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比较不同体位下股神经穿刺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患者60例,性别不限,ASA1~3级,年龄>65岁,BMI18~28Kg/m2。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外旋位组(R组),传统体位组(N组)。观察2组的操作时间、药物起效时间、药物消退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N组的操作时间、药物起效时间和药物持续时间均较R组延长(P<0.05)。N组出现1例误伤血管,而R组未见相关并发症。结论:外旋位下股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药物起效时间短且持续时间更长,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疾病的主要手段,且预后良好[1]。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全膝关节置换手术逐渐增多。有研究称,TKA术后疼痛主要由于股四头肌痉挛导致[2]。而股神经阻滞能有效地缓解因股四头肌痉挛造成的疼痛。因此股神经阻滞可有效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3]。由于接受TKA的患者多存在关节畸形且无法伸直,传统的体位对麻醉医生穿刺操作有一定的困难。本研究拟比较不同体位下股神经阻滞的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选取择期患者60例,性别不限,ASA1~3级,年龄>65岁,BMI18~28Kg/m2。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外旋位组(R组),传统体位组(N组)。
1.2麻醉方法
患者入室监测ECG、NIBP、HR及SPO2,。患者取平卧位,展露腹股沟区并标记股动脉搏动点。R组腿呈外旋30°,N组腿呈中立位。使用2000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探头频率7~10MHz,Terson,美国)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4],为避免神经损伤,刺激电流设置为0.3~0.5mA。将探头置于股动脉腹股沟搏动点,采用平面外进针法刺激电流0.3~0.5mA[5],引出股四头肌神经冲动后,回抽无血后注射0.375%罗哌卡因20ml和1%利多卡因10ml。所有穿刺操作均由同一名麻醉医师完成,且并未参与数据记录。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的操作时间(开始定位至穿刺结束)、药物起效时间(股神经支配区痛觉消失)、药物消退时间(注药后至痛觉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局麻药中毒、误穿血管等)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之间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3 讨论
TKA患者术后早期即进行功能锻炼。而由于疼痛等原因,多数患者无法进行有效的自主锻炼,因此有效的术后镇痛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椎管内麻醉镇痛由于TKA患者术后使用抗凝药物从而变得不安全。而静脉镇痛药物对于老年患者的循环、呼吸系统极易造成不良影响。随着超声技术在麻醉领域的开展,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镇痛能够为TKA患者提供满意的术后镇痛。而传统的股神经穿刺体位可以适用于大部分患者,但恰恰膝关节畸形的患者给我们进行穿刺操作造成了困难。通过传统体位下血管与神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将直立位改良为外旋位。通过与传统的解剖定位对比,结果发现外旋位更有利于穿刺时患者下肢的摆放,尤其是膝关节无法伸直的患者。从而减少了操作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中R组发生误伤血管情况较N组少,原因是因为超声下股神经与股动脉之间的距离增加[11],超声引导穿刺时,可观察到神经、血管与针尖之间的关系[12],减少了反复穿刺的次数,提高了神经阻滞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与传统的体位相比,外旋位下股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药物起效时间短且持续时间更长,并发症较少。
参考文献:
[1]Ethgen O,Bruyere O,Richy F,et al.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total hip an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A qualitative and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Bone Joint Surg Am,2004,86-A(5):963-974.
[2]Brittney A. Luc-Harkey,Clare E. Safran-Norton,Lisa A. Mandl,Jeffrey N. Katz1and Elena Losina. Associations among knee muscle strength,structural damage,and pain and mobility in individuals with osteoarthritis and symptomatic meniscal tear. Luc-Harkey et al. 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2018)19:258.
[3]文四成,陈潜沛,罗培生.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29(23).
[4]邹江,张兆晖,魏湘华,唐育民.神经刺激器不同强度电流对兔坐骨神经阻滞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1).
[5]陈开文,李建华,张传汉.小儿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刺激域电流分析[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9).
论文作者:李栩,卢悦淳(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患者论文; 体位论文; 膝关节论文; 药物论文; 股神论文; 神经论文; 时间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5月上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