上是一个共享项目信息的知识资源库,为该项目从开始建设到最后拆除的全寿命周期的决策提供依据;在项目的各个阶段项目的不同参与人可以在B I M系统中插入、提取、及时更新和共享项目的信息数据,从而达到协同工作的目的。

二、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建筑工程造价缺

乏多方协同平台建筑工程在工程造价管理中,涉及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等诸多工程利益方,但是由于缺少统一的多方认同的协同平台,各方之间缺少充分的沟通和交流,难以形成统一的造价目标,确保工程造价结果的精准度。

2.2造价数据更新不及时

我们都知道,项目现场的设计变更和签证索赔在我国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是经常遇到的,还有材料价格的波动也很频繁。一方面由于项目功能需求的变化以及设计变更;另一方面为了使得建筑项目的众多参与方利益均衡,也是有效分担风险的方法。因此在建筑项目的造价管理中,要保证及时对项目的工程量和材料价进行调整。但在我国建筑行业中,由于造价的区域性以及造价与市场脱节等原因使得这些变化不能及时在造价管理中及时体现。

2.3信息共事与协同工作困难

我国建筑项目的造价管理仅仅处于工程项目特定节点的应用、单个部门的应用和单独项目的运用上。造价工程师所提供的与建筑项目有关的基础数据无法共享给内部其他人员,一方面是由于技术手段问题,必须经过特定技术处理;另外一方面是数据格式的问题,因为所提供的基础数据其他人无法直接使用。这样不仅耗费时间,更会导致信息流失,从而直接或者间接增加了建筑项目的造价。造价工程师不能与其他岗位进行协同工作。由于建筑项目造价管理需要与多部门协同工作,例如在进行项目的多算对比时,需要预算部门、材料部门、工程部门以及财务部门等多部门多岗位的协同工作。但是我国建筑企业的部门之间是平级关系,沟通协调的困难导致无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4区域性问题严峻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不同的省市根据自身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相应的定额标准,根据定额标准所计算的工程量同样存在差异。由于工程造价的区域性特点,导致很多工程造价人员只是对其所在地区工程造价体系较为熟悉,一旦改变工作环境,一切工作都需要重新开始,重新累积工作经验。这对于工程造价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工程造价工作人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积累,才能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一旦工程造价人员流动,将对造价机构带来严重损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B I 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3.1 B I M技术在投资决策阶段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投资决策对于工程造价影响最大,投资决策的失误,将为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很大程度上失去市场竞争力,甚至导致资产危机,所以,企业应该提高对投资决策阶段的重视程度。建设单位在决策时,建立B I M模型能有助于开展更加深入的财务分析,优化项目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动态修正工程造价相应参数,从而有效提高决策阶段对工程项目的预测水平,为后续建设单位决策打下坚实的基础。案例工程项目由于1~1 0层均是同裙房相连的结构,1 1~3 3层是标准层,在工程投资预算时主要是将建筑连体结构和标准层划分为两个部分,结合实际工程建设要求建立B I M模型,通过计算机软件来估算工程造价,这样得出来了的工程造价结果误差在8%左右。

3.2 B I M技术在设计阶段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在设计阶段,B I M技术的应用同样十分重要,设计阶段对设计方案的优化和质量控制直接影响到工程整体造价情况,所以通过B I M技术建立工程模型,可以对工程造价进行更加精准的计算,提高工程造价结果的准确度。在B I M技术下,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可以对建筑信息模型进行动态调整,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这样获得的造价数据更加直观,有助于更加合理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通过B I M软件检查设计成果,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从而采取合理的解决对策,有助于减少工程造价变动次数,为后续施工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案例工程项目采用分布式B I M模型,通过传统C A D软件设计施工图,并将施工图导入到相应的鲁班算量软件中,形成工程成本模型,结合相应清单定额,自动进行计算和生成数据,得到最终的工程造价,从而能够有效减少工程量计算时间。

3.3 B I M技术在招标阶段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在本次研究施工项目中,工作人员充分意识到招标阶段造价管理的重要性,在具体工作中引入了B I M技术,工作人员先确定了招标标底,其由招标方编制,主要标注工程的预期价格,在B I M技术作用下,招标方可参考设计单位提供的B I M模型,获取其中的项目工程量信息,并从软件中提供的实时市场信息中获取价格变动情况,以此作为标底价格制定的参考依据。此外,投标方在投标文件发送过程中可附带项目的B I M模型,招标方可在报价过程中利用该模型合理判断工程量清单是否正确,同时B I M技术与网络技术相连接,招标管理部门可对招投标活动进行有效监督,提高了工作的透明度。

3.4 B I M技术在施工阶段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工程结算是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管理的重点内容,本次研究项目中主要采取传统的按月结算方式,施工单位在每个月中旬预支项目工程款,在月末根据完成进度办理结算,但是传统二维图纸造价管理中数据十分分散,使得工程量汇总和拆分较为困难,基于这类问题,工作人员引入了B I M技术,先将算量软件导入鲁班造价软件,进而形成粗造价文件,最终使得框图出价成为可能,工作人员可在B I M模型中进行直接勾选,从而获取工程任意部门的造价及工程量信息,实现了实时结算。以1 6~1 8层柱、梁混凝土消耗为例,工作人员点击“工程量统计”,就需要出价的构件图形进行框选,软件便会显示每一个构件的具体位置和清单定额,工作人员可筛选其中的有效信息,进而创建一个独立的预算书。

结语

B I 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应用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尽管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但是随着B I M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环境的成熟,将会为工程造价管理带来突破性的变化,提升工程造价管理成效。

参考文献:

[1]曲银芳,奚兵兵.B I 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全文版,2 0 1 6(4 1):4 9.

[2]方芳,刘月君,等.基于B I M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J].建筑经济,2 0 1 4(6):5 9.6 2.

[3]刘波,刘薇.B I M在国内建筑业领域的应用现状与障碍研究[J].建筑经济,2 0 1 5(9):2 0 2 3.

[4]李文娟.B I 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经济,2 0 1 6,2 6(0 7):9-1 1.

[5]雷婧子.B I 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中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2 0 1 5,1 2(5 1):7 0.

论文作者:闫玮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  ;  ;  ;  ;  ;  ;  ;  

BIM技术在建筑造价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闫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