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龙山县人民医院 湖南龙山 416800)
摘要:目的 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构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过程,对层级管理实施前后护理管理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后,我院在整体护理、病房管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等各项护理工作质量评分上均要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后入院治疗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护理管理质量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这是医院护理质量的提升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当前也在我国各地的医疗机构得到推广[1]。护理分层级管理模式强调将护理工作划分成多个模块,实现病区责任化分工,使得护理工作能够细化到每个护理人员的工作范围中,通过施加合理的压力以促进护士的责任性的提升,并且通过护士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护理水平,最终促进医院整体护理水平的提升[2]。本次研究也就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挑选60名来自我院各个科室的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在20~43岁之间,平均年龄(28.7±3.5)岁;护理人员中有12名为主管护师,14名为护师,32例为护士;本科及以上学历者有14名,大科学历有26名,中专学历有20名。
1.2 方法
1.2.1 构建层级管理组织
护士分层级管理组织主要由6名具有较强组织能力及丰富工作经验的护士长组成,主要参与护理人员培训及管理制度的制定,同时依据护士管理工作规范进行护士选拔及考核等管理。
1.2.2 护士分层
按照能力优先原则,形成阶梯式的护理人才队伍,满足不同病患的需求。能力评价主要从学历、工作经验、个人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按照能力配置到不同的阶梯岗位中,同时明确各个层级职责,建立科学的工作流程。
1.2.3 层级分工
护士长主要负责的是管理、协调及监督工作;护理组长协助护士长对科室进行管理,同时组织查房、会诊以及制定护理计划等工作,检查及指导下级护士工作;高级责任护士主要针对入院的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对初级责任护士制定护理计划的情况进行检查及监督;初级责任护士按照护理计划要求,为患者提供从入院到出院的全方位优质护理,如生活照料、病情监测、心理护理、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等。
1.2.4 层级培训及考核
建立护士分层级管理体系,各个课时的护士长应根据专科实际情况,对各层级人员的能力情况进行评估,同时根据各层级能力要求制定合理的培训及考核计划,依据计划落实技能及理论考核工作,最终将考核结果放入到护士个人技术档案资料中[3]。具体的培训模式可分组、分项进行专人培训,培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训方法包括专题讲座、现场示范以及自学等。
1.2.5 权限及待遇设置
层级管理中的高级责任护士要求具备扎实的理论及临床实践能力,确保在会诊、查房等活动中发挥专业指导作用,体现分层级的重要性。同时将护士当前层次同职称晋升、奖金分配结合,依据护士工作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确定绩效工资。
1.3 评价指标
(1)采取自行设计的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对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护理工作质量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包括整体护理、病房管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四项内容,各项内容总分值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护理工作质量越高。(2)对医院180名接受护士分层级管理服务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主要采取自制问卷调查表,在实施前后各进行一次满意度调查,问卷总分为100分,其中90~10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 )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2.1 护理工作质量
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后,医院护理工作质量显著提升,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施前后护理工作质量比较( ,分)
3.讨论
随着医疗护理模式的改变,医院护理管理方法也不但变化[4]。医院传统护理管理模式中,常常存在管理散涣的情况,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繁重但是却缺乏条理性,这样使得大多数护理人员长期处于机械化的工作状态,平常也以完成工作任务为核心,但是管理方式欠妥、工作压力大会使得护士工作热情逐渐下降,这会对护理质量的提升产生较大影响。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至一定新型的管理理念,分层级管理主要是通过构建不同层级的管理机构,以小组形式进行护理工作,充分调动组内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护士的责任意识以及团队合作意识[5]。同时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还坚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强调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住院享受。护士分层级管理按照能力及工作经验将护理人员划分到不同的层级,明确各个层级护理人员的职责以及能力要求,使得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对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使得管理效果显著提升。分层级管理模式转变了传统统一化的培训及考核方式,根据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水平以及工作要求,实行差异化的培训以及考核,这样可以使得培训更具针对性,通过相应的培训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理论与技能水平。依据不同层级给予不同待遇,根据工作量及工作质量赋予绩效及奖金,能够调动各层级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使护理人员不断进行自我完善,超更高的层级进发,以此提高护理整体质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后,我院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这也充分体现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构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有重要应用价值,有利于提高护士工作热情,提高患者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翠玲,程美红,衣艳凤.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5):232.
[2]高春玲.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于提高护士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作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36):204-205.
[3]刘念.层级管理模式在妇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31):94-96.
[4]许清.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0):96-97.
[5]殷惠.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06):233-234.
论文作者:尚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9
标签:层级论文; 护士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质量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患者论文; 护理工作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