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利[1]2007年在《农业企业孵化器运行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企业孵化器,是通过提供一系列农业企业创业所需的管理支持和资源网络,加速农业科技成果商品化,帮助和促进新创农业企业成长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组织;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资源集成整合的平台。国内外关于孵化器的研究颇多,但针对农业企业孵化器的深入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通过理论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试图探索农业企业孵化器成长的内在机理和发展规律,为我国发展农业企业孵化器提供理论依据。论文共分以下八章:第一章,导论。介绍研究背景、意义、内容与方法,说明研究的技术路线及创新之处。第二章,企业孵化器研究综述。介绍企业孵化器的内涵与类型,企业孵化器与科技园区的区别;对国内外企业孵化器的起源、作用、运行机制、发展模式及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综述了企业孵化器运行与发展的基础理论,即专业化与分工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创业理论、产业集聚理论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第叁章,基于集成创新的农业企业孵化器基础理论分析。介绍了集成创新的理论渊源和研究进展;阐述了农业企业孵化器集成创新的框架体系,分析导致农业企业孵化器集成创新的因素,提出了集成经济的概念;构建了农业企业孵化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机制的模型,即GEM(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的衍生模型。第四章,农业企业孵化器运行机制与发展模式的概念框架。介绍农业企业孵化器的内涵、特点和功能,阐述农业企业孵化器运行机制与发展模式的内涵,提出我国区域农业集成创新的“四阶段说”和农业企业孵化器运行机制的概念分析模型。第五章,我国农业企业孵化器运行机制研究。是对第四章提出的农业企业孵化器运行机制的概念分析模型进行深入分析。影响农业企业孵化器运行机制的外在环境因素(外因)主要有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外在压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求)、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现实选择)、悠久的创新文化(内在动力);从组织结构、激励机制、管理制度和文化建设四方面分析了农业企业孵化器运行机制内部环境(内因);从决策机制、孵化伦理、中介咨询服务机制、融资服务机制、风险保障和人才开发机制六方面分析了农业企业孵化器运行机制主体。第六章,我国农业企业孵化器发展模式研究。介绍了国内外企业孵化器模式及其差异,构建了基于时间维度的“陀螺”理论模型,分析了影响农业企业孵化器发展模式的因素,即投资主体、自身的发展阶段、来自大学和科研单位的竞争、入孵企业的异构性、经理的素质,并运用“陀螺”模型分析沈阳辉山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模式。第七章,沈阳辉山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机制分析。运用农业企业孵化器运行机制的概念分析模型,从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和运行机制主体叁方面深入分析沈阳辉山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行机制,总结其发展的经验,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其进一步发展的建议第八章,结论与建议。据以上研究,得出本研究的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及前景展望。
邱宣[2]2004年在《美欧企业孵化器发展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50年代,以培育和扶持初创型小企业为己任的企业孵化器在美国诞生。当时世界经济不景气,美国经济赖以发展的大型传统制造业纷纷倒闭,工人大量失业。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深入,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引起了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等一连串的变化。为适应这种形式,美国政府营造了支持小企业发展的法律、财政及政策环境,企业孵化器应运而生,并雨后春笋般的在美国各地出现。孵化器的运行特点是通过为初创型小企业提供办公场地、共享设施、管理咨询、人员培训、融资网络等服务,大大降低了小企业的创业成本和风险,成为小企业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支撑。更重要的是,孵化器为美国经济的复苏和社会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欧洲发达国家的孵化器产生的背景与运行特点与美国极为相似,但功能和模式各有特点。企业孵化器的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逐渐引入中国,1988年被纳入国家科技部的火炬计划,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支撑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企业孵化器是在借鉴美欧发达国家经验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而建立的,在许多方面有中国特色,如政府是孵化器的行为主体,是孵化器的主要投资者等。中国企业孵化器成立以来,创造了显着的经济效益与超预期的社会效益。但是,总体上讲,中国企业孵化器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及管理规范,特别是对孵化器的理论基础和运作机理认识不足,目前还没有全国统一的孵化器发展的政策框架,孵化器的法律地位不明确。这些都制约了孵化器作用的发挥和孵化器进一步发展。本论文通过对美欧企业孵化器的发展研究,对中国孵化器发展现状的分析,对美欧与中国企业孵化器的比较,希望能揭示中国企业孵化器的成功缘由和存在差距,并对中国企业孵化器进一步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本论文共分四部分:<WP=60>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企业孵化器的概念、基本理论、类型、功能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这部分有两个创新点。企业孵化器的概念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解释,但是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专家学者的观点基本上概括了孵化器的外在特征;联和国开发计划署对孵化器的描述比较准确的界定了孵化器的内涵;本人认同并归纳整理出第叁种观点,也是业界的定义,代表了企业孵化器的精髓和本质,是孵化器的灵魂所在。本人认为企业创业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是企业孵化理论支撑,企业孵化器就是将新创企业与各种资源社会网络链接起来的有效平台。企业孵化器的类型很多,从经营主体、经营宗旨、专业特征和组织形式等不同的角度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企业孵化器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营造创业环境、提供咨询与融资等服务。企业孵化器的作用和意义主要在于:培育区域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第二部分主要研究了美国的企业孵化器。美国经济出现“滞胀”是企业孵化器产生的经济背景,新技术革命浪潮兴起是孵化器全面诞生的必然,小企业在新技术商品化中发挥显着的作用。同世界上其他事物一样,企业孵化器在美国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点到面的发展过程,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模式。美国企业孵化器取得成功的主要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1、在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史中,政府扮演了一个积极、重要的角色,通过直接投资、给予补贴等方式,支持孵化器的建立和发展,但不干预孵化器在经营管理方面的自主权,政府不参与孵化器的运营。2、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是孵化器发展的关键。3、孵化器与风险投资的充分融合并成为一种伙伴关系,有利于孵化器向产业化发展。4、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是孵化器成功运作的保证。5、科技型企业是孵化器的主要服务对象,这与它产生的经济背景和顺应高新技术发展趋势的宗旨密不可分。第叁部分主要研究欧洲的企业孵化器。欧洲发达国家的孵化器产生的背景与运行特点与美国极为相似。欧洲当时已有一些促进小企业的机构,但是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无力向技术密集型新企业提供所需要的设<WP=61>施和咨询服务,因此建立企业创新中心(孵化器)的目的是通过一个稳定的组织,专门培养创新性的、技术密集型的新建企业,并通过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咨询服务,有计划、有选择的认真培育小企业,提高小企业的成功率。通过对英国、比利时、荷兰、德国和意大利五国有代表性的企业孵化器的功能和模式的列举,揭示了欧洲孵化器取得成功的原因。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美欧企业孵化器的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首先是中国企业孵化器发展分析,中国的企业孵化器实践从1987年开始,经历了初创阶段、发展阶段、提升阶段,呈现出了创办形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孵化功能专业化、管理体制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等发展特征。中国的企业孵化器以政府强力支持、与高新区密切联系、孵化高技术企业为己任以及重视孵化器的增值服务等特点,为中国实施火炬计划、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了科技计划的实施者、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区域经济发展的利器、中小科技企业成长的基地。但是孵化器的运作机理不清晰、制度与政策障碍、管理规范缺乏、各地发展不平衡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相对落后等原因制约了中国?
欧庭高[3]2001年在《论企业孵化器的运行》文中认为本论文研究的主题是企业孵化器的运行,共分6章,约17万字。其主要内容概括如下。第一章、导论:企业孵化器研究的新视角在知识经济时代,新兴小企业的发展迅速,即使大企业也在兼并浪潮中嬗变或剥离出许多小企业。新兴小企业无论在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或市场创新上都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但是,由于其成长环境的不足,大多数新兴小企业在初创时期难以成活,因而这个问题在近几十年来一直是许多国家政策关注的焦点之一。企业孵化器产生的最初是作为一种经营模式而存在的,其设想无非是在经济衰退的背景下盘活遗弃的固定资产。这种经营模式在相对集中的一栋或几栋的楼房内向小企业提供承租业务,同时还辅以共享设施和提供管理咨询与融资服务,它有效地促进了小企业的成活。经过了多年的实践与探索,虽然不同的国家与地区在实施企业孵化器时有不尽相同的理念,但企业孵化器促进小企业成活的政策意义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企业孵化器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推广,对企业孵化器研究也逐渐由浅层的普及可行性研究向深层的运行有效性研究转变。但是,对于企业孵化器运行的研究,学术界刚刚开始,目前还没有在理论与经验上进行过充分的论证。为此,本论文尝试在这方面做一些探索。本论文的研究贯彻两个基本点:问题意识与整体思维。问题意识强调对现实和理论研究作批判性的反省,追根问源;整体思维则是从追根问源所确立的前提出发,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力求对问题进行全面性研究。我们所关注的根本问题是企业孵化器是如何运行的?更具体一点来说,企业孵化器运行的基础与宗旨是什么?在这个前提下它以什么样的方式展开的?它的运行是如何理解企业创新行为的?支持企业孵化器运行的政府行为是如何发生影响的?企业孵化器在运行中如何进行风险投资?中国应当采取哪些企业孵化器有效运行的政策措施来促进企业孵化器的演进与持续发展?第二章、企业孵化器运行的基础从中外典型企业孵化器运行的案例来看,企业孵化器的孵化运行包括外部支持的可能空间、入孵企业选择、提供孵化支撑的基础设施及衍生服务、企业及企业家成长的孵化服务、优惠政策、对企业跟踪和监督管理、毕业等基本内涵。根据这些案例所讨论的基本内涵,并结合其他学者对企业孵化器运行的论述,可以推导总结出企业孵化器运行的主要特征。这些主要特征包括孵化运行的基本过程、企业孵化器的生命周期与其运行模式的变化、孵化运行的管理、有效运行的因素四个方面。孵化运行的基本过程体现了社区支持、企业孵化器的投入、孵化企业和企业孵化器产出四个阶段性的变化。企业孵化器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从筹备、初建、业务开发到成熟或从初创、商业开发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在这些发展过程中,运行模式通常从房地产经营方式向提供多种商业、管理、融资等服务的方式转变。孵化运行的管理是以一定的团队为基础的,它是企业孵化器系统对孵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包括人员、资金、设施、孵化企业的管理等方面。有效运行的因素包括社区支持、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承租企业的选择、成功孵化企业形象的示范性、创业培训教育、支持创业的企业家网络、资金来源、商业技能帮助、办公服务等。从根本上看,企业孵化器运行的基本内涵及其主要特征有更深层的对象性基础,这些对象性基础包括孵化对象、企业家的创业过程和成功企业的开发叁个方面。孵化对象一般包括小企业、项目和企业家叁类。企业家的创业过程主要是对企业家才能、技术、资金、诀窍四个关键要素的有效整合。成功企业的开发把企业看作是动态的概念,在革新、量化处理和精致安排叁类相互统一工作的基础上,从根本目标、策略目标、组织策略、管理策略、人事策略、市场营销策略、系统策略来建立成功企业的过程。第叁章、企业孵化器运行视野中的创新创新是入孵企业的最重要行为。就企业孵化器的运行而言,创新秉承了熊彼特以来理论研究的最一般理解,它既是技术的过程,又是社会的过程,以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为其内在秉性。创新的复杂性是指在创新过程中技术变化的多重性、多极创新主体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以及创新多阶段和多功能的整合。创新的不确定性是指促进创新实现的各种条件与其结果之间的非必然联系。对孵化对象即小企业来说,虽然不同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结果不尽相同,但从总体上看,小企业与大企业创新一样重要。与大企业创新所具有的物质资源优势相比,小企业的创新优势与企业家活动有关,即行为条件上更具优势。在入孵企业中,最活跃的创新主体为高技术小企业,国外高技术小企业的主要特点有:(1)掌握某个特定领域的核心技术;(2)有一支合格的,并能不断更新知识的技术队伍,还有一个联络外部人才的网络;(3)企业在其专业领域掌握丰富的技术和管理知识;(4)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形成自己的多样化的产品系列;(5)制订了研究开发和开拓市场的长远规划;相比之下,我国高技术小企业具有创新的活力与动力,但是受到制度的约束较大。总的来看,企业孵化器对入孵企业创新的理解是整体的,其对创新的加速与促进体现在创新环境的构建上。企业孵化器运行对创新环境的构建与国家创新政策的目标是一致的,主要包括创建创新的基础设施、培育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连接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过程中脱节状态和与其他小企业政策的整合。因此,企业孵化器扶持入孵企业创新的主要原则是从创新复杂性出发,消除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这个基本原则在内容上蕴涵着创新主体、功能空间和时间叁个基本维度。具体而言,企业孵化器对创新环境的构建包括供应商、顾客、竞争对手、政府、大学和科研院所以及专业中介机构等基本要素,可以区分为由其自身资源直接创建的和利用外部资源间接创建的两部分创新环境。第四章、影响企业孵化器运行的政府行为分析政府是支撑企业孵化器运行的重要因素。从实证分析来看,国外政府影响企业孵化器运行的行为可以归纳成为叁个主要的方面:投入启动企业孵化器运行的资金,加强企业孵化器运行的管理和监督,强化孵化企业和企业孵化器运行的政策环境;我国政府影响企业孵化器运行的行为主要包括制定并组织实施企业孵化器启动的计划,投入启动企业孵化器运行所需的资金,直接运行企业孵化器,协调与管理企业孵化器运行,完善企业孵化器运行的政策环境五个方面。通过国内外政府启动与参与企业孵化器运行的比较分析,我们认为,影响企业孵化器运行的政府行为有两个模式,即启动企业孵化器运行的政府主导模式和促进企业孵化器运行的扶持模式。这两个模式反映了政府在企业孵化器运行中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基本职能。宏观的基本职能有对企业孵化器运行调控和指导,以及组织机制的设计与监督两个方面。微观基本职能是通过参与孵化企业、创新环境要素和企业孵化器网络来体现的。在孵化企业上,政府创建孵化企业的市场,制定与执行优惠政策和法律,以及引导孵化企业的行为。在创新环境的要素上,政府充当中介机构的角色,资助、支持或激励大学和科研院所参与创业,同时还大力地培育其他中介机构。在企业孵化器网络上,政府牵头组建企业孵化器网络或协会,颁布有关制度与规章,以及协助企业孵化器网络吸收成员。第五章、企业孵化器运行中的风险投资问题风险投资是支撑企业孵化器运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企业孵化器孵化与风险投资孵化具有互补性,企业孵化器孵化侧重孵化功能中的硬件因素,而风险投资孵化强调孵化功能中的软件因素,它是企业孵化器孵化功能的延伸与提高的必然趋势。进入成熟时期的企业孵化器,风险投资是其促进有效运行和孵化的基本手段。与企业孵化器运行相比,风险投资运行的要求高,在风险资本的来源、组织方式、制度的激励与制衡、资金退出渠道和支持体系上都有比较规范的市场运作的要求。就我国目前企业孵化器运行现状来看,开展风险投资的有利条件有:政策法规环境的逐步完善、民间资本充足、政府积极扶持、高新技术企业队伍不断增长、风险投资运行队伍壮大和实力增强、具有一定开展风险投资的实践经验等。不利因素是风险资本来源的渠道单一和数量不足、风险投资退出渠道不畅、运行人才匮乏、企业孵化器作为风险投资主体的性质不明、缺少创新机制与创新文化、风险投资运行的法规环境不完善、中介机构服务跟不上和一些不恰当的投资理念等。因此,企业孵化器开展风险投资需要重构风险投资的系统性因素和重塑其运行机制。风险投资系统性因素的重构包括风险投资者、风险投资主体、风险投资基金、风险担保公司、中介服务机构、风险或孵化企业、政策法规环境七个方面。风险投资运行市场机制的重塑包括:(1)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有效地促进融资机制的建设;(2)科学决策,完善投资机制;(3)进行管理创新,确立激励和约束机制;(4)积极探索,建立灵活多元的退出机制四个方面。第六章、企业孵化器的演进趋势与政策建议在全球化进程的推动下,既分化又整合两大动力使企业孵化器沿类型多样化、投资支撑体系多元化、运行规范化、网络化和国际化多个方向演进发展,其发展模式以政府为主导,但却受到来自企业孵化器自身有效运行能力不足的阻碍。就我国的现状来说,克服企业孵化器有效运行能力不足的阻碍既有有利条件,也有不足因素。有利条件主要有:强大的政府背景,已积累起来的强大发展优势,孵化对象发展迅速,拥有大量智力资源,科技与经济结合市场化体制改革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推动,企业孵化器自身有良好形象。不足因素主要包括:社区支持企业孵化器的基础薄弱,孵化功能过于集中在硬件服务上,受政治性因素的影响较大,管理人才不足,政策环境不够完善,创业文化还没有形成,创业者发展资金缺乏,一些误导的经营管理理念。基于上述这些因素的考量,促进我国企业孵化器有效运行的政策建议主要有:(1)明确企业孵化器发展的战略定位与主要目标;(2)创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体制;(3)建立支持企业孵化器运行的政策体系。全文的结论是:成功的企业孵化器以其有效运行为基础,而它的运行基础是建立在孵化对象之上的,意味着对孵化对象的成功开发;创新环境的构建是企业孵化器运行的最重要机制;政府与风险投资是支撑企业孵化器运行的两个重要因素。
李跃[4]2012年在《安徽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行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科技企业孵化器被定义为一种社会服务组织,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其组织方式正发生着变化,孵化器呈现市场化、企业化、专业化和网络化发展的趋势,也已出现对科技企业孵化器运作模式的进行相关研究的文章。无论是以事业单位形式存在的孵化器还是以公司制形式存在的孵化器,政府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事业单位类型的孵化器政府作为主要的投资者,作用不言而喻;公司制形式存在的孵化器政府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更需要政府创建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市场化从来都是以良好的制度环境作为保障的,政府行为的不缺位和不越位是孵化器良好发展的保证。现有文献对于安徽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模式的运行效率进行定量评价的不多,而且,对政府参与孵化器的方式和力度的研究不够充分,可见,深入研究安徽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行模式,对于完善安徽省孵化器的发展十分必要。首先,本文在分析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状况以及在对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模式的内涵加以界定的基础上,把现存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模式分为叁种典型的类型,分别是政府主导的事业型、政府主导的公司制和民间资本主导的公司制。其次,深入分析研究安徽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行模式。在对安徽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现状进行阐述之后,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安徽孵化器运行模式进行绩效评价,并横向比较鄂沪皖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行模式,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定量评价其运行绩效,从中找出差距和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再次,分析安徽省孵化器运行效率偏低的原因。在对客观原因作分析之后,对政府参与方式层面的作用加以剖析,通过对武汉、上海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建和运行的研究并结合省内孵化器进行的实地调研,比较分析安徽省政府参与方式和力度,找出制约我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进一步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最后,结合第叁部分对安徽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行模式深入分析和第四部分对安徽省孵化器运行效率偏低原因的分析,提出加强安徽省孵化器建设的建议。
程艳[5]2004年在《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行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科技企业孵化器(Science & 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or)在欧洲多被称为企业创新中心(Business Innovation Centre),在有的国家称为“科学园”(Science Park)它们都发挥着类似的功能,主要是吸储、管理、经营企业和造就企业家,是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又称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是高新科技成果商品化的重要基地,是高科技企业的摇篮,是培育科技企业家的学校。 科技企业孵化器将是未来科学技术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必要的、最简约的范式。这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通过政府引导和支持,提供研究、生产、经营的场地,通讯、网络与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系统的培训和咨询、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降低科技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为社会提供持续增长的税源和稳定的就业机会,其产业模式就是不断把科技资源(包括科技项目和科技人才)和经济资源(包括资本和劳力等)进行有机组织、整合、管理和经营,使科技成果商品化,科技企业及科技企业家市场化,网络化和国际化。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以及信息化为主要产业特征的时代的到来,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又迎来了挑战,其内涵和功能也在不断完善和丰富,传统的经营理念和运行机制正经受社会进步所给予的充实,这无疑需要理论和实践以逐浪式的提升。本文试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原理和运行机制作了一些初步研究,并结合武汉市实际,提出其发展对策。全文共分为六章,从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必然性入手,概述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生成、界定、战略地位与作用分析以及可行性研究。通过提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原理,重点分析了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技术创新理论、产业发展理论和区域发展理论;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比较,着重论述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进入机制、竞争机制、毕业机制、风险投资机制、过程培育与环境激励机制,并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绩效评估加以研究;最后着重介绍了武汉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障碍,提出一些建议性的措施。
李涛[6]2015年在《孵化器与天使投资融合发展中的政府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孵化器作为培育自主创新企业,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已成为我国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2009年以来,伴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科技创业企业大规模涌现。与此同时,从国际到国内,私有部门、个人兴办孵化器和从事天使投资业务不断涌现,以投融资为主要手段、目标的创新型孵化器异军突起,孵化服务更加高效和市场化,对政府主导创办的国有传统型孵化器形成不小的冲击,孵化器在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的同时,竞争日趋激烈。目前,政府主导创办的孵化器是我国孵化器的主体,拥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占据大量的优质资源,是服务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但大多数孵化器受体制机制、管理团队、资金规模等因素制约,在孵化服务上缺乏核心竞争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势下,孵化器提供的一般性中介孵化服务越来越不能满足创业企业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高速成长需求。同时,我国政府在鼓励引导孵化器走过28年的发展历程后,支持方式也逐渐从直接扶持转向间接引导,孵化器行业市场化趋势愈加明显,孵化器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投融资功能作为串联起整个孵化服务价值链的最核心功能,可帮助创业企业尽快获得资金和其他资源,解决其生存发展中的最大困难。同时,孵化器通过投资成功获取回报实现了发展壮大,提升了核心价值。因此,孵化器转型升级的关键突破口在于提升投融资服务能力。天使投资是支持早期创业企业的重要手段,在作用阶段、支持目的上与孵化器不谋而合,在资金供给和资源集聚上与孵化器形成优势互补。孵化器将天使投资功能融入自身发展,有助于克服孵化器运行中的“政府失灵”和减少天使投资活动中的“市场失灵”,有助于孵化器提升资本实力和提高孵化效率,形成更大的资本、项目聚集效应,能显着提升孵化器竞争力,是促进孵化服务迈向更高层次的有效途径。孵化器因具体类型、综合实力、发展阶段等差异,与天使投资的融合存在多种选择模式,本文在分析二者融合机理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空间嵌入式、资本合作式、自我发展式、创业导师式和网络联盟式五种融合模式,并结合望京孵化器的融合实践,分析了孵化器在与天使投资融合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孵化器层面和政府宏观层面提出了完善财税政策、营造融合环境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孵化器的转型升级提供借鉴参考。
李雷霆[7]2011年在《农业企业孵化器运行机制及效用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业企业孵化器,是通过提供一系列农业企业创业所需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进而帮助和促进新创农业企业成长壮大的社会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孵化器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资源集成平台。国内外关于孵化器的研究颇多,但针对农业企业孵化器的深入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探索农业企业孵化器的运行机制及其效用评价,为我国农业企业孵化器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论文共分以下七章:第一章,绪论。该章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提出了研究问题,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说明了论文的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给出了论文的研究内容、技术框架、特色与创新之处。第二章,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给出了企业孵化器的起源、内涵、分类及作用等基本概念;阐述了农业经济发展的两个基本理论,即人力资本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论述了系统评估理论,包括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方法设计两部分内容。第叁章,农业企业孵化器运行机制及效用评价的研究模型。给出了农业企业孵化器的内涵、特征和功能等概念;研究了农业企业孵化器的内外部运行环境;分析了农业企业孵化器运行绩效的直接影响因素和间接影响因素;构建了农业企业孵化器运行机制及效用评价的研究模型,包括主体要素的设计、辅助要素的设计和总体研究模型构建。第四章,农业企业孵化器运行机制研究。分析了农业企业孵化器运行过程,提出了各阶段机制:筛选机制,融资机制,毕业机制,收益机制,并对农业企业孵化器预警机制和农业企业的人才孵化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第五章,农业企业孵化器运营效用评价。分析了农业企业孵化器运营效果的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影响因素;对孵化器运营水平的评价进行了研究:包括评价研究的现状及意义,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运营水平综合评价等内容;对农业人才孵化效果评价进行了研究:包括农业人才孵化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综合评价等。第六章,实证研究。运用农业企业孵化器运行机制及效用评价的相关理论和模型,对农业国家科技园区(重庆渝北)的运行机制及效用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其发展的成功经验,指出现存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其进一步发展的建议。第七章,结论与展望。总结以上研究成果,得出本论文研究的结论,提出前景展望。
赵江敏[8]2011年在《专业技术企业孵化器入孵和毕业筛选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专业型科技企业孵化器是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必然阶段。如何科学、客观地制定企业入孵和毕业的筛选标准,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专业孵化器的功能,达到创业企业和孵化器实现共赢的目的,是目前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专业型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概念和特点出发,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深入分析了孵化器的作用机理,全面论述了孵化器内部运行机制和模式,在此基础重点论述了孵化器的入孵和筛选机制的程序和过程,构建了孵化器对企业入孵和毕业不同的筛选标准指标体系。同时,创新地提出以孵化企业为孵化器的研究切入点,运用主成分分析对多个企业的毕业指标进行排序从而研究孵化器在对企业进行孵化时的共性问题。全文可分为叁大部分,研究内容如下:第2章和第3章描述专业技术孵化器的基本内涵和作用机理。作者概括总结了支撑孵化器发展的相关理论,对传统孵化器的内涵、特征和发展阶段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专业孵化器的特点、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措施。运用经济学和管理学分析模型,深入分析了专业技术孵化器的社会公共作用机理,包括对技术扩散、产业聚集和提升自主创新等方面的贡献,成为孵化器与选择企业共同发展的原则与准绳。第4章、第5章和第6章,首先对专业技术企业孵化器的组织和运行模式进行分析,构建了完善的孵化器系统体系和系统动力模型,对其运作机制包括影响因素、入孵和毕业机制、孵化机制、融资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对孵化器的绩效进行了评估研究,并以实例说明了专业孵化体系的构建与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第二,在对专业技术孵化器运行机制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入孵和毕业筛选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创业企业成长规律,构建入孵企业的价值链。论述了孵化器与在孵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对企业进驻和毕业的整体程序和过程进行梳理总结,选择国外相关孵化器的运作经验进行佐证和说明;第叁,利用层次分析和模糊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入孵标准进行考量分析,构建了入孵筛选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同时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毕业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第7章以某生物医药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例,对在孵企业群分别进行初始入孵和毕业评判。对目前指标进行毕业评判,对分值较低项进行分析,针对性提出孵化器改进运行管理的相关目标、路径和措施。
孙凤海, 刘涟[9]2001年在《浅论企业孵化器及其运行机制》文中指出阐述了企业孵化器的含义,分析了企业孵化器的发展现状,对企业孵化器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概括,即 政府行为与商业行为相结合的机制;入驻企业的筛选机制;过程中的培养机制;孵化成功后的保障机 制;孵化器的自我提升机制。
李洪勇[10]2010年在《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孵化器经营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文中认为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兴建,极大的拉动了国内相关产业,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将有效缓解我国铁路运输的压力,对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也给高铁建造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速铁路建造技术的创新,需要大型企业的参与,也需要中小型企业的参与,但我国从事高速铁路建造技术研发或应用的中小型企业的规模不大,层次良莠不齐,且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因此,有必要在高速铁路建造领域建立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培养中小企业,促进科技创新,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孵化器便是这种组织的一种理想代表。本文以经济学、管理学等知识作为理论基础,结合高速铁路建造技术现状,参照企业孵化器的有关知识,构建了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孵化器,重点研究其经营模式和运行机制。因此,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有:1.研究了企业孵化器的相关理论,指出了企业孵化器的相关概念、产生和发展的理论依据以及现实发展意义。2.结合高速铁路建造技术的现状,阐述了在高速铁路领域建立孵化器的必然性,界定了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孵化器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内涵、特点、服务内容等,并提出孵化器建设的原则和思路。3.结合国内外孵化器的经营模式及启示,给出了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孵化器的半营利性的经营模式,并从战略模式、组织模式、服务模式这叁方面对经营模式进行了细部构造。4.研究了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孵化器企业化运行的机理,系统地分析了影响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孵化器有效运行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并由此设计出了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孵化器的入驻机制、培育机制、毕业机制、激励机制、收益机制等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 农业企业孵化器运行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D]. 郝利.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2]. 美欧企业孵化器发展研究[D]. 邱宣. 吉林大学. 2004
[3]. 论企业孵化器的运行[D]. 欧庭高. 中国人民大学. 2001
[4]. 安徽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行模式研究[D]. 李跃. 安徽大学. 2012
[5].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行机制研究[D]. 程艳. 武汉理工大学. 2004
[6]. 孵化器与天使投资融合发展中的政府对策研究[D]. 李涛. 北京理工大学. 2015
[7]. 农业企业孵化器运行机制及效用评价研究[D]. 李雷霆. 重庆大学. 2011
[8]. 专业技术企业孵化器入孵和毕业筛选机制研究[D]. 赵江敏. 天津大学. 2011
[9]. 浅论企业孵化器及其运行机制[J]. 孙凤海, 刘涟.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10].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孵化器经营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D]. 李洪勇. 中南大学. 2010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企业孵化器论文; 创业孵化论文; 技术创业论文; 创业资源论文; 服务创新论文; 创新创业论文; 功能分析论文; 网络行为论文; 风投论文; 创业论文; 风险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