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教材衔接论文_曲鹏飞

吉林省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 曲鹏飞

【摘 要】地理是学生阶段都很熟悉的一门学科,然而在地理的学习上,很多人却感觉到学习难度较大,因为地理本身半文半理的性质决定了它一不能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二又不能完全离开对知识点的积累,特别是从初中进入到高中以后,原本还非常文科化的地理学科向理科方向倾斜更为严重,这直接加重了一些逻辑理解能力很差的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在初中的基础上,如何向高中知识进行衔接,这是一个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教材衔接;中学地理;教学策略;兴趣培养

引言:中学地理是教学中的重要课程,在初中阶段,地理课程的重点主要放在地表风貌、地质变迁、地理构造等表象的问题上,但是在进入到高中教学之后,地理开始向各种现象的成因、规律等深层的知识发展,在学习方式上需要在基础知识之上进行定的逻辑推理,因此无论是在学习深度上还是学习方式上,这都增加了地理的学习难度,所以就基于初中和高中的地理差异,探究出了以下可供参考的教学方法。

一、由现象到原理,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

初中的地理主要停留在现象上,而高中地理更注重对深层原理的探究,从现象到原理进行教学,这不仅是学习阶段的需求,也是研究发展的正常流程,该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探索的趣味性,所以在这个教学转变阶段,教师不能仅仅关注到对于学生知识点深度的拓展,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方法,这也是当下新课改的要求。

比如在初中,很多学生都会了解到极昼极夜的现象,它就是指在两极地区出现的一直处于白天或者一直处于黑夜的情况,但是很多学生并不理解,极昼和极夜到底有什么联系?它们出现的规律是什么也不清楚,而在高中阶段,在介绍了晨昏线和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度之后,会对地球的运行规律进行详细的探讨,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会介绍南北半球极昼极夜交替出现的规律,还会明确地将极昼极夜的范围定位到南北极圈的位置上,至于其中的原理,根本无需死记硬背,只需要学生学会模拟地球的公转规律即可。

二、由理论到实践,结合实际进行教学

地理是一门立足于实际的学科,该学科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通过结合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提升地理教学效率很有帮助,在当下,教育工作者正在致力于依托网络平台搭建学习共享的“乡土地理教学”平台,其实现方式就是引导不同地区的学生结合本土的地理实现网络分享,从而将祖国的不同的地理风情都集中在在一个课堂上,通过这样的比较,加深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认知,比如了通过川西的沟壑高山理解记忆该地区的横断山脉风貌,通过上海的城市风貌思考其迅速发展的原因,通过东北的冰雪世界,了解我国北方的纬度和气候,通过西北地区的干旱现状,回忆课堂的等降雨量图和当地的水文情况,就是通过这样的交流方式,让学生理解,地理是关系到我们生活生产的科学,它并不是一门浮空的学科,在了解到地理的学习价值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获得大幅的提高。

三、由文字到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在进入到高中的学习阶段以后,一个比较直观明显的变化就是高中阶段更注重对于图表的理解,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了知识的抽象程度,但是它同时也将知识变得更加具象化和直观化,有了图表的辅助,原来庞大的知识量都可以在图中进行关联总结得到,所以说,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学习就能变得更加简单,而如果不注重对读图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难度将会成倍提升,这就是高中地理更加偏向于理科方向发展的直观表现。

图1

以图1为例,针对该图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A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第二个问题是从A点飞到B点,最近的飞行方向是什么?

初看之下这个问题很简单,但是如果不具备地理的思维能力,出错的几率会很大,首先查看该图中有很多同心圆,圆的中间是一个N点,那么就能想到圆圈是纬度圈,N点代表北极,这说明是从上到下的纬度圈俯视图,有了这样的思路后,就可以分析得出B在A点得正西方,至于从A到B的最近飞行距离,就要有一定的立体空间感,在脑袋中构造一个地球仪,AB之间的最近距离应当是AB点和经过地心点所在的平面在地球上画出的地表弧线,那么这一条线应该是在经过AB纬线的上方,所以方向是先向西北,再向西南,而不是向正西方飞行。从知识点来看,此题涉及的知识点仅有基础的纬线知识,但是在解答上却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难度就提升了很多,这就是在初高中的衔接阶段要教导学生学会理解,掌握读图能力的原因所在。

四、由零散到整体,培养地理的系统思维

如果说每一个学科都有一定的范畴,那么地理的范畴就是最明显可见的,几乎可以说所有的地理所有知识,都离不开地球这一个大的范畴,而在这个范畴下的知识之间,就必然意味着会有很大的内在关系,由此就可以建立地理的系统思维,达到简化记忆量,激发学生学习的效果。

如果说初中学生学习的知识还只是基础,那么在完成了三年的学习后转入到高中阶段,这时搭建基本的地理系统思维已经绰绰有余,比如以我国国土为背景的图,有我国气候分布图,有我国冬夏季的降雨量分布图,有我国的干湿带分布图,还有我国的地形等高线、山脉,人口分布图,虽然这些图出现在不同的章节,但是完全进行归一理解,比如山脉分布和地形海拔直接决定了气候,而气候又就直接影响着降雨量,降雨量的多少又成为了我国干湿带的衡量标准,而降水量和干湿情况又对人口分布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衔接阶段,要培养学生的地理系统思维,将整个地球看做一个整体,加强知识的关联性理解,那么才会在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中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温新平.谈做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衔接的重要性[J].信息教研周刊,2014,(4):96-96.

[2]宫宝祥.如何填充初中和高中地理知识的断层[J].中小学电教:下,2011,(10):52-52.

论文作者:曲鹏飞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  ;  ;  ;  ;  ;  ;  ;  

初高中地理教材衔接论文_曲鹏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