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抚仙湖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管理中心 云南玉溪 653100
摘要: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抚仙湖整体水质由Ⅰ类向Ⅱ类下降,湖水面积和水位也不容乐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护和改善抚仙湖水质,就需要科学设计抚仙湖北岸生态湿地百米调蓄生态带,本文从多个方面对比了设计方案,以便更好的进行后续的调整和优化,得到最优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抚仙湖;生态带工程;设计方案
1 工程概述
抚仙湖是我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之间,距昆明60多公里,是镶嵌在云贵高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抚仙湖水面面积216.6km2,最深处为158.9m,是我国的第二深水湖泊;湖容量达206.2亿m3,是全国淡水储量最大的淡水湖泊,其储水量占全国淡水湖泊总储水量的9.16%。长期以来受经济增长、工农业及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影响,抚仙湖水质已经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整体水质由Ⅰ类向Ⅱ类快速下降,正在从贫营养湖向中营养湖转化;抚仙湖水面面积逐年减小,水位逐年下降,目前水位已降至1720.2m,已低于《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中最低运行水位1720.8m的水位要求。澄江坝子地区的农田为抚仙湖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北部湖滨区居民聚落的生活污水也是湖水水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抚仙湖北岸生态湿地百米调蓄生态带工程作为污染物进入规划区的第一道防线,对抚仙湖水质的保护和改善有着重要意义。
2 工程任务和总体布局
2.1 工程任务
抚仙湖北岸生态湿地百米调蓄生态带是抚仙湖北部湖滨生态湿地建设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水质保障功能性,可以拦污、净化,从而保护抚仙湖水质;具有一定的水利功能性,可以减小洪水对上游农田的危害,并可作为蓄水塘,利用该水体灌溉;具有一定的景观性,与环湖公路以南的万亩湿地相呼应,呈现“荷藕之乡”的美景;在功能性与景观性的基础上,给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收入。
2.2 总体布局
抚仙湖北岸生态湿地百米调蓄生态带工程起点为广龙小村,终点为象鼻新村,沿抚仙湖新环湖公路北岸沿线布置,总长约9.2km。主要由分水口、调蓄缓冲带、泵站取水口、进出水池、泵站、引水工程组成。其中调蓄缓冲带由北岸复建公路、两岸景观带、两岸观景人行道和生态净化河道组成。
3 抚仙湖北岸生态湿地百米调蓄生态带工程设计方案比选
3.1 百米调蓄生态带轴线的比较
百米调蓄生态带轴线布置共采用两种方案进行比较,埋管方案(方案一)和绕线方案(方案二),两种方案轴线均沿环湖公路北岸附近由西向东布置,起点从广龙小村至终点象鼻新村。
方案一紧贴新环湖公路布置,共分为8段(广龙小村、中村、广龙小学2处、广南营新村、华业公司石材加工厂、象山宾馆),其中遇现有村庄的位置进行断开,断开的百米调蓄生态带调蓄沟之间通过埋管进行联通。方案二在方案一布线的基础上,对遇到的村庄采用绕线方式布置,绕过现有村庄,从村庄后面穿过。
两种方案比较:埋管方案的优点为①管线长8.5km,较绕线方案短约0.7km;②上游村庄全部包含在内,可收集上游所有污水进入百米调蓄生态带内;③与新环湖南路南侧规划的万亩湿地相映衬,布局协调一致;④通过埋管,占地少;⑤穿公路段,埋管方案仅施工期影响交通;⑥投资较绕线方案小。缺点:①埋管施工时对沿线的村庄、小学、新环湖公路北侧人行道以及供电线路有影响。②运行时,管道内需不定期清渣、清淤。
绕线方案的优点为施工时不会影响村庄、小学、新环湖公路以及输电线路的正常的运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缺点:①绕线线路增加,较埋管方案长0.7km;②绕开村庄、小学、工厂后,调蓄带不能拦截到其生活污水;③生态景观带离环湖公路距离远,不能与环湖公路、万亩湿地以及百米生态带景观相映存。④生态景观带与环湖公路之间的空缺部分需增加相应的景观措施进行弥补,从而会增加相应投资;⑤绕线后,线路增长,且不能完全利用现有20米条带范围,占地增加;⑥绕线穿公路后,需架桥满足通行;⑦投资较埋管方案大。
埋管方案不仅能够完全起到拦截上游所有污水作用,减小对现有交通干线的影响,而且可以使得新环湖南路两侧景观协调一致,工程投资相对方案二较省。经过初步比较,百米生态带初拟采用埋管方案(方案一)。
3.2 公路复建方案比较
百米调蓄生态带施工后导致现有交通道路被截断,本工程复建道路方案进行了三种方案的比较。
方案一在百米调蓄生态带范围内的最北侧新建一条与百米调蓄生态带轴线平行的道路,新建道路沿百米生态带与所有原有乡村道路连接起来,通过新建道路恢复原有交通网络,新建道路宽度为5m,混凝土路面;连接澄江县城和新环湖北路的主要交通干线被截断处采用新建桥梁的方式进行复建。
方案二在原有交通道路被截断处直接采用复建桥涵的形式进行恢复。原有道路级别较低的乡村小路采用盖板涵的方式进行恢复,主要交通干线被截断处仍采用新建桥梁的方式进行复建。
方案二复建桥涵数量较多,工程施工交叉作业点多,而方案一不仅可恢复原有交通网络,且新建道路可作为百米调蓄生态带内的主要交通通行道路。经比较,初拟采用方案一作为主要公路复建方案。
初步设计阶段在深入研究百米调蓄生态带轴线布置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对百米调蓄生态带和现有交通道路衔接部位进行详细研究。在可采用埋管或公路底涵下穿方式联通的部位尽量采用,尽量减小对现有交通道路的干扰和减少复建桥涵的数量。
百米调蓄生态带遇到现有村庄和主要交通道路(不含现有乡村小路)部位均进行断开,全线采用分段布置。减少对现有主要交通道路的干扰,仅施工期进行临时的交通管制。
3.3 分水口位置设置
生态带上游涉及较大的河流共有7条,分别为小村河、山冲河、沙亥河、洗菜沟(西大沟)、梁王河、抚澄河及东大河,考虑到主汛期调蓄带的调蓄能力有限,在以上7条河道与调蓄生态带衔接处分别各设置一个分水口,共设置7个分水口。
分水口基础采用大块石置换,过水面采用C25混凝土刚性结构,以满足汛期防洪度汛要求,分水口由拦污栅、沉淀塘、泄洪通道和闸门组成。每个分水口共设置2道分水节制闸和一道泄洪闸门。汛期打开泄洪闸门,关闭两侧分水闸门,让汛期洪水按照原河道行洪断面泄洪;枯期关闭泄洪闸门,打开两侧分水闸门,让上游来水进入调蓄生态带内进行净化和蓄存。经过调蓄生态带净化且达到向抚仙湖排放标准时,可排入下游“万亩湿地”,最终汇入抚仙湖。若水质达不到排放标准,则可抽至上游灌溉渠道进行灌溉或抽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3.4 生态净化河道型式选择
河岸采用宜于植物生长的格宾笼砌护,河道护岸采用软质植草缓坡,河底采用大块石护底,保持生态河道水体与地下水的天然补给。在水面以下种植适应相应水深的各种水生植物,根据植物适宜生长的水深,依次布置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水生植物选用具有较高的景观观赏价值,对污染有一定耐受能力,对水质有较强净化能力的水生植物。岸边的人行步道宜采用透水性材料,有利于雨水渗透;两岸布置草坪、景观,种植各种花草。
生态净化河道的底宽初拟为16m,在生态净化河道内共分为三区,两侧区域为滞污区,底宽为4.0m;中间为调蓄塘,底宽为6.0m。生态净化河道采用浆砌石侧堰分隔。在生态净化河道南侧共设置40个排涝补水暗涵,进口处设置节制闸控制和简易拦污栅拦,出口与新环湖路现有过路底涵相接,从而即可保证暗涵向环湖南路“万亩湿地”进行补水,即可在发生超标洪水时,通过其进行排涝。
4 结语
结合抚仙湖具体情况,提出了埋管和绕线两种设计方案,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对比,最终决定采取埋管方案。
参考文献:
[1]孔德平,赵海光.抚仙湖北岸万亩湿地建设对近岸水域水生态影响的初步研究[J].环境科学导刊,2014,3(10):66-68.
论文作者:张玲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7
标签:生态论文; 方案论文; 湿地论文; 水口论文; 道路论文; 河道论文; 公路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