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党人应增强五个意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件下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人应论文,共产党论文,意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共产党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每个共产党人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共产党人,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首先应当在思想观念上增强以下五个意识。
一、增强执政意识
共产党人的执政意识,是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为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对国家实施领导管理和建设的自觉意识。增强执政意识,就是要认清党与政权之间的关系,认清执政党和非党组织的关系,明确自己责无旁贷、当仁不让的执政身份和地位,以及所应履行的权利和义务。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是整个国家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对国家政权机关、各非党组织和各方面的工作实行统一领导。有关政府工作、经济工作和其他重要工作的大政方针问题,都必须由党作出决定。各类组织、各部门、各单位都必须接受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绝不能各自为政,各行其事。政权是实现党的主张、维护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利益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坚持党的领导,就是坚持政权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就是坚持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就是坚持12亿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如果共产党人缺乏执政意识,放弃自己的执政地位和领导权,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的背离,对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否定,对党的历史使命的抛弃,对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利益的背叛。
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当前必须正确认识和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两者是辩证统一的。现在有种片面现象,一提坚持民主,就认为应放弃集中;一提集中,就认为应放弃民主,导致了实际工作中民主不足和集中不力两种倾向都存在。一方面,搞无政府主义、分散主义,有令不行,不禁不止,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致使中央的一些方针、政策、号召在这些地方走了样,甚至不能得到贯彻落实。另一方面,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在重大决策上不能充分发扬民主,缺乏对领导干部监督的有效机制。这就迫切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一系列制度。
第二,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是我们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的一个优良传统。不管情况和形势怎么变化,党的基层组织的作用绝不能削弱。如果党的基层组织都软弱涣散,党不管党,党的领导作用就难以实现,党的路线和政策就不能在基层落实。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机关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决不是意味着要削弱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放弃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
第三,必须坚持党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相统一的原则。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是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思想领导是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的基础。没有思想教育和思想领导,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政治领导。党的组织领导是政治领导的保证,党的路线和政策,要靠各级党组织和党的干部去贯彻落实,靠党富有成效的组织工作和群众宣传工作。
第四,必须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和表率作用,从来都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因素。这对于执政党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第五,必须从严治党。从严治党,就要严肃党纪,对严重违法乱纪的腐败分子必须坚决惩处;要着重解决一些重要部门的小团体主义和个别行业不正之风的问题;要加强对广大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不断提高党员的素质。当前,为政清廉的问题已尖锐地提到了全体共产党人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面前,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受起执政的考验,经受起改革开放的考验。
二、增强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心理素质,它是主体经常地从客观环境中遇到的危机或挑战所形成的心理习性。这种意识能促使主体通过对客观环境中蕴含的危机和挑战因素的清醒认识,从而在心理上经常保持应急状态,激发出迎接挑战的内在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应该是对中华民族忧患意识的凝炼、继承和发扬。
当前,我们的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着空前严峻的形势,它不仅遇到了来自外部的挑战,而且遇到了来自内部的冲击。其表现,一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具有新的特点,国际资本主义把“和平演变”作为主要的颠覆手段,他们以西方的物质文明为诱饵,与国内的资产阶级思潮摇相呼应,构成了对社会主义运动严重威胁。二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过长期发展和自我调整,国力比较雄厚,尽管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继续存在,但这种制度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还没有走到尽头,还会有发展。我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力长期落后的状况不可能在短期内根本改变,远比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由资本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困难得多、复杂得多。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仅有几十年,缺乏经验,探索与失误并存,尽管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国仍然是世界上贫穷落后国家之一。因而一些人很容易对社会主义产生怀疑和动摇。三是虽然国内阶级矛盾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这是中国国情的一个重要方面。剥削阶级意识长期存在,必然对一些人起腐蚀作用,国际阶级斗争的“大气候”更使国内这方面的矛盾带有复杂性。四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党面临执政与改革的双重考验。党内的腐败问题,社会风气的污染,人民群众十分痛恨,已经达到影响党的执政形象了。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还会遇到某些挫折和困难。五是我国的社会政治状况是稳定的,但也存在不少不安定因素,随着社会变革,以及由此带来的利益调整,人民内部矛盾大量涌现出来,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在一定情况下,一定时期内具有尖锐性。所有这些,都说明我们有着许多可忧可患之事。
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有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麻木不仁,盲目乐观,害怕困难,无所作为。我们既要克服悲观主义,又要正视现实,放眼未来,坚定信念,深长忧思,励精图治,战胜困难。一是在阶级斗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要高度警惕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通过“和平演变”的手段使党丧失阶级性和先进性的危险;二是在党的地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党更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警惕脱离群众的危险;三是党的工作在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后,要警惕“非政治化”倾向,改变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危险;四是在国内阶级状况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要防止淡化党的阶级意识,模糊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五是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克服前进中的挫折和困难情况下,要防止偏离社会主义的倾向。
三、增强经济意识
党的十四大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再次强调共产党人必须增强经济意识,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这为我们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增强经济意识,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是由无产阶级革命在取得政权后的根本任务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对此有不少精辟的论述,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增强经济意识,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是由党在建国以后经受的深刻教训决定的。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的八大对国际形势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作出了正确分析。可是在之后的工作中,没有很好地贯彻八大路线,结果导致我国经济建设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处于缓慢的、有时甚至是停滞发展的状态。国民经济几乎濒于崩溃的边缘,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反而增大了。
增强经济意识,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是由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决定的。同时也是我国在国际上所处政治地位的需要。“落后就要挨打”,世界政治力量的较量,说到底就是经济实力的较量,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增强经济意识,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要坚信“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论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步伐,各行各业都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就大胆地想,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就大胆地干。
增强经济意识,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物质文明的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建设不但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保证它的正确的发展方向,两个文明的建设,互为条件,又互为目的。一定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扎扎实实地把物质文明搞上去,扎扎实实地把精神文明建设也搞上去。
四、增强改革意识
增强改革意识就是要与僵滞的思想观念实行彻底决裂,就是要学习和追求真理,认识和掌握规律,确立并实践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现在,改革虽已进行十多年了,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的改革意识淡漠,对改革认识不高,信心不足,决心不大,步伐不快,存在着“一慢二看三通过”的思想,跋涉于“看”、“跟”、“等”的行列中。有的对上级的指示精神照抄照转,工作安于现状,碌碌无为,左邻右舍台阶上了一个又一个,这些人所在的地方或单位却山河依旧,面貌不改。如此等等,与我们共产党人应有的改革意识和要求相差甚远。
增强改革意识,要敢闯敢干,敢于试验,不要囿于原有框子的束缚。社会主义改革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第一,认准方向就大胆地闯,大胆地干。多动脑筋,多想问题,要有做一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勇气和决心。
增强改革意识,开放要更大胆,敢于“拿来”,不要被过去贴上的而并不反映事物本质的标签所吓住。社会主义不是离开改革开放大道而封闭发展的产物,不仅可能而且应该是一种开放的制度。实践证明,开放政策落实得好的地方,招商引资搞得好的地方,那里经济就发展,那里市场就活跃。
增强改革意识,执行上级的政策文件,要同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上级的政策文件是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工作的指导纲领,具有普遍性意义,毫无疑问应该认真地执行。但是,仅仅执行还不够,还应该把上级的精神用活,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结合自己的特定情况,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如果脱离客观实际,“传声筒”、“复印机”式的领导方法,就不可能有大作为。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借口结合实际而不执行上级的政策规定,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做出有悖党和政府规定的事;也不能不结合实际而照抄照转,依着样子画葫芦。
五、增强群众意识
增强群众意识,就是要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马克思主义观点,也即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以人民群众为本。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各级干部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而是人民的勤务员,人民的公仆。我们的工作合格不合格,应当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标准。人民群众是我们的主人,没有人民群众便没有一切。这是一条根本的原理。
1.增强群众意识,才能实现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的利益。它的中心点是领导、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用马列主义教育人民群众,帮助人民群众认识到自己的根本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实现和保卫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党对群众的领导,就是要善于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正确行动。这就要在自己的工作中,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体察群众的情绪,倾听群众的声音。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合乎实际,顺乎民心的正确路线和方针、政策,并使之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也才能把群众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按照党所指引的方向和道路前进。
2.增强群众意识,才能保证社会长期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社会长期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党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钢铁般的团结。只要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真正建立起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密切关系,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能欣欣向荣。
3.增强群众意识,才能完成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重任。我们通过十多年的改革,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面临很多问题。为了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党和政府提出了一整套重要的方针、政策和措施。而这些方针、政策、措施能否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其应有作用,归根到底要靠群众,靠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人翁精神。没有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支持,再好的政策措施都将是空中楼阁。
怎样才能加强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呢?当前主要应当注意改进工作作风,坚持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正确认识和使用权力,努力塑造好共产党人的自身形象,克服和解决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个人主义以及腐败现象问题。
标签:市场经济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经济论文; 五个必须论文; 政治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问题意识论文; 时政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