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配电价改革对输电设备运维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论文_刘昌,樊灵孟,曹国旺,黄锁

1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设备管理部 广州 510623;2埃森哲(中国)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

摘要:输配电价改革对电网企业的收入成本管理、资产管理和服务绩效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新的监管要求。电网企业有必要全方位开展影响分析,制定有效的资产管理策略,提高资产管理水平,以适应变革要求,提高资产的价值创造能力和生命周期贡献水平。南方电网公司在改革的大趋势下,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以输电设备管理为突破口,研究建立顺应输配电价改革要求的输电设备管理策略,为电网企业加强输电设备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输配电价改革;输电设备管理策略

2014年10月,深圳发布《深圳市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方案》,拉开了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序幕。2015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9号文”),明确了本轮电力体制改革的目标、原则和方向。2016年3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扩大输配电价改革试点范围有关事项的通知》,将广东等12个地区纳入改革范围。

2002年至2015年,南方电网公司输电资产规模保持持续快速增加。截至2015年底,输电资产总规模超过26万公里,且东西跨度超2000公里,海拔跨度4000米,并有80%以上的输电线路位于远离城镇、远离交通干线、人烟稀少的高山大岭地区,运维环境极其复杂。“点多、线长、面广”的资产特点和多样复杂的运维环境给资产运行绩效提升带来了极大挑战,同时,随着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的深入推进,外部监管对资产管理绩效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适应外部监管要求的输电设备管理策略以实现关键绩效指标的稳步提升,成为电网企业必须深入思考的主要课题。

1输配电价改革对输电设备管理的影响

输配电价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独立的输配电价体系,完善输配电价监管制度和监管方法,促进电力市场化变革,实现输配电价监管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在电价形成机制上,由原有的购销价差模式转变为收取过网费模式。输配电价实行事前监管,包括收入监管与价格结构监管。监管对象包括输配电价、准许收入、输送电量、可计提折旧输配电固定资产、折旧率、材料费、修理费、职工薪酬、其他费用、有效资产、资本收益率和税金等十余个方面。

通过对监管内容进行的细分和对有关政策文件的深入解读,可将输配电价改革对于输电设备管理的影响归纳为有效资产界定、资产使用寿命要求、运维成本要求和服务绩效要求四个方面。

图1输配电价改革影响资产管理的四个方面

Fig 1Influence caused by Powe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Prices Reform

1.1有效资产

为确保准确核定有效资产,新的监管要求在资产界面、投资规模、投资方向和投资管理四方面进行严格监管。存量资产界面需要清晰核定,投资规模有了上限约束,投资方向约束加强,投资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要符合合理性审核的要求。在电价监管之下,资产规模受到刚性约束,资产增速要和输送电量增速匹配。而且,监管对输电设备基建技改项目计划执行准确性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计划执行偏差率控制在20%以内。从国内外输配电价改革的实践经验来看,在改革后,电网企业都经历了电价下调。与之对应的是,企业投资能力必然有所下降。折旧要求企业平衡投资项目决策和资金需求,根据电价变化情况合理预估未来的设备资产投资规模。

根据有效资产监管要求,一方面需要电网企业合理测算未来输电资产投资规模,提高投资的针对性,平滑投资曲线,提高电网投资预期的准确率,避免出现投资大幅增加,给公司带来资金压力;另一方面需要加强资产基建、改造项目管理,确保投资项目执行准确率达到80%以上,避免出现投资计划大幅变更,增加管控难度,无法满足监管要求。

1.2资产寿命

根据《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输、变、配设备折旧年限较目前国内电网企业的折旧年限相比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其中,110kV及以上输电设备使用寿命最低为24年,35kV输电线路最低使用寿命为18年。改革年度之前形成的资产,折旧年限按照企业先行标准执行;改革当年形成的资产,折旧年限按照成本监审办法参考标准执行。折旧是自有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如果资产寿命达不到监管要求,存量资产更新就会产生资金缺口。为了有效控制未来的线路技改投入,避免出现资金缺口,满足电改后监管对于资产使用寿命的要求,电网企业需要制定有效举措,以延长输电设备使用寿命。

1.3运维成本

电改后,设备资产运维成本有了刚性约束,运维成本支出与企业有效资产密切相关。根据成本监审办法要求,运维成本=材料费+修理费+职工薪酬+其他费用,修理费不得超过当年固定资产原值的1.5%(或按照剔除不合理因素后的前三年平均值核定)。而根据资产使用寿命规律,资产折旧年限有所增加势必造成设备运行的故障发生概率增加,以及运维工作量增加。在这种工作量增加而成本支出规模严格受控的情况下,提高运维工作计划的准确性显得迫切而必要。

鉴于电网企业现有的修理费构成中,外委成本占有较高比重,在运维成本总体规模受限的同时,成本监管也对运维工作外委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随着输电设备规模的不断增加,在运维工作量增加而实际运维人员短缺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外委工作的比例,以降低人工成本压力;另一方面,外委费用会占用修理费和其他费用,在修理费和其他费用都有上限要求的情况下,外委业务量受到限制,不必要的外委要逐步清理。

1.4服务绩效

电改明确了对于电网企业服务绩效的总体要求:服务绩效(如创新、普遍服务、提高可靠性等)超过规定目标的,适当给予奖励,反之予以惩罚。与输电设备管理直接相关的是设备运行可靠性指标,它影响供电可靠性的稳步提升。

绩效管理要求同时也是监管机构引导电网企业投资规划的方向和优先级的重要手段。在监管要求下,投资方向和优先级不再是企业能自主做出的决策,要充分考虑输电项目规划对于设备结构变化的影响。

而且,在服务绩效被监管的环境下,运行维护工作的目标有了刚性底限。为了完成这些目标,检修和抢修的工作目标需要平衡,运维人员能力需要提升,普遍服务运维质量要避免下滑,与市场化改革相适应的运维模式也要逐步建立。

2南方电网公司输电设备管理策略优化

随着外部监管的日益严格,电网企业的设备管理更应站在企业资产管理的全局视角来思考未来的管理需求,以资产和管理特点为基础,在考虑满足监管的同时,真正实现设备绩效持续改进。

根据南方电网公司长期以来推行设备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实践经验,通过建立完善的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并针对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五个阶段制定策略,主动适应输配电价改革对设备资产管理带来的影响,是输电设备管理未来的可行之路。以下从输电设备规划计划、物资采购、工程建设、运维检修和退役报废各个阶段介绍南方电网公司加强输电设备管理的优化策略。

图2输电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策略框架

Fig 2 Framework of Transmission Line Lifecycle Management improvement

2.1规划计划阶段

1)优化输电线路路径选择:前期路径规划时充分考虑地理环境对于后期运行维护的影响,为输电设备选择良好的运行环境,降低意外损坏的概率,提高使用寿命。

2)加强投资管理:为应对严格的监管要求,需要合理测算未来输电设备投资规模,提高投资的针对性,将投资曲线变得平滑,避免出现投资大幅增加,给公司带来资金压力;将输电设备运行可靠性改善作为主要投资考虑要素,并开展已完工项目的投资后评价,评估设备可靠性改善的实际情况。

2.2物资采购阶段

1)加强采购管理:将生命周期成本(Lifecycle Cost)分析运用到选择招标设备、建立模型、准备招标书、供应商资格预审、评标、签订合同、后评估等环节,进行分析计算,以量化值进行决策;整合输电设备运行的缺陷信息、故障信息、设备状态信息、运维成本信息等,建立输电设备供应商评估标准,对目前运行的输电线路厂商进行评估,为后续建设、改造项目招标提供参考;同时,建立自下而上的输电设备厂商评估机制,基层单位运维人员定期对厂商设备进行评价,并将信息汇总到网公司层面,监控主要合作厂商的设备质量和服务质量,并将供应商评估的结果应用到后续招标中,提高设备采购的可靠性。

2)加强质量控制:对于通用性强、标准化生产程度较高、使用量大、成批到货的物资开展到货抽检工作,例如对杆塔、金具、绝缘子等。此外,对于质量问题较多或容易产生质量隐患的设备材料及其关键原材料和组附件开展专项抽检工作;将输电设备在制造、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缺陷统一纳入缺陷管理,并以这些缺陷为依据对供应商开展全面评估。

2.3工程建设阶段

1)投资过程管控:根据电改对于基建、技改项目执行准确率要求达到80%的要求,开展输电基建、技改项目管理过程管控,确保项目计划执行准确率达标。

2)加强新设备投运管理:推行“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工作要求,完善细化工作标准,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落实电子化移交,规范验收管理,实现输电工程“零缺陷”移交。

2.4运维检修阶段

1)优化外包管理:完善现有的生产管理业务外包管理规范,规范输电线路的特巡特维、大型检修、带电作业、直升机巡视等工作的外委标准,在确保班组有效掌握生产业务核心技能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确保生产任务得到有效实施。

2)优化运维策略:落实“差异化”运维策略,根据线路通道情况、设备运行状况、设备重要度评价,综合成本与风险因素,科学设置巡视、维护、试验及消缺工作周期,严格落实“差异化”检修策略;丰富运维检修手段,推广先进的状态检(监)测手段及工器具的使用,提高巡检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加强输电设备运行状态监测,建立全网级别的在线监测系统,统一管理运行数据。通过对设备运行状态的控制,有效降低故障发生概率,减少检修工作。

3)完善运维流程:为提高基层运维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形成运维数据收集、风险级别评估、运维策略制定以及运维策略执行的管理闭环;加强对运维数据的规范化管理,安排专业人员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数据中的有效信息,并有序存档;根据设备重要性、成本、环境、电网安全、人身安全和社会影响等多个维度得出风险管控等级。定期对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自查和评价,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改进;以风险管控等级为指导,差异化安排运维周期及运维内容。建立策略库,收集整理历史运维策略,不断进行修编,按场景形成具有指导价值的策略案例,指导运维计划的制定;统筹优化人财物资源,强化运维执行监控,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执行过程中做好记录工作,结束后开展评价工作。

4)强化成本控制:严控维修项目预算:分析、研究和建立输电设备运维检修定额。通过测算各类设备检修项目人工、消耗性材料、机械和仪器使用的工作量,以及对各类设备检修标准中所发生的各类成本和费用的分析,并进行各项目的比对分析、测算和验算,形成公司统一的生产性设备检修定额标准,指导设备资产寿命周期内成本控制;加强输电设备技改、大修项目技经审查与控制:修理项目准入条件要充分考虑监管要求的修理费上限,突破上限的项目要严格审批程序。同时优化输电设备技改、大修方案,合理调整设备大修周期、规模和停电发方式,在确保设备科学检修的同时,追求整体经济成本最优。

2.5退役报废阶段

通过完善输电技改修理准入条件,在项目立项时充分论证报废净值率的影响,制定年度退役报废预算,与投资计划一起下达,除设备损坏外,未纳入报废预算的一律不得申请报废。

3结语

输配电价改革对输电设备管理的影响是全方位而深远的,电网企业在改革初期必然经历一定程度上的管理困惑和痛苦。为持续改进设备运行绩效,满足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电网企业在改革进程中要顺应潮流、立足自身、主动作为,通过深化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把握改革带来的发展契机,实现在推动改革顺利落地的同时,不断提升设备的价值贡献水平,支撑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张金隆,丁世龙.输配电价核定方法研究[ J ].中国物价,2006(8):18-23.ZHANG Jinlong,DING Shilong,. Research on Powe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Pricing Methods [ J ].China’s Prices,2006(8):18-23.

[2] 张钦.有关我国电价改革的几点探讨[ J ].能源技术经济,2011(2):20-23.ZHANG Qin. Discussion on Powe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Price Reform [ J ]. Energy Technology and Economics,2011(2):20-23.

[3] 张慧峰,吴兵建,刘发全.基于激励性管制的输配电价模型研究[ J ].电力技术经济,2009(2):55-57.ZHANG Huifeng,WU Bingjian,LIU Faquan. Study on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Price Model Based on Incentive Regulation [ J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ic Economics,2009(2):55-57.

[4] 王成文,王绵斌,谭忠富.适合我国输配电价的激励管制模型[ J ].中国电力,2008(2):12-15.WANG Chengwen,WANG Mianbin,TAN Zhongfu. Appropriate Incentive Regulation Model for China Powe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Price [ J ]. Electric Power,2008(2):12-15.

[5] 王冬容,关雷,王良友.国际输配电价形成机制综述及对我国的启示[ J ].电力技术经济,2005(6):59-62.WANG Dongrong,http://www.cqvip.com/main/search.aspx?w=%e5%85%b3%e9%9b%b7 GUAN Lei,http://www.cqvip.com/main/search.aspx?w=%e7%8e%8b%e8%89%af %e5%8f%8b WANG Liangyou. Summary and Inspiration of International Powe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Pricing Mechanism [ J ].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ic Economics,2005(6):59-62.

作者简介:

刘昌(1982),男,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从事电网输电设备及运行管理工作(email)liuchang@csg.cn(通信作者)。

樊灵孟(1972),男,高级工程师,硕士,从事电网输电设备及运行管理工作。

曹国旺(1977),男,高级工程师,硕士,埃森哲(中国)有限公司总监,从事电网生产管理和资产管理咨询工作。

黄锁(1978),男,工程师,本科,埃森哲(中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从事电网生产管理和资产管理咨询工作。

论文作者:刘昌,樊灵孟,曹国旺,黄锁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技术》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8

标签:;  ;  ;  ;  ;  ;  ;  ;  

输配电价改革对输电设备运维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论文_刘昌,樊灵孟,曹国旺,黄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