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海外工程项目经营管理效益的几点体会论文_赵磊

提高海外工程项目经营管理效益的几点体会论文_赵磊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机电安装事业部 云南省昆明市 650041

摘要: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力实施,海外工程承包市场的投资不断加大,一大批中资企业纷纷涌入。在这股浪潮的推动下,企业快速成长,经济利益提升,同时也隐含了许多不可忽视的风险。本文就海外工程项目经营风险进行了分析,还提出了提高海外工程项目经营管理效益的措施。

关键词:海外工程项目;经营管理;风险;对策

前言

从走出国门的工程承包,到期许长期效益的海外投资,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正以创新和实践,大力推进着各自的国际化战略。但是,国家间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的种种差异,再加上某些国家局势动荡、纷争不断的不稳定因素,放大了项目经营风险,如未采取有效措施,不仅承包商利润预期失守,还可能造成难以预料的净损失。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仅就海外工程项目经营风险辨识与防范展开梳理。

1海外工程项目经营风险分析

1.1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多表现为政治斗争、局势混乱、换届骚乱、甚至武装叛乱,往往导致在建工程窝工停工,甚至下马,导致签约项目生效延期、高发流产,也导致融资项目信用危机和还款困难。政治风险的主观性、突发性、难料性、危害严重性,使其成为海外工程最难管理的风险。当前阶段,工程承包企业多以发展中国家为主战场,其中部分国家的社会和政府不够稳定,更是政治风险的高发区,海外承包商必须对国别政治风险,投入足够的关注和警醒。

1.2法规风险

法规风险,多表现为市场准入、劳工政策、规范标准、验收惯例、财税制度、海关监管、工会对抗等,由于开发草率、投入不足、心存侥幸、急于求成的种种原因,部分承包商对所在国法律法规和“惯例”了解不全面、不系统、不深入,或项目执行期间遭遇严重的法规变化缺乏维权,导致履约困难和严重经济损失的例子比比皆是,在相对“高端”市场,法规风险的适应性障碍和变更性危害尤甚。

1.3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是海外工程最常见的一类风险,可细分为价格化和非价格化的两类分支。价格化风险源始于投标,贯穿项目履约乃至合同封闭的始终;而非价格化的合同风险,是其他风险于合同条款的源头注入或危害表现,过度竞争之下,往往还有招标阶段的“陷阱条款”,和谈判阶段的“霸王条款”,未经有效辨识或未实现有效回避,这些成为成功履约和项目经营的拦路虎、跗骨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劳务风险

劳务风险,是国内企业境外履约的常见风险。从国内输出劳务的风控口径,要妥善解决入境签证、工作准证、意外保险、疫苗免疫、心理健康、人身安全的多发问题,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之各国居民就业的压力,承包商必须做好项目履约规划,在属地培训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接纳属地用工,防范法规冲突、国人环境不适的系统风险。进而,从属地劳务管控的口径,要遵守法规约定,基本满足属地劳工配额,并要双向管控好属地劳工的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保险福利、安全防护、薪资发放等多发问题。

1.5资源风险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海外目标国的生产资料市场,大多仍处于卖方主导阶段,低质、缺货、供应不足、异动涨价、习惯性违约等问题,充斥于各类材料采购和机械租赁之中,而工程履约的周边服务,如物流运输、安全保卫、两废处理、工程检验等,也多处在短缺或低位状态。由此,工程承包企业必须重视本地供应链开发,必须延伸周边采购和第三国采购的资源保障能力,毋容置疑,顺利的履约一定建立在供应链开发和资源风控的基石上。

1.6汇率风险

海外工程的结算货币多是美元、欧元和建设国本币,大多初级海外承包商,在投标阶段采用人民币作为计算货币,报价和合同采用预期汇率的外币表现,而海外工程建设周期大多较长,建设期间的多边汇率波动,势必带来承包商“实际购买力”的较大变化,也势必影响效益,乃至颠覆项目损益。

1.7通胀风险

海外工程市场多在发展中国家,本币贬值与商品通胀压力并存是常态,如何通过生产资料的来源策划、采购节奏策划、兼施金融避险工具应用,化解通胀风险,是成熟海外工程承包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2提高海外工程项目经营管理效益的措施

2.1选择实力较强的分包商、合作共赢,防止履约风险

一是选择分包商时,要对其资信与资源的配置进行详细的审核,防范信用不佳或者资源不足的歇工。

二是在分包商的合同签订阶段,一定要考虑到文化环境,针对能在前期大规模、全线开工的公路、铁路项目中要给分包商在合同中明确各工点的开竣工时间,不然本身效率低效的文化环境会影响到节点目标的实现以及整个项目的履约。

三是利益的均衡性。企业虽然是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但是在与分包商的合作上,也得考虑对方的利益,一味地追求自身利益而忽视对方利益会导致相互的纠缠、索赔,甚至威胁停工,得不偿失。所以在工程的风险费上可以考虑预留一部分作为分包商的激励约束考核费用,平衡其效益,达到双赢效果,保证履约。

2.2合理地配置资源、优化资源结构、提高资源效率

“人、材、机”资源的组合是项目最直接的成本,也是项目建设最基本的资源动因。合理的资源配置,不但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也能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加强人员的培养,正确的价值导向。定期组织外语能力以及海外商务合同、技术标准的培训;在项目上招聘一定数量的本地人员,相互交流、提高共识、共同学习促进;聘请专业领域的中介机构或者专家,进行项目重大的合同、技术方面的指导和审核,防范风险;企业应建立海外人员情况数据库,对具有一定海外项目经验的人员维持其稳定性。制定材料用量标准,选择业主不排斥的来源渠道;找出制约项目材料供应环节的瓶颈。根据工程量和实验结果计算出材料的用量标准,细分材料类别,利用软件科学管理。针对大宗具有影响工程实体质量的材料类别,与现场工程师先沟通,听取建议,多方了解业主的潜在排斥性,防范业主不接受的风险。根据整个工期的安排,把生产任务分解到每年、每月甚至每周。工程部门要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并及时与供保部门加强沟通,找出制约工程材料供应的瓶颈要素,解决过分材料挤压或者供应不及时的情况。

2.3选择合理的记账本位币,真实反映项目经营效果

记账本位币的选择是具有谨慎性与重要性的,要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报告的编报。针对外币的核算,也有准则规定,所以在选择本位币的核算时要严格按照准则规定,选择更为合理、公允的币种。一是在合同币种与收款币种一致的情况下,也就是说“所选择的货币能够对企业商品和劳务销售价格起主要作用”,采取合同币种或者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都能真实的反映项目经营成果。二是在合同币种与收款币种不一致的情况下,也就是说“所选择的该货币能够影响商品和劳务所需人工、材料和其他费用”,个人建议采用收款额高的币种作为记账本位币,尽量不选择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结束语

企业在实际项目经营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地进行选择和统筹;风险与机遇是并存的,要根据战略目标来制定企业的具体战略方案,制定可行的风险预警机制以及风险应对体系。积极主动面对、科学管理,才能在这个大的浪潮中有一席之地,立足海外、展现风采,实现企业的海外梦。

参考文献

[1]王如涛.国际工程项目的经营风险防范与管理[J].时代经贸,2016,(19):58-60.

[2]张小婷.对海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认识浅谈[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6,(3):47-48.

论文作者:赵磊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1

标签:;  ;  ;  ;  ;  ;  ;  ;  

提高海外工程项目经营管理效益的几点体会论文_赵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