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 江苏 张家港 215611)
【摘要】目的:探究能谱CTA与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价的对照分析情况。方法:选择3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超声和能谱CTA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颈动脉斑块位置和数量情况和患者斑块内三种不同成分能谱曲线情况。结果:患者共存在68硬化斑块。从位置检出率上来看,能谱CTA检查检出率稍好于超声检查,但组间数据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脂质成分主要呈现为背向上上升曲线,能量上升,增高幅度越大。CT值也随之上升;纤维和斑块内出血表现为衰减曲线,能量上升,CT值下降,脂质成分主要呈现为背向上上升曲线,能量上升,增高幅度越大。CT值也随之上升;纤维和斑块内出血表现为衰减曲线,能量上升,CT值下降,和后者相比,前者的下降幅度显著较大,两两比较有效原子序数和曲线斜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检查方式均适合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评价,超声适合初筛,能谱CTA可以准确检测出硬化斑块中的脂质成分,纤维基质和斑块内出血情况,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量化性数据。
【关键词】能谱CTA;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8-0104-02
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该疾病会损害患者体内的颈部血管和多个重要器官,以此诱发多种中老年常见病变,例如冠心病,脑卒中等[1]。
相关实验证实,和超声检测方式相比,使用能谱CTA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者实施检查,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为了全面探究该理论的公允性,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2013年1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者为研究对象,并同时为患者使用了上述两种方式进行检查,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者为研究对象。本实验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执行,患者与家属自愿参加实验调查,在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在此其中男患者共计18例,女患者12例,年龄区间为51.32~88.62岁,平均年龄为(63.55±1.58)岁。患者在近期内存在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和临床脑缺血体征。且均接受能谱CTA和超声检查,两种检查的间隔时长在1周以下。
1.2 方法
1.2.1超声检查法 患者入院后,实施常规超声检查,设备生产厂家为美国GE公司。探头频率为5HZ。
仰卧,双肩上抬,平息心态,全面暴露颈部血管,检查单侧动脉的时候,头部和对侧呈现45°。将超声探头放在颈部位置,以锁骨上窝水平胸锁乳突肌为起点,沿着颈部动脉实施扫查,从下到上。检查完一侧后,以相同的方式检查患者另一侧。使用常规法对患者的相关结果进行全面观察。
1.2.2能谱CTA检查 本实验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宝石CT(DiscoveryCT750HD)实施CTA检查。仰卧,范围自主动脉弓下开始,从足部到头部方向实施扫描,将优维显(370)作为对比剂,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其中包含对比剂40ml和浓度为0.9%氯化钠溶液50ml,流速控制在5ml/s,使用5*5mmGSI模式实施扫描(此前已通过时间峰值测定法计算造影剂达峰时间),以0.625mm薄层重建进行后处理观察结果。
1.3 统计学原理
本实验使用SPSS 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中的计量资料使用t值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的方式计算,当P<0.05。
2.结果
2.1 超声检查与能谱CTA颈动脉斑块位置和数量情况
在本次检查中,30例患者共存在68硬化斑块,平均分布于分叉位置(23),颈总动脉(29),颈外动脉(11)和颈内动脉(5)。从位置检出率上来看,能谱CTA检查检出率稍好于超声检查,但组间数据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1。
表1 患者超声检查与能谱CTA颈动脉斑块位置和数量情况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影响下引起的复杂性病理性改变。从引发机制上来看,其为动脉壁与血液之间关系发生异常,且胆固醇等物质异常代谢所引发。从病理和生理学的角度来讲,细胞间隙和内皮细胞间隙位置存在胆固醇,值得说明的是,此时病理学改变并非不可逆。随着脂质含量不断沉淀,除了会引致内膜增生之外,同时也会出现一些炎性反应。进而呈现出炎性细胞堆积现象,成纤维转变成纤维,于血管内皮上堆积和钙盐沉积等作用,前者会从软斑转变为硬斑。如存在多种成分,就会形成混合型斑块。随着病情的发展,内膜的病变速度比肌层与外膜的病变速度快,加上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进而引发斑块,闭塞和动脉血栓等情况,血管内皮受损,掉落斑块,形成血栓,最终脱落,如果此时没有对患者实施有效干预,斑块破裂面会形成溃疡,在受到不良刺激的时候,血管发生收缩,进而引起相关的临床症状。
现如今,临床上一般使用超声诊断设备来判断患者颅内外大动脉,这种诊断方式有着经济性强,可操作程度高等优势,进而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诊断,这种方式能够精准的判定出斑块规格和性质,同时也能够测量出颈部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但值得说明的是,这种检测方式受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影响较高,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可能出现无法精准测量的现象。使用超声对患者进行检查,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回声特点分成强回声、等回声和低回声。强回声为稳定斑块,后者为不稳定斑块,这种方式适合初筛,没有办法实现量化评估斑块中钙化含量和脂质含量,因此单纯使用该方式不能评估斑块和炎性因子之间的关联性。
在本次实验的相关研究结果中能够看出,从位置检出率上来看,能谱CTA检查检出率稍好于超声检查,但组间数据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证实使用两种方式,均能够取得公允性较强的结果;从患者斑块内三种不同成分能谱曲线情况来看,其规律为:脂质成分主要呈现为背向上上升曲线,能量上升,增高幅度越大。CT值也随之上升;纤维和斑块内出血表现为衰减曲线,能量上升,CT值下降,脂质成分主要呈现为背向上上升曲线,能量上升,增高幅度越大。CT值也随之上升;纤维和斑块内出血表现为衰减曲线,能量上升,CT值下降,和后者相比,前者的下降幅度显著较大,两两比较有效原子序数和曲线斜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证实使用能谱CTA检查,可以准确检测出硬化斑块中的脂质成分,纤维基质和斑块内出血情况,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量化性数据。
【参考文献】
[1]陈真婧,沈伟强,朱华勇等.能谱CT成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6,v.1403:449-451+458.
[2]苑少杰.宝石CT能谱成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评价及炎性机制探讨[D].山西医科大学,2014.
论文作者:张原原,徐越,钱利明,周奕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0
标签:超声论文; 患者论文; 粥样论文; 动脉论文; 颈动脉论文; 方式论文; 曲线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