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健康发展论文,宏观调控论文,经济持续论文,国民论文,快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改善宏观调控
在200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深刻地分析了国内外形势,明确提出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需要把握好的重要问题。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对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做了全面部署,明确了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和重要原则。我们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和部署上来,切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
(一)继续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必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做好2004年宏观调控工作,对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意义十分重大。
首先,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紧紧抓住新世纪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继续前进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指出,21世纪头20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际环境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从国内看,改革正在深入,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生产力不断得到解放和发展。我国正处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阶段,发展潜力很大,市场前景看好。要认真把握好这个机遇期,利用好这个机遇期,求得更好的发展。当前好的形势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地方、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累积效应进一步体现的结果。从总体上看,2004年我国经济环境继续趋好,世界经济呈现回升的趋势,国内经济发展内在活力增强,支持经济增长的物质技术基础将继续发挥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机遇期,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经济良好发展的态势保持下去。
其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把握经济和社会稳定大局,解决当前经济生活中突出矛盾的要求。2003年以来,国际环境复杂多变,非典疫情突如其来,多种自然灾害影响严重,但我们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企业自主增长的机制逐步加强,消费和投资良性互动的局面已经出现,市场开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国内外市场互接互补的作用日益扩大。这些新的特点,将对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向上的局面起到重要的保障和支撑作用。
形势越好,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敏锐地看到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以继续维护经济健康向上的良好势头。在农民增收困难、就业压力很大等长期矛盾进一步凸显的同时,当前经济生活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苗头性问题,主要是: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现象比较突出,货币信贷增长偏快,电力、煤炭、运输等瓶颈制约进一步严重等。正确认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客观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引导,是当前需要各个方面统一认识的关键所在。目前,保持近期较快的增长速度比较容易做到,难的是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实现有市场、有质量、有效益的速度,实现有后劲、可持久的速度。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是,目前一些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以及交通运输已出现明显的制约,难以支撑持续快速的增长,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很大。这都需要我们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二)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重点和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按照“稳定政策、适度调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握全局、解决矛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思路,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根据这个要求,要注意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切实解决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问题。为了解决某些行业盲目投资的突出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宏观调控的措施。包括加强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健全行业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完善并严格执行行业准入标准,强化用地管理,严肃税制,控制信贷发放等。这些措施,既考虑了市场经济下主要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调控经济运行,也考虑了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现在的关键是将这些措施落到实处,要防止解决局部问题下不了决心,酿成全局性问题更难解决。
二是努力缓解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制约”。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制约”仍集中在能源、交通、水资源供给等基础设施领域。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粮食一旦形成“瓶颈制约”,短期内很难缓解。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要切实加强农业,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综合采取投资、价格、改革、管理等政策措施,鼓励能源、水资源有效利用,增加电力、煤炭、运输等有效供给,并按照市场规律协调衔接。
三是进一步加强对社会投资的引导。要进一步用好政府投资,继续发挥国债投资带动部分社会投资的作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合理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积极发展支农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根据消费结构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改善消费条件和环境,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投资和消费的良性循环。要拓宽投融资渠道,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四是突出抓好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提高投资效益工作。要切实转变增长方式,节约使用各种生产要素和物质资源,降低经济增长的成本和代价,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城镇现有土地的利用效率。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减低物质消耗水平。加强对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的监督,管好、用好国债资金。
(三)发挥各方面积极作用,落实宏观调控工作任务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加强合作,健全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宏观调控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建立宏观调控的工作协调机制,注意把握调控时机、调控力度和调控的前瞻性。围绕2004年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和总体要求,研究制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产业、贸易、投资、消费、价格、社会等主要政策措施。当前的重点是,要抓紧研究并适时出台市场准入、土地、信贷等措施。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联系,把国家宏观调控措施落实到各地的经济调节中去。要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整体与局部的利益关系,坚持全国一盘棋,自觉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制定和完善国家宏观政策,要注意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积极发挥各地的优势,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地方部门要着眼于全国大局,认真贯彻中央的各项部署,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联系,保持一致,当好同级党委、政府经济工作的参谋和助手,共同做好国家宏观调控和地方经济调节工作。
政府和企业要加强沟通,把国家宏观调控落实到微观经济运行中去。各级政府部门要主动为企业服务,及时向企业发布宏观经济信息,加强对企业市场活动的综合服务和政策引导。要充分发挥企业集团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钢铁、汽车等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要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先进,淘汰落后。电力、煤炭等行业的大企业集团要抓紧组织生产和建设,增加有效供给,缓解“瓶颈制约”现象。要充分发挥多种所有制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中的主体作用,促进技术进步和资源节约。
二、做好“五个统筹”,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中央经济会议的一个基本精神,就是牢固确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在发展改革工作中,要切实做到“五个统筹”,正确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深化认识,提高工作的自觉性。
第一,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要摆脱就“三农”论“三农”的思维方式,着眼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着眼于推进城乡关系的全面调整。要把农业的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循环中统筹研究,把农村的繁荣放到整个社会的进步中统筹规划,把农民的增收放到国民收入分配的总格局中统筹安排。
统筹城乡发展,要统一考虑城乡规划、建设、市场、体制和政策。一是要把农村发展和城市建设结合起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社会化和规模经营创造有利条件。二是要协调配套推进城市和农村管理体制改革。形成生产要素在城乡统一市场上充分流动、公平竞争、优化配置的机制。逐步消除造成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构造新型的城乡经济关系。三是要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改变财政资金和公共投资主要投向工业和城市的倾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扭转城乡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四是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逐步对粮食生产实行直接补贴,促进农民减负增收。
我国是人口大国,任何时候都要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都要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切实稳定并完善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特别是耕地保护制度。采取坚决措施,抓紧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暂停新设和扩大开发区,遏制乱征滥用耕地的现象。目前,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征地和城镇拆迁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加以解决。
第二,统筹区域发展,促进东中西部地区良性互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历史形成的,缩小地区差距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出发,在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03年又把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同时继续鼓励东部地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中央的这些决策,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坚持不懈地贯彻落实。
统筹区域发展,要有新的思路,要着眼于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努力提高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水平。一是要坚持市场取向,加快改革步伐,打破地区行政分割,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努力塑造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区域经济关系。要发挥市场优势,遵循经济规律,加强东中西部经济交流与合作,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二是要把国家政策支持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大开发的支持力度,增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能力。加快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努力使老工业基地焕发生机。中部地区要发挥区位和资源的综合优势,在东中西互动中发挥独特作用,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鼓励东部地区继续加快发展,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三是要充分发挥规划的作用。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区域发展规划,加强针对性、指导性。贯彻规划要求,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手段,以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对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人口密集、城市密集的区域,要重视研究区域规划,促进分工协作。
第三,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保障。贯彻科学的发展观,要把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更加重视社会事业建设,特别是要加快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的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要解决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本的投入,通过人力资源开发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经济长期发展。(1)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加强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2)要加快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个领域的改革,形成有利于加快社会发展的新机制。(3)要进一步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继续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国家科技基础设施和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大力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别是要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快推进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要切实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抓紧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4)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加快扶贫攻坚。(5)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培养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全面推进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结构优化,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
第四,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这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目前,我国主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扭转。粗放的发展模式不仅难以持续,而且还会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切实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发展经济不仅要自觉遵循经济规律,而且要尊重自然规律,要充分考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统筹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一是要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继续搞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和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工程建设。退耕还林要总结经验,修订规划,完善政策,巩固成果,稳步推进,搞好结合。要加快污染治理,特别是要加大重点流域区域污染治理的力度。二是要着眼于建立节约型、环保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在石油、煤炭、电力、水、重要原材料的节约和综合利用方面,要制定专项规划,完善政策法规,努力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三是要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可持续发展。要深化水资源、矿藏资源、土地等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改革,促进资源的节约和永续利用。
第五,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和发展,我国经济已形成内外互动的格局。外资和外需已成为我国扩大就业、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适应新的形势,协调好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一方面,要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立足点。另一方面,要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难得机遇,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国外资源。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必须从全球战略出发,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一是要全面考虑国际市场变化与国内政策调整。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与扩大内需的平衡中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二是积极促进国内外优势互补。包括以劳动换资金,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国外资金。也包括用劳动换资源,积极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相应扩大资源型产品进口。还包括以市场换技术,通过开放国内市场,引进技术,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三是要在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四是综合研究开放型经济条件下国家经济安全的应对策略和机制,增强我国抵御外部冲击和风险的能力。最后,要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做好“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研究编制“十一五”规划,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分析判断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入研究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性问题,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重点。2004年要启动“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加强规划法律建设,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努力提高规划工作的水平。
三、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客观需要,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突出矛盾的重要途径。要抓住当前经济发展较快、社会运行稳定、各方面改革意识提高的有利时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一)按照《决定》的总体部署,有序推进各项改革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对各项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一是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要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快推进股份制改造,完善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同时要放宽市场准入,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二是深化农村体制改革。重点是加快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除烟草税外全部取消农业特产税,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
三是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继续搞好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
四是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落实出口退税制度改革各项措施。逐步推行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
五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稳步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完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六是进一步推进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和政府职能转变。要以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继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还要继续深化涉外经济体制以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的改革。
(二)结合发展改革委工作,适时推进几项改革
一是投资体制改革。要真正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实行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项目,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规范政府投资范围,健全政府投资科学决策机制和审批责任制。与此同时,要加强国家对全社会投资的引导和调控,抑制无序竞争和盲目投资。
二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要按照放开收购市场、直接补贴粮农、转换企业机制、加强宏观调控的思路进行改革,使新旧体制平稳过渡,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三是垄断行业改革。继续完善电信、电力、民航等行业的管理体制,稳步推进铁路、邮政等行业改革,逐步推进供水、供气等城市公用事业的市场化。完善水、石油、天然气等基础产品和重要商品的价格形成机制。
(三)加强对改革的指导和协调,保障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
按照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改革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对经济体制改革的领导。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地方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不断探索和改进指导改革的方式方法,努力开拓改革工作的新局面。
一要牢牢把握改革的方向和原则。把“五个统筹”的要求和“五个坚持”的原则落实到各项改革工作中去。
二要科学把握改革的力度和时机。要更加重视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有机地统一起来。切实把握好改革措施的推出时机,做到在社会稳定中,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确保改革和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要不断完善指导和推进改革的方式。首先,要加强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主管领导要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把改革和发展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研究改革,指导改革。要结合机构改革,加强改革职能,健全改革机构,提高改革队伍的素质。第二,要加强改革的政策指导。要通过制定总体改革和专项改革实施意见,落实改革任务,明确操作思路,提出有效对策。要通过政策信息发布,引导改革方向,交流和沟通改革经验。第三,要加强改革的综合协调,继续发挥各部门、各地方改革的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要履行好“三定”方案赋予的职责,切实发挥好协调作用。要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沟通,及时掌握各专项改革的进展情况。四是抓好改革的试点工作。要制定好相关改革试点方案,加强改革实施的监督检查,要跟踪调研实施情况,及时反映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国家改革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四、进一步转变职能,积极做好发展改革工作
2003年3月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设立。这是对宏观调控职能部门进行调整和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近一年来,发展改革系统的同志们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边工作,边改组,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克服种种困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保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做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我国发展和改革的任务相当繁重。作为新改组的宏观调控部门,肩负着促进发展、深化改革的历史重任。我们要认真履行职能,进一步加强自身改革和建设,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给的各项任务,在新的一年里做出新的贡献。
首先,要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坚持不懈地推进“三个转变”。在发展和改革的实践中,要增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依法行政,不断强化作风建设,努力提高宏观调控的水平。
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要把加强学习放在首位,把握当代经济、政治、社会、科技等方面发展变化的新趋势,努力学习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控和管理经济的新观念、新办法,摒弃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旧观念、老做法。要议大事,讲政治,顾大局,用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和改革工作。要及时转变过去单一计划部门工作的老套路,注意从发展、经贸、体改、物价等部门有机结合的角度综合考虑问题,妥善安排工作。要善于总结实践经验,借鉴国外先进做法,不断研究和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改革措施和办法,加快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
二要加快转变职能。要把加快改革作为转变职能的重要契机,把那些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可以由市场调节和企业自主决策的事项交给企业,放权于市场,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切实履行好宏观调控等主要职能。2004年要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为新的契机,推进管理理念和方式的创新,把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与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结合起来,依法设定审批事项,依法确定审批程序,依法规范审批行为。要善于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调节经济活动,管理经济事务。
三要切实转变作风。要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奋工作,甘于奉献,讲求贡献。牢记“两个务必”,强化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始终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讲实话,办实事,重实效,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不回避矛盾,不推诿扯皮。对国家的调控政策,多做宣传解释工作。为基层服务,为地方服务,为各部门服务,积极为各方面排忧解难。要正确对待和用好手中的权力,认识到这是党和国家赋予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坚持加强廉政教育,做到警钟长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第二,要抓好“三个结合”,充分发挥发展改革委宏观调控的职能作用。按照新的职能,发展改革委既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要从总体上指导体制改革;既要实施宏观调控,又要调节经济运行;既要考虑当前增长,又要谋划长远发展。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努力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把发展与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以发展促改革,通过加快发展为深化改革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条件;以改革促发展,通过深化改革为促进发展提供新动力、新思路、新机制。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还要做好社会发展工作,要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是把当前与长远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扎实做好当前经济工作,认真分析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发现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具有综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同时,要用战略眼光研究制定发展和改革的思路,在当前经济工作中加以贯彻,牢牢把握前进的方向。
三是把宏观与微观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围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认真做好经济运行的调节工作,规范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引导各类企业的经济活动,见微知著,由小看大,提高宏观调控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用宏观调控总揽发展改革工作的全局,切实发挥好宏观调控部门的职能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目前,省以下机构改革正在进行。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搞好发展改革、经贸、价格、储备等各方面机构改革工作,理顺职能,稳定队伍,加强工作。
第三,不断增强“三种能力”,提高队伍素质。做好新形势下的宏观调控工作,当好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发展和改革工作的参谋助手,要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素质高的干部队伍。一要增强分析判断能力。要与党中央、国务院保持高度一致,坚持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部署,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形势变化中,把握经济运行的规律和趋势,及时发现经济生活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对那些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要见之于未萌,防之于未发,准确把握,正确应对,增强宏观调控工作的时效性、科学性。二要增强综合协调能力。把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与综合平衡结合起来,把充分协商与科学决策结合起来,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妥善处理各方面关系,不断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要增强开拓创新能力。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锐意进取;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深入实际,加强调研;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丰富工作内容,完善工作机制,开拓工作领域。我们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做好年初各项工作,特别是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困难地方,关心群众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今年是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实现“十五”计划目标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各项部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扎实工作,为完成今年改革开放、宏观调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努力奋斗。
(该文系曾培炎同志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有删节)
标签:宏观调控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宏观调控手段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农村改革论文; 建设投资论文; 国家部门论文; 三农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社会资源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