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黄海林
【内容摘要】 我国社会发展速度进程加快,标志着精神文明建设地位不断提升。新时期要求对精神文明建设要具有高度自觉性,在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的同时,更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价值。我国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对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不断探索,并进行大胆的实践,从而达到了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目的。本文通过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意义进行解读,从新时期角度对精神文明建设转型进行探究。进而提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的路径,并对具体可行性实施策略进行了论述。从而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性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 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文化产业
人类实践活动是意识层面的活动,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对精神文明进行改造。精神文明是人们在实践中创造的精神文化总和,具体表现在教育、科学、艺术等领域,对人们审美、心理建设、传统习惯等产生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形成的新型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为人们实现全面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我国新时期发展过程中,应建设什么样的精神文明,如何建立精神文明,是我国发展中必须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我国实现社会转型发展的必要问题。
一、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意义
(一)精神文明推动经济发展。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意义之一是推动经济发展,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精神对于物质存在依赖性,同时精神对于物质也存在反作用。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每一个历史变迁背后,都会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作支撑,反映出精神文明建设对于社会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精神文明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在提出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支持,社会发展不只是单纯的经济行为,其中也蕴含许多精神文化要素,如道德水平、综合素质、业务能力等,所以社会发展中的经济建设也是一种精神建设行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理念的普及,激发人民群众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风气,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并与物质力量有效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促进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对教育文化的发展,提升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综合素质,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二)精神文明建设增强社会凝聚力。文化作为一种具有客观性的精神力量,制约着人们思想观念,凝聚社会思想共识。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增加凝聚力方面,成为维系民族生存的巨大精神力量。目前,我国正在处于经济与社会变革时期,社会结构改变与经济体制改革使社会矛盾不断加深,为了有效解决化解社会矛盾,除增加社会财富以外,还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将社会矛盾中深层次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社会转型时期也是文化与价值取向裂变时期,人们自主性和选择性不断增强,使价值观与文化需求发展不断多样化。其中不可避免产生社会文化盲目的特征,会间接加剧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发展。因此,在鼓励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还要重视思想文化价值观的统一引导,整合多元化发展,形成社会精神的凝聚力,保障精神文明建设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力量,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感召力与凝聚力,因此,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环节,并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才能激发出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实现增强社会凝聚力的主要目的。
(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综合国力。精神文明作为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状况,一个国家没有精神文化的支撑,即使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也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综合国力包括经济、军事、政治、外交等因素,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文化作为综合国力影响因素之一,主要体现在:一是文化是国家发展的驱动力;二是文化与经济发展逐渐趋向一体化;三是文化显示出国家的话语权。因此,在国际环境竞争中,要积极塑造精神文化形象,从而达到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目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想在世界发展潮流中,占据有利位置,必须要把握目前精神文化发展趋势,增强精神文明建设责任感,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文化加强,使我国面对国际文化较量时,能立足于不败之地。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有关规定,本刊已许可国内外文献索引、文摘和全文数据库等载体传播本刊论文,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视为同意我刊上述声明。
二、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转型
(三)重视社会本位向重视个体本位转型。个体本位转型是指精神文明建设以人民为本,不只是重视人整体发展,而是要立足于“以人为本”的角度,实现个体本位发展。人在社会中发展,社会发展依赖于人的进步,因此,没有个体就没有社会,人在社会中的活动,都是个体与社会整体的统一。人的个体发展主要体现在个性追求、社会关系、人格需求等,精神文明建设要以人的个体性为本,重视人体本位价值。人的个体性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是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尊重和理解个体差异,维护个体性权利,实现个体自由和民主人权,从而达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实现人文关怀的目的。二是精神文明建设要重视每一个个体的文明建设,因为个体的追求一方面需要依托群众力量去实现;另一方面群众也要通过个体才能得到巩固。我国要建设精神文明强国,离不开每一个个体的全面自由发展,要求个体发挥出全面的才能和力量,这就需要个体综合素质提升、个性丰富、主体意识增强,将个体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实现向重视个体本位转型,完成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进程。
沙莉平常积累的“同事缘”这时帮了她,我瞥见小张把沙莉拉到一角,神色诡异地告诉她:“你可以建议客户到器材市场买散装粉。一根硒鼓装两次再生粉,并不会影响机器的性能。”沙莉听后,用手机将小张的建议告诉了李先生。
(二)满足人的精神文化向重视激发人的创造力转型。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工作在于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人民群众对于文化需求不仅体现在日益增长的趋势,还在性质上转化为文化权益的需求。其中包括文化享受权、文化创造权、文化参与权等,所以精神文明建设,不能单纯地让人民享受文明建设成果,而是要尊重人民主体性和创造性,满足人民群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权利主体需求。人民群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享受着和推动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因此,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要重视群众主体作用,才能够焕发出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创造热情。要想实现向重视激发人的创造力转型,必须改变过去居高临下的工作作风,要凸显出对人民群众主体性的尊重,推行民主型文化建设,让群众充分发挥出文明建设的创造力和主动性,使群众获得价值和地位的认同,在文明建设中不断进行自我展示,使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建设中,增强自身创造的责任感和成就感,从而满足人民群众精神上的享受,实现精神文明建设向激发人创造力的转型。
(一)经济建设服务向以人为本服务转型。精神文明建设内容随着社会发展和转型发生改变,人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决定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转型方向。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除经济需求之外产生其他需求,我国逐渐认识到以人为本的重要性,提出科学发展观,使精神文明建设从经济建设中脱离出来,回归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精神文明建设要想彻底实现重视为人服务的转型发展,要改善传统人本工具论的限制。我国部分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忽视群众真实需求,违背人民意愿,并未做到真正为群众考虑,只是进行“面子工程”,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人民的文化权益,限制人的全面发展。要想做到以人为本的服务转型,要严格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精神文明建设要做到为民所想和做人民所需,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维护人民精神文化利益,实现促进全面发展的终极目的,将精神文明建设与人主体性相适应,实现全面性的精神文明建设转型。
三、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
根据2016年1月至6月对河流水质的调查评价,滹沱河上中游各功能区的水质除滹沱河山西阳泉饮用水源区外均不达标,其中水质最差的为滹沱河山西代县农业用水区(繁峙段)和滹沱河山西原平忻定工业、农业用水区(定襄段),地表水水质均差,主要是氨氮浓度高,超标倍数达到了1.5倍左右。
阅读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最近这几年,我走访了全国各地约200所学校,其中大部分都是小学,从大都市的“重点小学”到乡镇小学,我都去做过关于阅读与写作的讲座。在讲座过程中,我总是有意识地频繁与孩子们互动,所以一场讲座做完,对于这个学校孩子的总体素质,我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一)处理好各种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存在各种矛盾,如何能解决处理这些矛盾,是社会稳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举措。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利益关系的变动使社会矛盾逐渐增强,使我国建设中兼顾各方利益难度不断增大。因此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工作,处理好各种矛盾能在根本上改善民生,保障社会公平公正。随着市场经济和人民自由以及民主政治这三个特征不断演化,使人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也不断增强,从而产生价值和文化需求多样化发展。人们需求的多样化推动人全面发展,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但是由于人们文化多样化发展还存在盲目的问题,会对社会矛盾产生间接不良影响,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要积极发挥文化主导引领作用,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我党指出要正确处理社会内部矛盾,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矛盾解决的具体举措,为我国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中处理社会矛盾指明了方向。
(二)物质生产与精神文明建设相协调。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把握好物质生产与文化建设的关系,达到物质生产与精神文明建设相协调的状态。物质生活影响着人们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因此要想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重视完善人们生活条件,满足人民物质需求的前提下,进行文化建设,才能够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性。丰富的物质条件为人们精神生活提供动力,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升,休闲娱乐时间增多,为人们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充足的条件,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对于精神需求也不断增长,使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更加平衡。物质发展决定着精神发展,但是精神对于物质也存在着反作用,物质文明的发展需要精神文明做依托,物质文明发展不仅要求精神文明的追随,还要求在物质文明基础上建立相对独立的精神文明。在一定程度表明,在物质文明发展的允许范围内,精神文明发展程度越高,就越符合物质发展的要求。而这一现象对于精神文明建设来讲,正是达到了物质生产与精神文明建设相协调的发展目标。
(三)文化创新与借鉴结合,保障精神文明的继承。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存在文化多样性的特点,随着全球化不断发展,外来文化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不断冲击,多样性的文化资源包含优秀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存在一些消极的低俗文化,因此精神文明建设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文化选择和文化辨别,成为目前主要的工作问题之一。新时期发展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要保持文化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方式,保障精神文明的有效继承。新时期社会体制的发展,更多体现出一种在借鉴和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借鉴与继承并不单纯意味着对外来文化的接收,文化创新也不是完全否定现阶段的发展成果。而是面对多样化文化,要具备理性的辨别精神,并针对我国现阶段发展情况进行文化创新,对待传统文化中的封建思想,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对精神文明建设有益的文化精华。对待外来文化,要采取借鉴和批判的精神,才能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四)构建和谐“中国梦”。构建“中国梦”就是要实现社会发展进步和社会和谐,“中国梦”体现着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希望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富足安康,“中国梦”的构建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梦”实现要依靠人民群众,只有人民群众生活得到改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经济社会才能实现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中国梦”的实现要能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不断实现和发展广大人民的利益,使社会发展成果普及到全体人民,使我国人民向共同富裕前进。广大人民的安康与幸福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发展进程不断深入,使我国先进文化理论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也不断增多。主要体现在:一是理论方面。对于外来文化的借鉴与吸收,并能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二是实践方面。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不断深入而不断深化,在文化建设的指导下,从我国实际实践情况出发,创造出先进的理论体系,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实践基础。随着我国全民步入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越发突出,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和作用更加广发和深刻。因此,要积极建设精神文明,保持自身文明建设的自觉性,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洪波.新时期加强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办公室业务,2018,21:190~191
[2]罗少军.创新开展新时期水利精神文明建设和政研工作[J].河北水利,2018,10:8~9
[3]何维刚.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基于创建省文明单位工作调研[J].现代国企研究,2018,10:207
【基金项目】 本文为湖南省省教育厅科研课题项目“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政策的演变”(编号:15C1335)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黄海林(1972.1~),男,湖南湘潭人;湘潭大学碧泉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文化政策和文化产业
标签:新时期论文; 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文化产业论文; 湘潭大学碧泉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