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途径论文_屈大伟

解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途径论文_屈大伟

重庆市酉阳第一中学校 重庆酉阳 409800

摘要:社会期待增效减负的教育,学生成绩的差异,与众多因素有关,本人认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通过分析学生审题表现的不良现象:畏长心理、思维定势、忽略部分题意和缺乏整合题意,本人通过查找文献以及课堂实践提出削枝存纲,把握本质;咬文嚼字,重视概念教学;对比区分,变式训练;扶持引导,自主完成的对策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最终提高学科教学质量。解题能力是衡量初中生数学素养的主要指标.加强学生解题能力培养,要讲究循序渐进,可以从数学基础、审题、思想和习惯等几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能力;探讨;问题解决;审题

前言: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也是一线初中数学教师苦苦深研的课题.在这,我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做好初中生数学解题能力培养谈一些粗浅看法,与同仁共勉.

一、审题能力的解析

1.1数学课标的要求

2011版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审题是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表征,教师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势在必行。

1.2审题是一种阅读能力

李岩在论文《数学解题审题翻译法》中提出“数学审题是把握解题的本质,弄清题意中的字、词、句、图表各自的数学意义及它们之间的数学联系”,通过阅读题目获取已知条件和要求的结论。

1.3审题是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

审题是问题解决的第一步,是准确解题的前提和首要条件,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审题的正确与否关系到解题的成败。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帮助学生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学生在审题时存在的问题

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观察和分析,学生在数学审题方面存在以下的问题:

2.1畏长心理

学生一看到篇幅很长的题目,就人为地扩大题目的难度,缺乏耐性把题目读完整,以致放弃作答。这样类型的题目实际上是锻炼学生的审题耐性,题目并非想象中的难度,题目只是交待背景,以增加“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元素。

2.2思维定势

学生急于求成,没有耐性把题目看完,缺乏深入分析题目,常常用眼睛扫一遍题目,就急于下笔,以“老经验”的心理盲目解题,导致没有准确无误地解题,思维定势,结果答非所问。

2.3忽略部分题意

学生已经审题下笔作答,答完后没有反复推敲题意,甚至是无视题目的已知条件,例如是非辨别词、图表信息等条件,导致解题的最终结果有瑕疵。还有是对数学概念含糊不清,认为读不懂的数学概念就人为地忽略概念而错误解题。

2.4缺乏整合题意

题目条件以文字、图表两种形式出现。学生对单个图表信息本身的含义和隐藏的含义较为熟悉,但是对于多个图表信息就无法整合和提取有效的信息,以致无从下手进行解题。

三、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对策

张璐璐在《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中指出,审题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审题能力是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审题习惯和教师的引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对以上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本人查找文献以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的对策:

3.1削枝存纲,把握本质

随着高考改革,重视考查学生的语文学科水平,重视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数学这一学科也顺应改革之风,出题者倾向于交待题目的背景,增加题目的长度,这需要引导学生“削枝存纲,把握本质”,不畏题目的长篇幅,摒弃题目的背景,注意力集中在关键的题目条件上,寻找解题的突破口,把握解题的本质,进行“对症下药”。

3.2咬文嚼字,重视概念教学

学好数学的第一关就是要过好“概念关”,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在概念的理解上差之毫厘,则误导了思维。学生审题有误还表现在对数学概念的“消化不良”,避免这种症状,需要重视数学概念的教学,正确呈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是为审题而服务的。

“审题是一种阅读能力,是弄清数学问题中字、词、句的各自的数学意义”,这需要培养学生咬文嚼字地审题,根据不同题型抓住关键字眼进行审题,例如:对于是非辨别题则要圈出“正确的、错误的、真命题、假命题”等,边读题,边圈出重要的词语,提醒注意。对于较难读懂的题目,采用“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方法捕捉解题的突破口。

3.3对比区分,变式训练

把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进行对比区分,结合相应的变式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例如:增长问题中的“增长了”与“增长到”就意义不同,所列的式子不同,结果就截然不同。

3.4扶持引导,自主完成

落实学生读题目、抄题目和审题目,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锲而不舍地先扶持学生,再带领学生过渡到学生自主完成整个审题过程。这个跨越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技巧和心理两方面对学生进行持之以恒地示范、教育和帮助。

“玉不琢,不成器”。学生解决问题的成败,一半在审题,审题就是“教”学生怎样解题,只有准确审题,学生才会把握解题的方向,才会发现解题的思路,才会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越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越能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性。好习惯成就好解题,重在理解,成在培养,贵在坚持,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为成就学生的解题而努力吧!

四、加强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十分重要,是教会学生掌握解答几道数学题无法比拟的.学生一旦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就拿到了打开数学殿堂的钥匙,就可以去发现和揭示数学问题解答的规律,举一反三应付各种变化的题型.然而,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仍然存在“灌输式”的题海战术现象,以为大量地做题,千篇一律地强化训练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忽视学生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师生严重“疲劳驾驶”,使得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学生已经掌握了一类题的解法,再反复训练做题,他们的思维会变得僵化,形成固定思维,极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从初一开始,教师就应该着力加强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的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加强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训练,让学生通过掌握一种题型的解法,掌握一题多解的解题方法和思想.

五、加强学生数学解题习惯的培养

规范性解题是初中数学教学应该着力加强的教学任务.教师应该侧重引导学生养成规范解题的良好习惯.因此,在课堂例题或学生作业的讲解中,教师应特别注重自己板书的规范性书写、语言表达的严谨,每个步骤都要有理有据,上下逻辑环环相扣,给学生做解题示范的好榜样.学生参照教师解题的习惯,逐步模仿内化成自己的良好解题习惯,为高质高效解题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日常解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解题的思想和方法,思考哪种方法简捷更易于掌握,哪种方法更能体现这一类题的思想,解题过程中易出现哪些差错和遗漏.教师要有侧重地引导学生抓住实质,揭示规律,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小结:李邦河院士说过:“数学是玩概念的.”在概念形成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与联想,体会概念形成的背景,公式、定理的推导中蕴涵的思维方式等.根据概念的不同特征,分别采取理解性教学、逻辑性教学、辨析性教学.教师应充分认识数学阅读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掌握一定的课堂阅读指导策略,科学传授阅读方法,把握“愤悱启发,相机诱导”的原则,培养学生阅读数力.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启其蒙而引其趣”.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课堂情绪,主动体验阅读的过程和思维的发展过程,体会看似简单的文字符号公式背后所隐含的复杂奇妙、博大深奥的思维过程,让阅读学习变得有滋有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岩.数学解题审题翻译法[D].长春:长春师范学院,2011.

[3]俞雪明.高中生数学审题存在问题与案例分析[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8.

论文作者:屈大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4

标签:;  ;  ;  ;  ;  ;  ;  ;  

解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途径论文_屈大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