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与主体性教育_主体性论文

自主学习与主体性教育_主体性论文

自我调控学习与主体性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性教育论文,主体论文,自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0—1751 (2000)04—0047—03

素质教育是现代社会与经济发展对学校教育的客观要求。其作为一种教育的指导思想和观念,承担着为2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培养学生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发展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性因素。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校教学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自我调控理论最早在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提出。经过系统的研究已经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自我调控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 提高学习的效果、达到学习的目标,主动运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的过程。自我调控学习作为一种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实质是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自我调控学习与主体性教育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主体性教育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自主性,从而使学生成为自身学习与发展的主体。真正做到学校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和谐统一。

1999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家教育部明确提出了教育的重心必须从掌握知识转移到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自主性上来。从学校教学的角度讲,也就是培养学生通过积极的自我意识对自身学习现状与发展的自省、自控、自觉、自为的能力。然而,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调控受哪些因素影响、自我调控学习与主体性教育的关系及学校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国内外对此的研究比较少见。本文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性的探讨。

一、自我调控学习的内涵及影响因素

自我调控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 )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的效果、达到学习的目标,主动运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的过程。元认知过程指学习者在获得知识过程中制定计划、设置目标、进行组织、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等阶段。动机过程是指自我调控的学习者认为自己是自主的和受内在动机激励的,自我效能感较高。行为过程是指自我调控的学习者选择、建构甚至创造最适宜学习的社会和物质环境。首先,自我调控的学习者相信自我调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对学习有高度的责任感。其次,他们掌握大量的学习策略,能系统地运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的策略去学习。再次,自我调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反馈回路。只有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才能达到学习目标。最后,自我调控学习者必须善于运用各种资源(包括社会的和物质的),而且意志坚定、付出时间和努力。

自我调控学习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是受个体的认知发展水平制约的。学校教学中,影响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调控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教学观念因素、教师自身因素、教学内容因素、教学方法因素、教学情境因素、学生自身因素等。本文主要对教师与学生因素进行分析。教师自身因素对培养学生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教师是实施教育的最主要执行者,教师的职业道德决定他能否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中,教师的任教水平、能力和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因为,人的因素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和决定性因素。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有近似于认知动机及情感的功能,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实质就是教师的自信心。如果教师具有较低水平的自我效能感,就不会在教学中下大功夫,那么也就谈不上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学习能力就成为一句空话。主体性教育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内在因素,其它因素是外在的,外在因素必须通过内在因素起作用。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的关键在于学生自身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水平的发挥。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应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及优良的意志品质。所以,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与业务素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发展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也是学校教育所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自我调控学习与主体性教育的关系

在教育心理学与学习理论领域,对自我调控学习的研究是随着对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不断探讨研究而发展起来的。从主体性教育的角度讲,自我调控学习是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一种,符合主体性教育的要求,二者具有内在一致性。主体性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的指导思想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有本质的区别。它要求把师生摆在平等的位置,教师与学生共同履行教育实践的职能。主体性教育又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品质,即开放性与自主性。这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是有机统一的。

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它既是教师的实践,又是学生的实践。它具有实践的基本特征,即开放性与自主性。学生学习知识、技能与形成个性品质的过程是教师教的过程与学生学的过程的有机统一。这个实践过程必须是开放的、自主的。主体性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自主性。这是适应时代与社会对人的要求而提出的一种培养目标。在教育的范围内,主体性是指学生通过积极的自我意识对自身现状与发展前景的自省、自控、自觉、自为的特性,即使学生成为自身发展的主体。如此说来,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帮助学生形成了积极正确的自我意识,并利用自我反省、自我监督、自我调控,主动形成自己的身心素质。这样的教育过程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二者实现了内在的统一。学习过程实际就是自我教育过程,用这种观点反观自我调控学习,学习不仅是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同时又是掌握学习策略、培养个性品质的过程。它不局限于认知领域的信息加工技能,而有更加深刻的教育内涵。自我调控学习的能力是主体性教育的目标之一。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是指有机体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中所获得的比较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对于学习策略的研究,实际上揭示了人类学习的两大类型:即个体直接获得或改造经验的学习与个体获得学习机制的学习,后者称为元学习。从人适应社会与发展的意义看,前者固然重要,元学习更具实质性。所谓自我调控学习能力就是熟练掌握元学习的机理并加以灵活运用的素质。从本质上讲,这是一种自知、自控的能力,是主体性教育的一种体现,也是主体性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三、在主体性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

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确立主体性教育与终身教育的指导思想,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是片面的、不完全的。在教学中,它过于强调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作用;过于强调教的过程,忽视学的过程。与此相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则走向另一个极端。教学过程实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开任何一方都谈不上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主体性教育思想认为: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但其主体性尚处于形成与发展之中。因此,需要实施主体性教育,即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促进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的体现,先决条件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是否充分发挥,则集中体现在学生主体性的弘扬上。“教”与“学”这一对矛盾,教是条件,学是根据,二者缺一不可。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实质上是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能力。学生学习策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对学生来说,学习知识固然重要,学会方法更为重要。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又重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个性的形成,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终身教育的发展。

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教法改革、丰富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学校教育蕴含的素质教育内容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上。改革陈旧的教学内容已势在必行。学校教学内容应紧紧围绕掌握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几个方面,这些内容包括书本内的与书本外的、课堂内的与课堂外的、学校的与社会的等多方面的、综合的内容。而且,不应仅仅局限于数理化、语文、外语,还应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健身的、保健的等多学科的共同作用。这样一来,就要求我们在编写教材、确立教学内容时,扬弃传统中陈旧的教学内容,增加符合教育与社会发展趋势的新的知识,使学校教学的内容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是依靠教师去传递的,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影响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学校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依靠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学中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鼓舞学生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教学方法是实施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的简单陈旧是影响教学质量,应试升学的压力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培养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一句空话。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许多的参考和借鉴。启发式教学、学导式教学、程控教学、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都可以结合学校教学的特点灵活运用。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教法改革、丰富教学内容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

3.主体性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水平的积极发挥 在现行的教学体制下,教师教学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受统一的教学大纲的约束。教师的教学活动只是忙于大纲所规定任务的完成,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除了要改变观念外,还要在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在学校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按照大纲的要求,加强对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有许多研究证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与学生的智力因素有关,在很大程度上也与非智力因素关系密切。学生非智力因素发挥的水平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情绪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水平的发挥。使学生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能积极调控自己的学习,而且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能积极主动的参加。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发展,为学生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当然,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只靠学校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和家庭来配合。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对人体的生理与心理、智力与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主体性教育必须在社会多方面的努力下,才能使学生学习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从而促进学生终身教育的进行。

收稿日期:2000—04—16

标签:;  ;  ;  ;  ;  

自主学习与主体性教育_主体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