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华
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延庆区 102115
【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应用社区康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期间,将本社区5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设为对照组,另一组设为康复组,各有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模式,康复组采用社区康复治疗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组间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康复组各项指标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给予社区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建议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社区康复治疗;可行性
这些年,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引起了各社区的关注与重视。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期间,本文以本社区58例患者为对象,经实践探讨,分析脑卒中患者应用社区康复治疗的可行性,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期间,将本社区5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设为对照组,另一组设为康复组,各有29例。对照组,17例男性,12例女性,52-78岁,平均(61.4±5.93)岁。康复组,19例男性,10例女性,50-79岁,平均(60.9±4.54)岁。数据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等基础资料方面并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模式,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常规健康教育,鼓励家属协助患者康复锻炼。
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社区康复治疗模式,主要涉及物理治疗与作业治疗,综合应用康复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社交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患者行动能力与职业工作能力等。首先,需加强对社区康复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要求工作人员熟练掌握社区康复模式的基本内容,全面了解康复治疗的注意事项等,提升其专业能力。其次,完善各项仪器设备配置,有助于社区康复治疗工作有序进行。最后,社区康复治疗工作推进期间,应坚持就近原则,优化服务人员配置,每一位参与社区康复治疗的工作人员需认真筛选、选拔。本组患者,第1月,每周安排1次治疗,第2与第3月每半个月安排1次治疗,第4及第5月,每个月安排1次,均由专门的康复医师综合分析患者情况,完成康复治疗工作。另外,居住环境中,在卫生间、走廊等地安装简单、轻巧的扶手,地板尽量选用防滑地板,确保日常生活中的安全。
1.3观察指标
(1)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评价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越高,表示缺损程度越重。(2)应用改良巴氏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值越高说明日常生活能力越高。(3)通过生存质量评定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得分越高意味着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在EXCEL表格中录入本研究所涉及到的数据,通过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t检查,有统计学意义则用“P<0.05”表示。
2结果
关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如表1所示。
3讨论
脑卒中(cerebral stroke)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一般可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RIND)与完全性卒中(CS),是指因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者由于血管阻塞,导致血液难以流入至大脑,造成脑组织损伤,所致的一组疾病[1]。脑卒中,常见于40岁以上年龄段人群,严重时,可致死[2]。如今,人们树立了较强的健康意识,开始关注社区康复治疗,为患者在家庭及社区中接受对症治疗提供了可能。同时,社区为了更好地实施康复治疗,综合分析患者病情,制定康复计划,采取一系列可行的措施,控制病情,将治疗场地由医院转向至家庭,不仅可降低治疗成本,而且方便家属照料。社区康复治疗模式下,社区康复医生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调查、寻访,了解病人在家中的情况,提出存在的问题,结合患者具体状况,提出应对建议,提高治疗效果,促使患者早日康复[3]。本研究显示,康复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社区康复治疗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价值高,具有可行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廖庆红,汪飞,秦丽丽,陈诗莉,徐文文,储照虎. 社区康复治疗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24):117-120.
[2]廖庆红,汪飞,秦丽丽,陈诗莉,徐文文,储照虎. 社区康复治疗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A]. 浙江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4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浙江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4:2.
[3]卢正秋. 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的疗效观察[D].大连医科大学,2012.
论文作者:胡文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上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5
标签:患者论文; 社区论文; 脑卒中论文; 能力论文; 日常生活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上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