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医学院附属株洲市三三一医院放射科 412002
摘要:目的:探讨对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实施多排螺旋CT与MRI检查的检出效果。方法: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70例(86个病灶)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患者,按患者病灶直径分为微小组(n=26例32个,直径<1cm)和小肝癌组(n=44例54个,直径1-3cm),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多排螺旋CT与MRI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测效果。结果:MRI检查对微小组、小肝癌组患者病灶检出率与多排螺旋CT相比明显较高,小肝癌组患者实施多排螺旋CT平扫、动脉期、平衡期检出率与微小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实施MRI检查效果优于多排螺旋CT。
关键词: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多排螺旋CT;MRI;检出效果
肝癌是当前临床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当前临床研究显示乙肝肝硬化是引起肝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但早期肝癌患者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易延误治疗,多数患者治疗时已处于中晚期,治愈率低[1]。加强对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治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影像学检查是目前临床进行疾病早期筛查的常用方式,本院对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间收治的70例(86个病灶)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患者实施了多排螺旋CT与MRI检查,以下行回顾性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70例(86个病灶)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实施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小肝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乙肝肝硬化症状患者;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配合检查研究[2]。排除标准:其他因素引起的小肝癌、严重脏器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及认知、精神、意识障碍患者。按患者病灶直径微小组分为微小组(n=26例32个,直径<1cm)和小肝癌组(n=44例54个,直径1-3cm),患者男性14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33-74岁,平均年龄52.3岁(s=8.4);病程1-12个月,平均病程6.5个月(s=5.3);小肝癌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34-74岁,平均年龄52.4岁(s=8.6);病程1-13个月,平均病程6.6个月(s=5.1)。对小肝癌组与微小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实施独立样本检测对比,P>0.05,可实施比对。
1.2 方法
多排螺旋CT检查:用美国GE 公司生产的optima64排128层螺旋CT机实施检查,电压为120kV,电流150mAs,层厚5mm,层间距5mm,指导患者保持仰卧状态,进行呼吸屏气训练,患者腹部进行平扫,扫描范围:隔顶至肝脏下缘,了解患者病症状况。平扫后实施动态三期增强扫描,使用双管高压注射器,A管向患者肘正中静脉注射80ml碘海醇(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91)造影剂,完毕后B管推注20ml生理盐水,注射速度均为3ml/s,延迟25s后实施肝动脉期扫描,55s后实施门静脉期扫描,300s后实施平衡期扫描。
MRI检查: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OptixMR355 光纤1.5T磁共振扫描仪检查,层厚5mm,层距2mm,用体部线圈检查。实施快捷梯度T1WI回波序列与同反相位、成像抑制脂肪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序列(FSE 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等,实施快速肝脏三期动态(LAVA)增强扫描,造影剂:钆喷酸葡胺(Gd-DTPA)15ml,推完钆剂后追加10ml生理盐水,速度2ml/S,延迟20s后肝动脉期扫描,45s后门静脉期扫描,150s后平衡期扫描。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分析两种检测方式对患者检测效果。
②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检测时期及序列的检测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取SPSS19.0软件行数据处理分析,检测结果以率表示,X2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测方式对患者检测效果分析
MRI检查对微小组、小肝癌组患者病灶检出率与多排螺旋CT相比明显较高,P<0.05,详见下表1。
2.2 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检测时期及序列的检测效果分析
小肝癌组患者实施多排螺旋CT平扫、动脉期、平衡期检出率与微小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详见下表2。
注:与微小组相比*:P<0.05
3 讨论
受人口老龄化及环境污染加重、吸烟酗酒人群增多的影响,临床发生率及致死率呈逐渐升高趋势,当前我国肝癌的临床发生率已达恶性肿瘤的前三位,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是肝癌中较为常见的类型,患者病灶直径<3cm,早期症状不明显,易延误治疗。多排螺旋CT和MRI均是影像学检查的常用方式。多排螺旋CT是通过X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相关射线束及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对患者实施断层扫描,根据不同组织对射线的吸收不同来获取信号的检测方式。MRI成像是在核磁共振基础上向人体施加特定频率射频脉冲,通过氢离子磁共振形成信号的检测方式[3]。两种方式成像效果均清晰,但本次研究中MRI对微小组、小肝癌组患者病灶检出率均高于多排螺旋CT,该结果与王仁财[4]的研究结果相符,分析其原因是:采取的多排螺旋CT检查主要通过三维重建分辨肝实质与肿瘤,MRI可通过不同序列图像获取肿瘤组织及结构状况,成像分辨率更高,对于微小病灶诊断效果更佳,因此在小肝癌诊断中优势更大[5]。根据不同检测时期及序列对患者的检测结果可知,两种方式采取增强扫描均能提升检测效果,且动脉期检测效果最优,可能是肝实质主要由门静脉供血,多数小肝癌由动脉供血,供血丰富,在动脉期时肿瘤与肝实质信号、密度差异更显著相关。
综上,对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实施MRI检查效果优于多排螺旋CT,运用价值更高。
参考文献:
[1]项昆,赵鹤亮,张亚杰,等.多排螺旋 CT 与 MRI 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检出的比较研究[J].医学综述,2015,21(4):744-745.
[2]杨兴平.研究多排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检出的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3):43.
[3]江胜棚,黎晓彦,邓秀娟,等.多排螺旋CT和MRI诊断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的对比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25(6):1128-1130.
[4]王仁财.多排螺旋CT与MRI对乙型肝炎小肝癌检出的比较[J].甘肃医药,2016,35(3):191-192.
[5]缪小芬,陆健,张学琴,等.CT和MR对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增强效应的比较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33(3):381-384.
论文作者:周乐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0
标签:肝癌论文; 患者论文; 螺旋论文; 肝硬化论文; 乙肝论文; 检出论文; 病灶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