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关系_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关系_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毛泽东思想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理论体系论文,逻辑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8999(2008)03-0095-04

一、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这表明,毛泽东思想对于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着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走自己的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深刻转变,实现长期执政的基本经验。立足基本国情,坚持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也是我们党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要思想依据和逻辑前提。

继1949年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之后,又经过七年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到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从1956年开始,毛泽东领导全党开始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艰难曲折开创性探索。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借鉴苏联和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发展的教训,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任务。虽然毛泽东并没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字眼,但是《论十大关系》处处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发展规律,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开篇之作。因此,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起点。也正是从这时起,中国才真正开始探索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建设起来后,如何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摆在了党的面前。而当时苏共二十大揭露的苏联过去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给了中国共产党人以有益的警示,那就是要独立思考,从各个方面考虑如何按照中国的情况办事,努力找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借鉴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教训,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任务。对此,毛泽东自己后来说过:“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但从一九五六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1]

从1956年到1966年,毛泽东领导全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长达十年的艰辛探索,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重要问题上提出了有价值的思想,这些重要的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主要包括: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思想;提出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的民主政治建设目标;在领导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时提出了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反对平均主义,强调发展商品生产、遵守价值规律和做好综合平衡,主张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等思想。这些重要思想对于1978年后我们党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具有重要的奠基性意义。正如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在谈到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时指出:“总之,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

二、毛泽东思想贯通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两大理论体系的逻辑中介

从理论体系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大理论体系,一个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获得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理论,它的主线是革命和夺取政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它的主线是发展。[2]两大理论体系并非截然分立,而是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的经验、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前提和实践基础。

从时间上看,毛泽东思想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主题是夺取政权,实现执政目标;第二部分是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思想(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三大改造胜利完成,中共八大召开),主题是巩固新生政权,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第三部分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思想(从1956年到1966年的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主题是以苏为鉴,探索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其中第一部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和第二部分关于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思想共同构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而第三部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思想则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起点和开端。所以,毛泽东思想贯通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两大理论体系的逻辑中介。在当代中国,坚持毛泽东思想,也是真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一道,克服重重困难,逐步制定和领导执行了使革命由惨重失败转为伟大胜利的总的战略和各项政策。1948年4月1日,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作了完整的概括: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这条总路线,正确地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领导权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正如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所指出的,如果没有毛泽东多次从危机中挽救中国革命,如果没有以他为首的党中央给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和人民军队指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党和人民可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我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在这期间,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国后的头三年,在胜利完成繁重的社会改革任务和进行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的同时,我们迅速恢复了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全国工农业生产1952年底已经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1952年,党中央按照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这表明,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大规模开展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和思想基础。

从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我国进入了十年全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在这十年中,也有过许多失误和曲折,但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都形成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有价值的探索成果。在这一时期,毛泽东提出了许多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思想。这些宝贵思想,既是毛泽东领导全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同样也为中国进入全面改革开放时期奠定了根本的基础。比如,在经济建设上,毛泽东在反思“大跃进”教训时,抛弃了用15年“赶英超美”的不切实际的目标。20世纪60年代初他在接见来华访问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时明确指出:“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在你们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经过了好几百年。十六世纪不算,那还是在中世纪。从十七世纪到现在,已经有三百六十多年。在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我估计要花一百多年。”[3]这是对建国十多年来经验的新的总结,是比较符合中国实际的新认识。在政治建设上,毛泽东带领全党创立和坚持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基本制度;创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建立和扩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目标和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这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奠定了重要的前提。在文化建设上,毛泽东带领全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包括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一个长期性的基本方针以及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医药卫生事业等基本方针,倡导“古为今为,洋为中用”,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在党的建设上,毛泽东指出要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单有党还不行,党是一个核心,它必须要有群众;提出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个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提出要坚持党内团结的原则;提出我们的中央委员会应该有许多工程师,有许多科学家等等。这些是对党的组织建设特别是干部政策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提出实现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先导。

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从理论成果的角度来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共产生了四大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大以来形成的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和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在党的代表大会文件中还是第一次。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的准确描述。这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形成的三大理论成果,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十六大以来形成的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战略思想,都被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科学理论体系之内。这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所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可以概括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的关系。这个一脉相承之“脉”,从理论主题上看,就是为了中国的独立和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理论品格上看,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不断结合新的实践和探索实现与时俱进;从理论基点上看,就是坚持实事求是,认清中国的基本国情,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任务和奋斗目标;从理论目标上看,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实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宗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我们党坚持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实现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表明了我们党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进一步深化。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内容恢宏、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思想、关于政策和策略的思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思想以及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这六个相互联系又自成体系的重要内容,贯串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个基本方面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的成功结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大力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理论前提和思想先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飞跃的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注点,是发展。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的基本线索。抓住了发展,就抓住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抓住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任务、主要矛盾。目前,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能满足之间的基本矛盾没有变,我国依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判断没有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没有变,坚持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发展道路没有变。因此,必须用发展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战,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治国理政的基本思路。但是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要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顺利推进。

理论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需要经过实践和探索的检验,要适应实践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探索无止境,实践无止境,理论的发展也无止境。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理论体系,同样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实现与时俱进。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的基本理论进一步发展的新起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体系,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按照“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要求,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实践推进中出现的新问题、新要求,不断提供新思想,提出新观点,做出新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时刻关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历程,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每一个不同发展阶段,提出新的思想,用以指导新的实践,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大局,不断坚持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努力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标签:;  ;  ;  ;  ;  

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关系_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