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其中环境监测工作主要工作内容是掌握环境现状,利用各种监测技术实现对环境变化的分析。在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环境监测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主要分析了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针对环境环境中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从而更好地促进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环境监测;问题;对策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environmental problems.The main work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s to grasp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o use various monitoring technologies to realize the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changes.At present,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most of ou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work,which we must solve.This paper mainly analyses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work,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so as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work.
Key words:environmental monitoring;problems;Countermeasures
经济的发展带来的不但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也有环境问题,现在环境污染以及环境危害逐渐的蔓延到了全世界的各个角落,怎样将环境问题进行解决已经成为了环境监测部门和环保部门的主要研究问题。环保部门进行环境监测不但是为了给我们一种警示,提醒我们要自觉的对环境进行保护,同时也要让社会懂得一个正规的监测机构对环境保护来说很重要。也就是说进行高质量的环境监测是现阶段进行环境保护的最直接也是最方便的方式之一。比如:只有对污染的环境因素,水或者大气和土壤进行了监测,才能知道是重金属还是VOC 超标,只有明确了污染对象才能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只有懂得了从何种路径下手才可以使环境保护有条不紊地进行。换句话说如果不能对环境问题进行提前监测,就不能开展后期的环境保护措施,所以说可行有效的环境监测技术十分重要。但是,目前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在进行监测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所以需要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汇总,同时提出一种解决方法,这样才可以保证环境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1.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分析
环境监测是通过环境监测的工作人员对监测区域的环境采样,然后对所采得的样品进行检验和分析。将分析所得的数据与环境监测标准进行比对,做出研究性报告。再对整个报告的整体结果进行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所得的评价结果就是环境监测的结果。环境监测的目的在于将环境监测结果所得到的数据反映给上级,使其了解到当今的环境现状,并下达对环境控制的工作命令,及时地改善我们生活的环境,达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
从国际的角度而言,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环境监测方面技术相对落后。我国从最开始的照搬其他国家的环境监测技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慢慢发展为有自己系统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培养了自己的环境监测技术人员,也渐渐地总结出多种环境监测办法。现如今,我国已投放气象卫星用于环境监测的工作,也致力发展环保型经济,强制勒令生产行业对所排放的污染物进行处理的高效监督机制。更研发了生态环保的净化科技。这些都说明了我国致力于环境保护事业的决心。虽然我国由于在环境监测方面起步较晚,相对于其他国家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意识决定一切,我国环保科技的研发与投用已经可以与世界高端环保科技媲美。
2.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环境监测从业人员意识淡薄
环境监测当前在发展的过程中,仪器设备为主要的监测对象,从业人员则为主要的落实分析对象。当前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环境监测从业人员环保意识淡薄,造成监测失效等现状也较为普遍。例如:我国北方某城市县级环保监测站,在区域环境大规模出现雾霾现象时,作业人员将监测设备遮挡掩盖。以此降低实际监测数据,最终造成了较大的群众影响。
2.2环境监测法律法规政策有待完善
从我国已颁布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看,几乎没有针对环境监测的法律法规。我国的国家环保局2007颁布的《环境监测管理方法》虽然已颁布了,但是该法律的内容不够详细。在该法律应用的过程中,发现其难以适应实际情况。该法律已经颁布了近十年,对我国目前的环境情况适应性不大,其中的很多规定不再符合当前的环境监测情况。因此,我国迫切需要根据目前的环境监测实际情况来制定和颁布一套环境监测法律。通过该法律,可以使环境监测工作更加规范化,避免违法情况的发生。
2.3环境监测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在我国,环保、质检、水利、卫生等部门都有权力进行环境监测。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缺乏一套统一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技术规范和评价标准,环境监测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相互推诿,缺乏有效的协调和良好的沟通机制,导致部分环境监测工作重复进行,监测信息多头发布,造成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多重浪费。
2.4环境监测技术标准和方法不能有效统一
面对环境问题,我国已经在许多环境问题地区建立了相应的环境监测部门和单位。除了与环境直接相关的环境监测局和环保局外,还有许多部门都与环境监测技术工作存在着重要的联系,如农业部、水利部和科技部等。以上部门的工作都能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如果没有规范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各项工作都分开进行,会导致国家检测局收到的信息过于分散,缺乏统一性,从而很难采取有效的手段,来进行环境监测工作的管控,影响到了对于相关监测部门的引导性作用。
2.5环境监测缺乏相应的硬件设施、活动经费相对短缺
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先进的相关监测设备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先进的环境检测仪器,环境监测工作就会因为技术原因,达不到工作要求,导致工作开展停滞不前。此外,对于固定分配的任务量,如果缺乏先进的仪器设备,单纯依靠专业的技术人才和监测技术也很难得到实现。从当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难发现,目前相关部门对于环境监测工作还没有足够重视,相关监测技术还没有达到现代需求,这种种原因的存在,导致对相关的监测设施也没有得到相应更新。此外,相关部门经费的缺乏也成为一个问题形成的关键,环境监测技术的新产品,往往是由于新产品的费用较高,如果缺乏一定的资金,就很难满足相应设施更新的需要。资金问题的出现,也一直成为制约我国环境监测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到我国环境健康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加之,影响环境监测水平的有诸多因素,而监测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许多监测单位单纯将关注点放在实验室之内,而实验室之外的一些影响监控质量的因素没有纳入考虑范围。而且环境的监测需要精密的仪器和高素质的人才作为基础,而资金的缺乏导致这些条件都很难得到实现,从而影响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2.6环境监测因子范围有待扩展
环境监测因子又称为环境因子,是环境监测技术水平的重要外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工业发达国家监测的环境因子较多,主要包括大气、恶臭、地表水、地面沉降、土壤、噪声、电磁波、固体废弃物等。上述环境因子中包含了1600 多项污染物,174 项有机污染物、189 项优先监测控制项目等。相对而言,我国环境监测因子的范围较为狭窄,其仅包含了五百余项环境因子监测项目。从这一层面看,则不难看出我国在环境监测技术上所存在的不足。
2.7环境监测数据评价不够客观
当前在环境监测数据评价分析,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环境监测从业人员,针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主要通过仪器数据进行分析评判。最终也以此类数据,为最终的评价数据。此类现状下,造成环境监测数据的实际评价不够客观。并且在实际参考的过程中,无法有效的进行应用,数据可靠性较低。对于环境现状,无法做出准确度较高的判断,实际分析缺乏实用价值。
2.8环境监测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环境监测技术的执行者是人,即进行环境监测工作的人员。因此环境监测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是直接决定环境监测技术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环境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既有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也不乏操作能力弱的技术人员。然而根据木桶定律来讲,任何事物的短板都将成为决定其实际水平的关键因素。环境监测工作中正是由于部分能力较低员工的影响,其监测技术水平也难以达到一个更高层次。
3.提高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水平的对策分析
3.1加大环境监测重要性的认识
环境监测工作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意义重大,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应该加大对环境监测重要的性的认识,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科学的管理依据。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污染问题,不仅担心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威胁,还对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引起极大的关注。因此,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完善,加强环境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收费”等制度,加强环境监测质量,更好的了解污染状况,第一时间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数据资料。
3.2完善环境监测法律法规
当前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整体分析还属于初期阶段。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关于法律法规的完善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在此背景下,我国法律机构应针对当前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研究完善环境监测法律法规。以此为环境监测技术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3保证经费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正如上文所言,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落后是我国环境监测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为了加强环境监测技术,就应该保证建设经费的投入,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我们应该研发抑或购买先进的监测仪器,实现环境监测自动化、智能化,达到自动化采样、自动化分析、自动化数据处理及传输等要求。其次是加强监测系统建设,利用3S系统(即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为一体的环境监测系统)实现环境监测全面化。
3.4制定统一、完善的可操作环境监测技术标准和方法
我国相关监测技术部门在开展监测工作时,应严格按照现行有效标准执行,争取做到与世界接轨,及时吸收国外一些先进技术经验,争取在环境监测技术工作中,做到标准的制定及时、准确和有效,这样才能够使得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工作按照规范性的章程来开展。这样一来,不仅能有效提高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工作的可实施性和操作性,同时还能够保证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有效统一。环境监测部门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在严格按照现行有效标准执行的同时,也要在工作中积极创新,争取达到与世界先进标准同步,以此来保证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工作的不断进步,也为走入世界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垫底扎实的基础。同时,不同地区由于地理环境不同,环境监测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这些因地理环境带来的差异性因素,对于当前一些监测部门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实际环境,在采用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对于环境监测的方法进行进一步优化。
3.5加强环境监测服务建设
为了保证监测现场的数据质量,环境监测人员以技术支撑为保障,把监测质量作为监测工作的生命线,坚持做到监测过程全面质量控制,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科学性,为环境管理服务,为企业服务,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服务。开展环境监测上门服务,深入到企业一线了解实际情况,积极为企业提供污染治理技术信息和指导意见,帮助企业制定污染治理方案,促使其达到环境监测要求,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
3.6环境监测评价应参照实际现状
环境监测在发展的过程中,当前依靠仪器分析的现状较多。此类现状下,评价数据与实际现状还存在一定的误差现象。此类现状下,为了有效的改善此类问题。环境监测从业人员在进行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的过程中,除去设备分析之外,还应参考实际环境的发展现状。以此进行全面的环境监测数据分析,提升环境监测数据的实际效用。
3.7环境监测系统网络化,拓展监测范围
全面的监测范围是环境监测技术水平的重要体现。现目前,我国亟待拓展环境监测因子,从而将更多的环境因素纳入到环境监测中,保证监测信息系统化、全面化。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实现环境监测系统网络化,实现数据共享与价值深挖,充分发挥环境监测数据的实际价值。
3.8加强环境监测队伍建设
为进一步提升环境监测人员业务能力和实验操作水平,组织开展全员业务大练兵活动,通过采取外出学习、内部讲学等方式,助推环境监测人员业务能力和实验操作水平的提高。把每周五确定为“站内学习日”,制定具体业务培训计划,安排一名业务人员轮流做好备课、主讲和现场演示,强化环境监测业务理论知识学习,规范实验操作技能。同时,不定期开展理论知识笔试和技能操作现场演示等测试和点评活动,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弥补差距,巩固学习成果。
4.总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的问题必然是重中之重,国家走环保的可持续发展路线,环境建设的问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建设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相关部门在环境监测工作上必须进行加强,在监测技术上进行不断的完善,从而使监测技术能够在监测工作中发挥最大的用途;还要在技术创新上不断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完善我国环境监测水平,从而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吉军凯.我国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2,(5).
[2]萨仁其其格.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7).
[3]李林水.浅谈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环境与生活,2014,(6).
[4]谷兆莉.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3).
[5]刘大鹏.我国环境监测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方环境,2011(07).
[6]卢蕴辉.论环境监测在环保综合治理中的重要性[J].北方环境,2011(09).
[7]晁丽彩.环境监测的现状及其解决对策探讨[J].北方环境,2011(11).
论文作者:王喜琴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环境监测论文; 环境论文; 我国论文; 工作论文; 技术论文; 数据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