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价值论文_顾沈欢,彭世义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上海 201700

【摘 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疑似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而在同一时间段内选择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观察组患者足背动脉血管内径为(1.28±0.38)mm、血流量为(0.32±0.12)mm3/s;股动脉血管内径为(5.12±1.03)mm、血流量为(38.41±2.15)mm3/s;腘动脉血管内径为(3.64±1.52)mm、血流量为(11.59±2.74)mm3/s,其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以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则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漏诊率、误诊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00%、10.00%、95.00%、90.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中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持续增加,2013年一项调查显示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35.7%,糖尿病控制现状不容乐观[1];下肢动脉病变等并发症发生率相应升高,且多在出现明显症状前已经发生,患者出现明显症状时,病情已经比较严重,面临截肢风险,因此早期、安全、有效的检查及及时治疗,对降低截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患者生命时间有着积极意义。彩色多普勒超声为下肢动脉病变主要影像学检查方式之一,具有无创、经济、方便等优势,为进一步明确其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诊断中的价值,笔者对我院近两年收治的12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疑似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均为2型糖尿病,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2]。男65例,女55例,年龄44-74岁,平均(62.81±5.66)岁;糖尿病病程2-30年,平均(14.38±2.22)年;合并症:高血脂32例,高血压21例。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男63例,女57例,年龄45-75岁,平均(63.80±5.7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方法

患者分别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对照组动脉造影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使用美国GE彩超Voluson E8 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探头频率为7-12MHz,探头放置于股动脉分叉部位上方2cm、踝关节下方3-3.5cm及腘窝中点部位,对股动脉、足背动脉及腘动脉进行检测,主要检测血管走形、内膜光滑程度、管壁回声强度、内中膜厚度、血管内径及是否形成斑块形成等。对于斑块形成者,测量其斑块大小及管腔狭窄度。CDFI测量腔内彩色血流信号状态,脉冲多普勒观察频谱形态,并对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进行测量。观察组患者同时接受动脉造影诊断。

1.3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符合正态分布,以t检验分析对比;计数资料以检验分析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观察两组下肢动脉血管内径比较

观察组足背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血管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下肢动脉血管内径比较(mm)

2.4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

以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则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漏诊率、误诊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00%、10.00%、95.00%、90.00%

3.讨论

糖尿病患者机体长期糖代谢异常,血流速度缓慢,下肢血管壁上的蛋白质、氨基酸出现非酶糖化表现,而其产物加速管壁结构蛋白改变,引起管腔狭窄、闭塞等现象。此外,患者普遍存在脂肪代谢紊乱现象,脂质在血管内膜沉积,导致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最终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引发血栓,最终残疾或死亡,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并给予预防性治疗,延缓血管病变进程有着积极意义。

血管造影为下肢动脉诊断的金标准,然而由于其价格昂贵,且具有创伤性,因此不宜用于基层筛查、重复检查及长期追踪。下肢动脉走形明确,因此彩超筛查效果较好,准确性较高,同时彩超具有无痛、无创、可重复等优势,可作为下肢动脉病变筛查的首选手段。本次研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下可见观察组与对照组图像存在明显差异,对照组患者内膜连续性好、较为光滑,仅有个别血管狭窄现象,而无闭塞状况,血流频谱多为均匀三相波,血流较为充盈,基本无中断。而观察组患者动脉连续性差,内膜粗糙且增厚,78例患者出现硬化斑块,部分患者甚至出现闭塞现象,其中98例患者血流出现异常,呈现出单相低速波谱连续性差,中断现象。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下肢动脉血管、血液流速明显小于对照组,下肢动脉病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观察组患者超声图像分析发现,32例患者存在下肢动脉两处或多出病变,且股动脉近分叉部位最为常见,分析认为与该处血流速度缓慢、紊乱,脂质易沉积有关。发生狭窄的动脉中,以足背动脉为主,其次为腘动脉,由于足背动脉管腔相对较小,血液流速慢,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后易朝向管腔突出,发生狭窄、闭塞的风险更高,而这也是患者坏疽、足溃疡发生率高的原因。

综上所述,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早期症状不明显且无特异性,误诊漏诊率较高,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具有无创、低廉、可重复性好等优势,同时其诊断准确性高,可为临床提供血管解剖及血流动力学信息,可作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主要筛选手段。

参考文献:

[1]高蕾莉,纪立农,陆菊明,等. 2009~2012年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与血糖控制状况调查[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7):594-598.

[2]赖杰. 25羟维生素D3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4,12(5):465-469.

论文作者:顾沈欢,彭世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8

标签:;  ;  ;  ;  ;  ;  ;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价值论文_顾沈欢,彭世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