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LED产业的演进轨迹及其区域竞争力评价_比较优势论文

我国LED产业演进轨迹及其区域竞争评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轨迹论文,区域论文,竞争论文,我国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发展的核心之一是产业的发展。提升主要产业的竞争力是促进经济发展最为有效的途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我国计划用20年时间,使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LED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既是重要的节能减排手段,又对传统产业的提升和创造新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作用。这里对我国LED产业区域竞争演进与共生博弈进行分析,以期能促进该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一、LED产业发展历程与研究文献

我国LED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形成LED产业,90年代LED产业初具规模,90年代后期得到迅速发展。进入21世纪,我国LED产业在资本和市场的推动下得到了飞速发展。根据我国LED产业发展的时空分布,绘制了我国LED产业发展与区域分布图(见图一)。自2003年以来,在国家政策驱动和资本、市场的多方利好条件下,我国的LED产业快速发展,在国内外市场形成了一定规模,目前已形成遍地开花的局面。但是在国际上,我国LED产业竞争总体处于劣势,同时面临国外专利壁垒和技术封锁;在国内,我国LED产业区域竞争也日趋激烈。因此,充分利用影响产业竞争优势的积极因素,培育产业竞争优势,成为提高我国LED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途径之一;同时,优化LED产业国内布局,促进区域竞争协调发展,形成区域LED产业合作竞争格局,促进区域间产业共生发展也已成为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图一 我国LED产业发展阶段与空间分布

目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LED产业的研究文献主要有:吴玲、阮军认为半导体照明对节能减排、低碳式经济有重要贡献[1]。蒋震、梁军研究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制度[2]。祝宝良从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政策、知识产权保护和激励政策等方面提出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撑体系[3]。李朴民从加强规划引导,完善支持政策,培育市场需求,健全创新体系,重大专项带动,加强国际合作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4]。刘耀彬、胡观敏分析了江西LED产业发展中的关联效应和产业链接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实施LED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取向[5]。时杰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应是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6]。朱瑞博认为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培育的政策取向应是严格控制虚拟经济的过度泡沫化,着力引导社会资金真正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产业资本主导金融资本的有机耦合系统;通过产业组织模式创新,构建新型产学研合作机制等[7]。李晓华、吕铁认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与传统比较优势相结合,采取开放式发展模式,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同时政府需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创新活动,市场需求创造和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给予支持[8]。张嵎喆、史建生综述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投融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税收和市场培育政策,人才政策,对外合作政策,专项产业政策等方面的政策[9]。李胜会等运用SWOT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LED产业发展的总体态势,提出了我国发展LED产业的政策措施[10]。从这些文献分析,目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或者是LED产业的学术性研究有如下特点:一是从宏观上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研究,对LED产业的研究缺乏;二是对LED产业的研究也集中在政策取向方面,对产业竞争研究缺乏。

二、理论与研究假设

传统的竞争优势理论主要建立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A.Smith(1776)在《国富论》中首次提出的“绝对比较优势”学说认为,各国间存在的生产技术上的差别以及由此造成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其中也探讨了一国在某种产品(产业)比另一国家具有优势的原因。D.Ricardo(1817)“相对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只要各国企业之间存在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进而使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成为可能。E.Heckscher & B.Ohlin(1933)对传统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了拓展补充,认为国家之间要素禀赋(含劳动、资本和土地)的差异决定着分工和贸易。要素禀赋模型是解释产业分工和国际贸易的一般均衡框架,但其静态分析特征被称为“比较优势陷阱”。由于要素流动和其他非禀赋要素作用的凸显,这些理论不能很好的解释国际产业分工和贸易,促使比较优势理论的研究进一步突破,其中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研究产业结构演变与要素比例动态变化的关系,其中涉及了资本要素积累、劳动要素积累、技术创新、公共产品和规模经济等。这些理论突破了传统理论将生产要素仅视为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的局限,而是将人力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一起视为比较优势的源泉,进而影响着产业结构和国际产业分工。

1990年以后,竞争优势理论不仅仅考虑比较优势,而是更多的考虑竞争优势。M.E.Porter在《国家竞争优势》中对竞争优势理论进行了新颖、全面、深入的理论研究。他认为,竞争优势是一个国家(或产业)在世界市场竞争中实际显现的优势,是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综合多种要素作用的结果,是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P.R.Krugman对集聚经济的研究,使人们再次重视生产要素在空间的集聚、组合而带来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成为竞争优势的新源泉。需要明确的是,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是统一的,前者不是对后者的否定,而是对后者的一种包容,竞争优势包括了比较优势,是对比较优势的一种发展。

竞争优势理论中对抗性竞争的结果可能导致零和甚至是负和结果,合作竞争作为企业获取经营优势的一种战略引起学者关注。经济学中的合作竞争理论源于O.Morgenstern & J.V.Neumann(1944)创立的博弈论(Game Theory)或称“赛局理论”。他们认为博弈的一种结果是“零和博弈”,另一种是“非零和博弈”。在零和博弈中,参与者的机会成相反关系,但是在非零和博弈中,所有参与者的利益是非零和的,结果可能是双赢或双输。非零和博弈强调在信息完全的情况下,参与者若欲获得最大利益,必须同时顾及他人的利益,所有参与者同心协力,才能增加整体利益,使每一位参与者获得最大利益,这就是双赢的合作博弈[11]。美国学者A.Brandenburger & B.Nalebuff进一步丰富了该理论在管理学的研究,他们在合著的《Co-opetition》一书中指出,合作竞争就是与竞争者一起去寻找双赢的机会,企业在创造市场时是合作,在分割利益时是竞争,并通过博弈论阐明了合作竞争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合作竞争不是合作与竞争的简单加和,而是竞争与合作的互动结合,是由单纯的竞争、对抗转变为既有竞争、对抗,又有合作、协同。合作的目的是为了竞争,竞争以合作为主要方式,合作和竞争为同一个关系的两个方面,独立的竞争者通过合作强化竞争优势。合作竞争为了竞争而合作,通过合作促进竞争,带给企业的是一种双赢的局面,一方利益的增加,不代表另一方利益的减少。通过合作使竞争力发生了聚合,借助外部力量,获得更大收益[12]。基于此,结合我国LED产业的时空发展,本文设定了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1:我国LED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基于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化过程,比较优势的转换主导了中国LED产业发展路径。

假设2:我国LED产业的区域分布受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双重影响,比较优势主导产业扩散,竞争优势主导产业集聚。

假设3:我国LED产业的区域竞争格局演变受竞争与合作的共同影响,短期内竞争优势决定了竞争格局状态,而长期内合作竞争力量决定了区域竞争格局状态。LED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最终取决于产业的合作竞争。

三、我国LED产业特征与区域竞争格局

(一)LED产业特征

我国LED产业20世纪70年代已经起步,但与全球LED发达地区相比,我国LED产业的各个环节一直处于追赶局面。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是LED发展史上突破性进展的阶段,期间,美国科学家和日本科学家先后研制成功高亮度红光LED、蓝光LED和白光LED,LED产业进入飞速发展阶段,此时,我国LED产业核心技术基本一片空白,芯片全部从海外进口。根据LED产业链划分,上游环节包括衬底材料、外延、芯片制备,该环节技术要求高、资金需求量大,核心技术和专利基本掌控在日本、美国和欧洲等LED发达经济体手中;中游环节包括芯片封装和测试,该环节技术要求仅次于上游,下游环节主要是产品应用和设计,技术和资金门槛均较低。根据比较优势理论,2000年以前,我国LED产业与国外相比在技术和资金上均处于绝对劣势,而在劳动和土地等自然要素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因此,我国LED产业起步后很长一段时间主要是从事进口器件销售和进口芯片封装,即采取中下游切入的模式。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同时在LED产业人才方面,通过引进和培养也积累了一批普通研发人才,特别是2003年以后,科技部启动半导体照明工程,在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新材料领域中先后支持了半导体照明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此时比较优势发生演变,即由狭义的比较优势向包括人力资本和技术的动态比较优势转换,我国的LED产业逐渐向芯片制备和外延片生长转变,即逐渐向中上游靠拢,但是其中的关键设备和专利还依靠从国外购买。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LED产业经历了进口器件销售—进口芯片封装—进口外延片制成芯片并封装—自主生产外延片、芯片和器件四个阶段。从LED产业价值链分析,我国LED产业总体处于附加值较低的环节,从价值链微笑曲线分析,在微笑曲线高端的技术研发尚落后于日本、美国等产业发达国家,在品牌上尚未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强势品牌,而在微笑曲线底部的封装测试环节我国企业居多,并积累了一定的产能。因此,从价值曲线的低附加值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转变是我国LED产业做大做强的路径选择。这也验证了前文所设定的假设1:中国LED产业发展路径是在比较优势主导下,由中下游切入逐渐向上游靠拢的发展模式。

(二)LED产业区域竞争格局

2000年以前,我国LED产业基本没有形成规模,产业的发展分散于个别城市的个别企业,如南昌、厦门、深圳、佛山等地的个别企业。近十年来,我国LED产业发展呈现集中爆发趋势,产业发展覆盖了四大区域的诸多城市。2004~2007年,国家科技部先后审批设立上海、大连、南昌、厦门、深圳、扬州、石家庄七个国家级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2009~2010年,又审批设立了天津、杭州、武汉、宁波、东莞、西安六个国家级半导体照明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根据各基地的产业发展特征与区位条件,本文将这些基地划分为四大区域:长三角产业区,包括上海、扬州、杭州和宁波;泛珠三角产业区,包括深圳、厦门、南昌和东莞;环渤海湾产业区,包括大连、石家庄和天津;武汉—西安产业区。长三角产业区和泛珠三角产业区总体特征是产业链比较完整,产业化程度高,市场优势明显。环渤海湾产业区的总体特征是产业链比较完整,产业化程度高,产品研发实力较强,但是市场竞争优势较弱。武汉—西安产业区作为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初步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但是产业化程度及市场竞争优势均较弱。与此同时,国内其他省区、地市也纷纷发展LED产业,如北京、哈尔滨、长春、鄂尔多斯、平罗(宁夏)、天水(甘肃)、郑州、绵阳、重庆、郴州、南宁、芜湖、济南、青岛、潍坊、滨州等地均成立产业基地或产业园区(见图二,下页)。

图二 我国LED产业区域分布

注:大连、上海、厦门、南昌、深圳、扬州、石家庄七个城市是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天津、西安、宁波、杭州、武汉、东莞六个城市为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从图二可以看出,当前我国LED产业区域分布的一个特点是形成遍地开花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出现一方面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是区域比较优势所致。根据波特竞争优势理论,竞争优势是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综合多种要素作用的结果。随着区域竞争的深入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LED产业也逐渐趋向集中。因此,我国LED产业分布的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重点区域产业集聚特征明显。在获批的13个国家级产业化基地中,其中有10个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而且基本都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江西及福建等地区,其他的3个基地位于中西部地区。这13个基地是中国LED产业集中度最高、产业链最完善的地区,同时也是中国LED产业飞速发展的基础。根据拓扑产业研究所提供的数据,2009年,我国内地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基地有5个,分别为深圳(约245亿)、宁波(约190亿元)、扬州(约140亿元)、大连(约110亿元)、天津(约100亿元)。到2010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基地达到8个。同时,这13个国家级LED产业基地产值占全国LED产业产值的比重达90%以上。因此可以判断我国LED产业在重点区域具有显著的集聚特征。

产业的集聚在很大程度上受竞争优势的主导,为此,这里进一步研究我国LED产业区域的城市竞争优势。根据倪鹏飞主编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发布的城市竞争力指数[13],并结合我国LED产业分布地市的情况,这里归纳了我国部分城市LED产业发展与城市竞争力指数情况(见表1)。根据表1中的数据,计算得出我国13个LED国家级基地城市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数均值为0.755,城市产业竞争力指数均值为0.522,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15个城市的竞争力指数均值为0.657,产业竞争力指数均值为0.449,LED国家级基地城市的平均综合竞争力指数和平均产业竞争力指数分别高出其他城市0.233和0.208;笔者还计算了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数排名和城市产业竞争力指数排名的中位数,综合竞争力指数排名的中位数是35,排名位于中位数之前的城市共14个,其中LED国家级基地城市占9个,占比64.3%;产业竞争力指数排名的中位数为37.5,排名位于中位数之前的城市中LED国家级基地城市占比也是64.3%。

为进一步研究城市综合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与LED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这里构建二分应变量logit模型。

实证结果与讨论:

由于logit模型不能用OLS方法直接估计,这里采用极大似然估计,估计的结果如表2。

根据数据特征,这里分别估计了以为二分应变量的共四个模型的结果。据表2中数据显示,模型1估计的结果是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数和城市产业竞争力指数与城市是否为LED国家级基地的二分应变量模型。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2411,并且模型的H-L(Hosmer-Lemeshow)检验和Andrews检验的统计量在1%的水平上,不能拒绝原假设,因而认为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从系数检验看,综合竞争力指数系数为正,并且它的Z检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说明该系数估计的经济意义和统计性质均较好,而产业竞争力指数的系数为负,同时也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该系数估计效果较差。因此,这里又设定了模型2,该模型的各项经济意义检验和统计性质检验均取得较好的效果。模型3和模型4是以是否为“十城万盏”城市为被解释变量的二分应变量模型,这两个模型的估计结果均不理想。

因此,从以上设定模型及估计结果的分析,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数的高低与城市是否为LED国家级基地之间存在明显的概率函数关系。也就是说城市竞争力指数越高,那么该城市LED产业集聚特征明显的概率也高,存在正向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城市综合竞争力高的城市同时也是我国LED产业集聚明显,具有竞争优势的地区。以上分析也验证了这里的假设2。

四、我国LED产业区域共生博弈分析

“共生”又叫互利共生,是生物学概念,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提出,其本义是指两种生物彼此互利地生存在一起。在多数的社会科学文献里,共生指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一种共存共荣的状态。“共生论”认为,在一个大的社会环境中,同时存在着多个利益主体,各个主体为了自身的需求,将不断与其他主体相争斗,但这种争斗不同于生物界的弱肉强食,而是在一个共同的游戏规则下既斗争又妥协,最终达到共同的发展。根据前文分析,我国LED产业的区域竞争已拉开帷幕,这其中不仅面临着境外的强力竞争,同时境内的竞争也无可避免。为寻求LED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构建区域产业共生关系成为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为此,这里构建LED企业合作竞争博弈模型,探讨LED产业区域共生。

(一)合作竞争博弈模型[14]

合作竞争博弈模型是建立在个体偏好的基础上,以竞争博弈为微观基础,其基本要素是参与人的可能行动集合及参与人关于博弈可能结果的偏好关系。

此时将达到合作竞争博弈均衡的战略称为合作竞争均衡战略。该均衡战略对应的效用组合称为合作竞争均衡效用。

合作竞争博弈的均衡满足:给定所有参与人的偏好,各参与人先找到自己在各种战略组合下的最小效用系数,再在所有最小效用系数中选择较高效用系数所对应的战略。合作竞争均衡是参与人选择最多战略中的一个,均衡状态处较多参与人获得较高的效用系数,参与人在博弈均衡处达到稳定状态。

(二)LED产业合作竞争模型

经过数值模拟计算的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清楚地看到,合作竞争均衡战略的产量组合和效用组合均优于纳什均衡。这也使设定的假设3得到了验证。从博弈模型的结论可以进一步分析得出,在区域之间,如泛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湾区域,产业共生发展必须建立在合作竞争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区域最大利益。在企业之间,产业获取最大化效益的稳定均衡策略依然是企业之间的合作竞争与共生。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近年来,我国的LED产业无论是产值规模还是产业链建设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我国LED产业发展的历程看,我国的LED产业发展是一个基于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化过程,比较优势的转换主导了我国LED产业发展的路径,即采取中下游切入逐渐向中上游靠拢的发展路径。

在区域竞争方面,从全球视野看,我国的LED产业仍处于幼小阶段,与LED发达国家的差距甚大,在国际竞争方面还处于劣势。在国内竞争方面,目前,除了国家审批设立的13个国家级产业化基地外,许多省市纷纷设立自己的半导体照明基地,造成了产业布局紊乱,面临区域过度竞争的危险。可以说,我国LED产业呈现遍地开花与重点区域集聚并存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我国LED产业发展受到区域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双重影响,在产业发展之初,由于政策推动或资金推动等作用,各地均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LED产业在各地纷纷上马,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产业发展良莠不齐,同时具有竞争优势的区域或企业也逐渐占据市场主流,再加之国家政策的重点支持,产业的内生竞争优势和政府外生竞争优势的双重推进使产业发展呈现出集聚趋势,也就是命题2观点,比较优势主导了产业发散,而竞争优势主导了产业集聚。

通过建立合作竞争博弈模型,本文证实了我国LED产业的区域竞争格局受合作、竞争的双重影响。长远看,我国LED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在和谐共生的基础上,合作竞争的均衡不仅能使企业或区域获得最大的利益,同时这种均衡具有稳定性。也就是假设3的观点,在短期内竞争优势决定了产业的区域竞争格局状态,而长期内合作竞争力量决定了区域竞争格局状态。我国LED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最终取决于产业的共生发展。

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第一,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提高市场规范化程度,如美国、日本等LED发达国家在支持LED产业发展过程中,均不同程度的制定了产业发展计划,实施系列的测试、评估项目,规范了市场的竞争。第二,LED产业界要从战略高度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如美国LED产业发展中的垂直整合策略使美国LED产业很快形成了极大的竞争优势。我国处于产业链不同位置LED企业可根据比较优势进行产业链的垂直整合,而处于产业链同一位置的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建立共生关系,使参与联盟的各方在利益上连为一体,形成一体化共生模式。第三,进一步完善我国LED产业基地或区域的布局,实现合作竞争与错位竞争。当前,我国相关地方政府在产业布局上应审时度势,充分考虑本区域及其他区域的区位优势、研发优势、人才优势、资金优势、市场优势等条件,形成全国产业布局的一盘棋,使先发展地区与追赶地区形成良性合作与竞争格局,促进产业在合作中做大,在竞争中做强。

该标题为《改革》编辑部改定标题,作者原标题为《我国LED产业区域竞争演进与共生博弈分析》。

注释:

① 纳什均衡的求解此处略。可参见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

②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合作竞争均衡,完全竞争均衡外,还有第三种均衡即完全合作均衡,达到完全合作均衡时的均衡点与合作竞争均衡点重合,并且完全合作均衡依赖于合同、承诺、威胁等来维持这一均衡稳定,由于没有考虑参与者的个体利益,因而使联盟往往被违背合同或承诺而遭到破坏,而威胁也无法维持联盟的稳定。因此,合作竞争均衡才是最优。

标签:;  ;  ;  ;  ;  ;  ;  ;  ;  ;  ;  ;  ;  ;  ;  

我国LED产业的演进轨迹及其区域竞争力评价_比较优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