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肌瘤剥除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论文_彭雪秀

彭雪秀 (广东省阳东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529500)

【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肌瘤剥除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行常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肌瘤剥除术,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血肿率、术后复发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肌瘤剥除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显著,可减少术后血肿及肌瘤复发

【关键词】腹腔镜 子宫动脉阻断 肌瘤剥除 子宫肌瘤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1-0174-02

子宫肌瘤是妇科临床常见多发症之一,好发于育龄妇女,临床常采用手术治疗,随着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微创理念的深入,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成为临床常用术式,但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易形成血肿等并发症仍是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1]。为此本文将对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8例子宫肌瘤患者在腹腔镜下先行子宫动脉阻断,再行肌瘤剥除术,术后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28~54岁,平均年龄(42.6±2.3)岁,所有患者均为妇科体检检查时发现,其中单发肌瘤114例,包括肌壁间肌瘤48例,浆膜下肌瘤73例;多发肌瘤22例,最多4个。肌瘤体积最小为1cm×1cm×1cm,最大为8cm×8cm×8cm。有下腹部手术史17例,14例术前月经改变者行诊刮,排除子宫黏膜下肌瘤、宫颈肌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及手术禁忌者。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字,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腹部手术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月经干净后卵泡期开展手术,对照组行常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肌瘤剥除术。两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全麻满意后,协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于脐下上缘作一弧形切口约10mm,建立气腹,CO2气腹压力在13~15mmHg之间,置入腹腔镜,于左、右两侧麦氏点作5~15cm切口,分别穿刺置入10mm、5mm Trocar,并置入操作钳。探查有无盆腔粘连、子宫肌瘤大小、数量及位置,区头低足高体位,举宫器将子宫向上举起。观察组于近宫颈2cm及输尿管上方0.5cm处,向子宫膀胱反折膜方向剪开阔韧带前叶,暴露子宫动脉,镜下见其搏动,再行双极电凝凝固子宫动脉,对侧子宫动脉阻断方法同上。待阻断子宫动脉后,在掌握肌瘤大小及位置后,于肌瘤表面电切作一略小于肌瘤直径的切口,待电凝分离肌瘤假包膜后,将直径小的肌瘤直接钳出,而直径大的肌瘤采用肌瘤粉碎器逐步取出,取出后,组织送病理检查,待肌瘤剔除后,病灶周围电凝止血,分层逐步缝合,先缝合肌层,再缝合浆膜层,避免形成死腔。最后,生理盐水冲洗盆腔,待检查创面无活性性出血,取器材,排出CO2,术毕,并术后持续3d给予子宫收缩剂。对照组未对子宫动脉预处理,直接行常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剥除操作与观察组相同,均用单级电凝钩电切开肌瘤表明假包膜,再锐性、钝性相结合剥离肌瘤,于创面常规缝合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术中术后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术后血肿率、术后住院时间及肌瘤复发率,并与术后6个月采用阴道彩超复诊,观察对比两组月经复潮,及复发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和t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血肿率、术后复发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3 讨论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可不但可避免传统开腹手术的弊端,同时术后疼痛轻、局部粘连少、切口美观,并且还能保留患者子宫,有利于恢复正常月经及生育功能,但术中止血较困难,致使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易形成血肿,且术中易遗漏小肌瘤,增加术后复发率。

根据子宫动脉结扎术止血原理,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之前行子宫动脉阻断预处理成为可能,临床研究发现,双侧子宫动脉被阻断后,可明显减少子宫血流量,进而对提高术中止血,减少术中出血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同时,根据解剖学理论,即使双侧子宫动脉被阻断后,子宫仍可从阴道动脉、卵巢动脉分支及盆腔小血管侧支循环中得到必要的血液供应,以维持子宫正常功能[2]。

因子宫动脉阻断,术中出血减少,可充分暴露术野,并保持镜野清晰,利于手术操作,进而可拓宽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手术指证,避免术中遗漏小肌瘤;在镜下缝合病灶瘤腔时,可预防术后血肿形成;同时,阻断子宫动脉可减少术后过多月经,预防肌瘤复发;另外,还可减少术中止血操作,进而可减少子宫切口创面焦痂形成,利于术后康复[3]。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中无显著差异;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血肿率、术后复发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肌瘤剥除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显著,可减少术后血肿及肌瘤复发。然而本文研究中对子宫动脉行永久阻断,对是否会影响生育功能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湘,龚颖萍,许海南,等.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下子宫肌瘤剔除术61例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1):2120-2123.

[2]王晨笛,徐华,杨云,等.腹壁小切口辅助腹腔镜行困难子宫肌瘤剔除术98例临床分析[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0,23(4):309-311.

[3]黄海伟,谢虹,陈丽娟,等.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主干阻断联合肌瘤剥除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5):765-766.

论文作者:彭雪秀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4年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3

标签:;  ;  ;  ;  ;  ;  ;  ;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肌瘤剥除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论文_彭雪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