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田径成绩纪录情势的评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势论文,田径论文,纪录论文,成绩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使用全国田径纪录的资料始于1956年。61年、66年至71年全国无赛事,资料空缺。一、对诸项纪录进行分类统计,选择三个基本指标。即:第1名,前10名平均值及前20名平均值;二、对诸年各项全国田径纪录列出统计表格,在坐标上进行描点图象的绘制,求取各项成绩增值曲线。因男女项目繁多图表不便例举,文与图无法并茂,势必损害文字描述的真切意义,故设计一个多元性的代表某一年代阶段的示意曲线图,提供参照。(见示意图)。
年度纪录趋势示意图
各项坐标描点曲线的制作,先由诸年全国纪录列出的统计表为篮本,以横轴表示年代、纵轴表示成绩,诸一对照确定成绩与年代相交的每一个点的空间位置,然后联结各点绘成诸项成绩增值的3个指标的曲线。审视、归纳、推导这些曲线的性状。构思文句,着意于全国田径发展情势的评论。作为历史的过去,问题在于它是怎样的一种情状;提出未来应该怎样,则不是本文关注的意向。防止观察的片面性,在同行中可以相互提供一种服务,去赢得赞同性的认识。
成绩纪录的本质属性是随时间演变而演进,不存在呆板不变,停止不前的历程。成绩纪录的增长极限也可以在坐标上用曲线表示出来。这预想曲线在一开始趋于直线上升阶段,而后进入缓慢发展阶段,最后是接近极限的停滞阶段。在研究过程中所有成绩纪录增长曲线尚未发现接近停滞阶段的事例。因此,数学模式预测潜在的可知性总是具有诱人的魔力。
在绘制曲线过程中发现72年至73年间明显下坠,严重偏离预想倾势曲线,这是历史变故干扰所造成,不必多言。
在普遍性下坠阶段只有短距离项目是例外。事出有因,短距离项目手计时纪录是人为操纵,可能造成成绩纪录的不严肃,人为地拔高,使其同其他项目普遍下坠性状严重的不相一致。这一复述从留有突变增值以及不相和谐的描点上可以觉察。短距离项目似乎没有受到历史变故的影响,让人费解。但时代的发展证明,没有出现与其他项目相因的下坠反倒是畸形。但是,事物发展存在个性差异,撑杆质地的变更使撑杆跳高纪录在此期间不曾存在下坠倾向,则是另外一种性质的例外,另当别论。
无论纪录是怎样一种水平,有一点确切无疑,那就是它不会永恒停留在原有水平状况上,这一观点与普遍信念相一致。某一项目停滞不前总与该项目整体群不发展有关系,整体群之所以不发展同从事该项目的专业人口,专业高等化程度密切相关联。与项目地域分布的广阔与狭窄,内地与沿海以及其他自然因素无涉。前述观点同平俗的处处使用,处处倡导的说教——基础越大,尖子越尖很不一致。
分析整体发展情状在纪录资料上存在许多疏漏与难点。50年代初期的纪录已不能用尽量追溯往久而又毫无差错地采集来填补;历史变故造成的空缺想把演变轨迹和不曾完全知道的纪录作出公允的描述与比较那是极端困难的。譬如:要计算所有径赛平均速度探索我国每10年进步的速率在当前还无法做到,抑或再过20、30年才能在这方面做出有成效的工作。
一般地说,田径成绩纪录的提高,部分地取决于历史发展是否久远以及专业基础力量是否雄厚;部分地取决于动作结构技术性的沿革与进化以及赛事设备现代化水平。
据资料分析,普遍的成绩增值多发生在74至75年之后,短距离则要推迟到79年之后。至此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已经完成了向专业化进行累积的过程。普遍的大事进步多都发生在1979年之后,则是从另一方面说明完成专业化累积的全部过程。女子中长距离跑大事进步发生在1993年之后,则是继续说明完成专业化累积的过程。
如若某项成绩具有突出性状的增值,那是动人的大事进步,不具有这一性状的进步,本文称为轻微进步,凡大事进步会远离平均曲线。3条曲线演进轨迹呈现以下事态。
强盛的新生代在时间上有机会去累积,稳固、充实实力地位,也会在某一项目上持续保持高序位。只是当下年度无人取代某一高序位而成绩平平时,最佳成绩曲线才向平均曲线收缩,短暂的停滞已经酿成。为新的进程和再次从平均曲线上展开正在付出时间上的等待。
当分析前10名平均实力,寻找有益的经验之说时,本文提炼出一个概念——成绩体制。将各项前10名分为上介——第1序位;中介——第2、3、4序位;下介——第6至第10序位加以看待。突发性成绩的出现对成绩体制的直接影响是显著易见的。
在成绩体制中,上介第1序位以及那些大事进步的代表成员往往不是紊乱地,能够居于全国第1序位5年——8年——10年,甚至达14年之久,但不必奢望他们年年突破纪录。事实上,在抑或轻微进步或下落抑或停滞的年代里,无人能够更迭其第1序位,此时,便可以讲该实力地位没有改观。
而处于中介、下介的成员则常常是紊乱的,只所以称紊乱,那要归因于短暂的出现和经常性地更替成员,在某一时间内一批人在专业高等化程度上不再会有发展,其实力地位没有改变。
依赖单独少数第1序位成员、而无雄厚中介、下介梯队为后盾是我国田径事业发展上长期存在的现象。当第1序位成员失去优势,不再出现轻微的进步实力增长就此停止。
当不断有人从中介下介逼进上介更迭其第1序位,构成第1序位不规则的抑或在短期里是规则的更替,实力将继续增长。譬如:女子跳高在75年—85年间,杨文琴从收缩的1975年拓展,又由郑达真于1978年更迭展开出现在跳高舞台上,女子跳高走向全国前6名平均实力逼进1.90米今人难忘的里程。
支配成绩增长一般性的同一原理是新生代以一种坚实倾向挤身于全国前10名小集群行列。最剧烈的竞争在彼此非常相近的类形之间展开角逐,这是公认的事实。处在上升倾势的中、下介成员成绩变化速率比原有上介序位的变化速度一般地说更为急促。他们当中有人统占第1序位的事态已经酝酿就绪。
第1序位成员在出现之前,已潜伏在全国前10名行列中。当然少数例外也是存在的。年龄的倡盛,面目一新的技术与素质素养,预示了成绩进步的优势。比如朱建华1979年(17岁)以2.13米成绩居第3序位,距第1序位仅差3厘米,第2年以2.25米夺取全国第1序位,成绩大事提高。以后挨次达到2.33米、2.38米、2.39米,两次打破世界纪录。类似情况还见诸于袁国强(1975年,第6),李晓惠(1973年,第5)郑达真(1976年,第6),邹振先(1975年,第3),刘玉煌(1978年,第3),郑晨(1983年,第5名)。
当中介与下介构成成绩密集状的小集群,将会形成整体成绩体制实力充实强胜,这是田径事业倡盛时代到来的象征。譬如:女子中长距离跑的进步。上介由单独一人大事进步的占领或在以后轻微进步来保持抑或以更换他人占据第1序位,将是推动田径事业发展具有支配性倾向的标志。
图例中间一条曲线是全国前10名平均值,平均值是一种最基本、最普遍的统计量,它反映统计对象的典型水平。平均值变化受不规律间歇引起的波动要小,会对冷静分析全国实力水平有裨益。
细细审度本文所例曲线图不难察觉,作为平均实力变化曲线以及作为个体第1序位的曲线或者从出现动人的突发大事纪录偏离程度来看,成绩纪录如同杈桠横生的蔓条,“蔓条”的生长显得如此缓慢,一个新纪录产生总要经过多年的努力,总是沿袭或趋向于成绩体制而繁演,进取,并且总是围绕与攀附在过往成绩体制上。不管曲线显得多么徘徊,彷徨;抑或收缩或展开;抑或是不规则的间歇甚至踌躇不前;期望它发生突变飞跃,超越原有成绩体制,演示出不可思议的排列曲线,那是不现实的臆测。当各人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以不同的情感观察纪录资料,预估纪录向何种情势发展的时候,一般都认为将来情况是由现在所造成。因此,保持冷静,不割断历史情节,不要让史料淹没了观点,便显得十分重要。譬如:有的讲,在未来15年里,中国田径必须做到世界走一步,我们走三步,只有采取这个速度才能有一个崭新的飞跃,整体实力进入田径世界前6名的目标。这种结论是一种过早结束研究的结论,是研究者在心理意义下,自我介入研究出示的结论。
成绩增值依赖从事某一项目专业人口所有成员无数轻微的进步,通过竞赛而逐渐积累,并不依赖社会自然人数的多寡,所说基础越大,尖子越尖只是一种无法验证的泛论。即然突变飞跃很少问世,大事的进步也不会时时出现,即便是大事的进步,出现运动天才也是由历史的成就,传统优势所形成,是训练理论系统的创造等隐性根源曾确切起着推动作用的结果。我国女子中长距离跑的成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我国田径事业进步缓慢的缘故,不能完全归因于尚不久远的历史发展进程,当归因于专业人口薄弱。
任何一项成绩的进步不能期待突变式的被创造,这是前述强调的观点,人为的拔高,会造成某一突变式增值,不管出于何种缘由,历史陈迹终究要受时代发展的检验。早在1965年男子100米成绩平了哈里10秒的世界纪录。10年后事实证明该项成绩仍须挨次地回归到10〃53;10〃52;10〃43;10〃28;10〃26的渐进积累中。女子100米和100米栏等也需要这样的渐进积累。这种观点虽不会遭到轻蔑,但有人不打算接受。如果我们故作姿态不理会这渐进积累的观点,近人将无法解释晚近30年来短距离项目成绩发展的状况,假若认为男子100米当前仍处在1965年高峰后的间歇停顿阶段上,等于说近30年没有一丁点的推进,这不符合事实。关注田径发展状况的有识之士也不会同意这种解释。
可能被人为操纵的突变纪录已经被电动计时所制肘。男子100米纪录在1979年袁国强创造10〃53之后,成绩纪录曲线才和谐地、具有律动的向前累进着。
在手计时占统治地位的年代里,存在着所谓提前量计时方法。这一做法曾深刻地影响了我国裁判界。当初人们并不十分了解手押计时成绩原本就优于电动计时这一事实。基于无视这一事实的妄自忖测去计较视觉反射与手指迟顿的神经传导会延误计时,因此需要一种提前量用以调整。当简单的接受了这个概念之后,有意或无意违反规则并于计时时机的条款在赛事活动中普遍存在,酿成短距离手计时成绩越发偏离真实状况。将虚构成绩当作与事实相符的成绩在绘制的曲线图上显示出增值的突变,让人过眼不忘。只是到了1975年和1979年之后,短距离项目作为真实成绩纪录其曲线才舒畅的展现常态律动。幸许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例外,其实例外才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审视与注目,在逻辑体系中例外都不可能证明与其矛盾的规律。
各项田径运动都经历过各自的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曲线呈现骤然上升,总的趋势是高涨发展,严重的下坠是历史变故所牵动,当然存在其他偶发性状的下落,围绕平均值曲线则经常是继发性状的收缩靠拢或展开扩宽。这同已经察觉的项目分化不明朗,增值速率不稳定,项目专业化程度不高相关联。
一个运动员在多种项目上进入全国前几名,在初级阶段比较多见,男女项目相比较女子项目更为明显。此处使用一个比喻看来是妥当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某些成员很象可以切割各类物品的刀子,而不是服务特殊目的的专门刀具。以径赛某一项目为主项两翼兼顾类型;高、低、中栏项目的全能类型;投掷与跳跃项目上的全才类型都曾在初级阶段普遍存在。这些类型的存在部分归因于田径发展初期项目分化不完善以及专业程度不高;部分归因于某些项目在使用生化供能机理方面出于同源或者是相近似的肌肉用力,在动作结构不曾精确化的某些项目上能够发挥互补作用,但并非是体能全面发展的必然倾向。
忆之当初在尚未深刻察觉相因的缘由时,把这种普遍存在解释为全面发展,并且过分广泛夸示这一解释。多种项目上的兼得及多种项目上的全才表现,铸成了全面发展这一术语最好注释。全面发展被过分渲染后,汇成了一种威逼力量,曾压抑早期专门化理论。或在夸示这一解释下,指令性的在少年学生比赛中贯彻全能类多项竞赛制度,用来促进全面发展,尖子人材便能从指令性规程中涌现。事实证明这种肤浅的解释所诱导的差错损害过或正在损害着田径事业的发展。检查以往的知识框架,反省思想视野,不让某种独断的思辩方法禁锢事业的发展是体育理论界急待讨论的大事。
各项田径成绩用年代来考察,大概都是缓慢的,这在之前已略略提及。取总体进程来比较,纪录停滞不前的短暂性的,进步则是经常发生的。但它不会是均匀的有规律的工作进程。当某项成绩进步到任何一定高度水平后,按一般规律就没有再继续进步的必要。事物发展的一般法则在成绩纪录问题上幸许与其他一般哲理相因。时代的连续性势必稍微地进行着训练理论与方法的改进,也许正着手进行技术技巧的完善与改良。作为教育过程为浇灌新生的一代。为孕育新进程的到来要付出时间的等待;等待与新涌现的训练手段,新的训练学说以及动作结构技术性的演变相一致;等待赛事微细变化并与之相适应。所以,在一代俊杰达到高度水平之后就不再具有继续突破的可能。运动天才在崭露头角的当初,幸许是传奇式的,但某些观察者不曾了解成绩增值法则同年代保持严格一致的关系,成绩的积累需要一代又一代优秀成员更迭构成。一代俊杰当达到本人运动生涯的终极岁月,便逐渐在成绩体制中消失。在他们退役消失而一时间无人可以承继接续时,成绩纪录进程将出现一处狭窄的收缩地段。今天,女子中长距离跑,可预见的情状将会是这样。
展开扩宽这一地段是那些年龄上占优势的进变类型或者是以精湛的技术不断丰富经验保持第1序位并大力拓展其成就的进取类型。
就我国田径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较,步入全国前10名还不能被认为是专业程度高等化的标志。到80年代中期许多项目的前8名前10名匀达到运动健将标准,当然在这时把前10名作为专业程度高等化的标志才具有令人置信的理由。80年代初期多种项目兼顾类型大量减少又补充说明了我国田径项目专业程度高等化的前景已经到来。
从本文使用全国田径纪录资料的1956年到1965年,为之急促孕育发展的时期。业已形成的秩序机制被文革干扰所损。在1965年我国男女计19个项目38人次列入当年世界前50名,其中17人11项列入世界前10名,标志我国田径运动跨入世界行列的来临。继后是72年、73年间的下坠。恢复原有秩序机制负出将近十年的努力。10年间一波波世界重大赛事匆匆走过。无可奈何花落去,世界水平持续高涨发展。70年代世界田径男女整体项目的平均增长率是15.6个百分点,15.6个百分点是19年间世界水平发展走完的一步。79年之后,我国田径整体发展开始起动,但田赛项目与径赛项目未能均衡发展,径赛柔弱的局面没有多大的改观。随之,整体推进力度加大,到93年部分的改变了田赛与径赛的不平衡。女子径赛——尤其是中长距离跑项目上有了重大突破,大事的进步已为世界所注目。但是男子状况改变不大,女子短距离跑尚须努力。跨入也好、推进也好、突破也好,所展现的是对观察我国田径水平的可信性与赞同性的一种认定。观察者所追求的是地位,所言实力——这个世界是讲实力的——这个实力,不能用一年中所有非接触性的赛事统计进入世界水平行列人数的多寡来判断,它只是成败标准的一种约定量。应当以达到奥运会项目报名标准的群体数量来衡量。呈现实力的支持量表现在报名标准限额之外达标者的多寡上。当以此作为拥有整体实力的标志。
本文从评述现代中国田径成绩纪录发展趋势开始,阐述与整体成绩增长密切相关的因素是专业人口数量和专业高等化程度;田径成绩不断发展的源头并不来至潜在人口群数量;明确了支配田径成绩增长的某些特征;确立了成绩渐进积累的观点;并指出某些不曾确切的成绩纪录必然受到历史进程的检验,当严肃的纪录,出现常规律动其真实才告白近人。本文还反省了田径运动发展初级阶段出现多项兼顾类型。它不是全面发展的必然归因;用以模拟多项兼顾类型而推出的竞赛章程,无助于田径的发展。成绩增值总是与年代严格一致,与认识论的一般法则相一致。
标签:田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