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文献中应增加“文献选辑”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献论文,选辑论文,中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献加工有一个广度、深度、精度的问题。其广度和精度主要取决于加工主体,取决于加工者的阅读范围和专业水平。而文献的加工深度则需要有较为严格的界定和规范,使各级文献之间以及各级文献的不同种类之间相互依存、逐步深入的关系链更为清晰,以便于加强对这项工作的宏观管理,使之进一步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
本文拟就二次文献中各个类别的划分和加工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我国的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熟悉我国社会科学界情况的国内外人士,都了解《新华文摘》(创刊于1979年1月,其前身是《新华月报·文摘版》)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成立于1958年)编辑出版的《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刊,深知这两种刊物在这一领域中的地位。那么,从文献加工的角度来衡量,应该把这两种刊物划入哪一个文献级次呢?
在图书馆学情报学基础理论中,将科学文献按其性质、用途及内容的加工方式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分别对应于原始文献——索引、文摘——综述、述评。口头传递的信息称为零次文献或零次情报。由此,我们是否可以根据《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刊中绝大部分篇幅是刊载原文而将其看作一次文献呢?
笔者以为不妥。首先,在上述两刊转载或复印的文章,是从国内公开出版的大量报刊中精选而来(《新华文摘》包括极少量国外信息),其中《新华文摘》选用报刊近240种,绝大多数是中央和省一级的刊物。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对国内公开出版的约3000种报刊上的社会科学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加工,编辑人员运用自己的知识,花费了大量精力和时间,从中捕捉能反映出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最新进展和水平的观点、材料汇集而成,并经过几十名专家学者(其中不乏著名教授)以顾问身份进行筛选。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上述两刊是文献加工产品,应属于二次文献。再从二次文献所具有的报导、存贮、检索等主要功能看,《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刊也都是具备的。《新华文摘》是月刊,刊登当月的重要文献,还有“论点摘编”、“报刊文章要目辑览”等栏目,其报导功能不言而喻。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刊则按各学科的不同情况,分为月刊、双月刊和季刊等,也及时选印各学科中具有新观点和代表性的重要文献,每期还附有未选印文献的索引,其报道性也是很强的。关于存贮和检索功能,可以形象地说,《新华文摘》就是16年来中国社会科学各主要学科进展过程的一部简要制品,而要更详尽具体地把握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发展脉络和研究热点,则可以求助于人大的《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刊。
正是由于《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刊其中的文章已经过系统有序的组织,它的文献功能和使用价值才远远高于属于一次文献的普通报刊文献,使读者可以用最小的精力、最少的时间去了解和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因而受到读者和图书信息部门的广泛欢迎。以笔者所在的河北省社科院图书情报中心为例,《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刊均属于必订的重点刊物,历年过刊装订后,专架、专库保存。近年来面临报刊价格不断上涨、经费严重短缺的局面,砍掉了不少报刊,但上述两刊始终订购。1995年订阅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刊的费用达4000余元,占订阅中文报刊总经费将将近1/4。
如上所述,笔者认为,首先,二次文献中除索引、文摘之外,还应增加“文选”一项,即“文献选辑”;其次,二次文献加工应在“选”字上深入作文章,从而对从事二次文献加工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次文献的编制过程就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的分析,然后进行系统的、有序的组织。二次文献的不同类型虽同属文献加工产品,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加工深度上的差别。索引主要是对索引项的排列,以篇名索引为例,要求是著录规范,收录齐全,分类准确,便于检索。文摘则因为要浓缩文献内容,比索引的篇幅大得多,所以必须按一定的标准进行选择,有文必录既无必要,也不可能做到。而文献选辑不同于上述二者之处在于,尽管就每篇文章而言,似乎并没有经过“加工”,实际上却是更深层次加工的文献产品,是按照较高的标准对大量文献严格筛选的结果。如果说索引主要着眼于使文献群体由分散到集中、由庞杂无序到系统有序,文摘着眼于使单篇文献由原态到结晶,那么文选则重在使文献群体在数量上由博而约,在质量上去粗取精,是精选的结果。可以说,索引和文摘是从数量、从“面”上对一次文献加以报导,文选则从研究水平、从“点”上体现二次文献的报导功能。
尽管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的初步的、较低层次的加工,但仍必须对“选”字高度重视。这里主要对文摘和文选而言。索引的数量基本与一次文献相等,然而也应剔除少量抄袭、一稿多投或几乎全无价值的文献。谈到文摘的选择性,我国古代已有渊源。至于文选,其存在的价值和发展依据正在于“选”。《新华文摘》和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的《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刊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就是极好的佐证。因此说,选辑范围广,又要选出高水平,选出精华,这是文献选辑生存和发展的保证,也是时代对二次文献加工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