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总部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问题日益严重,通过调研地铁车站运营事故,主要是由人员、设备设施、环境、管理等因素影响。本文对此提出采用层次分析法提炼评价指标进行地铁车站运营安全风险的评价分析,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轨道交通;地铁车站;运营管理;风险评价
一、地铁车站运营事故调研
(1)地铁车站的运营事故统计
地铁车站是乘客进入车站、换乘线路的地方,为满足安全及乘客多种需求,地铁车站配置了大量的运营设备,包括通风、照明、卫生、防火等多种类型的设备,这些设备让地铁车站的结构更加复杂,同时进一步压缩了乘客的使用空间。
从对国外地铁运行重大事故的统计数据看,在近30年来,国外发生了30起重大地铁运营事故,涉及工作人员操作失误(4起)、恐怖袭击(6起)、设备故障(8起)、火灾(4起)、列车出轨((7起)、拥堵踩踏(1起)等多种原因,尽管完全由客流过高引起的拥堵踩踏事故仅有1起,但其实原因导致的事故也容易引起乘客混乱,间接引起拥堵踩踏事故冈。此外,地铁内大量的设备设施布置得十分拥挤,一旦出现火灾也极易引起伤亡和拥堵踩踏事故。我国大规模的运行时间较短,目前还未发生与国外地铁类似的大规模伤亡事故,但也出现过几起较大规模的安全事故和列车延误及停运事故,其中以上海地铁追尾事故和北京地铁自动扶梯断裂事故最为严重。总的来说,国内地铁运营环境相对较好,安全事故基本是由于设备故障引起的,但地铁运营管理部分仍需加强地铁运营的安全管理,做好地铁车站事故的预防和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2)地铁车站的运营事故原因分析
地铁复杂的系统结构和庞大的人流决定了其安全事故种类繁多、事故严重程度不一,当前我国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将地铁运营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大事故、险性事故和一般事故等五个等级。从我国地铁运营状况看,还未出现特别重大事故,但出现过少量的险性事故、大事故和重大事故,一般事故的数量占总事故数量的95%以上,其中绝大多数事故是由设备故障原因引起的,而且主要是由于人的操作不当或乘客损坏造成,完全由设备自身故障引起的事故极少。从地铁事故的发生地点来看,在车辆段和区间发生的运营事故较少,而在地铁车站发生的运营事故达到75%以上,这也符合地铁交通系统运营特性的客观情况。因此,地铁车站的安全管理必须作为地铁交通系统运营安全的关键内容进行落实。
突发性是地铁车站运营事故的重要特点,这也是导致地铁运营事故伤亡严重的重要原因。由于地铁交通系统体系较为庞大,特别是地铁车站的人流密度很大、空间狭小,事故的突然发生会导致乘客的骚乱,引发较大规模的拥挤踩踏事故。同时,地铁车站事故的发生绝大多数是人为原因,通过加强车站运营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车站安全管理、安全设施保障等手段可以降低由于人为因素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因此,地铁车站的安全管理必须对影响地铁安全运营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地铁车站运营安全风险评价,从而制定合理的措施保障地铁车站的安全运营。
二、地铁车站运营风险因素分析
根据系统论的理论,人员、设备设施、环境、管理是影响地铁车站运营安全的主要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刺激、管理的缺失都会导致地铁事故,而且这四大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常常会加剧事故的严重程度。
从大量地铁运营事故的统计分析可知,机械设备故障占地铁车站日常运营事故的很大比重,而造成乘客伤亡事故的往往不是单纯的设备故障问题,很多情况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发的。地铁车站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涉及工作人员和乘客两类,包括工作人员操作失误、违章操作等不安全行为和乘客争抢上下车、强扒车门、跳下站台等不安全行为,其中地铁运营工作人员在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从对地铁运营单位事故的统计资料来看,地铁运营事故主要是由工作人员的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漏检漏修等原因造成的。导致工作人员出错的原因也很多,主要是有自身的技能素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合作意识、责任意识等,而年龄、工龄、职称等因素也与失误率和事故率密切相关。因此,人是地铁车站运营安全的保证,同时也是制约运营安全水平提高的瓶颈。
地铁系统是一个庞大的整体,包括轨道控制、车辆控制、车站运营管理等多个子系统,而车站是最为重要的子系统。车站是地铁系统安全运营的保障,内部设有大量的设备设施,供电设备、机电设备、通信与信号设备的任何故障都可能对地铁运营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无锡地铁的运营实践也表明,造成车辆延误超过五分钟的运营事故,大都是由信号系统、供电系统、机电系统引起的。因此,在进行地铁车站运营安全风险评价时,应对各种设施设备的运行状态、保养状态、安全设备的状态进行评估。
地铁车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而且内部设备设施众多,严重压缩了车站内的可用空间,导致乘客乘车的舒适度降低,而且狭小的空间也容易引起乘客的拥挤、碰撞等问题,特别是在突发情况下容易引起骚乱和踩踏事故。与正常的工作环境相比,地铁车站的照明、噪声、湿度、温度等环境因素对工作人员的心理、疲劳强度和情绪等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客观情况难以改变。此外,地铁车站通常设置在客流较大的位置,周边的交通环境较为复杂,地铁车站运营安全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地铁车站安全运营风险评价也应考虑车站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地铁车站作为一个复杂的整体,在人员、设备、环境等协调中离不开管理。只有良好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才能提高人员的责任感,严格落实规章制度,促进地铁车站人员、设备、环境的综合提升。因此,地铁车站的管理应重点加强对人员的管理,包括岗前培训、酬劳待遇、安全保障、规章制度等多项内容,保证地铁系统的安全运营。
三、地铁车站运营安全风险评价
安全风险评价的目的是提高地铁车站运营安全,这必须对影响地铁车站安全运营的各个因素进行综合衡量,并最终以定量的结果反映出来,从而为评定地铁车站的运营状态和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影响地铁车站运营安全的因素众多,可从人员、设备设施、环境、管理四个主要方面选取合理的指标进行安全风险评价。在指标选择过程中,应遵循层次性、可操作性、事前预警性、突出性的原则,并权衡指标全面性与代表性的关系,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以定量化指标为主,从而方便最终评价结果的确定和比较。为此,本文结合地铁车站的实际情况,从人员、设备设施、环境、管理四个方面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原理确定了三级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包括员工综合素质、设备设施性能、环境安全和管理安全等4个一级指标,并在一级指标基础上设置12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为确定各项指标对地铁车站运营安全的影响程度,应组织相关专家和专业人员对各项指标进行多次打分确定各指标风险水平的量化区间,并将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与各自风险等级的综合关联度进行对比,从而确定评价对象的风险水平。
在对某地铁车站运营安全风险进行评价时,通过统计数据资料确定员工综合素质、设备技术状态、内部环境等各项指标的权值,根据车站工作人员及专家主观评价打分确定外部环境、管理安全的各项指标的权值,根据车站客流调查和实测数据确定设施适应性各指标的权值,并将三级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值进行汇总,采用物元风险评价方法根据评价矩阵确定低层次影响因素对高层次影响因素的关联性,并对各层次的指标根据风险水平划分标准(较低、一般、较高、高)确定各级指标的风险等级,从而方便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提高地铁车站运营的安全性。
从对无锡某地铁车站运营安全风险评价的结果来看,该车站的总体运营安全处于一般风险水平,必须根据各层次指标的风险水平等级进行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其第一层次的指标风险水平见表1。
从评价结果来看,员工综合素质风险等级处于较低水平,而环境安全的风险等级处于较高水平,设备设施性能、管理安全的风险等级居中,均没有出现高风险的影响因素,这表明该车站的运营安全较好,但应重点加强环境方面的安全控制。
在对具体指标的分析中也发现,员工综合素质中的职称优秀率过低是导致综合评价等级上升的重要原因,站台乘客密度、设施最大拥堵人数指标也是导致综合评价等级上升的重要原因,而外部复杂的环境是导致环境安全为较高风险水平的主要原因,管理安全风险等级处于一般表明该车站的管理水平还需加强,特别是需要加强应急演练的成效管理。因此,地铁车站的安全管理应特别加强地铁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对于地铁设备设施应用安全的改善,可从增加工作人员、增加疏导设备、限制客流数量等方面采取措施;对于管理水平的提升,可通过加强监督和绩效考核来实现;通过加强培训、留住人才等方法促进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结束语
地铁车站复杂的系统结构和密集的人流给地铁车站运营安全带来巨大压力和安全隐患。为全面评价地铁车站运营安全风险,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地铁安全运营的人员、设备设施、环境、管理等影响因素进行逐层分解,由专家和内部人员进行打分确定权值,并采用物元风险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确定地铁车站运营安全风险的等级,从而方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升地铁车站的运营安全,为现有地铁车站的运营安全管理和新建车站的设计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贺明.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评价体系的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3.
[2]黄宏伟,叶永峰,胡群芳.地铁运管安全风险管理现状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 18(7): 55-62.
[3]宋维华,殷位洋.地铁运营安全的风险管理[J].城市执道交通研究,2009, 12(2): 59-61.
[4]张耀军.地铁运营安全评价体系研究[J].北方交通,2010(5): 155-157.
[5]王志华.地铁车站运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论文作者:李永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
标签:地铁论文; 车站论文; 事故论文; 风险论文; 指标论文; 设备论文; 评价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