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就业选择论文

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就业选择论文

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问题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值观论文,对策论文,大学生就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409(2011)11-0044-04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具有导向和动力作用的观念系统,是大学生对与自身就业有关的重要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对大学生就业行为起着关键的指导作用。随着形势和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更好地进行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1.就业价值目标脱离实际

总的来说,我国近几年来高校大学生就业价值观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其价值目标呈现出明显的现实化倾向。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就业选择必须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日后的生活、成长需要作决定。大学生就业价值目标的这种现实化倾向符合我国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目前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中也存在着一定的脱离实际倾向。这突出地表现为:一是有的大学生的就业价值目标期望过高。在就业选择中,有部分学生趋向于高薪水、高地位、高层次的工作;在就业地域方面,不少毕业生向往大中城市,尤其是沿海中心城市,反过来许多边远地区、基层用人单位急需人才又难招聘到,而招聘到的也容易流失。[1]部分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片面强调就业的高期望值。二是部分大学生存在盲目地随兴趣或仅凭专业找工作而不去综合考量兴趣、能力等多重因素的问题。据有关调查显示,48.3%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必须找自己所喜欢的工作,而不考虑专业是否对口。[2]于是,一方面因死守专业对口的观念而影响很多“冷专业”学生的顺利就业,另一方面又因盲目地随兴趣找工作而难以就业。三是从众心理较为普遍。所谓从众心理,是指有些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盲目攀比,只以“大家认可”为标准,而非以“适合自己”为标准,使得最后就业的工作并不适合自己。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在面临就业选择的过程中仍然有相当部分毕业生无法对自己的就业去向和就业目标作出明确的界定。大学生在就业观上的盲目性,直接导致自身就业目标实现的困难,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2.就业价值标准功利色彩过浓

就业价值标准既是就业价值目标的追求,也是对就业价值的判断与选择,突出表现为主体对就业价值追求、评价、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当前,大学生的就业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在选择职业、实现就业的过程中,越来越强调追求自我价值与自我发展的实现。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价值观中功利化倾向也比较明显。这种功利化倾向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就业选择过程中过分关注物质利益的获得。目前很多学生都将工资的高低作为影响就业选择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首选因素,而较少或完全不考虑社会或自我发展的需要,表现出强烈的功利主义特征。这种非理性的就业价值选择标准既不利于大学生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也会导致大学生就业成本的大大增加,更可能影响到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二是在就业选择中部分学生过分关注个人发展,而忽视了自我应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不可否认,在我国当前的社会形势下,就业行为就目前而言对于个人是具有功利价值和手段意义的,我们不仅要承认就业对于大学生的功利价值,而且要创造条件帮助大学生去实现这一正当的功利价值。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一个和谐统一的过程,两者不可偏废。正如马克思恩格斯说:“我们在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善。不能认为这两种利益会彼此敌对,互相斗争,一方必须消灭另一方;人类的天性生成是这样;人们只有为了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了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自己才能达到完善”。[3]大学生就业价值标准的功利化倾向已经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实现。因而,如何克服部分毕业生就业价值标准的功利化问题,是一个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重要问题。

3.就业价值实现途径非正常化

当前,毕业生主要通过以“市场为导向、国家宏观调控、学校和各级政府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模式进行就业。大学毕业生获取就业需求信息、实现就业的方法主要有:借助于家长和老师的推荐、主动到用人单位去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通过学校就业指导部门了解有关信息、用现代网络技术在就业信息网站上进行网上择业、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洽谈会、参加社会上的人才交流活动、自主创业等等。但同时,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价值的实现途径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非正常化现象。这突出地表现为:一是就业过程中靠走关系就业的现象比较突出。据有关媒体报道,2006年团中央、北京大学等单位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有41.61%的大学生认为,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当然,如果用人制度公平,实施公正的择优录用,对熟人介绍找工作不能单纯看作为纯粹的走后门。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就业市场仍然难以做到十分公平、公正,使得靠关系走后门就业直接成为一种影响就业公平的不良途径。事实证明,靠走关系就业不仅可能导致毕业生淡化对自身素质能力的关注,不利于培养勤恳实干、执著认真的职业素养,同时还会严重刺激一些没关系或家庭贫困大学生的心态,有违择业的公平性,从而错误地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二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诚信缺失问题比较突出。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很多学生在求职中,对简历包装过分关注,甚至有少数学生对简历掺水造假。简历造假事关毕业生对诚信的态度和看法,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诚信缺失,既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就业市场秩序,也必然影响大学生正确的就业价值观的形成。

二、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1.政府的有效制度保障

经济体制的变化是影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根本因素。特别是经济体制中就业保障体制的不完善或说就业保障的缺失,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形成。客观地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不包分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新体制已经确立,过去那种大学毕业就捧“铁饭碗”工作的形势已不复存在。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与现行就业体制相适应的新的完善的就业保障体系又尚未建立。这种现实就必然加大学生就业的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导致部分大学生把职业的稳定性作为就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事实上,大学生在就业中盲目追求工作稳定性、高福利保障等,很大程度上是就业保障体系缺失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因此,针对就业保障体制的不完善或缺失,要建立政府的有效制度保障。第一,建立规范就业市场,创建公平就业环境。政府必须下大力气建立起规范有序的就业市场,创建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要出台相关的大学生就业保障政策,并确保其得以较好落实;要着力解决地区之间就业政策差距过大的问题,下大力气消除性别歧视、地方保护主义和地域用工歧视等现象,维护大学毕业生的正当合法权益;要充分利用政府资源搭建就业信息资源平台,提高就业信息的准确度、及时度和规范度,以避免大学生就业产生盲目性。第二,增强就业服务意识,端正就业服务行为。政府应主动承担在大学生就业服务中的应有责任,出台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鼓励政策,力求采取多种手段促进大学生实现顺利就业。同时,把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当做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举措,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后顾之忧。第三,发挥正确舆论导向,构建和谐就业文化。各级政府应对宣传媒体进行有效的规范,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使其配合政府和高校开展就业宣传教育工作。要引导用人单位树立正确的用人观,树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观,引导学生客观对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选择观念。

2.高校的科学教育指导

长期以来,高校普遍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同时,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教育目标不明确,教育观念存在误区,教育的针对性欠缺,从而直接导致大学生就业价值观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因而,高校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第一,调整课程计划,加强教育引导。要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以就业为重点调整专业课程。要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依据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各种能力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计划,增加课程选择性,开设与时俱进的课程。要调整教学思路,强化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训练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第二,强化就业指导,培养就业能力。要针对学生实际突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不断创新教育指导方式,努力培养大学生价值判断能力与价值选择能力。第三,加强思想教育,培育职业道德。要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的个体价值,也才可能获得个人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要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使学生懂得,诚信既是人们安身立命和事业成功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也是人们处理个人与他人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开展诚信教育,加强大学生道德自律,培养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第四,优化心理辅导,培育健康心理。要将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正式的教学计划,作为一门针对性强的课程来开设。同时,加大对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使广大教师了解和参与就业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调查全面了解学生所存在的相对集中的心理问题,进而针对这些重点问题开展统一化的教育。此外,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咨询与辅导。特别是对个别有较严重就业心理障碍的学生,要进行反复的个人心理教育与辅导,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家庭的正确影响与引导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毕业生父母的就业期望以及对社会的认知等,对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起很大的作用,有的甚至是决定性的。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普遍存在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找一份体面工作的观念。当前一些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就业,实际上很大程度就是受到这种观念影响而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观,它限制了就业范围,增加了就业难度。家庭的不良就业行为也影响着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很多家长希望靠自己的作用,为子女谋求一份好工作。殊不知,父母的代劳尤其是靠找关系等非正常化渠道来实现子女的就业,可能导致子女独立意识的缺乏和不良就业价值观念的产生。因此,要教育学生形成科学的就业价值观,家庭的正确影响与引导十分重要。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做好这方面的工作。第一,合理的就业期望。家长对子女的就业预期应该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家长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大学毕业生已不再是“精英”身份,更多是“一线建设者”身份,因而对子女的就业选择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要对子女有一个合理的就业期望值,而不能对他们施加过高的就业期望,以免增加子女不必要的心理负担。第二,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长要破除传统的教育观念,有针对性地对子女进行责任意识教育,努力让子女承担家庭的责任,自立自强。家长应摒弃落后的就业观念,少当或不当“保姆”,尊重孩子的选择。要关注子女的现实心理状态,为子女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要及时了解大学生就业的真实情况,正确地把握子女的心理状态。

4.学生的良好自我调适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归根到底还是由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所决定的。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形成并非仅仅受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它还与大学生的个体因素密切相关,包括兴趣、能力、性格等都是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当代大学生年轻而有活力,具备年轻人的许多优点。同时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独立意识缺乏,依赖心理较强,这严重影响着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他们缺乏客观的自我定位,对自我缺乏必要的认知,这直接导致在就业中不能确立正确的就业目标;他们个人能力匮乏,难以达到和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的高要求。我国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要求大学生必须有良好的自我调适能力。因此,第一,认清自我,客观定位。正确的自我定位是大学生实现顺利就业的重要前提。认清自我、自我客观定位主要是指大学毕业生要结合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特征和社会就业形势等因素,正确摆正自己的合理位置,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确定合理的就业目标。第二,正视现实,勇于竞争。竞争意识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通过人才市场竞争择业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途径。就业过程中激烈竞争的现实,迫切要求广大学生树立不怕失败的参与意识和不畏强手的竞争意识,把握好每次机遇,积极主动地参与竞争,以获得就业机会和最终实现顺利就业。第三,积极主动,坦然自信。要形成一种主动、积极、进取的就业观念和意识,把就业过程看作一个进取、开拓的过程,一个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掌握自己命运、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自信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也是择业成功的前提。要引导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解除自卑心理的困惑,相信自身的能力与素养,培养自信心和坚定的信念。

标签:;  ;  ;  ;  

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就业选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