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东部新区的开发建设,市政公用建设工程投资大幅上升,特别是大型的道路、桥梁、排水、污水处理站、垃圾填埋场、煤气厂站、自来水厂站、隧道工程日益增多,市政建设施工事故不断增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难度加大,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针对市政安全公用管理的现状和薄弱环节,对当前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市政 公用 建设工程 安全监管 挑战应对
一、市政公用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1、施工队伍安全管理水平较低、人员综合素质差
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监督起步较建筑业晚,从规范性的管理上要落后建筑业,加上市政公用工程最初的建设项目多以道路为主,涉及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类别相对较少,使得长期以来在工程现场形成了重质量、重生产、轻安全的情况。有不少企业,由于历史和观念的原因,仍然从“节约成本”出发,从组织机构人员配备.上忽视安全生产,没有设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或是没有为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工作提供必须的资金保证和人力物力支持,使得安全管理部门]形同摆设,其存在的意义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从而企业内部的安全教育、检查等各项工作无从淡起.更多成了应对检查的纸上淡兵工作。同时,由于缺乏纵深的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企业与项目部安全管理脱节,使得监管要求不能及时、准确地下达,现场的安全管理信息无法及时上传。
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低也是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市政公用施工队伍为获得承包任务,恶意竞争,低价中标后又分包、层层转包情况较多。施工队伍不稳定,经常临时性招收民工,使得安全教育和培训的持续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得不到落实。从民工自身的综合素质来看,由于没有得到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基本的技能培训,基本的安全防护知识的不具备直接造成了民工自我防护意识的淡薄,对施工过程存在的安全隐患熟视无睹或是“铤而走险”。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监督开展以来,我市市政公用施工发生的安全事故中,死亡者都是施工队伍中的外来民工
2、安全管理意识匮乏
安全意识淡薄说到底就是安全管理意识的缺乏。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一样,都离不开对“人、机、料、法、环、测”的综合管理,任何一个环节缺乏控制,都可能致使一些伤亡:事故的发生。而我认为,施工单位对上述六个环节的管理之所以存在较多问题,安全管理意识的匮乏是关键所在:
(1)安全管理人员无证上岗。专职安全员的没置是对工地现场安全管理的一种保证。一些工程项目安全员多是临时上岗,既不具备上岗证,也缺乏必要的安全专业技能知识,所凭惜的仅仅是以往的现场施工管理经验,无法做到及时发现、汇报和排除安全隐患。施工企业对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缺乏系统性培养的考虑,忽视上岗培训的重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企业对外聘民工更是招之即来,来之即用,无从谈起持证上岗和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
(2)机械设备、车辆管理不善,违规使用。市政公用工程使用挖掘机、推土机、沥青摊铺机、桩机、汽车吊、自制的龙门]架等机械设备较多,很多情况下不符合管理规定即进行操作,比如挖掘机,多数施工企业采用租借形式,司机不具备.上岗证,违规操作的情况很多, 有的挖掘机既用于挖掘,也用于吊装运送材料,对安全影响很大。车辆超载装运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不仅对便道损害大,对交通安全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机械设备的管理,上, 施工单位未对进场机械进行安全综合性能验收,更有甚者,为了节省成本,将不符合强制性标准、
二、市政安全建设监管的解决方案
随着建设化脚步的加快,当前建设市场开始一步步走向规范化行列,一些及时有效先进的安全管理模式开始渐渐成形,怎样去做好依法监督和时效管理对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市政公用安全监督管理作为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做到与时俱进,还应该要结合市政施工的特点,解决目前和潜在的一些管理上所存在的问题。
2.1 依靠政府的权威性,加大奖惩力度
国家最新颁布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建设中各方的安全责任,并且对严重违反安全的行为采取刑法处罚,这从~个角度来看,将会让建设各方在生产建设上更加注重安全、依法的管理;从另一角度看,也在安全监督管理方面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依据,这对制度的完善化和建设市场的规范化方面有着很大的激进作用。监管部门还可以运用市场规律对施工企业安全监督管理上进行安全生产与市场挂钩,违反安全建设的不良行为将在网上公告并且将其记录在企业诚信档案上,这样便可以起到有效的警示作用,使得各施工企业更加注重自己的安全建设监督。
2.2 规范建设各方主体的安全行为。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对建设各方主体的安全责任予以了明确,作为政府管理部门来说,监管机构必须认清建设各方对工程安全生产的影响。在这方面。需要进一步对条例中有关内容进行深化分解,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规范各方主体的安全行为,避免安全管理过程的失控。前述的行政处罚必须将建设单位纳入在内。
2.3 抓好安全专业队伍的培养
要健全培训教育体系,培养各级安全管理人才,同时,将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以及安全交底合理结合,建立施工现场人员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把关,彻底消除施工企业随意使用民工的不良现象。提高市政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建立常设的民工学校和设置师资队伍是必须考虑的一项工作。
2.4 规范现场各施工队伍安全生产行为
由于市政公用工程包括了道路、桥梁、排水、隧道等多种类型,加上地理环境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经济性角度的考虑,对市政施工的安全管理完全采用建筑安全管理要求势必难以适应,因此,需要根据有关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安全生产要求。同时,对于通讯、电力、绿化等配套施工队伍必须合理列入管理范畴,明确实施细则。要保证施工区域内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必须确保施工区域内所有作业队伍的安全行为受控。
总的来说,在当前建设系统安全形势严峻,建设施工安全生产事故不断,尤其是重大死亡事故有上升趋势的情况下,市政建设工程安全形势亦不容乐观。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如何遏制三级以上重大死亡事故的发生,针对市政安全公用管理的现状和薄弱环节,从根本上扭转安全生产的严峻局面,对当前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工作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薛澜,钟开斌,转型期中国风险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对策,2008,(5)
【2】范围成,刘奕,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与思考,2009.(5)
【3】顾桂兰,培养公民危机意识,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2009,(2);90
论文作者:周佳德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9
标签:安全管理论文; 建设工程论文; 市政论文; 安全生产论文; 民工论文; 队伍论文; 施工企业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