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实践创新网络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以“互联网与政治”课程为例
陈鹏
(武汉理工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湖北 武汉)
摘 要: 传统实践教学存在教学设计孤岛化、教学主体疏离化、教学资源离散化和教学成果悬浮化的问题,使社会科学通识类课程实践教学面临困境。面向新媒体时代产生的实践创新网络教学法具有高度开放、注重实践网络创新、协同创新和创新成果共享的特征,通过“互联网与政治”课程的充分应用和检验,表明实践创新网络教学极大地助力建构开放教学体系、增强教学主体参与、整合教学资源和提升教学成效,实现社会科学通识类课程实践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 新媒体;实践创新网络;“互联网与政治”课程
实践创新网络教学法是新媒体背景下将创新管理领域“创新网络”理念运用于本科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教学的实践教学方法。“开放、参与、协同、共享”是实践创新网络教学法建构的核心理念,充分彰显新媒体时代对实践教学的最新要求。以社会科学通识课程“互联网与政治”作为切入口,课程团队依据实践创新网络的理念重新设计课程教学,极大地优化了实践教学、增强实践互动、推进实践教学协同,显著提高了课程教学的质量和影响。
一 传统实践教学方法的困境
“互联网与政治”课程是面向理工科和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大学生的社会科学通识类课程。课程以新媒体时代为背景探究互联网和政治的关系,具有高度的前沿性、开放性、创新性和应用性,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密切联系。但传统实践教学方法存在的困境极大地限制了“互联网与政治”的教学效果。
(一) 教学设计的孤岛化
一是实践教学理念忽视实践教学生态。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带来课堂充斥“低头族”对新媒体的海量消费,但一味将新媒体视为挑战实践教学的洪水猛兽无非是静态看待教学生态的做法。新媒体时代对“开放、参与、协同和共享”理念的推崇恰恰是新一轮实践教学创新的契机。实践教学理念的定位应正视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宏观环境,客观地反映实践教学发展的需求和潮流,不可固步自封地脱离教学生态谈论实践教学理念。二是实践教学方法有机整合的匮乏。传统实践教学片面强调教学方法的“折衷主义”,机械地、不分情境地套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探究和问题探究法,缺乏在课堂实施过程的流程设计和整合研究。如案例教学法适用于小班教学,但不少通识课程教师为追求直观而机械地套用在大班教学,使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大打折扣[1]。三是缺乏针对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传统实践教学方法创新多针对理工类专业课程设计,导致忽视以社会和人类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特别是理工科院校的实践教学课程权重以理工科专业实践为标准,难以合理反映地社会科学通识类课程对实践教学的特殊要求。
“张仲平一定不想让很多人知道我们之间的交易吧?要债的马上要来,我是一定会和他们拼命的,万一我们同归于尽了,你的钱包可就给张仲平惹祸了。你没想到这一点吗?”
前阴,指男女外生殖器及尿道的总称。男性的前阴,即男性外生殖器,包括阴囊(内有睾丸、副睾和精索等)和阴茎。女性外生殖器,称为女阴、子户(包括阴道等)。阴道又名庭孔,阴道外口称为阴户。女性的前阴包括阴道和尿道。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压疮发生率2例(2.63%),低于常规组 7 例(9.21%)(χ2=3.887,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6.05%,高于常规组78.95%(P<0.05)。分析原因发现,科室开展品管圈活动,科室成立QCC活动小组,通过对科室过往脑出血术后压疮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以不断降低脑出血术后压疮发生率。QCC管理模式具有科学性、连续性的特点,所有小组成员均积极参与到科室管理过程中,每位成员均为活动实施者,可积极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人员协同合作能力,不断提高护理质量[5-6]。
(二) 教学主体的疏离化
第二,注重各类教学方法在“互联网与政治”课程的有机融合。强调以师生交互为中心的实践创新网络,为回应当前新媒体进入课堂的大背景,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新媒体,在批判的基础上合理应用启发式教学和问题探究式教学等方法,改革学生的学法和教师的教法,为教学方法创新转化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成果提供条件。一是结合教学对象文理混合的特征合理使用案例教学法。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和理工科专业学生在课程相关的认知基础、思维训练和理论积累具备不同水平,深入浅出和案例示范无疑是突破学科界限的敲门砖。案例教学方法以情境切入,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剖析案例有利于促进不同专业学生思想的碰撞和交流,降低学生学习陌生领域课程的门槛。二是依据课程教学的重难点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对于课程的重难点问题,往往学生难以独立解决。启发式教学则强调由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教师的知识积累引导学生厘清课程重难点问题。三是针对课程不同主题突出问题探究式教学,注重教师、学生和科研成果转化人员在平等的互动关系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 教学资源的离散化
首先,实践教学平台资源的高度离散。传统实践教学平台虽然包括校内和校外平台,但两种实践教学平台却因合作关系的非制度化和时间规定的僵硬化,导致实践教学信息共享不足、实践教学合作不足和实践教学满意度低等问题。特别是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因学生实践时间有限、学生管理责任大和实践教学经费分配机制不明晰,与校内实践教学平台日趋疏离,这是社会科学类课程实践教学普遍面临的问题。其次,实践网络教学资源高度弥散。Web2.0为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带来传统的互联网教学平台,大学各类课程不仅以现实教学为基础,而且还统一将课程教学资源上传至虚拟空间。不过,web3.0的发展为课程提供新的平台,但传统实践网络课程设计却尚未将新媒体网络教学资源纳入视野,最终两种实践网络教学资源高度弥散。
(四) 教学质量的悬浮化
传统社会科学通识课程受制于教学时间和课程性质,选课人数众多、教学时间相对较短,导致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的学习多浅尝辄止。为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课程需将创新实践主题逐步分解,从而提升实践创新网络构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第一,框定重要实践教学问题。通过前期课程教学集中讨论“互联网与政治”前沿问题,目的在于将分解的创新实践主题转化为具有创新性和应用性的项目。具体讨论的组织以课堂讨论为主,还包括线上课外的群组互动答疑。
二 新媒体背景下实践创新网络教学的价值
第三,建构实践创新网络。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已成为当前高校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工具。然受制于传统教学理念和有效引导,这类移动终端多被视为课程教学的阻碍。但移动终端的潜在计算能力可视为实践创新网络资源共享的基础。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实时计算、互联网络数据资源的搜索以及在线数据的共享,实现不同实践创新小组的资源共享。每堂课规定不同实践小组搜索1—10条相关政务信息、每周社交平台政治舆情变迁和创新网络必需的宏观数据、网络调研的微观数据,5—10个政务APP公共服务板块功能比较,推动学生建构实践创新网络。
(一) 优化实践教学生态,助力教学体系开放
第一,“互联网与政治”课程高度重视“开放、参与、协同、共享”的理念,突出教学生态和实践创新网络的建构。开放是新媒体背景下区别于传统教学“孤岛”的最大特征,开放有助于“互联网与政治”课程师生互联和鼓励学生保持开放的思维;参与和协同则利于提高师生信任,活跃课堂氛围并鼓励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共享则利于实践创新效应的合理外溢并建构创新收益的制度化分配机制。注重教学生态的实践教学理念使“互联网与政治”课程高度重视教学空间、教学环境和教学主体的充分融合。
一是社会科学通识课程实践教学存在教师与学生的疏离。传统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培训和以实践手册成绩为评价主要依据的实践教学模式,使不少实践教学课程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同时,因校内外教学平台沟通机制不健全、教师理论教学和科研教学任务较重,教师对如何解决学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难以进行有效引导。特别是校外教学实践,教师不是引导者而是观望者,这种现象不利于师生信任关系的培养。二是理工科专业学生和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学生的疏离。传统以专业为单位的通识课程选修模式,严重地打击了不同类型专业学生参与跨学科实践及其合作的热情。同时,知识结构、思维特征、课业负担和实践经历同样是不同专业学生关系疏离的重要原因。三是师生与科技成果转化人员的疏离。成果导向的实践教学理念固然日益引起高校重视,但传统以校内实践教学成绩为终点的封闭式评估,存在忽视实践教学创新成果转化的问题。前述问题导致师生和科技成果转化人员的关系同样缺乏信任。从现代创新理论观点来看,成果转化才是创新实践的终点和下一轮创新实践的起点。
第一,强调实践创新网络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全覆盖,高度整合离散的平台资源。以课程的核心问题为出发点,鼓励学生建构规模、任务不同的实践创新网络,并积极实现不同实践网络相互渗透,增强协同合作、创新实践和成果转化的能力。重点动员有利于回应国家网络空间治理现代化问题的实践创新主题。
第二,成立实践小组。框定实践创新网络的任务后,以3-10人为组别,在社交媒体上建构规模不一、分工衔接的实践小组。实践小组之间随时保持互通,以此协同解决任务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实践小组同样也是实践创新成果互评的重要单元,实践小组是实现学生协同参与的主要手段。
(二) 建构实践教学创新网络,增强实践教学参与
一是传统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与大学生实践教学效果的脱嵌。以学生个人实践汇报、教师和实习单位评语为基础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往往存在形式主义、主观模糊和先入为主的问题,大学生实践教学效果理应是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依归,但传统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存在的上述问题,却难以实现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相对客观的评估。二是实践教学效果与社会需求的脱嵌。传统实践教学以学生个人的课程实践成绩和校内评判为终点,导致实践教学相当程度地忽视学生实践教学对社会需求的评估。缺乏社会服务导向的实践教学助长闭门造车和形式主义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质量必然每况愈下。因此,要避免实践教学质量相对于学生个体实践能力和社会需求的悬浮,必须在特定的教学生态下重新设计实践教学评估体系,重新确立实践教学服务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服务社会的取向。
唐山神州公司先后于2014年、2015年对该煤炭企业生产原煤进行了两次风选试验,试验结果显示,风选后其丁煤和小块煤含矸率均降至10%左右,且能有效提升商品煤发热量,粉煤发热量可提高约200卡/克。
针对传统实践教学给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产生的诸多困境,面向新媒体时代的实践创新网络教学,通过吸收经济与管理科学领域的创新网络思想[2],以“开放、参与、协同、共享”理念为指导可有效消解传统实践教学的困境。
(三) 推进实践教学创新协同,整合实践教学资源
第三,科学合理地管理教学过程,建构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首先,结合“互联网与政治”服务公众的最终目标和提升学生新媒体使用意识,课程对课程主要阶段实施全过程管理:问题分解、实践创新项目的讨论、实践小组建立、案例教学与在线计算和实践成果报告与考核。为保证组别实践创新网络的协同,规定学生每周进行电子签到、线下课堂报告和不定期的线上讨论。报告内容为实践进度和实践难点,并要求学生完成系统的实践周记。其次,实践教学评估体系高度突出问题和成果导向。为此,“互联网与政治”的课程评估权重设计如下:课题设计为20%,课程常规表现为30%,成果转化为50%,以服务于“开放”教学的目标。
第二,运用新媒体建构以师生交互为中心的实践创新网络平台资源,突出对现实的关怀。其中,社交类app、高校教学资源平台、学校和学院构筑的实践平台、政府大数据平台、社交大数据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交易平台构成实践创新网络平台,充分整合校内外的实践教学资源,大幅度地建设新媒体为核心的新型实践创新网络教学资源。
(2)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洞庭湖区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与京广交通动脉交汇处,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独特区位优势。2016年区域(湖南部分)常住人口约1 692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为8 145.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2∶46∶4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8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05.05亿元,城镇化率50.3%。洞庭湖区自古以来便是“鱼米之乡”和“天下粮仓”,是我国重要的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最大的水稻产地、商品粮调出地和畜禽水产养殖基地。工业方面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石化、纺织、林纸等支柱产业。近年来,商贸物流、交通运输、生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
第三,注重线上和线下实践创新网络的无缝对接、web2.0和web3.0教学资源的对接,实现弥散网络教学资源的再整合[3]。线上线下实践创新网络的无缝对接要求学生借助新媒体工具、充分了解和整合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政府和企业资源、新媒体舆情等资源,结合课堂理论学习,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师生共建实践创新网络。运用新媒体建构以师生交互为中心的实践创新网络平台资源,高度整合弥散的网络教学资源。
(四) 共享实践教学创新成果,提升实践教学成效
第一,“互联网与政治”课程强调实践教学创新成果的共享指引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共享实践教学创新成果要求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实践教学,以实践产出创新创业成果继而达到共享共通的目标。首先,这要求学生通过不同的思想碰撞和知识共享,锤炼批判性思维,凝聚创新创业的方向,提出创新性问题。其次,创新性问题要转化为创新性的实践成果,还有赖于学生与师生、企业和科技成果转化人员在技术和创新平台上的高度互联、互通和互享。再次,创新成果的共享过程,不仅是学生在创新性课题设计、课程常规考核和成果转化的考核,而且还是锻炼学生自主厘清成果共享权责的过程。因此,无论是批判性思维的锤炼、实践创新成果的产出和共享权责自主意识的增强,均是师生共享实践创新评价体系提出的新要求,最终有利于提升大学生自主的创新实践能力[4]。
第二,由教师、同行、学生、企业和科技成果转化人员共同的实践创新成果共享网络,促进实践教学成果直接服务于社会需求。对实践教学成果的认定是实践创新成果共享网络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通过引入同行听课观摩参与评教、电子签到、微信直播[5]、学生和其他相关社会人员分别完成实践创新调查问卷和实践效果反馈表。教师负责统计评估,及时追踪系统的实践创新方案和实践创新成果研究报告,追踪分享行业信息,建构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创新成果认定体系。其中,成果认定的考核体系由学生小组互评(20%)、学生自评(10%)、教师(20%)、企业和创新成果转化相关人员(50%)评估组成,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加速实践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共享。
伴随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传统实践教学和社会科学通识课程发展之间的矛盾必然越发扩大。面向新媒体时代而生的实践创新网络教学在“互联网与政治”课程中获得充分实践和检验,表明实践创新网络教学能够极大提高教学成效和促进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关秋,陈梅.案例教学的理论研究综述[J].教育与职业 ,2011(20):145-146.
[2] 徐思彦,李正风.公众参与创新的社会网络:创客运动与创客空间 [J].科学学研究 ,2014,32(12):1789-1796.
[3] 陈寿富.大数据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战略[J].江淮论坛 ,2016(04):140-144.
[4] 许冠亭,王洁倩.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式的转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9):43-44+59.
[5] 梁宁.大数据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途径[J].新闻研究导刊 ,2019,10(02):154.
本文引用格式: 陈鹏.新媒体背景下实践创新网络教学的创新与实践——以“互联网与政治”课程为例[J]. 教育现代化 ,2019,6(44):157-159.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44.057
基金项目: 本文系武汉理工大学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实践创新网络:新媒体背景下《互联网与政治》教学方法创新及实践”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陈鹏,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标签:新媒体论文; 实践创新网络论文; “互联网与政治”课程论文; 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