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洞口县岩山镇朝阳完全小学 422300
摘 要: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上面来,也就是说,教学的主要功能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要促进每一个学生创新发展,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关键词:优化策略 创新教学 课堂研究
一、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一定要讲究教学法和教学艺术,尽可能采用最优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从根本上改变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在自主探索中、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发现、去质疑、去辨析,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既“学会”,又“会学”,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教师要真正从学生的学出发,顺着学生学的思路去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
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是当代运用教学方法的根本指导思想。启发教学的本质是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每一种课堂教学方法都有其长处和短处。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特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要体现灵活有效的原则。一节课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综合,这样最大限度地发挥每种教法本身的功能和它们的组合功能,避免单调刺激给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得如何,关键在教师的“启”和“导”。教师的“启”要得法,“导”要及时。当学生探究方向不明时教师要引导;当学生思路混乱时教师要开导;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辅导;当学生方法不对时教师要指导;当学生学习态度出现问题时教师要诱导。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统一,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优化教学氛围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学生在和谐、民主、平等、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下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其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并对教学产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在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建立友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有让学生喜欢你,才愿意上你的课;只有让学生信服你,才会提出许多有趣的问题。现在的小学生都渴望有自己的天地,希望教师是他们真诚的朋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真诚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循循善诱、沉着耐心。特别是对学习困难、暂时落后的学生要更加关心和爱护,消除他们的恐惧感。教师亲近学生,善于激励和鼓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表意见时要耐心倾听,学生答对时要给予充分肯定,学生犹豫不决时要给予鼓励,当意见错误时,不要及时否定,要允许学生修正、补充,也可以让其他同学给予帮助,学生学习时没有了心理压力才不会产生厌学情绪。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设问置疑、联系生活、优化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使他们积极地、愉快地学习。
三、开展合作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成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要千方百计地为全体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验以及互相合作、自主探究等有效的参与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我在课堂上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每组4人。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给学生提供了积极主动参与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自尊、自信、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当然,还可从其它视角出发提出许多优化课堂教学的构想,如优化课的导入与结尾、优化学法指导、优化提问、优化板书、优化现代教学手段、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等等。让我们不断地研究和探索,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获得高效的教学质量。
运用这一方法教学,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比较透彻。这样,他们不仅自主探索发现面的特点,同时也展示了个性和创造性思维。在操作活动“画一画”和“找一找”的过程中,人人都参与,亲身经历从体抽象出面,再把这些面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过程,加强图形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精神。教师的课堂设计,不能拘泥于死的格式,要有新意,要结合学生特点,要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下功夫,教师要为学生安排充足的空间和时间,放开手脚,主动地去追求知识、提高能力。
总之,要想全员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课堂教学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要有效地搞好课堂教学,关键就是课堂设计,课堂设计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兼 孙晓天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论文作者:谢鳌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1月总第1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7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课堂论文; 时要论文; 学生学习论文; 《教育学》2018年11月总第16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