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体育作为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高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开发和培养其田径潜力的关键阶段。根据高中生发展的这一特点,高中体育教学在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上要积极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在实际的田径训练进行过程中,教练员必须要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辅导运动员完成实践训练,要根据运动员的实际身体情况制定训练计划,从而为运动员的长久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中学 田径训练 科学化 运动员
中学阶段是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田径运动员来说,这个阶段的运动训练非常关键。如果教练员能够有效地把握运动员的身体情况,通过合理的训练方式帮助运动员进行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训练的完成水平,从而实现运动员田径成绩的提升。本文将针对中学田径的科学训练方法进行论述,希望能给广大田径从业者提供有现实价值的参考。
一、高中体育教学的相关概述
高中体育教学的对象是高中生,其教学效果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由于高中身本身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也会直接影响高中生的健康成长。教学过程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高中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在体育教学中,其组织的每一项活动,都带有一定的目的任务、组织原则及要求,需要学习对象掌握一定的动作技术,以克服各种困难。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学习、锻炼、参加比赛,就会受到直接影响。
二、进行高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应遵循的原则
(一)遵循田径理论与田径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在高中田径体育训练过程中,有的教师只注重田径训练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而将田径运动的训练都依托于实践中。此种方式是不可取的。在田径训练过程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都应该得到重视,并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同时在训练中,不应当仅仅以提高身体素质为基础,在此过程中也应关注高中生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高中生田径训练。
(二)遵循适当性原则
高中生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处于正在发育的阶段,在训练中如果训练的方式方法运用不当以及训练时长不合理,都会对训练效果造成不良的影响。由于田径训练对身体素质要求很高,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影响高中生一生的身体发展。因此在训练中应该遵循适当性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合理地把握训练时长并且合理的运用训练方法,让训练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影响高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因素
随着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影响高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有多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新时代进一步推动我国田径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新生代的田径运动员,在体育教学中针对中学生开设田径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在当前情况下,我国的田径水平整体有待进一步提高,并且社会对其关注度相对其他运动项目来说较低。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对田径运动的了解也不够完善,在教学中的地位与其他学科相比较低。此外在田径训练方面的方案和强度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二)家庭认知的影响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对孩子的教育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受传统认知的影响,大多数家长对田径运动缺乏偏见,认为孩子只需要学习好文化知识,不用学习田径等运动项目,它们反而会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正是以上家长的错误认知,导致体育教学尤其是田径等专业性的运动教育受到阻碍,难以实施。
(三)教师素质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训练活动的发起者,同时也是活动最直接的指导者,在训练中具有核心价值。由于我国部分地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不完善,教师的综合素质不过硬,自身对田径训练的认知也存在偏差,进而导致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四、高中体育教学优化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方法
健全优化高中田径训练体制。高中体育教学在优化田径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认真分析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的关系,在实现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机制。在制定机制中,要始终坚持教育管理制度与训练管理制度相结合,让学生在田径训练中,实现训练与学习两不误,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此外,高中体育教师要掌握与田径相关的运动尝试,认真研究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从学生实际出发,科学设计训练方式,安排训练内容,实现高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的长效化机制。教师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努力提升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科学性。由于高中生特殊的身体发展情况,体育教师在实施田径训练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严格把控田径项目的训练强度,将规划好的训练目的和流程科学化、规范化。同时在田径训练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严格把握好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范围,让每个学生得到有效训练,实现田径训练效果的最大化。在制定田径训练科学体系的过程中,引领学生进行前期的力量训练,根据学生的训练情况提升训练强度、增加训练量,提高训练速度,进而实现训练的效果。此外教师要积极保障训练的稳定性,让学生保证训练的运动性及积极性。在田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其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协调性,使两者之间的比例更加协调。只有保障田径项阶段、学习阶段和总结阶段,在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下,每个学生都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根据自身生理机制形成运动规律。拓展训练中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时与学生加强沟通与交流,做好引导与纠正工作。可以通过逃生墙、冲破电网等合作项目,鼓励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逐步提升学生的配合能力与协作能力。同时在引入拓展训练的时候,要加强对学生生理情况与身心素质的培养,重点关注学生生理发育状况,对教学方法做出有针对性调整,让学生身体与心理都得到培养,通过合理运用教学方法,让拓展训练发挥出更大作用。
中学体育教师在今天中学体育田径训练过程中应该科学制定训练强度与训练量,并在确保训练有效性基础上为学生争取更多的训练潜力。所以,中学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田径体育运动训练时,教师应该将训练量与训练强度与学生进行想协商,从而在确保学生能够接受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量与度的双面强化,从而达到训练与休息两不误,并保证学生能够具有充沛体力完成接下来更为艰难的田径训练,从而在训练过程中时刻保持高昂激情,并以此提升学生田径体育运动水平。
五、完善中学田径体育训练教学制度
对于中学体育田径运动训练来说,在教师进行训练强度与训练量合理把控基础上,还需要通过与学校教学计划合理调整来确保学生具有充足时间进行科学训练。学校应该根据田径体育运行训练情况来为学生争取更多课外运动时间,从而有利于帮助学生在课外环节课内学习压力,并以此提升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总之,在中学田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与教学计划科学制定训练强度,并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计划,来完成提升中学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目标,从而帮助中学生在体育与学习上两方面达到平衡。
结束语
综上,高中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加强高中生体育锻炼已经得到重视,而田径训练能够使高中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因此对高中生进行有效合理的田径训练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必须遵循合理的原则,教师跟学生也应该增强默契度的磨合。训练过程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过程,它需要各方面的努力跟配合。
参考文献
[1]梅庆芳.高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探析[J].田径,2015(2):8-9.
[2]管东平.中学生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探析[J].思维与智慧,2016(26):75.
[3]贺秋沁 论在田径训练中如何提高爆发力[J].当代体育科技,2018,4,(7):40,42。
[4]石磊 不同强度高翻练习对全身爆发力影响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8,14。
论文作者:陆嘉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3
标签:田径论文; 学生论文; 强度论文; 高中论文; 过程中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教师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